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眾塑降解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塑降解」)的展覽柜上,擺放著的除了裝滿顆粒材料的玻璃罐,還有許多材料製品——純色的手機殼、精美的3D列印模型、精緻的玩具擺件,甚至連做口罩的熔噴布都被陳列了出來。
「提到環保降解材料,大家都會聯想到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其實降解材料的應用領域很廣,紙尿褲等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用到它。」眾塑降解創始人劉桂剛表示。
降解材料與其應用
耕耘全生物降解材料技術
工業製造,材料先行。從小小的材料顆粒,到一件完整的環保降解材料製品,這個鏈條的完成會對材料提出怎樣的要求?
「以製作奶茶吸管為例,因為全生物降解材料(PLA)韌性很差,而且熱變形溫度較低,易受到水分影響變形。要實現對傳統塑料材料的替代,就必須對材料進行改良改性,讓其變得耐熱而且具有一定的韌性、穩定性。」劉桂剛拿起一根吸管介紹道。
「除了對材料進行增強改性,有的時候還需要根據客戶製作產品的特殊需求進行材料外觀表現的改良,例如製作一些餐具餐盒、塑料包裝袋等就需要提高材料的透明度。」劉桂剛說。
要實現對生物降解材料的增強改性,技術至關重要,這中間需要不斷地進行調試讓材料發生變化,並針對降解材料的標準採用多種改性手段並取得材料諸多特性的平衡。
目前,眾塑降解在生物降解材料(PLA)的增強改性方面已經走出多條自主化技術研發道路:針對PLA韌性問題,其採用化學酯交換方法以及物理共混改性方法對PLA進行了增韌改性,得到了機械強度高、韌性好的完全生物降解PLA改性塑料;還開發了一系列耐熱型改性PLA生物降解塑料,最高耐熱溫度可達100℃,為PLA在高溫產品的應用開闢了新道路……
「生物降解材料的改性對於拓展其應用範圍來說至關重要,由於降解材料的技術才起步,我們以自主研發為主,研發成本比較高。」劉桂剛表示,在前兩年的研發積累下,企業已經有成熟的可降解塑料方案和重要的發明專利,在降解材料的耐熱、透明、增韌等方面有了深厚的技術儲備積累,可以應用於眾多產品製作。
進行降解材料改性研究
挖掘產業資源緊抓發展風口
眾塑降解成立於2018年,其在成立之初便定下了「小而精」的發展定位,專注於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發、改性以及生產,而這背後離不開東莞優渥的營商環境。
「我進入環保降解材料領域得益於父輩在東莞的塑膠材料貿易發展,當時是在做降解材料貿易,受到領域內專家的啟發,從此便一頭扎進了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發當中。」劉桂剛強調,企業紮根東莞是因為東莞有著豐富的發展機會。
正如劉桂剛所言,東莞作為製造業重鎮,產業鏈資源豐富,從原材料到工業製造成品,聚集了眾多企業發展資源;再加上東莞塑膠原料產業實力強,樟木頭鎮的塑膠產業在業內享有盛名,這都為生物降解材料在內的塑料材料企業打造了重要的發展平臺。
不久前,我市審議通過了關於審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並於今年年初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等一批一次性塑料製品,並釋放了我市將大力推動相關產業綠色轉型,著力打造可降解塑料產業全鏈條的信號。
「我們目前主要是以外貿為主,降解材料主要出口到歐洲、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方,今年還進行了增資擴產,年產能可達2萬噸。」劉桂剛表示,接下來將發揮企業的技術積累優勢,抓住『限塑令』政策的風口,挖掘國內市場,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在行業風口下,眾塑降解迎來了新機遇。1月6日,眾塑降解與國內領先的塑化行業綜合服務商廣州找塑料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品牌合作籤約,實現了更廣闊的資源對接。
「目前大家對於環保和可降解材料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已經有不少企業在找我們合作,共同研發產品以實現降解材料的替代,未來的發展前景一定是廣闊的。」劉桂剛的話語也印證了中科院院士王恩哥的一句話——「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這句話正在東莞生動上演著。
文字:吳鑫
攝影:吳鑫 視頻:吳鑫
編輯:李世英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