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子太空時代為背景的探索求生大冒險遊戲《60秒差距(60 Parsecs!)》手機版已於12月20日上架了谷歌商店。
看到這閃亮的「60秒」字眼和熟悉的畫風,聰明如你肯定知道這是什麼了。作為《60秒原子冒險》的續作,《60秒差距》在登陸手機端之前,同樣在STEAM上穩穩地拿住了特別好評。
同樣是原滋原味的60秒鐘決定生死存亡,當背景從地球末日避難所搬到了太空逃生空間站,這款《60秒差距》究竟會如何呢?
04 ▌活下去的第一步:操作與速度
首先讓我們看下遊戲的名字,其實它應該是這麼斷句的——60,秒差距。
「parsec」翻譯過來叫「秒差距」,是天文學上的一種距離的計量單位,指在天球坐標上一角秒所對應的天球上的距離,1秒差距=3.26光年。
所以利用這個60,我們也可以了解遊戲最主要的兩個部分,一個是上太空之前我們用60秒倒計時來收集物資,第二個就是登上逃生船後被躍遷至距離地球60秒差距的地方,利用手中的資源活下去。
在上太空之前的收集玩法,基本和前作一致。
遊戲的操作非常簡單好上手,左手搖杆控制右手按鍵點擊,便可以完美的操控這款遊戲。
在60秒的準備時間,玩家需要找到罐頭、醫療補給、太空居民手冊、還有你未來的船員,然後一股腦丟進逃生艙。
遊戲的提示非常非常明顯,移動到物品或者NPC身邊到時候,在物品或者人的周圍會出現綠框,直接點擊即可收集。
而此部分的難點在於,不同的物品佔據的空間都是不一樣的,而玩家攜帶物品的空間則是有限的。
在60秒時間裡玩家往往需要往返多次,而這個也是算在時間裡的,所以想佔據開局優勢,就得在收集過程中掌握好取捨和速度。
02 ▌活下去的第二步:高隨機性下的"克制"與"循環"
接下來遊戲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在逃生艙中玩家需要利用已有的物資順利的生存下去,逃生艙的時間以天為單位進行推進。
每一天的事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計算機中會出現一些選項給玩家,也算是某種每日目標提示,而能讓我們做出選擇的就是手裡握有的資源。
不同的資源能解決不同的隨機事件,而每個成員的特點(也可以說是屬性)都不相同,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心中有點感覺了。
反正嚶醬現在只要一看到屬性相關的成分,就意識到遊戲肯定是具備兩點了「克制」與「循環」。
其實遊戲一開始的資源收集就在提醒我們這點,罐頭會消除飢餓,玩具會平復精神,醫療會治癒傷病;聰明的人精於計算,敏捷的人更為靈活,老實的人足夠可靠。
這些很平常事情的底下,其實都是屬性在克制與循環。
僅靠帶的那點東西在太空困吃等死,肯定是活不成的,所以我們也會有一個製造機。
而遊戲中,循環表現得更為明顯的地方就是,各種資源都是在製造機中轉化得到的,而且同品質匯率是1:1的。
罐頭拆分電話,電話拆分罐頭,電話升級又可以多拆分一個罐頭。
在高隨機性的每日事件下,如何分配好已有的食物和水、利用好時間製造更合適的資源、派出哪位成員外出尋找物資,都是玩家維持生存所必須思考的。
03 ▌活下去的第三步:感受獨特的黑色幽默劇情
遊戲一開始的基調就定得非常到位,給予玩家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時間緊迫與求生。
劇情看似合理,細想卻不盡然,對事件的源頭交代很模糊,但這種不刻意合理化反而讓遊戲中各種天馬行空的事件變得合理化起來。
配上滿是頹廢感卡通畫風,在略顯詭異的BGM響起的那一刻,玩家就被帶入了一種黑色幽默的劇情氛圍中來。
而且這種遊戲基調和隨機性結合起來是能達到很多不錯的效果的。
比如,某次嚶醬唰唰唰瞬間玩到第8天,出現了一個隨機開保險箱的事件,這會導致我幾天之後全員狗帶的現象出現。
但在這之前,你是不會知道自己要白給的,會有的只是一覺醒來(屏幕黑一下)就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堆白骨。
這種帶有未知感的情況會給玩家一種隱約的恐慌,這種感受在後期大家不是餓得瀕臨死亡,就是精神處於瘋狂的時候更為明顯。
04 ▌編輯實玩《60秒差距》體驗
60秒遊戲依賴於文字事件推動,但它並不同於一般的文字冒險遊戲。
無法確定的隨機事情,讓整個遊戲充滿了不確定性,你可能會遇到外星人、會遇到蘇聯人、會遇到未知生物,甚至還要思考下三男一女的感情關係。
此外,遊戲還有很多小細節,比如存在於遊戲各處的小彩蛋,以及場景裡超多有意思的小設計。
點到不同的功能按鈕對應的燈泡會亮,點書會攤開頁面,拉閘就真的給你拉閘。
而且遊戲中雖然採用了卡通化的設計,但角色們的形象會根據時間推移和事件發生變化,例如餓肚子的角色會變得漸漸消瘦,瘋狂的角色會把襪子穿在手上。
當你的生存要依靠事件描述後的選擇時,那麼最可怕的就是來自於劇情事件中最原始的誤導。雖然計算機中的事件描述都會有些指向性,但不代表它指向的就是正確的答案。
相反,就嚶醬的體驗,除非系統實打實的告訴你,你再不怎麼樣就會狗帶的時候,可以聽從一下以外。其他它建議你做的,或者看起來很吸引人的事件都有可能讓你陷入危機。
那這種時候該聽誰的呢?廢話,當然聽自己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