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能所: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料2030年前建成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科院高能所: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料2030年前建成
2018-11-15 08:58:36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2018年11月15日 08:58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CEPC《概念設計報告》發布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預計2030年前建成

  國際高能物理學界高度關注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又有了新進展。兩卷本的CEPC《概念設計報告》11月14日在北京正式發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CEPC指導委員會主席王貽芳院士透露,CEPC預計於「十四五」計劃時期開始建設,並於2030年前竣工。

  CEPC計劃是中國科學家於2012年提出的,旨在高能物理領域探索和理解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質丟失、尋找暗物質、真空穩定性等一系列未解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尋找新的物理規律。

  計劃提出後,CEPC研究工作組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研究,發布了CEPC的《初步概念設計報告》,通過了國際評審並獲得了積極評價。之後,CEPC的設計和預研究團隊又經過3年努力,正式完成了《概念設計報告》。

  「在CEPC建設之前,必須以《概念設計報告》為基礎完成關鍵技術預研。項目團隊計劃未來4年間建成一系列關鍵部件原型機,驗證技術和大規模工業加工的可行性。」王貽芳說。

  根據最新消息,CEPC的選址,需要考慮地質、造價、交通、環境及當地經濟等多種因素,目前秦皇島、深汕、黃陵、湖州、長春等是CEPC幾個可能入選的地址。預估建設費約需300億元左右。

  新發布的CEPC《概念設計報告》內容包含了全世界上千位科學家在過去6年中的研究成果。它分為「加速器卷」「探測器和物理卷」兩卷,分別闡述了加速器和探測器的可行性設計方案以及科學意義,同時也詳細評估了CEPC相對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在科學上的優勢。兩卷本的報告均得到國際權威專家的充分肯定。

  中國科學家之所以在2012年提出建設CEPC,是因為那一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速器(LHC)的兩個實驗同時觀測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其質量比預期要小,只有約125 GeV。這一發現對下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發展具有關鍵指導意義——我們可以建造能量較低(只需要240GeV就可以)、實驗環境更為乾淨、性價比更高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大量產生希格斯粒子從而對其做系統研究,進而發現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按照計劃,CEPC擬採用100公裡周長的對撞機環形隧道,至少會有兩臺探測器同時進行科學實驗。

  據中科院高能所阮曼奇研究員介紹,CEPC將由加速器和探測器兩部分組成。加速器主要負責產生正負電子並加速,最終精確聚焦對撞、製造極端環境,產生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理事件,它把正負電子的能量從零提升到10 GeV,並繼續提高到研究所需的值。然後,再把正負電子送入兩個儲存環進行對撞。而探測器相當於具有可以高速、高精度拍照的立體顯微鏡,用來記錄帶電和不帶電的各種微觀粒子;同時,該「照相顯微鏡」也會採用最新的軟體技術,與最新的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發展緊密結合。

  按照設想,在為期10年的實驗計劃中, CEPC將生產超過100萬個希格斯玻色子、1億W玻色子和近1萬億Z玻色子。W和Z 玻色子是弱相互作用力的媒介子。在Z玻色子的衰變中, 還將生產出數十億的底層夸克、粲夸克和陶輕子,這些有助於科學家在大範圍內直接尋找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4日電)

相關焦點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概念設計報告》發布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概念設計報告》發布 中國建「希格斯粒子工廠」更近一步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高能物理學家提出的備受矚目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計劃取得裡程碑式重要進展——CEPC兩卷
  • 加速器長達100公裡 我國科學家發布「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概念...
    「加速器周長達到100公裡,相比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前身LEP,亮度將提高1萬倍,技術跟過去相比有很大提高。」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介紹,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是一個大型國際科學項目,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質丟失、尋找暗物質等一系列未解的關鍵科學問題並尋找新的物理規律。
  • 中科院高能所:歐洲最新粒子物理戰略路線與環形對撞機設想一致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歐洲核子中心(CERN)理事會當地時間19日全票通過歐洲粒子物理2020戰略,其確定基於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希格斯(Higgs)工廠」是「優先級最高的未來對撞機項目」,並期望建設能量儘可能高的質子對撞機的路線圖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中國科學家為什麼想要建造下一代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來「批量生產」它?為什麼這是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甚至國家發展的難得機遇?  通過以下十個問答,希望能讓你對「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了解深入一步。  1、什麼是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 中國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有什麼意義?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是我國正在論證中的新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如果建成,它將有望超越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成為世界上最強的粒子加速器之一。那麼,建造這樣大型的粒子加速器有什麼意義呢?這就需要通過高能粒子加速器來使亞光速粒子互相碰撞,以期獲得新的發現。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預言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就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發現的。雖然這種粒子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被預言存在,但直到21世紀之後,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投入使用才被證實。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部分關鍵部件已成型,中國在不斷接近微觀宇宙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在這些年,已經被中國的很多科學迷所熟知,因為中國有一個計劃在研討之中,這就是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全面建設問題。現在爭論確實很大,有些科學家認為沒有必要建設,因為現在粒子方面的研究,幾乎趨於完成。但是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微觀世界的粒子研究,才剛剛開始。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和超級質子對撞機——中國正迎來引領世界科技...
    而中國只有即將退役的B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且能量只有3~5GeV。相關的探測器、機械、電子、微波、低溫超導、計算機及網絡等技術也得到巨大發展。例如歐洲核子中心為解決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海量高能物理數據的傳輸問題,發明了www網絡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生活。「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
  • 中科院高能所所長:中國需要大型對撞機,造價約360億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3月23日在「我是科學家」演講中透露,熱議已久的中國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預計造價360億元,按照「激進」的計劃,如果2022年開始建設,2030年可以完成。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有什麼可怕之處?
    引言:早在2012年,中國科學院負責研究高能物理的院士們就提議,建造屬於中國自己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在過去這麼多年的時間裡,由於這個項目耗資巨大,爭議不斷,所以一直沒有結果。前段時間,楊振寧公開表示反對此事。
  • 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捐50萬美元獎金助力大型對撞機建設
    他同時對曾受爭議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予以回應,表示這個對撞機的科學目標就是要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現在是推動對撞機建設的最好時機。  11月17日,在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報告會和採訪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介紹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最新進展。對曾受爭議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他表示,現在是推動對撞機建設的最好時機,這個時間窗口不會超過10年。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
    在32年前的今天,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1988年10月16日凌晨5點56分,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建設的高科技工程。它包括電子注入器、貯存環、探測器及數據處理中心、同步輻射區等4個主要組成部分,是由數百種、上萬臺件高精尖專用設備組成的複雜的系統工程。
  • 中科院高能所成功研發中國首支P波段大功率連續波速調管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該所備受關注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項目研發出650兆赫茲(MHz)速調管樣管,近日已完成脈衝功率800千瓦(kW)和連續波功率400千瓦測試。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底撞出啥?中國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值嗎?
    大型對撞機300多年前真正開始有科學,從原子論、分子論、到元素周期表,再到原子核、夸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我是科學家」演講中說,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物理學家頒給了粒子物理,中國需要大型對撞機,建造大型對撞機又一次引發熱議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們尋夢「大對撞機」!
    (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學習的曾浩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提問:「您現在對我們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對此阮曼奇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說:「回顧這幾十年的發展,高能物理並不像楊先生預言的那樣「盛宴已過」。高能物理孕育著更大的突破,而大型對撞機項目有可能帶來這一盛宴的真正高潮。」他進一步表示「半個世紀以來,高能物理的發展圍繞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展開,其發現和成果佔據了約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王貽芳: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部分關鍵部件已成型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受訪者供圖「目前我們在繼續進行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方案的設計優化,目標是提高指標可靠性,優化性價比,一些關鍵部件已研製成型,部分達到設計指標要求。」兩會期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代表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EPC是正在規劃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項目,科學家希望藉此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關科學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
  • 中國對撞機生死時速:真正建成或到2030 與歐洲搶時間
    來源:第一財經相關閱讀: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為超大對撞機買單中國對撞機的「生死時速」「對撞機」是目前人類最接近微觀世界真相的科學探針,但耗費數百億投資的項目引起了巨大的爭議。7年前,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下稱「歐核中心」)運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綜述及基本情況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於 1973 年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礎上建立,是我國高能物理研究、先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研究、先進射線技術及射線應用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所。在黨中央和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於 1988 年 10 月建成。
  • 大型環形對撞機:中國CEPC「對撞」歐洲FCC
    作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是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動者。當國內還在質疑這樣的大型環形對撞機在科學上是否必要、300億元的預算是否太高、工程的技術方案是否可行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歐核)在春節前夕公布了他們的未來環形對撞機(FCC)的《概念設計報告》,計劃投巨資分兩步建設下一代的超級對撞機。
  • 修建我國最大正負電子對撞機,投資400億會不會打了水漂?
    粒子對撞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設備,它通過加速器將粒子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在粒子碰撞的過程中研究物質的微觀組成、宇宙的演化等問題。科學家在這個核子中心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又被稱為「上帝粒子」,利用希格斯粒子,可以解釋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發現,正是因為粒子加速器對未來科學的巨大作用,所以我國在1983年開始修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於1988年建成,目前的能量範圍在2GeV-5GeV之間,雖然和歐洲的核子中心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畢竟在世界能夠有實力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國家沒有幾個。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關鍵部件研製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6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相關的物理和關鍵技術預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