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月亮》:簡單的故事背後,蘊藏著親子關係中儀式感的力量

2020-12-05 三個麻麻

夜幕降臨,一隻住在綠色房子裡的小兔子在床上輾轉反側,鄭重地跟房間裡的每一樣東西道晚安,然後酣然入睡……這就是《晚安,月亮》這本童書所講述的內容。雖然情節簡單,卻充滿了溫馨的感覺,讓人忍不住將自己化身為故事裡的小兔子。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本有意思的童書吧,為什麼它會被無數家長奉為「哄睡神器」呢?

一、繪本創作者: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克雷門·赫德雙劍合璧之作

繪本的文字作者是瑪格麗特·懷茲·布朗,曾四次獲得凱迪克大獎,兒童文學先驅,一生創作童書100餘本。她一直努力站在孩子們聽故事的角度來寫故事,因此,寫出來的故事都特別地有代入感,被譽為「極具創造力的天才」。

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繪本插畫作者是克雷門·赫德,美國圖畫書界先驅性人物,「黃金時代」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插畫家。

另一本著名的童書《逃家小兔》就是由兩個人強強聯手合作完成的。

1945年,瑪格麗特寫好《晚安,月亮》的初稿時就認定了要由克雷門來做插畫師,當時克雷門還在服役,歸期不定,瑪格麗特專門等待克雷門從戰場服役歸來。

果然,克雷門不負所托,從二戰戰場歸來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令人滿意的《晚安,月亮》的插畫創作。

克雷門·赫德

也正如瑪格麗特的創作初衷,《晚安,月亮》成了一本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書

雖然這本書在剛剛問世的時候表現平平,但是在瑪格麗特去世八年之後,隨著第一批讀者都長大成為了爸爸媽媽,他們不約而同地把這本對自己的童年意義非凡的睡前讀物翻出來,讀給自己的孩子聽,經典以這樣的方式得以延續,《晚安,月亮》也因此漸漸流行起來。

此後,《晚安,月亮》殊榮不斷:

1995年,《晚安,月亮》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75種「世紀之書」之一併入選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所有時代最佳100種圖畫書」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推薦100本最佳童書入選《AB出版人周刊》20世紀100本最佳讀物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孩子們推薦的100本書」入選美國收錄12部最偉大的圖畫書的《經典圖畫書寶庫》……二、繪本賞析:一本有「魔力」的睡前故事書

之所以被奉為「哄睡神器」,是因為很多孩子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把自己想像成小兔子,跟隨著小兔子的節奏,不知不覺地進入那個靜謐的世界。

那麼,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呢?

1、如詩的語言:文字的應用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儘管書中的文字並不多,但是仔細讀下來卻句句優美,渾然天成,宛若一首小詩。

一個媽媽這樣評價:押韻的句子孩子都喜歡,讀著讀著孩子就睡著了。

我們來一起感覺一下吧:

晚安,房間

晚安,月亮

晚安,跳過月亮的母牛

晚安,燈光還有紅氣球

……

你聽,不斷重複的韻律感,美到可以讓時間靜止,更是美到讓人沉醉其中!

2、漸變的色彩:通過色彩與光影的配合映射心理活動

全書沒有任何的漸變色,主色調是大紅與大綠,造成了強大的視覺衝擊。

色彩和光影的變化,展現了主人公小兔子臨睡前的內心由不安變得逐漸平靜的過程:

夜幕降臨之時,大片明亮鮮豔紅綠對比,隱喻出小兔子內心的不安與不舍。

而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小兔子跟房間裡的熟悉物品一個個地道晚安,內心的不安感逐漸被驅散,情緒得到安撫,此時我們可以觀察到房間裡燈光逐漸變暗,紅綠對比強度也漸漸下降,夜色緩緩變暗,整個畫面越來越安靜了。

所以,整個繪本的色彩運用,也真實再現了孩子們睡前的心理狀態,讓人很容易就有宛如其中的感覺。

3、細節的巧思:畫中有畫,讓你宛如身臨其境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每一幅畫面、每一樣物品,你會發現,作者的安排都是別有用心的,並不是隨意畫出來的。

關於安全感的刻畫:貓和老鼠共處一室卻相安無事;壁爐裡的火暖和地燒著,火焰宛若一張笑臉;桌上放著的是滿滿的米糊,這說明了小兔子是帶著飽腹的滿足入睡的……

關於整體與局部的刻畫:我們可以發現,整本書的場景只有一個,那就是小兔子的房間。內頁黑白與全彩的交替出現:每一個彩色頁是小兔子的房間,接下來的黑白頁都是具體事物。

比如跳過月亮的母牛、三隻坐著的熊來自牆上的畫;檯燈、老奶奶是房間裡的一部分……隨著情節的推進,我們把小房間裡的所有物品都逐一放大起來看。

關於動態的刻畫:整本書的畫面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流水一般緩緩流動的。

比如,在書本的每一頁都有一隻小老鼠,但是它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孩子們可以邊聽故事玩找老鼠的遊戲;

月亮從出現以後就是慢慢上升的,最後高高掛在窗外……

房間裡的鐘是從七點開始,一直到八點十分……

房間裡的老太太、毛線、織物和貓,他們在書中演了一個小故事:小貓在玩毛線球,把毛線球弄得亂髒髒,老奶奶把毛線球被重新捲起,兩隻貓睡著的小故事……

動態的光影

三、繪本帶來的成長奧妙——儀式感的魔力

整個繪本描繪的其實也是一個很簡單的晚安儀式,小兔子在睡覺前跟熟悉的一切一一道晚安。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嬰幼兒會害怕黑暗、分離、孤單,以及一切未知的事物

另外,皮亞傑也指出,幼兒時期的孩子會有一種「泛靈心理」,即把所有的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

在孩子的世界裡,每一樣看到過的東西都會和自己產生聯接,一旦睡覺,也就意味著要和熟悉的人和物暫時告別,心中自然會有一些不安和不舍。

但是,倘若把這些物品都一一說出來,就等於重新擁有了一種掌控感和安全感,焦灼不安的內心就可以得到撫平,孩子們就可以在父母溫柔的「晚安」裡沉沉睡去。

這就是睡前儀式感的魔力,而孩子們的成長,非常需要更多儀式感的存在。

孩子的成長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我們常常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事實上,不僅是生活,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需要一些適當的「儀式感」:這些儀式感小至每天的睡眠儀式,大至孩子人生路上每一次開啟的新階段。

因為真誠的儀式感可以浸潤孩子的心靈喚醒孩子心底裡最美好的部分,讓孩子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溫暖又有力量。

儀式感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注重儀式感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會更自信、更幸福,也更有愛的能力。

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感受愛的能力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心錨效應,即人的內心某一心情與某一行為或表情產生連結,而產生的條件反射。通俗的說,就是連結一些特殊的事物或現象與某種情緒狀態之間的儀式。

我的閨蜜小秦和老公從談戀愛那會就特別注重儀式感,每一個特別的日子都會給對方精心給對方準備禮物。

直到結婚生了女兒以後,兩人還是從不避諱在女兒面前表達愛意:比如每天睡前會習慣性地擁抱一下,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對方帶禮物,每一天老公都會為她準備早餐……十年如一日。

這些充滿愛的舉動也觸動了女兒的心錨,在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紀的她自然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相親相愛,不僅幸福感滿滿,而且特別有安全感,也特別會表達愛。

比如,剛入園的時候,才3周歲的小姑娘就表現出了她的與眾不同,不僅不哭,還會像模像樣地安慰那些哭哭啼啼的小朋友:

「你媽媽是很愛你的,她只是有事情要忙,你別哭喲。」

「我抱抱你,你就不傷心了。」

連老師們看了都表示服氣!

儀式感,讓親子關係堅不可破

從呱呱墜地那刻起,到會翻身、會坐、會爬、能獨站、邁開人生第一步、斷奶、脫紙尿褲、開口說話、每年的生日……

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子在以可見的速度在飛速成長,邁入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

儀式感,是父母對孩子每一個階段的紀念,對孩子開啟新的人生歷程的美好祝福,是孩子漫漫人生路的一個又一個印記,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個又一個聯結的關鍵點

有儀式感的家庭,親子關係從來不會是個問題。

素有才女之稱的伊能靜就是一位十分注重儀式感的女性。

每年老公生日的那天,她總是會抽空給老公手寫一封信,到今年已經堅持了整整7年。

今年的書信,在生日那天如約而至,在信中,她說:第七年,應該是夫妻非常熟悉的年歲,於我卻依然像第一次給你書信,心情忐忑飽滿。

這位年過半百的不老少女,用行動告訴我們,好的感情就是這樣「作」出來的。因為真誠的儀式感讓我們感受到愛與被愛,建立了彼此之間堅不可破的信任感,就算孩子長大了,獨立了,我們也不用擔心親密不再。

儀式感,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前陣子有一位4歲的小朋友在網上火了。

一個下雨天,媽媽接4歲的女兒放學回家,女兒在路上看到一隻蝸牛,於是就堅持蹲在地上給蝸牛打傘,並且對蝸牛說:「小蝸牛,我給你打傘,你聽到了嗎?」

小朋友生怕蝸牛被雨淋到,整整給蝸牛打了30分鐘的傘,直到蝸牛慢悠悠地回到草叢中。

後來,小姑娘告訴媽媽,因為蝸牛的爸爸媽媽沒有來接它,她覺得蝸牛很可憐,就想陪陪小蝸牛。

人人都稱讚小朋友的善良,但是我卻覺得,孩子的媽媽願意花上半小時的時間,在雨中陪著小朋友去溫暖守候一隻「根本不怕雨淋」的小蝸牛,去做一件「孩子氣的事」,只為了保護孩子善良的天性,這個小小的舉動更值得我們的肯定與效仿。

很多時候,一個簡單的舉動,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說:當人們某種行為,從他人那裡得到愉快的結果時,這種結果會反過來,成為推進人們重複此種行為的力量。

我相信這次的小小儀式感,孩子從中得到的充分正面的肯定,一定能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下一顆積極的種子,讓這種正能量在心裡生根發芽,並反饋於往後餘生的點點滴滴。

願我們都可以積極地建立和維護這樣的儀式感,莫讓生活的瑣碎打破了內心的柔軟感。

如何給孩子建立儀式感?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讓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所以,儀式感,不是簡簡單單地做個表面工作,而是要用心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每一件普通的事情,標註背後不平凡的內涵,賦予新的意義。

簡單來說,儀式感是以形式寄託感情,也就是說,儀式感背後的精神價值,遠遠比表面更重要。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建立儀式感呢?

儀式感的關鍵詞一:真誠

教育的儀式感從來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建立在你用心、你莊重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的儀式感,才可以融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建立愛與被愛的能力。

首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員,從孩子有語言表達能力開始,就應該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擁有表決權:特別是一些關於孩子利益的事,比如你們準備要二胎了,當你們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可以試著問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其次,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輕易給孩子做承諾,當你做了承諾,就一定要做到,因為你給的承諾孩子會比你記得更清楚。

儀式感的關鍵詞二:細節

教育的儀式感不需要你花太多的金錢,而是融入在細節裡,深藏於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所謂的儀式感其實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

再忙也不會忘記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日,並準備禮物,這一課叫愛。

每天都會衣著整潔地出門,即使倒個垃圾也不允許邋裡邋遢,這一課叫儀態。

開口前先說一聲「您好」,這一課叫尊重。

保持自己的一個好習慣,並堅持下去,這一課叫持之以恆。

每年給自己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並努力實現它,這一課叫責任。

最後,回到我們的繪本裡,每天睡覺前互道晚安,這是什麼?

我認為,這一課叫心安:心安於我們又結束了快樂的一天,心安於明天還會是美好的一天。

我們透過這種心安,感知社會,感知生活,感知人生

儀式感這件小事,很多時候,表現的是我們的態度,映射的是我們的人生。

願我們對周圍所有的一切都心懷敬畏之心,能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過成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工作中的儀式感?
    儀式定義:一個人或一個集體遵照某種類似的模式或程式重複進行的動作。在進行儀式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象徵符號,並為這個儀式賦予某種含義。含義:儀式的意義與眾不同,這就把平凡變成了特別。儀式中也會使用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可能是道具、特定的詞語或肢體動作,這背後具有更深刻的內涵,它通常意味著更深層次的價值觀。這些符號能夠喚起一種超乎尋常的感覺,能夠為普普通通的事物賦予特殊的含義。一項好的儀式應該具有清晰的敘事邏輯,這通常有助於人們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使他們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儀式的意義並參與進來。
  • 【晚安故事】《不怕怪物》
    丸子媽媽講故事《不怕怪物》【法】卡羅勒·博韋爾 / 著【法】阿蘭·布瓦耶 / 繪郭  可 / 翻譯大  白 / 製作卡羅勒·博韋爾撰文的《不怕怪物》講述:小狼麗露天不怕地不怕,她能用單腳跳繩,敢騎沒有側輪的自行車,還敢在巨大的海浪中航行,可是她卻怕怪物。
  • 「晚安2020」 全民晚安 共同跨年
    所以在今年,新世相決定將年末的「晚安簡訊計劃」升級為「晚安2020」,在保留了線上簡訊交換的同時,也走到線下,走到每個人的身邊。夜晚歸家,在地鐵裡能聽到一聲晚安大使帶來的晚安問候,疲憊的一天便能多一點小而確定的力量,哪怕只是微小的力量,也希望為更多人傳遞一份溫暖的善意。晚班地鐵中的晚安語音,是給城市奮鬥者的一份禮物。
  • 經典晚安故事《晚安,大猩猩》出點讀版啦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本大名鼎鼎的睡前故事書—— GOOD NIGHT,GORILLA 《晚安,大猩猩》 進口國別:美國 適讀年齡:0~3歲 這本書是凱迪克大獎獲得者佩吉·拉特曼的經典代表作,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好書獎、《出版家周刊》Cuffie獎、美國兒童圖書中心「藍絲帶」獎、美國《號角》雜誌年度好書等榮譽,同時也是吳敏蘭《繪本123》推薦書(第95本),童書久久書單推薦書,堪稱百讀不厭的睡前故事
  • 母嬰市場走勢向好 晚安月亮「柔」系產品俘獲年輕媽媽
    「晚安月亮,柔軟相伴」,這是原創母嬰品牌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的品牌標語,一個「柔」字,將媽媽的柔情愛意彰顯得淋漓盡致。目前,晚安月亮品牌紙尿褲系列均已在京東有售,植萃洗護系列將在近期全新上市。
  • [晚安故事]太陽和月亮……
    深秋之末,每天的太陽不知是羞澀還是吝嗇都不願意多放點陽光看著躲在烏雲背後的太陽那時穩重的太陽,愛上了躲在白雲身後略顯青澀的月亮,天空為他們鋪設浪漫,彩虹為他們傳遞情話,深陷熱戀的太陽,散發著光芒,灌溉生命,溫暖人間!就這樣,相依相伴,年復一年…… 因為高潔孤傲的月亮厭倦了世俗的偏見,人心的不古,讓黑夜做了陪稱,躲避了世事的嘈雜,寧靜而悠然!
  • 5本睡前繪本故事,讓爸媽享受睡前時光
    答:儀式感。睡覺也需要儀式感,而給孩子讀睡前繪本故事會給孩子睡覺帶來滿滿的儀式感,就像我們看到精美的一套餐盤上面擺上了很精緻的經過大廚們精心製作的美食時,即使我們還不餓,我們的大腦還是會不停地發信號給我們,該吃飯了。
  • 【親子故事】快睡吧,彩虹魚
    來源:接力出版社 現今父母都非常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無論時間再怎麼緊縮,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絕對要空出來,因為親子閱讀的魅力是非常大的,他能幫助你培養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能鍛鍊他們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還可以開發孩子的腦力與想像力...想像一下一家三口在燈光下,窩在沙發上讀一本繪本故事
  • 流利說上線晚安故事板塊,讓英語啟蒙更受孩子喜愛
    近日,流利說少兒英語上線了小朋友期待已久的晚安故事板塊,作為AI外教場景課精品年課用戶的升級福利,讓充滿童真童趣的故事,陪伴孩子進入夢鄉。晚安故事板塊的《巴塔木晚安故事》共有三季,以快樂的小熊Bada、可愛的小企鵝Jess、調皮的Curly、勇敢的Pogo、溫柔的Mimi、聰明的Abby等可愛的小動物在巴塔木一起玩耍的場景作為故事背景,通過一個個生活化、感官探索和富有趣味的小故事,讓少兒在充滿想像力的場景中進行英語啟蒙。
  • 童書·新書|晚安,故事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前的孩子」系列[日]安野光雅著、繪,艾茗譯,九州出版社「從前的孩子」系列繪本,是日本兒童繪本大師安野光雅的童年回憶錄,分為《爬樹之歌》《跳房子》《粗點心店》三冊,畫風極富年代感和藝術氣息,書中記錄了安野光雅童年時100多個真實的故事,童年的人物、故事,玩具、遊戲,以及故事中流露出的單純、可愛、善良、調皮和懵懂
  • 幫助數萬人心靈成長的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打破無效的親子關係
    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青春期的到來,親子關係陷入無效的越來越多。最近有幸拜讀了周衛慧的《與愛重逢 穿越親密關係的迷霧》,讀完之後心中頓時豁然開朗。全書的內容分為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和創傷三個議題,都是很實際實用的內容,與我們每個人的家庭、事業和個體的身心安康有著切實的關聯。
  • 幫我關一下月亮什麼意思什麼梗? 說晚安時的俏皮話了解一下
    幫我關一下月亮什麼意思什麼梗? 說晚安時的俏皮話了解一下時間:2019-11-16 14: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幫我關一下月亮什麼意思什麼梗? 說晚安時的俏皮話了解一下 一般為晚安幫我關下月亮,是說晚安時的一句俏皮話。
  • 如何陪孩子過一個有意義、有儀式感的中秋節,其實只需這五點
    那作為父母,該怎樣陪娃們過一個有意義有儀式感的中秋節呢?1. 普及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 星星與月亮的故事
    星星與月亮的故事每當驕陽落下,夜幕降臨時,是星星與月亮的親密。星星有許多,他們部分有自己的歸屬,擁有自己的星系,只缺一個獨一無二的月亮;有些孤獨的星星,沒有左鄰右舍,只有心裡一個獨一無二的月亮;可星星的距離與月亮卻總是如此遙遠,月亮只看得見星星的些許閃耀,星星只看月亮的陰晴圓缺。
  • 《橡果中的橡樹》:放手,不是親子關係的終結,而是最好的祝福
    好的親子關係,不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時時刻刻掌握,而是,做父母的能明白,孩子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自己只是孩子人生一段路的陪跑人。親子關係,說到底是一場父母與孩子共同的修行,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單靠一方的努力,永遠不可能把兩方的關係維繫好。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樣的力量?
  • 親子陪伴儀式感漸增 暑期這些應用「感動家長」
    暑假少不了陪著孩子學習、遊戲、旅遊,80後和90後家庭對親子陪伴的儀式感也越來越看重。諸多數碼產品中,小狗機器人推出的puppy cube光影魔屏主打「陪伴」場景體驗,投射23吋大屏,採用觸控操控,讓寶爸寶媽和孩子一起用一起玩,增加了互動的頻次和深度,得到不少家庭的關注。
  • 童書出版人帶領您和孩子賞析優秀繪本《月亮婆婆講故事》
    今天有幸邀請資深童書出版人王豔芳老師,帶領熱愛親子閱讀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鑑賞、品味《月亮婆婆講故事》。除了編輯和創作者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東方娃娃》也得到了讀者的認可,2004年 《東方娃娃》榮獲中國第六屆裝幀插圖金獎;2005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2010年「爸媽講故事」「自然博物館」「怪事多多」欄目獲中國幼兒期刊學會優秀欄目一等獎。說回「爸媽講故事」欄目,它的基調和《月亮婆婆講故事》是一致的,十多年下來,積累了幾百篇優秀的故事,而且名家雲集,從中選擇,再合適不過了。
  • 什麼才是真正的「儀式感」
    如果是為了一份偶爾嘗鮮的儀式感,海馬體紀念無妨;如果希望這份儀式感深入到生活中,感受每時每刻的美好,手機攝影才是最好的方式。當然,隨著手機攝影技術的"爐火純青",幾乎每個人都經常拿起自己的手機,把這些或特別、或感人、或驚訝、甚至也可能感到害怕的瞬間記錄下來,然後與身邊的人分享。
  • 晚安故事——小老鼠
    原標題:晚安故事——小老鼠 這裡都有答案 圖書館小貼士 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 一家四口的儀式感,卡通手繪頭像,記錄溫情時刻
    儀式感的前提條件,無非就是家庭和睦,家人相愛,家風有愛,只有這樣的家庭才能一直幸福。儀式感這個詞在很多人眼裡大概會成為一個貶義詞,因為現實生活的我們大概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去折騰一些看起來很有意義的事,一切都以吃飽喝足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