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拍成大片,「燃燒的陀螺儀」的儀式感你看懂了嗎?

2020-12-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對於vlog這類內容來說,創作考驗的不只是內容創意或觀眾喜好,歸根結底其實是創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態度。沒有自我表達的生活記錄,依然是膚淺、索然無味的。

過去的一年短視頻風頭正勁,熱火朝天的競爭態勢在春節期間也有顯著的體現。各大短視頻平臺發起春節紅包大戰,春晚也成為各短視頻平臺的重要搶佔資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大短視頻平臺在春節期間格外活躍之外,KOL紅人的內容也被搬上了央視的屏幕,被更多的主流觀眾看到。

在2月2日央視的《春晚進行時》節目中,抖音紅人「燃燒的陀螺儀」的《回家貼春聯》視頻被春晚劇組選中,成為「幸福又一年」活動的創意案例。除夕當天,春晚直播前的特別節目《一年又一年 陪您過大年》在講到過春節的儀式感時,又一次將「燃燒的陀螺儀」的回家視頻當作案例來說明。

兩次被央視的春晚節目提及,這位KOL紅人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如果你是短視頻從業者,或者是抖音的忠實用戶,應該對「燃燒的陀螺儀」不陌生。從今年1月份開始,幾支點讚破百萬的爆款視頻,讓更多抖音用戶認識了這位vlog紅人。

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南方航空的飛行員,也被很多抖音用戶稱為「機長」。他在抖音開設了「幸福生活中的儀式感」話題,並以此為主題拍攝了一系列關於日常生活的視頻,播放量高達25億。雖然只是業餘拍視頻愛好者,但精湛的剪輯技術、獨特的視頻風格,使得平淡瑣碎的日常生活vlog變得如同大片一般高端酷炫,也因此收穫了481萬粉絲。

據卡思商業版新銳榜統計,今年1月14日-27日這兩周是「燃燒的陀螺儀」漲粉效果最明顯的時期,原因是該帳號兩周內誕生了6條點讚過破百萬的爆款視頻,其中一條破200萬。這兩周為他帶來了近269萬新粉絲。

▲ 圖:卡思商業版-抖音新銳榜

「燃燒的陀螺儀」至今已累計發布433條作品。在今年1月份大規模曝光之前,視頻的點讚量一般維持在幾千或幾萬的量級,今年1月份卻在兩周內產生了6條爆款。雖然不排除抖音的算法推薦的因素,以及爆款帶來的連環效應的影響,但內容上發生的轉變才是產生持續吸引力的關鍵,也更值得從業者關注和研究。

卡思數據研究發現,「燃燒的陀螺儀」早期的視頻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內容風格與其他vlog視頻類似,雖然製作精良、畫面精美,卻沒有能讓觀眾形成鮮明記憶點的固定元素。

而從今年1月份開始,該帳號整體的內容風格才逐漸統一:以紅人和「小陀螺」的對話開場,點明每期的主題。利用轉場及其他剪輯技巧配合BGM把控內容節奏。視頻中會出現洗漱、收拾行李等固定元素,以及「小陀螺,今天什麼計劃」等固定臺詞。

因此,一條爆款出現後,暫時以爆款為模的內容形式,更容易形成觀眾的記憶點,也更容易趁熱打鐵形成自己的特有風格。

除了內容的前後期風格轉變之外,該帳號能夠持續走紅,也得益於以下幾方面因素:

1. 符合vlog的內容潮流

隨著手持終端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選擇vlog這種個性化自我表達方式。短視頻的流行,又將普通人的表達欲再度放大,vlog在內容行業已成為大勢所趨。去年抖音、微博掀起的vlog風潮,以及近兩年湧現的vlog內容平臺,都是這一內容趨勢的體現。在大環境向好的優勢下,選擇vlog作為內容切入點,顯然更容易借勢上升、脫穎而出。

▲ 圖:B站以「vlog」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

2. 精湛的剪輯技術

vlog本質是記錄,但如何讓記錄變得更具觀賞性,則需要具備較高的剪輯技巧,這也是衡量vlog質量高低的一項重要標準。無論是腳本的撰寫、轉場的銜接、BGM的挑選、節奏的把握、拍攝設備的選用,都對專業度和審美水平有一定要求。

不同於抖音上其他vlog紅人的敘事風格,「燃燒的陀螺儀」內容節奏感較強,技術性更高,視覺效果更勝過講故事本身,而這正是他的核心差異化優勢。抖音是碎片化內容平臺,過度娛樂的內容泛濫,給了vlog這種風格反差較大的內容一定的上升空間。

但當vlog這種形式的內容也開始泛濫時,就需要進一步細分,找到核心差異。「燃燒的陀螺儀」雖然是在做vlog視頻,但他擅用剪輯技術,賦予了內容更強的節奏感和視覺衝擊效果,這種做法中和了vlog本身平淡的特點和抖音整體的浮躁風格。

「燃燒的陀螺儀」本人也不吝於向大家分享他的剪輯經驗和技巧,他會出視頻教程,也經常在微博整理分享乾貨。

3. 儀式感標籤

「燃燒的陀螺儀」在抖音開設了「幸福生活中的儀式感」這個話題,他所有的內容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他曾表示,這個標籤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分享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感染更多的人帶著儀式感去做事,從不同角度感受與觀察這個世界。

他的走紅也讓儀式感這個詞被更多人注意到。那究竟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擁有儀式感的內容,能俘獲抖音用戶的心?

生活中的儀式感,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普通平凡的事,變得有意義,並對此懷有敬畏之心。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過度娛樂化、碎片化的審美,導致美感被降低為純粹的快感,審美本身應有的莊重性逐漸消失。尤其是在短視頻平臺,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因此,當這類無營養的內容達到一定體量時,與之相對的內容風格就迎來了市場,儀式感類內容能受到抖音用戶的追捧,正是的當下的這種內容環境下決定的。

在「燃燒的陀螺儀」的視頻中,日常洗漱、一頓早餐、一束花、一次回家的經歷……這些日常瑣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vlog本身記錄生活的功能屬性,決定了它的強儀式感特徵。而「燃燒的陀螺儀」本人在剪輯方面的設計,賦予了內容更強的觀賞性。這種儀式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創作者自己,也能夠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感悟內容蘊含的生活氣息,喚起觀眾內心強烈的認同感。

4. 強粉絲運營

除了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外,「燃燒的陀螺儀」出色的粉絲運營能力也是保持粉絲粘性和活躍度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粉絲沉澱,建立粉絲社群

「燃燒的陀螺儀」目前微博粉絲數已突破42萬,超話閱讀量突破1億,超話粉絲1.6萬。從抖音到微博、再到微博超話,每一步過濾的同時都會沉澱一批粉絲,沉澱下來的粉絲忠實度相對較高,也更容易進行下一步轉化。此外,他的微博和抖音內容氣質一致,前後沒有割裂感,在粉絲沉澱的過程中,他的形象也逐漸豐滿立體。

(2)通過粉圈名稱、粉絲稱號等形成獨特性

「燃燒的陀螺儀」和他的粉絲之間擁有一套專屬的稱呼系統。村長、村民、村子等稱號,可以賦予粉絲和他本人關係上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可以加強粉絲的認同感。例如,他曾在微博發文調侃自己是「燃燒的陀螺儀飯量管理委員會」後勤。

(3)階段性的粉絲福利,加強粉絲粘性

重要節日、重要階段,發放粉絲福利,應該是大部分創作者的共識。「燃燒的陀螺儀」也不例外,例如春節、粉絲破百萬、超話閱讀量破1億時,他都會通過微博抽獎,適當回饋粉絲。

綜上所述,雖然「燃燒的陀螺儀」不是職業創作者,但從他的創作、優化、運營來看,各方面能力絲毫不輸專業團隊。優秀的創作運營運營能力,在大環境的助力加持下,走紅其實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對於vlog這類內容來說,創作考驗的不只是內容創意或觀眾喜好,歸根結底其實是創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態度。沒有自我表達的生活記錄,依然是膚淺、索然無味的。打造人設在這類內容的創作運營法則中,也是相對不可靠的做法。

 

作者:卡思數據,公眾號(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數據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從歐陽娜娜到燃燒的陀螺儀,vlog出圈用了幾步?
    燃燒的陀螺儀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刺蝟公社 | 刺蝟君 「恭喜陀哥,優秀!」「我哥賽高!」距離vlogger「燃燒的陀螺儀」獲得金秒獎「最佳短視頻」的消息傳出已過了四五個小時,仍有不少粉絲自發地在「燃燒的陀螺儀」微博超話中表達著自己的祝賀。
  • 燃燒的陀螺儀首次露面長什麼樣 燃燒的陀螺儀是機長嗎哪裡人
    燃燒的陀螺儀真的是機長嗎?抖音燃燒的陀螺儀個人資料顯示是南航機長,燃燒的陀螺儀真人照片未曝光,燃燒的陀螺儀是哪裡人?燃燒的陀螺儀機長扒皮了解一下。  燃燒的陀螺儀首次露面長什麼樣  燃燒的陀螺儀首次在抖音露面,長相還是不錯的。
  • 你見過「燃燒的陀螺儀」的真面目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網上很火的vlog視頻吧!當然最火的原創視頻作者還是要屬「燃燒的陀螺儀」而且網友們在他很多的視頻中從來都沒有見過他的樣子。初步猜測身高應該在178到183左右。只知道他是南航的一名機長也就是開飛機的,網友們對他也是很好奇。
  • 抖音燃燒的陀螺儀是機長嗎 燃燒的陀螺儀真名個人資料照片
    最近有一個網紅「燃燒的陀螺儀」讓很多網友非常關注,大家都很好奇這位「燃燒的陀螺儀」究竟是誰呢?他的真名叫什麼?下面一起來了解吧!抖音燃燒的陀螺儀是誰抖音新晉網紅「燃燒的陀螺儀」是南航的一位飛行員(不是機長來著),網傳他的真名叫做宋金澤,但該消息還沒有得到證實。
  • 抖音燃燒的陀螺儀叫什麼名字 燃燒的陀螺儀個人資料身高年齡介紹
    燃燒的陀螺儀是誰?抖音燃燒的陀螺儀有女朋友嗎?燃燒的陀螺儀是單身嗎?燃燒的陀螺儀真人叫什麼名字?網紅燃燒的陀螺儀個人資料身高年齡微博照片介紹了解一下。  燃燒的陀螺儀叫什麼名字  網傳叫宋金澤,目前沒有得到證實。目前已知的是燃燒的陀螺儀是南航飛行員,微博抖音同名,家底殷實,應該是富二代,自身條件相當不錯。
  • 抖音燃燒的陀螺儀是富二代嗎怎麼火的 機長爸爸媽媽是幹什麼的
    【抖音燃燒的陀螺儀是富二代嗎怎麼火的 機長爸爸媽媽是幹什麼的】抖音燃燒的陀螺儀是誰?很多人都是在抖音上了解燃燒的陀螺儀,據了解他的本職工作是一位機長,而且今年也是他貼春聯視頻更是登上了春晚舞臺,所以想知道機長資料的人更多了,下文就來看看吧!
  • 開飛機、剪視頻、做慈善,快手主播「燃燒的陀螺儀」獲評「全國向上...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感嘆,原來是因為宋金澤在快手上有一個更為老鐵們所熟知的名字——「燃燒的陀螺儀」(快手ID:1661392789),而這樣的露臉方式連他自己也深感意外,在4月30日發布的最新快手短視頻中,「燃燒的陀螺儀」表示,「沒有想過會以這樣的形式露臉,當自己的證件照出現在報導裡,面對著屏幕多少有點不真實感。」
  • 開飛機、剪視頻、做慈善 快手主播「燃燒的陀螺儀」獲評「全國向上...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感嘆,原來是因為宋金澤在快手上有一個更為老鐵們所熟知的名字——「燃燒的陀螺儀」,而這樣的露臉方式連他自己也深感意外,在4月30日發布的最新快手短視頻中,「燃燒的陀螺儀」表示,「沒有想過會以這樣的形式露臉,當自己的證件照出現在報導裡,面對著屏幕多少有點不真實感。」
  • vlog是什麼意思 vlog正確讀音
    vlog是什麼意思?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拍vlog,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vlog的意思和讀法,感興趣的就點進來看看吧。 正確讀法 vlog是視頻博客的意思,也稱為視頻網絡日誌,是博客的一類。vlog是video blog的簡稱,源於blog的變體,所以它的讀法是vlog。
  • 搬家沒有儀式感?看完這5條你就知道什麼是儀式感搬家了!
    其實儀式感是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的東西,只要善於發現其實每一件小事都可以過得很有儀式感。搬家也是有儀式感的,其實你只要足夠細心你就會發現不同地區的搬家儀式都足以驚豔眾人。1.確定搬家地點搬家搬家,顧名思義就是把家搬走,可是要搬到哪裡去呢?
  • 《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原標題:《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諾蘭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首周就斬獲2.6億票房,作為2014年最受期待的燒腦大片,影片中的「蟲洞」、「多維空間」、「時間稀釋」等眾多天文、物理冷知識,讓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無法看懂,並在網絡中引發了一輪科學討論浪潮。
  • 一口好喝的酒,是我下班的儀式感
    儀式感這個詞,對於成都人來說好像隨時都在發生。它可以是上班路上的一片油菜花,也可以你走進地鐵站之後聽到的第一句「歡迎您」,還可以是菜市場門口,提起鳥籠的李大爺和拿著滷牛肉的張嬢嬢之間相互寒暄的那句:吃沒有喃?只是成都人的口味龐雜,對於儀式感的理解也是千千萬。
  • 低空飛行,你沒見過的北航!來自1100萬+粉絲的他
    由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北航飛行學院2007級校友@燃燒的陀螺儀下面就跟著小萱走近這位北航青年@燃燒的陀螺儀用鏡頭記錄百態人生,傳遞世間溫暖有1000萬+熱愛正能量的人關注著宋金澤在抖音平臺「燃燒的陀螺儀
  • 你的手機裡面有陀螺儀嗎
    總的來說,現在市面上的手機品類太多了,你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總能選到一款自己比較心儀的產品。選則手機的時候,人們大多數關心的是處理器,運行內存,以及存儲的大小。再就是屏幕的材質,清晰度以及刷新頻率,然後就是用了多少mah的電池,充電器是多少瓦的。在然後,也就是手機的攝像功能,用了多少顆鏡頭,鏡頭是多少萬像素的。如此種種。
  • 刺激戰場:玩好陀螺儀關鍵在於靈敏度,教你三天成為陀螺儀大神!
    相信大家也都對陀螺儀很感興趣,優秀的小夥伴早就已經開始練陀螺儀了,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到底該怎麼來使用陀螺儀!首先打開陀螺儀的方式有兩種,分別為開鏡開啟和總是開啟。開鏡開啟就是你打開倍鏡的時候陀螺儀才生效,總是開啟就是不管開沒開鏡陀螺儀都生效。
  • 《晚安,月亮》:簡單的故事背後,蘊藏著親子關係中儀式感的力量
    孩子的成長需要儀式感「生活需要儀式感」,我們常常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事實上,不僅是生活,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需要一些適當的「儀式感」:這些儀式感小至每天的睡眠儀式,大至孩子人生路上每一次開啟的新階段。儀式感,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前陣子有一位4歲的小朋友在網上火了。一個下雨天,媽媽接4歲的女兒放學回家,女兒在路上看到一隻蝸牛,於是就堅持蹲在地上給蝸牛打傘,並且對蝸牛說:「小蝸牛,我給你打傘,你聽到了嗎?」
  • 2021新年新品,海馬體給你最期待的新年儀式感
    年俗或許有新舊,過年的歡樂和儀式感不會隨時間而衝淡,而新年照則成為串聯年味的重要儀式。 海馬體結合創新精神與傳統文化背景,推出2021新年新品設計。以中國傳統色彩為背景,搭配泡泡袖、牛角辮等新興潮流元素,以嶄新角度演繹美學;搭配海馬體獨家定製的年味道具,結合富有美好寓意的視覺設計,為顧客帶來一次年味滿滿的新體驗。
  • 《流浪地球》都拍成了電影,為什麼當年的《三體》沒拍成?
    而《三體》早在2015年就有報導說要拍成電影了,但現在都到了2019年了,轉眼過去了4年時間,電影《三體》卻仍然無下文。究竟是哪些原因讓電影《三體》夭折了呢?或者說《三體》拍成電影為什麼這麼難?當年的《三體》電影的導演張番番,以往許多的作品連評分超過6分的都很少,只有評分最高的2006年的電視劇《不能失去你》勉強被觀眾認可,讓這樣一位毫無科幻片經驗的導演擔起了拍攝《三體》的重任實在是勉為其難,雖然張番番確實很有勇氣接此大片,但畢竟有心無力。
  • 有錢後總希望生活有點儀式感,你可以從這裡做起!
    法國人一貫給人的印象是儀式感、優雅,巧克力是她們悠閒下午茶的代表,想要像她們一樣生活的有儀式感,那就從甜點開始學起吧,輕輕一咬,殿堂級絲滑口感,可可濃鬱香醇醍醐灌頂,仿佛一陣疾風般,喚醒你冬眠已久的荷爾蒙。
  • OOU重新定義廚房新生活,讓廚房充滿儀式感!
    儀式感是生活的調味劑,新青年的廚房也需要   在大都市打拼,工作和生活節奏都很快,早出晚歸已成常態。工作之餘也要兼顧生活,於是,發現、體驗生活中的小美好,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大家的追求。其實,儀式感並不只是每一個節日,而是生活的每一天,每件事的態度,及每一餐的用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