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幅全球化、多元化都市的白描——黃浦江兩岸,每天都有各種膚色的人沿江跑步、騎行;澱山湖旁,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國人在與上海青年交流帆船操控技巧;虹橋古北地區的小吃店裡,日本人、韓國人、歐美人和中國人邊吃烤串邊用英文聊天。
沒錯,這就是「上海引力」。
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累計實到外資2404億美元。2018年,上海新設外資項目數、合同外資、實到外資分別增長41.7%、16.8%和1.7%,實到外資173億美元,佔全國總數的12.8%。
「(政策)效果好不好,關鍵看外資來不來。」在一個月前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長應勇在談到上海營商環境時自信地說,上海當前實際吸引外資的情況,是上海長期以來「開放、穩定、可預期」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印證。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上海目前有外資企業5萬多家,其中跨國公司總部677家、外資研發中心444家,是我國內地外資總部型機構最多的城市。外資企業約佔全市2%的企業數量,貢獻了全市20%的就業、27%的GDP、33%的稅收、60%的工業總產值和65%的進出口。
「上海引力」正在吸引全球。
外資醫療機構辦手續「驚人的順利」
2016年,在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正式對外開業的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是上海自貿區首家外商獨資的醫療機構。儘管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也不曾大肆宣傳,醫院卻靠著政府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好口碑在開業兩年多後就實現了收支平衡。
永遠幸醫院董事長範煜告訴記者,自己曾在日本投資諮詢行業工作多年,深知日企在中國發展不易,「為什麼在這裡成功了?自貿區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市場公平,能夠充分競爭,政府有承諾,辦事不求人,只要把老百姓服務好就能獲得成功。」
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是日本永遠幸醫療集團的第17家連鎖醫療機構,能成為「國內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外商獨資醫院」,是永遠幸時機抓得好。
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對於外資醫療機構曾有兩次「鬆綁」。2013年9月,《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提出,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2014年7月,上海自貿區推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31條」措施中,又明確指出,醫療機構限於合資、合作。由此,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成為上海自貿區不可多得的醫療領域擴大開放的成功案例。
「很多朋友說,在中國最怕辦各種手續,一張許可證有十幾個章,但我們的落戶得到了浦東新區、自貿區管委會、外高橋集團股份等多方面的支持,可以說『驚人的順利』。」範煜說。永遠幸2014年年底申請,2015年1月就拿到了醫療機構的設置許可,隨後順利在當年辦好了醫院執業許可證。
範煜介紹,醫院現在吸引了以往遠赴日本問診的中國患者回流,還吸引了東南亞、歐美國家的患者,「我們有中醫特色,很多外國人是衝著中醫來的。」
「國際化」的公務員令外資刮目相看
今年3月,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為首批獲得在中國境內開展投資建議服務資格的外資資管公司之一。路博邁總經理劉頌用「國際化」來形容他在申辦企業過程中遇到的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公務人員,「他們的理念、眼光都非常國際化。我們一看到新政策就立即申請,本以為要等很久,結果他們很快就辦理完並授予我們開業資格。」
路博邁是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知名全球資管機構,管理規模約3000億美元,是最早獲得私募證券基金管理資格的外資資管機構之一。
劉頌對公司在上海的發展很有信心,「上海背靠中國巨大的資產市場,從資管市場規模看,美國有35萬億美元,日本有6萬億美元,中國也在6萬億美元左右;而從成長性來看,美國增速是4.5%,日本是3%,中國則達到了驚人的24.5%。」劉頌說。
路博邁資管公司資格的迅速獲批與浦東新區區政府甘當「店小二」的服務態度分不開。2018年,浦東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937億元,佔新區GDP的28.1%,佔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50.8%。
以去年11月揭牌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為例,該基地是承擔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科創板註冊制兩大任務的載體,著力打造上市行政綜合服務、股權投資對接等十大服務功能。
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副局長張輝介紹,科創板註冊制工作啟動後,浦東成立了科創板專項工作組,對張江、金橋等區域的科創企業進行集中調研,超過100家優質企業有意向登錄科創板,工作組目前正根據企業特定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專業培育服務。
「上海公務員對企業的服務態度,令我們對這座城市刮目相看。」劉頌說。
優質環境背後是「科學考核」
上海張江科學城位於浦東新區中環附近,這塊被兩條河流環抱的園區最中間,佇立著一座「張江人工智慧島」。目前,IBM亞太中國區總部、微軟全球實驗室、阿里上海創新中心以及國內外人工智慧大數據公司、雲計算公司已經或正在入駐人工智慧島。
「這個島不光是企業的集聚,我們要把它建設成為一個生態,是全產業鏈的島。」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說,島上的體驗中心未來將設置上海首個以AI為主題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我們希望IBM高管、微軟工程師、我們孵化器中的一些創業者,能夠一起走到草坪上,端著咖啡共同交流思想和技術。」
今年1月6日,微軟宣布將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落地張江。今年8月左右,80%的企業將會遷入正式辦公,微軟實驗室將於5月15日開幕。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說:「上海政府非常有遠見,產業生態鏈非常全,各個行業的領軍公司甚至是龍頭公司在上海都是最全的。」
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優質營商環境的背後,是一整套針對基層政府的科學的考核體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介紹,上海通過差別化的績效考核政策來體現推動各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系列考核政策特別強調經濟運行的質量、區域特色定位、產業結構合理比例、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等,「對不同地區有不同要求,市區和郊區要求不盡相同。例如,崇明區主要考核生態指標,就是根據其生態島的發展定位設定的。」
馬春雷介紹,上海對生態類、紅線類的考核非常剛性,每年都設定明確的約束性目標。同時,在有限的發展空間中不斷增強經濟密度,例如,原來上海許多工業園區容積率相對較低,現在允許適當提高容積率。「總體上,我們希望可以交出一張高質量發展的上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