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強磁力」:吸引外資量質齊飛
今年以來,雖然全球復甦踟躕,外部需求的「逆風」壓力可能捲土重來,但中國經濟的「增質」步伐依然行穩致遠。作為我國吸引外資的「強磁場」,上海今年以來的新設外資項目、合同外資、實到外資均呈現出量質齊飛的態勢。飄紅的數據表明,開放的優勢、貼心的服務、優化的環境,為外資企業深耕中國、深耕上海帶來更堅定的信心。
今年上海吸引外資形勢怎樣?數據顯示量質齊飛
近年來,上海不斷增強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資源能力,一方面持續推進高能級地區總部紮根上海,另一方面積極支持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及開放式創新平臺,積極參與科創中心建設。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上海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累計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70家、外資研發中心441家。今年以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繼續集聚。在上海市政府近日舉行第三十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儀式上,新認定了22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5家研發中心。
今年一季度上海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增速明顯快於去年同期且快於全國,傳遞著跨國企業持續看好中國經濟、上海經濟的信心。今年一季度,上海共新設外資項目1411個,同比增長43.4%;合同外資140.97億美元,同比增長33.7%;實到外資44.68億美元,同比增長20.3%。與此同時,上海吸引外資呈現出大項目引領、結構不斷優化、外資能級持續提升的特徵。
「強磁場」的「強磁力」從何而來?開放是最大的優勢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始終把吸引外商投資、發展總部經濟放在對外開放的突出位置,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上海這片熱土上投資興業、茁壯成長,見證、參與、推動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成長和發展。
特斯拉作為首個獲批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具有標誌性意義,也是上海迄今最大外資製造業,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影響深遠。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於今年1月啟動,目前一期建設進展迅速,預計兩到三年該廠產能將得以全面激活。
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我國加快保險業全面開放進程以來首家獲批籌建的合資保險資管公司。工銀安盛董事長馬健坦言,上海正在全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在世界的排名正不斷提高,任何企業特別是金融企業,如果能夠融入上海,無疑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上海在制度型開放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創新,對擴大吸引外資也功不可沒。我國3月通過外商投資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一部基礎性法律。在德勤中國副執行長蔣穎看來,這部基礎性法律中的一些重要條款與「上海實踐」分不開。如在外資準入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為全國外商投資領域的進一步開放提供了制度借鑑。上海自貿試驗區於2013年發布中國首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於2016年在全國推廣,此次相當於將負面清單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展望未來,改革的基因和開放的品格,將繼續為上海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亮眼成績單背後還有什麼在助力?貼心的服務和優化的環境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與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緊密相關。自去年開始,由上海市商務委牽頭、上海市外資工作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參與,建立了「政企合作圓桌會議」制度,旨在問需於企、問計於企、問政於企,成為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優化上海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外資企業的創新舉措。
今年以來,上海面向廣大外商投資企業,組織多場「政企合作圓桌會議」,與企業代表面對面交流。一季度,已面向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上海美國商會等機構召開了「政企合作圓桌會議」,梳理匯總了涉及市場準入、通關便利、資金管理、市場監管、人才引進、規劃環保等多方面問題,這些問題正在分類推動解決。
在圓桌會議上,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分會精心準備了問題清單,多家參會企業代表向與會的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提出了針對性強的意見與建議。圓桌會議也得到了上海美國商會的積極響應,在滬美資企業的代表有備而來,拋出了一系列問題。來自政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也做足功課,當場為企業解惑答疑,有的後續開展了實地調研。
近日,瑞士工業巨頭ABB集團宣布,將在上海康橋投資1.5億美元,新建一座機器人超級工廠。為何將世界領先項目落地上海?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剛表示,之選擇在上海,是因為這裡有人才優勢,還有非常優越的營商環境。
位於上海的GE中國總部也是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和上海數字創新坊的所在地。談及中國是如何成為GE在美國之外的最大市場時,GE全球高級副總裁段小纓表示,不斷深化自貿區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負面清單制度、逐步改革簡化外商投資監管方式以及很高的服務意識,為GE這樣的外企提供了在華發展的大力支持。
貼心的政府服務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外資加速「落滬」,這不僅顯示上海營商環境在改善,也能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而把握新的時代機遇,分享新的經濟紅利。(陸文軍、有之炘)
(責編:李楠樺、付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