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是正在規劃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項目,科學家希望藉此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關的科學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了CEPC最新科研進展:首批關鍵設備的研製成果已亮相,部分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整體工作按照計劃向前推進。
針對疫情期間科研項目受到的影響,王貽芳表示,由於財政資金的壓減,一些大項目面臨設備採購合同無法正常執行、招標延期、項目停工等風險。為此,他建議允許多渠道籌措資金完成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並辦理財政資金歸墊。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受訪者供圖
談疫情期間科研進度
大項目面臨資金缺口,建議盤活閒置資金辦理「歸墊」
新京報:在疫情期間,你提出「關於允許多渠道籌措資金完成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並辦理財政資金歸墊的緊急建議」,請介紹一下目前的情況?
王貽芳: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成財政資金緊張,有關部門緊急調整了原已批覆的2020年度預算,壓減年度財政資金計劃,這是可以理解的。
此前許多單位接到通知,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2020年度資金計劃進行調減,一些大的建設項目經費削減差不多達到了50%以上。
這使今年的財政資金遠不能滿足項目建設進度款和設備研製的支出需求。一些項目已經開工了,合同也已經籤了,下半年將面臨停工、設備採購合同違約或無法正常執行、招標延期等風險。
大科學工程建設項目都是有工期要求的,經費不落實很麻煩,這將導致工期推遲、間接提高投資成本等。
新京報:目前高能物理所哪些項目面臨這個難題?具體建議是什麼?
王貽芳:由於經費削減,位於懷柔科學城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和在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都有較大的資金缺口。另外還有相對比較小的項目。這嚴重影響工期,影響出成果。關鍵工藝設備研製滯後,將影響重大項目的工藝和科學目標的達成,在國際科技競爭中失去先機。
為解決國家暫時的資金困難,同時保障國家重大項目的建設和工藝設備研製的進度,我建議在特殊情況下放寬規定,允許承擔重大項目建設的法人單位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或借用其他經費墊付重大項目的建設支出及按合同期限支付設備研製經費,以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這種方式不僅能彌補財政資金缺口,保證項目建設按預定工期完成,還能盤活因各種原因閒置的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墊付資金方案經預算主管部門審核報財政部備案後,允許在下一個財政年度按照相關程序辦理資金歸墊。
王貽芳在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談履職
建議部分政府採購科研項目評標會可現場「答辯」
新京報: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兩年多來,你有哪些感受?
王貽芳:通過在會上審議各項報告,和其他代表討論,就建議和政府部門溝通,我正在不斷學習,也學到很多東西。我努力發聲,反映身邊百姓關注的問題。針對科技領域,我也提出過一些議案和建議,包括增加基礎科研設施投入、改革大科學工程建設管理方式、修訂科技進步法等。
江蘇團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大家集思廣益建言獻策,對我有所啟發。江蘇是我的老家,在江蘇團的小組討論中,我也了解了家鄉的變化。希望今後有時間更多地參與代表調研和視察活動,去看一看地方的經濟和科技發展。
新京報:今年兩會你關注哪些問題?有何建議?
王貽芳:今年我關注「完善科研項目政府採購法律法規」的問題。我根據單位500多個政府採購科研項目的操作經驗,梳理出五個關鍵問題,分別提出了具體建議。
包括部分科研項目評標會上需要允許投標人現場述標和澄清;部分採購文件不宜公布預算金額和不宜將預算金額作為否決和廢標條件;部分科研項目有必要設置特殊的價格分評審規則;公開招標項目投標截止後投標人不足3家,需要採用其他採購方式採購的項目,建議允許在留存證明材料後直接開展;有必要制定對供應商惡意質疑和投訴的約束和懲罰性規定等。
科研項目採購有特殊性,現有制度尚有完善空間。舉例來說,技術複雜、專業性強的科研項目,特別是非標研製設備等,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研發性,供應商的部分技術方案和設想無法通過文字、圖表等書面方式精確表達。按照現有規定,評標委員跟投標人是不能見面的。但對我們來說,我需要跟對方一問一答,來判斷對方有沒有能力,光看書面文件,我無法判斷這個團隊對技術問題有沒有吃透、是否理解我們的要求。這個需要現場「答辯」。
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我們的建議,研究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
談CEPC進展
部分首批關鍵設備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新京報:去年你獲得未來科學大獎,並將個人全部50萬美元獎金捐贈,用於建立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促進基金,當時是出於什麼考慮?基金今年1月已成立,未來將如何管理使用?
王貽芳:這筆獎金不像工資,不是我生活所必需的,是「多」出來的,捐出來對我沒有影響。另外,大獎獎金本身也是捐贈人捐出來的,所以我覺得我也應該捐出來,用於跟工作相關的科研。如果我自己拿了去買房買車,我會覺得有點受之有愧。
另外CEPC項目本身也有很多爭議,有人探討它是不是有必要,甚至有人說我們是忽悠錢。我們當然不是忽悠,我自己的錢都放進去了,還能說我忽悠嗎?
基金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管理,對於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我們有一個章程,未來和跟這個項目相關的事情都可以用基金,比如相關的研究、人才引進、教育等。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一些捐款,一些企業覺得這件事情有意義,願意支持。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願意捐款。
新京報:CEPC目前進展如何?
王貽芳:目前,首批關鍵設備的研製成果已經基本出來了。有一些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有一些還需要再努力,都在往前走,幾個關鍵的設備「走」得還不錯,我們比較滿意。
首批設備我們其實並不希望全都達到指標,如果都達到指標,說明設計上很保守,第一次做就達到指標了,說明已經掌握了,沒有一點難度。部分沒達到,說明難度在那兒,經過幾次的努力才能達到,就會有進步。如果真的經過三五次還是達不到,說明可能過於難,我們會調整指標。
新京報:首批關鍵設備中有哪些是走在國際前列的?
王貽芳:比如我們剛剛完成的速調管,它是加速器最關鍵的一個部件,給加速器的微波器件提供微波功率。關鍵的參數是它的效率,效率越高越省電,將來運行費就會便宜。
關於它的效率,國內以前的水平是不到50%,我們剛剛完成的樣機年初通過測試,達到60%,達到國外現在的水平,我們的設計目標是80%。我們今年會投產做效率為80%的速調管,試試看能不能做出來。
新京報:CEPC的選址確定了嗎?有哪些考慮?
王貽芳:選址還需要一點時間,我們還在不斷比選,另外也要看最終開建時,地方政府的支持程度。
選址有綜合考慮,第一是要求地質條件好,以便降低造價。第二,希望是一個二三級城市,周圍的環境有國際化氛圍,以發展出國際科學城,如果吸引國外科學家來工作,周邊要有能滿足他們的生活、子女入學的條件。再就是希望年平均溫度低一些,使運行費降低。從這一點來說,北方比南方適合一些,太熱的地方不行,溼度太高的地方不行。
談青年科研人才培養
對年輕人要有傳幫帶體系
新京報:高能物理所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今年剛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據悉,團隊中35歲以下的青年人超過70%。對於青年科研人才,你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對於青年科研人才培養,你有什麼建議?
王貽芳:現在青年人碰上了一個好時候,他們有機會能夠大顯身手,工作條件也非常好,所以是很難得的。他們要抓住機會,面對科技創新的競爭,他們也需要努力。青年科研人才只要努力肯幹,會有光明的前途。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儘自己努力,一方面對年輕人要有一個傳幫帶的體系。另外就是給他們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去鍛鍊,充分相信他們。在整個的管理體系方面,我們完全是看人的能力水平,不看他的出身和資歷,每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平臺上。
對我們來說,引進人才跟培養人才同樣重要,我們在考核或者晉升的時候,大家一視同仁。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