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相關的物理和關鍵技術預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CEPC加速器部分的關鍵設備研製取得了多項成果:一是650 兆赫茲(MHz)雙單元(2-cell)超導腔垂直測試達標;二是1300 MHz超導腔成功獲得高品質因數和高加速梯度;三是高梯度加速結構完成工藝測試。
CEPC是2012年中國科學家提出的關於未來高能對撞機的設想方案,用以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關科學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2018年,CEPC的《概念設計報告》正式發布。按照概念設計,CEPC將是一個埋在地下100多米處的周長100公裡的「大環」。
最近,CEPC的650 MHz 2-cell超導腔在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成功完成了摻氮後的垂直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在2開爾文溫度下,加速梯度每米22兆伏時,超導腔的品質因數(Q)超過了6×1010,比CEPC的垂測指標4×1010高出50%以上,與國際領先水平相當。
CEPC的主環計劃採用240個650 MHz 2-cell超導腔。早在2018年5月,CEPC項目組就曾完成了650 MHz 2-cell超導腔的首次垂直測試。
與此同時,CEPC的1300MHz超導腔成功獲得了高品質因數和高加速梯度。
相關人員介紹,CEPC增強器還要採用96個1300 MHz 9-cell超導腔。目前,國內在建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SHINE)包括了600個同樣的超導腔,高能物理所為其研製的四隻9-cell腔樣機成為該項目首批達標交付的超導腔。通過中溫烘烤/退火等新技術,1300 MHz 1-cell超導腔的品質因數達到3.5×1010(加速梯度每米30兆伏時),這個結果也與國際上的最前沿研究水平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為CEPC增強器超導腔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此外,作為直線加速器的關鍵部件,CEPC的S波段常溫高梯度加速結構也於日前完成工藝測試,並通過驗收。該加速結構採用弧形腔、內水冷方案,並在國內S波段首次採用了單口輸入雙饋跑道型耦合器。高梯度加速結構老練、運行的達標,為CEPC常溫直線加速器加速結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S波段加速結構的設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高功率測試中,科研人員採用能量倍增系統對其進行了加速梯度的測量,測得該加速結構對應的加速梯度達到了每米33兆伏。目前,在3米長S波段加速結構中,僅韓國浦項加速器實驗室達到了每米30兆伏的加速梯度,因此,該項目研製的S波段常溫高梯度加速結構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高梯度加速結構測試現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