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問教育】全國人大代表王貽芳:改革大科學工程建設管理方式

2020-12-01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備受鼓舞。他建議,改革大科學工程建設管理方式,助力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王貽芳

  提高大科學裝置不可預見費比例

  大科學裝置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佔據重要地位,被稱為「國之重器」。目前,我國已建成大科學裝置22個,即將新增16個,怎樣建設好是關鍵。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貽芳認為,目前國家只規範了一般意義上的科研活動,大科學裝置建設仍然套用基建的管理方式,不可預見費只有3%到5%。

  王貽芳建議,要參考科研活動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大科學裝置的研製和建設。「在科學裝置的研製過程當中,有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因素自然最後在很大程度上,會反映到經費上來,所以3%的不可預見費實際上是不可操作的,這個就會造成很多問題,使得我們最終不敢採用略微先進一點,冒一點風險的技術。」

  大科學裝置科學目標明確,應用範圍廣泛,投入規模大,技術先進,可以產出重大成果,對學科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王貽芳坦言,雖然國內做了很多大科學裝置,但是總體來說,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科學目標、建設設施的具體技術指標以及科學成果,仍有很大差距。「大家第一是不能著急,第二要相信絕大部分的科研人員是努力的,大家也是在積極地想盡一切辦法,能夠有新的創新,第三還是要給我們更多的寬鬆的環境,給更多的支持。」

  鼓勵研發一些有風險但更先進的技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

  王貽芳希望,未來能夠通過管理規則的改變,鼓勵科研人員自主研發新技術,鼓勵大家不再只沿用現成的、保守的、成熟的、確定能成功的技術,能夠更積極、更勇敢地採用一些有風險的更先進的技術,這樣科學技術事業才能有跨越性發展。

更多履職報導,戳這裡一鍵直達!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王教群 徐華峰 編輯/貝茜)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王貽芳:大型對撞機首批關鍵部件已亮相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了CEPC最新科研進展:首批關鍵設備的研製成果已亮相,部分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整體工作按照計劃向前推進。針對疫情期間科研項目受到的影響,王貽芳表示,由於財政資金的壓減,一些大項目面臨設備採購合同無法正常執行、招標延期、項目停工等風險。
  • 2020年全國兩會能源輿情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毛偉明  南方電網公司將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堅決執行降低用電成本政策,預計全年降低用戶用電成本約200億元,惠及電力客戶超過760萬戶。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確保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加快推進昆柳龍直流工程、雲貴互聯通道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
  • 江蘇代表、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
    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人關注。這兩天,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陸續抵達北京。過去一年,他們如何履職?此次帶了什麼建議提案上會?在他們出發前,記者對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採訪。創新機制,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王貽芳: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部分關鍵部件已成型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受訪者供圖「目前我們在繼續進行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方案的設計優化,目標是提高指標可靠性,優化性價比,一些關鍵部件已研製成型,部分達到設計指標要求。」兩會期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代表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EPC是正在規劃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項目,科學家希望藉此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關科學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
  • 兩會你最關心啥?機器人主播幫你問
    2018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這是十九大之後的首次全國兩會,你最關心什麼?3月3日和3月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分別在北京召開。3月1日,現代快報兩會報導組將抵達北京,特派記者將第一時間為你帶來最鮮活的報導。今年兩會,你最關注什麼?又有什麼話想跟代表、委員說?我們上會幫你問。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接受人民...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與出席出席會議的山西代表一道,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為祖國的發展、為山西的建設獻智獻策、匯聚強大正能量,傳遞了乘勢而上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堅定信心。
  • 全國人大代表王麒建議:在成都科學城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啟陽汽車集團董事長王麒作為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啟陽汽車集團董事長王麒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共帶去了13條建議。身為一名四川企業家,王麒今年格外關注成渝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與城市環境建設。因此她在建議中,大力呼籲國家支持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區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讓「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成為全國公園城市樣板。此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她觀察到,目前我國傳染病預警制度還有待完善,建議讓廣大一線醫生成為預警信息員。
  • 不單純以升學率評學校、以分數考學生,這樣的教育你喜歡嗎? | 兩會...
    全國人大代表謝廣祥: 建設「加、減、乘、除」並舉更具活力的教育體制 大力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必須建設「加、減、乘、除」並舉更具活力的教育體制。做好「加法」,強化政府主導,著力營造制度環境,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公平。
  • 全國人大代表李永萊:增強農村電網可持續發展能力【兩會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防止返貧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國網黑龍江電力將全面推進國家電網公司建設中國特色國際領先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地實施,重點從爭取政策支持和強化內部舉措兩個方面,持續發力能源惠民利民。
  •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土壤汙染治理思路
    這項關乎人民群眾「菜籃子」的議題,在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十分關注。  耕地  舌尖上的安全怎樣保障?  對耕地進行更高級別的保護  與往年不同,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帶了三瓶土。
  • 兩會開幕,科技業大佬提案、建議大匯總
    馬化騰建議,採用 "人力上雲" "金融服務數位化" 等方式,推動傳統中小微企業進行全面化數位化升級,而騰訊也將通過 "數字方舟計劃" 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4、推進位度與技術創新,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增加醫務人員獲得感。馬化騰建議,應加大投入力促改革;把 「新基建」 延伸到醫療衛生領域,進一步加快智慧醫院建設等。
  • 我國大型對撞機建設新進展來了,王貽芳這樣評價
    ◎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目前我們在繼續進行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方案的設計優化,目標是提高指標可靠性,優化性價比,一些關鍵部件已研製成型,部分達到設計指標要求。」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代表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EPC是正在規劃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項目,科學家希望藉此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關科學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
  • 「民法典」關鍵詞熱度攀升 人大代表呼籲動物保護成兩會熱點|兩會...
    【今日大數據亮點】 5月27日12:00至5月28日12:00期間產生涉及2020年全國兩會信息124.8萬條,與昨日同期數據相比數量減少。據數據分析統計,民法典、公共衛生、產業鏈等話題關鍵詞數據較昨日明顯增加,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於「制定法律禁虐禁食貓狗等伴侶動物」等建言成為當日「兩會熱點」。
  • 全國人大代表銀燕:儘快設置氣象專業學位類別,培養高層次人才
    每年全國兩會,環境保護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是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汙,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汙染治理攻堅。」全國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院長銀燕,長期從事雲降水物理、氣溶膠及其環境氣候效應的科學研究,履職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他為氣象事業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 銀燕作為大氣汙染防治領域的專家,每年全國兩會,銀燕都有提案與此相關。
  •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將GEP納入生態文明考核
      全國人大代表、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洋動物病害控制與病理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員莫照蘭  □文/圖 半島特派記者 徐傑 李曉哲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有序推進海洋保護和開發;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健全生態文明體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 全國人大代表包信和: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今年或添臨床醫學專業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7 年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醫院以直屬附屬的形式併入中國科技大學,命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文化和旅遊部高質量辦復2018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
    2018年全國「兩會」之後,文化和旅遊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機關改革決策部署,將辦理工作列為部重點工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匯報,研究工作部署,按照「事隨編走」的原則做好辦理工作的交接工作,確保辦理答覆工作不斷檔、不落空。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批示:認真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對於改進政府工作、密切聯繫群眾、轉變機關作風、科學民主決策十分重要。
  • 兩會代表委員:把疫情期間應急舉措變為教育改革的契機
    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在教育信息化上推進的力度非常大:2012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之後,教育部先後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從硬體條件、師生信息技術素養等多方面夯實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內部地基
  • 聚焦兩會 | 網際網路大佬代表,2020年兩會帶來哪些提案?
    ↓↓↓騰訊馬化騰:七份建議 涉及生態環保等熱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今年計劃向兩會提交七份書面建議,涉及產業網際網路、鄉村振興、金融科技、醫療服務與醫生獲得感、中小微企業發展、區域發展、生態環保等熱點問題。
  • 視頻|【聚焦2019全國兩會】別必亮:鼓勵科學家出版科普讀物 築牢...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記者 謝鵬飛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7日16時訊(記者 王瑋)下月初,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準備情況如何?今年又將帶哪些建議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