今天我們來聊聊: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描述狀況緊急,但已用盡所有可行的辦法,實在無計可施的情況時我們可以用『hands are tied』這詞組來描述那迫切可無能的心態。
hands are tied
如果一個人的雙手被捆住了,那麼這個人則無法動彈,也沒辦法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英語中,我們用表達「somebody’s hands are tied 某人的雙手被綁上了」來形容一個人身不由己、無能為力的狀態。我們多在口語中使用這個說法。
I really wish I could help, but my hands are tied.
我真的希望我能幫上忙,但我實在無能為力。
但如果是形容放手一搏,依然情況危急的話,「have one's back against the wall」會更貼切。
e.g:
If we don’t receive the necessary funding, we will have our back against the wall.
再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我們的處境就會非常困難。
catch-22
第一次看見這個短語的時候,一般人都會以為真的是「抓住22」,事實上,該短語表示:難以逾越的障礙,無法擺脫的困境,即進退維艱,左右為難。
e.g.
There was nothing I could do, it was a catch-22. 我無計可施,真是寸步難行。
由來:
catch-22是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一部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俚語。原指美軍第22條軍艦所作關於空軍人員在完成一定次數的戰鬥任務之後或因患精神病可獲得輪換或提前回國的規定。但這條軍規在規定「一切精神失常的人員都可以不完成規定的戰鬥任務,立即遣送回國」的同時,又作了「任何人只要提出自己精神不正常就證明他的精神很正常,仍然不準回國」的規定。這樣,就使得厭戰思鄉的美空軍人員受這條詭詐軍規所治,而無法運用它實現自身早日回國的願望。到1976年該小說已譯成12種文字,發行八百多萬冊子,暢銷全球,轟動一時,且20年經久不衰,catch-22也被列入《牛津詞典》,成為詞條。近些年,英美澳等國報刊經常使用,catch-22這個詞,用來指想要的結果由於一系列不正常的規則等變得不可能的情形。
鑑於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以後再遇見這個短語,相信你就不會在懵逼了哈~~
今日挑戰:
1.The manager wanted to let her staff go home early, but ____.
雖然經理想讓她的員工早點回家,但是她權力有限,不能自作主張。
2.你這真令我左右為難呀。
1.The manager wanted to let her staff go home early, but her hands were tied.
雖然經理想讓她的員工早點回家,但是她權力有限,不能自作主張。
2.You just put me in a Catch-22 situation.
你這真令我左右為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