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穿山甲時,下面會有一碗白米飯接著留下來的血 | 野味帝國

2020-11-23 騰訊網

穿山甲被按在桌上,被刀抹了脖子。下邊有一碗白米飯,接著流下來的血,拌在一起給人吃;如果它懷孕了,則會被大棍敲死、開膛破肚,還溫熱的小穿山甲,被人拿來泡酒……疫情之後,不少人堅定了「拒食野味」的理念,但「野味帝國」並不會因此消失,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鏈條依然存在,並變得更加隱蔽。近期,螢火計劃聯合益周刊推出「野味帝國」系列故事,今天推出第一期,揭秘滅絕式捕獵的殘酷和血腥。

撰文/益周刊

編輯/匡匡 樂來

偷渡而來的穿山甲

殺穿山甲的時候,廚工一般會把穿山甲按在桌面上,然後用刀抹脖子。下邊則會有一碗白米飯接著流下來的血,然後拌在一起給人吃了。這碗飯一般輕易是吃不到的。吃到的人,心底多少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天選之子。

如果碰到買的穿山甲是懷孕的,購買的人就更被冠以「彩王」的名頭了。這隻穿山甲會被大棍敲擊頭部致死,以保持著血液不流失。同時,廚工快速開膛破肚,將還溫熱的小穿山甲拿出來馬上泡酒。

溫熱很重要,在他們的解釋裡,那是溫補的力量。

由於國內穿山甲瀕危,難以獵得,吃穿山甲更成了很多人的念想。穿山甲沒什麼營養?他們關心的不是這些。為了完成這個念想。有人去到緬甸那條專門為中國食客而建的猛獸野味街;有人通過網購,來自東南亞的快遞幾天就到家門口。當然,主要的網絡還是有固定渠道的走私商販。

海外走私回來的野生動物,一般都是單價比較高的品類,包括老虎、熊、雲豹、黑天鵝、蟒蛇、鹿、巨蜥、小熊貓等。

這行生意,目標客戶都是具有相當資本的人群。廣西南寧一名徐姓富商曾前往廣東雷州等地購買東南亞走私進來的老虎,花費了44萬。便宜點的也要800塊一斤,而一隻老虎有三四百斤。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走私野生動物都這麼貴,比如熊。一隻熊掌在緬甸野味街要1000元人民幣,在國內走私商販手上則是5000左右。狗熊在緬甸賣人民幣35000元,在國內則是10萬左右。由於穿山甲需求量大,馬來穿山甲與南非地穿山甲也跟著走私販翻山越嶺漂洋過海。

2019年10月29日,溫州甌海郭溪街道一託運部,老姚帶著一伙人,在等待一輛神秘貨車的到來。貨車上10多噸的貨,市場價值2億多人民幣。

這些貨從非洲出發,由一個境外專業走私團夥安排運送。貨物被混裝在40多個貨櫃裡裝上貨船,先是運抵韓國釜山港。趁著夜色,他們再將這些貨物集中起來,放置於一個貨櫃中部偏後的位置,周邊則用相同的麻袋裝滿了薑片。這樣即使被抽檢,也很難檢查得到。一搜千噸貨輪載著這個貨櫃離開釜山港,前往上海一個非設關地的小碼頭。

貨櫃順利入境後,又被貨車轉運到溫州甌海。

和貨車一同出現在老姚面前的,是溫州海關緝私部門和警察。麻袋卸掉一半之後,他們從貨物裡卸下了10多噸的穿山甲鱗片。

警察獲得線索,還得從老姚他們上一次走私了12.56噸穿山甲鱗片入手。加上這一次,他們被查獲走私的穿山甲鱗片共計23.21噸。一隻穿山甲身上約有0.4-0.6千克的鱗片。走私23.21噸鱗片,意味著殺了近5萬隻穿山甲。

這樣的新聞年復一年,屢屢出現。

2019年4月,一起全球最大宗的穿山甲走私案被破獲。

在新加坡的出口檢查站,一個謊稱運載冷凍牛肉的貨櫃即將運往越南,最終目的地是中國。檢查人員打開一查,箱子裡竟塞滿了230袋穿山甲鱗片,總共12.9噸,黑市價值約合2.5億人民幣。鱗片背後,是1萬7千隻穿山甲。

2018年9月,廣州海關攔下一批花崗巖毛板,板子下面藏了7.26噸鱗片。

2017年7月,深圳海關截獲一隻裝有11.9噸鱗片的貨櫃。

2007-2016年,中國查獲的穿山甲走私案超過200起,相當於近9萬隻穿山甲被非法捕殺,賣到中國。

早在2013-2014年間,國際刑警組織就算過,執法機構僅繳獲實際走私總量的10%-20%。

實際上,每五分鐘,就有一隻穿山甲在野外被捉住。未來十年,這種動物將瀕臨滅絕。

除了鱗片,還有穿山甲的肉,也是中國諸多食客趨之若鶩的。

穿山甲的走私,一直以來有個潛規則。出售者會把管子插進穿山甲嘴裡,一直戳到胃部,強行灌食玉米糊。只要體重升上去,就能賣到高價。

湖南的一起案件中,有人扒開穿山甲的嘴,用注射器注入大量「淮山米粉」。海南一案,販賣商用刷牆塗料調水,再用灌腸器給穿山甲灌腸。在雲南,走私犯給穿山甲注射大量麻醉鎮靜劑,又用高壓水槍往裡注水。

給穿山甲打鎮靜劑,是為了運輸時穩定它們的情緒。打興奮劑,是為了讓它們在市場上顯得更生猛。打石灰水,是為了給活體增重。打防腐劑,是為了給死體保鮮。

所以,這些被人上下灌注的穿山甲,看起來還活著,但內臟早已腐爛。

不過中國人要吃,也只能吃到這樣走私來的穿山甲了。因為國內的穿山甲,已經被吃得瀕臨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曾巖的研究數據顯示,上世紀60年代至2004年,中國境內的中國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到94%。

不過,國外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如今全世界的8種穿山甲均被列為CITES附錄I,禁止一切國際貿易。

近三年來,在中國大陸有效記錄並查到的中華穿山甲僅有11隻。長期以來,在中國大陸地區並沒有發現有野生穿山甲種群的存在。這意味著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存量極少。

穿山甲被吃滅絕的原因,都是老生常談,不外乎一是鱗片的藥用,二是穿山甲肉身的食用。藥用這個荒誕的笑話,被大多數人熟知。穿山甲能通乳,這一說法源自中醫理論。他們認為,穿山甲會鑽洞,它的鱗片就理所當然地有疏導淤塞,通血通氣的作用。各種加了穿山甲鱗片成分的生乳汁暢銷全國。

但其實,穿山甲鱗片的成分跟我們的指甲和頭髮一樣,並無營養,燒過之後還容易重金屬超標。然而現在的人們還是堅持相信。

除了用來製藥,大量的穿山甲被端上宴會吃掉。野味越稀缺,象徵的身份地位就越高。

穿山甲不吃掉,留著有什麼用?

穿山甲的主要食物為白蟻。一隻穿山甲的胃能裝500克左右的白蟻,一隻3公斤左右的穿山甲,一次就能夠食用300克至400克的白蟻。一片面積在250畝至450畝的森林,只要有一隻穿山甲,就可以免遭白蟻的破壞。

隨著這個天敵種群的消失,白蟻危害呈現出逐年加重的趨勢。特別是長江、珠江中下遊流域地區,白蟻危害十分嚴重,危害涉及房屋建築、文物古蹟、水利工程、園林植被、農林作物、通訊電力、市政設施等多個領域。僅1年,它們造成的損失就達到20多億。

房屋建築遭受白蟻危害的比例尤為觸目驚心。廣東和海南為80%-90%,福建為40%-75%,廣西南寧市為30%-64%,安徽為10%-60%,湖北為20%-30%,山東為2%左右。

穿山甲和其他走私野生動物一樣,進入中國的中轉站,多是雲南德宏州、普洱江城、廣西東興、香港等地區。

由於活體走私不好隱蔽、風險較大,野生動物的死體以及相關製品也就跟著湧入中國。這些動物死體大多通過快遞物流方式從境外進入,直達購買者手上。而獅頭、虎皮、犀牛頭角等野生動物製品,便使用客運物流、私家車等方式運送入境。

所以,盜獵的大軍,有遊擊隊,有正規軍,還有海外的僱傭兵,攻城略地,野蠻生長。然而法律和監管的不到位,讓整個盜獵鏈條真正應對的力量,只有動物保護志願者,和力量單薄的森林公安。

滅絕式捕獵

王志偉回到家門口,有些不放心。他開著車繞著屋子周邊轉了幾圈,發現沒有人以後,忽然地拐彎把車開進了院子裡,再利索地把院子的大門關上。

很快,他就把收購回來的草兔、雕鴞、豹貓、狗獾等十幾種野生動物,總共近2000隻卸到了屋子裡,死掉的就放在凍庫暫且保存。

好了以後他又要繼續出門了。

早晨六點,他就從山西交城縣的住所出發,跑遍交城、太原、忻州、五臺、代縣、繁峙等四個市十幾個縣收購野生動物。在這些地方,王志偉總共有十幾個收貨點。大多是狩獵者事先和他聯繫後,開著摩託車帶著他們的獵物,來到約定的收貨點交貨。

王志偉開著麵包車,將收到的獵物放入籠子裝到車上。每次沿著收貨點一趟,他都能收到2000個左右的野生動物,有活體,也有屍體,反正都會有人要。一天下來他能來回個三四次。

每天,王志偉走的路線都是不一樣的。自從下遊中間商被抓後,王志偉變得越加小心。他把手機號碼也換掉了。

王志偉收回來的野生動物,下一站目的地是河南南陽。不過,南陽也不過是中轉站,這些獵物最後大多被南陽的中間商運往廣東等地。

每隔幾天,王志偉就得把手上的獵物出貨到南陽去。出貨的當天,他會將獵物全部打包好,直接通過麵包車運到太原東或者太古東的高速服務站。在那裡將獵物快速地轉移到一輛從太原開往南陽的客車底下的貨倉,下家會在南陽等著獵物的到來。

一個月裡,一半時間王志偉都在收貨,獵物數量能達到上十萬。每天在收貨點將獵物收完,他能收穫6000多的草兔、雕鴞等野生動物。

十來個收貨點,相當於一個收貨點一天就有近600的野生動物送過來。這麼大的量,狩獵者是怎麼做到的?

高壓電捕獵器,輸出電壓能達到60萬伏。在背風、朝陽、有水、葉草濃密的地方,布上幾圈線路,經過的野雞野兔野豬,不用碰到電線,高壓放出來的電,就可以把這些獵物電到皮焦肉綻,甚至可以把人輕易電死。在山西,這樣一天一夜下來,草兔就能電到好幾十隻。

定位、視頻監控、遙控電壓。捕獵機已經往「智能」升級。

要說非典前的野生動物貿易鏈,是通過商販聚合本土捕獵者捕獲的野生動物資源。那非典以後,就是捕獵這一行,通過技術提高了產量,並進入橫掃式、趕盡殺絕式推進的時代。

所謂技術,五花八門。鳥類的捕捉,有綿延幾公裡的網,有可以快速讓鳥類窒息死亡的毒鳥藥;獸類的捕捉,除了傳統的鐵夾子與鐵籠子,也有不少配備了誘捕或者毒殺的藥物。

不只是技術先進了,人的膽子也大起來了。

當下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捕獵開始無差異化操作。比如野味食客普遍食用的鳥類,大量餐廳都可以接受鳥屍體。

捕獵的人,對獵物的生活習性極為了解。所以,在一些溼地周邊,或者有很多新翻地塊等鳥類時常出沒的區域,他們經常會拉起一片大網。

而處於南北交界地區的,更有不少看準了候鳥遷徙的路線,拉好了捕鳥網,等著他們的旺季到來。這些網的面積、數量都在逐年增加。

以前一張網,一般是長5米,高3米左右。現在已經普遍發展到高15米,長度可以綿延100多米。並且,在鳥類活動區周邊,一般不會少於10張這種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捕鳥網。

這種捕鳥網,從廣東陽江、福建莆田、浙江台州、湖北襄陽、江西九江再到遼寧撫順,隨處林立。一次捕獲的,都是上萬的鳥類,可以說將周邊的鳥類都捕滅絕了。

在中國裁決文書網上,這樣的案件隨手就能查到。2017年10月,萬林多次多批收購野生鳥類死體共計19000多隻。2018年9月25日中午,王明的倉庫內,被查獲野生鳥類共計14482隻。

野生鳥類,尤其是候鳥,是中國野味飯桌佔比較大的種類。這些案發事件中的鳥類,大多是通過捕鳥網捕獲。不過,相比那些投毒捕鳥的行為,這已經算是良心了。

在黑龍江東升自然保護區,每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都是候鳥的遷徙季。隨著早些年生態的好轉,春季遷徙到該地的候鳥不斷增長,高峰時候鳥「鋪天蓋地」地到來。然而,這一次是中了毒的候鳥「鋪天蓋地」地掉落。

2016年4月開始,作為三江平原候鳥遷徙區的重要通道,東升自然保護區陸續發現了死亡的候鳥,每天均有200隻左右,主要為大雁及野鴨。

這些「候鳥雨」覆蓋面積達18公頃,總共1128隻,都是食用了摻著農藥的玉米粒而亡。許多鳥的頭部深陷泥裡,身上也有被老鼠咬過的痕跡。

這些老鼠估計也要遭殃了。

毒鳥藥,這十年來早已盛行於捕獵行業。捕獵行內大多以扁毛霜為主,在淘寶網使用關鍵詞「野雞藥」、「野味王」、「扁毛藥」等,就可以搜到。而「今晚吃雞」則成了毒鳥藥的推廣物語。事實上,這些毒鳥藥,就是高毒農藥呋喃丹。

呋喃丹是一種被禁用的殺蟲藥,只要接觸極少量就會引起中毒或死亡,殘留期極長。它原用於毒殺地下害蟲,後來很多人發現,鳥類啄食這些蟲類的屍體,也會快速窒息而死。因此被捕鳥人群用來毒殺鳥類。

東升保護區與6個村屯相鄰。不過,毒殺候鳥的並不是當地村民。在他們看來,這種行為太過卑劣了,不小心還會把人給毒死,他們對此非常痛恨。「那些拌了農藥的玉米粒,要是掉在我們菜地上,或者小孩誤食了,是分分鐘會出人命的。」

所以,投毒式盜獵者,他們一般會選擇異地施行。他們時常把農藥、豆油、玉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後在鳥群出沒的農田、玉米地等進行拋撒。第二天,他們就在撒藥點附近撿拾鳥只。

你以為這種操作只有粗獷的東北人會弄?不,只要膽子大,全國隨地都會開花。2月13日,正值疫情期間的湖北襄陽就來了一發。

在襄陽的老河口市,捕獵者在王莆洲水電站附近投毒。鳥只中毒以後,會隨著江水漂往下遊,捕獵者就在下遊等著打撈鳥屍體。這些走水路捕獵的鳥,以水鳥類為主,包括鳳頭鸊鷉、白骨頂、螺紋鴨,大麻鴨等。

這些被毒死的鳥,除了被查獲的,其他全都是賣給人吃了。

黑龍江東升自然保護區的毒殺候鳥慘案,當地警方遠赴天津、哈爾濱、建三江等地調查取證,最後打掉從捕獵、流通到銷售等環節3個團夥,鎖定20名犯罪嫌疑人。這些被捕獲的候鳥中有大雁,如果還半活著,賣120元一隻;如果是死的,就按9元一斤出售。這一趟,捕獵環節獲利2萬元。而這些大雁等上了餐桌,基本都超過800元一隻。

這些批量的鳥屍體,經過冰凍後運往各地的野味餐廳。至於你說你吃的大雁都是親眼看著活生生的,其實大多給你看到幾隻活的,但下廚時還是幾具冰凍的鳥屍體。

仔細的食客或者會發現,當他們去品嘗野味的時候,鳥類即使體型大如鷺鳥大雁,基本都不會有內臟的。因為餐廳的人知道,那些農藥大部分還是聚集在鳥的腸胃部。

所以,這人吃了到底會不會中毒?顯然會。

呋喃丹是通過血液循環對動物的器官產生作用,導致野鳥等死亡。短時間內,毒性就滲透到了動物的肌肉裡,潛伏期5~6天,無法清除。

所以,即使野味餐館就算將其內臟摘除,鳥只體內毒素依舊存在。一旦食用,看似農藥含量不多,但基本都會有遲發性神經中毒發生。這種中毒短期內不會發作,但是它將來會影響人的生殖系統,甚至致癌致殘。曾經,黑龍江大慶市一村民將撿回來的中毒野鴨給6歲兒童燉湯食用,造成這名兒童中毒,雙腿癱瘓。

那些用捕鳥網捕捉的,或者收獵的活鳥,總該沒問題了吧?不一定。

2019年中秋,在河北唐山,反盜獵志願者發現和舉報了一個大型候鳥催肥窩點。涉及鳥類包括黃胸鵐,也就是廣東食客較為喜愛的禾花雀總共12000隻,其他朱雀等鳥類3000多隻。

從數量上說,和以往天津、桂林等地發現的10餘萬候鳥催肥案要遜色不少,但這個候鳥催肥的棚屋規模可以同時催肥十萬隻以上。

為什麼要催肥?因為下遊餐廳按鳥只的體重和肉量來衡量好壞。鳥販子在收穫鳥類以後,如果直接運往下遊,路途漫長輾轉,野鳥死亡率高,並且被圍困後鳥類時常不喜飲食,數日時間便會瘦小過半。為了避免這種折損,鳥販子選擇了催肥再悶死這些野鳥,冷凍過後送往下一個環節。

催肥一般需要半個月以上,這期間鳥類染病死亡率也極高。因此鳥販子會給這些鳥餵大量的阿莫西林,以及抗菌用的乳酸諾氟沙星可溶性粉。

這些抗生素每天伴著飼料一起餵養。而鳥飼料,則主要是蘇子拌穀物等。蘇子為白蘇子,由於含脂率較高,能輕易將鳥類養肥。通常,餵養時蘇子的佔比不宜超過10%,否則會導致鳥類內分泌失調,出現尾脂腺發炎、嘴角生皰、眼角發炎等病症。同時,也會出現體脂過高飆升的情況。

鳥販子一般會按20%~50%餵養。由於同時餵養了抗生素,他們並不擔心炎症會導致死亡等情況。

經過這輪催肥,一般鳥都會增長50%~100%的體重。鳥販子就用尼龍化肥袋,每袋30個左右,將鳥直接悶死,再冰凍出貨。所以,你吃到的各種鳥類,含農藥或者抗生素的機率極高。

數量超過10萬的候鳥育肥點

鳥類不過是冰山一角。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野生動物資源。寧夏主要是野雞、野兔、野鴨;東北以狍子、熊為主;河北、天津、安徽一帶主要是各類小型候鳥,以及雕鴞、豪豬等;廣東、廣西一年四季蛇、豹貓和果子狸都不少;浙江、湖南、湖北有丘陵地區的野豬、麂子這些獸類;西藏的麝鹿與禿鷲;新疆的野犛牛、藏羚羊、猞猁、狼等……

無論什麼樣的猛禽野獸,天網恢恢,都會有一款針對性的捕獵器材等著它。如果不是器材,那就是一包毒藥,一了百了。

拋開種群滅絕、生態衝擊等社會維度問題,單純將野生動物當作一個商品,這個產業的操作,也是充滿了卑劣。稀有催生神秘。中醫偏方的暗示、民間傳說的加持,讓這些野味充滿巫醫色彩,帶上了極高的附加值。

於是每個吃野味的人,都有種買彩票的心理,並且堅持物競天擇,天然正義。正是這種執著而迷信,支撐起高昂的價格。一條野生菜花蛇在河南賣出才60元一斤,賣出1000條,3000斤,拿到18萬,到了餐桌上每公斤可以拿到600元。油燜一條1800元,補了心溫了腎。

隨著信息網絡的普及,這些彩票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買中。需求量不斷增加,帶來充滿想像力的利潤空間。這個行業變得體系化、產業化,加上監管不到位,上中遊為了儘可能地擴大規模,實現利益最大化,慢慢變得失控而瘋狂。

捕獵這個行業,這十幾年來風捲殘雲般推進,甚至吃天葬腐肉的高山禿鷲都要捕來食用。

下期預告:

盜獵之所以屢禁不止,正因為它背後有一個巨大的野味市場,和大量以此為生的人。下期「野味帝國」,帶您走進這個隱秘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吃一碗白米飯和喝一碗小米粥,哪個更升血糖?可能不少人想錯了
    那麼,吃一碗白米飯和喝一碗小米粥,哪個更升血糖?可能不少人想錯了。不管是白米飯還是小米粥,它們雖然都是性味甜,但是這兩種食物含糖量卻是不一樣的,消化吸收的速度也不一樣,所以吃了不同的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也不一樣,那麼吃了同樣重量的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對血糖的影響有多大差別?
  • 野味帝國
    這次罰款和沒收錢款近280萬,交了,損失慘重,並且養殖場以後會被重點監管,無法產生後續收益。所以他必須搏一搏。贏了,大不了轉移陣地離開新疆,全國可以拿到合法證照的地方還很多。畢竟,洞庭湖就很大,有著成千上萬的水禽。偷渡而來的穿山甲殺穿山甲的時候,廚工一般會把穿山甲按在桌面上,然後用刀抹脖子。
  • 地下野味黑產業獲利巨大 穿山甲,巨蜥,熊掌最受歡迎
    「你仔細看就能發現圖片下面還有另外一個人的微博logo。」  同時,北青報記者在網友「網絡偵探福爾摩斯」的其他微博中發現了多條舉報他人食用穿山甲、熊肉、眼鏡蛇等國家保護動物的舉報帖,舉報帖中大多包含被舉報人自己發的食用野生動物的朋友圈消息、被舉報人的照片和姓名等個人信息。
  • 食用穿山甲被解聘:曬照稱最好吃的是穿山甲血做的炒飯
    到國外吃穿山甲事件表明,追責不應該止步於公司內部處理,有關部門應該主動介入調查,依法追責,徹底堵住一些人跑到國外吃野味的僥倖心理。「在峴港(越南城市)吃穿山甲果子狸、蛇。最好吃的是穿山甲血做的炒飯!」因為一條「曬食譜」的微博,某知名房產公司一下屬公司負責人將面臨被解聘的境地。
  • 深圳"穿山甲公主"吃穿山甲血炒飯 「綻放的多多」微博照片
    前有「穿山甲公子」,後有「穿山甲公主」!日前,一位網友曬出高官宴請吃穿山甲的圖片,引發網友強烈關注,部分網友稱其「穿山甲公子」。2月12日,微博認證為「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培訓與對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的網友「農大MXD」曬出一位「穿山甲公主」,因其在微博上經常曬出食用穿山甲等野味,再度引發網友熱議。目前,廣東省林業廳已介入調查。
  • 被菲律賓扣押的中國漁船上怎會有穿山甲
    穿山甲的鱗片被認為有諸多功效 反而穿山甲已經被證明有毒副作用,食用穿山甲可能引發變態反應性肝損傷(胡錫琴《對中草藥引起藥源性肝損害的分析》)。…[詳細] 穿山甲甚至被宣傳為能有效抗癌,「每當非法貿易商想要刺激需求從而抬高價格時,這種吹噓神奇功效的說法就會出現」,保護穿山甲項目的發起人科塔拉爾森說。
  • 廣西官員請富二代吃的穿山甲,到底有什麼藥效?
    地棲性哺乳動物,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穿山甲多生活亞熱帶的落葉森林。白晝常匿居洞中,並用泥土堵塞。晚間多出外覓食,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穿山甲野外數量稀少。在現實生活中穿山甲因為肉量大、好捕捉,穿山甲被當成野味,在餐桌上被大量消耗。
  • 深圳穿山甲公主歸案:微博曬吃穿山甲血炒飯等野味
    2月14日上午11時許,深圳市城管局發布微博稱,在國家林業局、廣東省林業廳、市公安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網友「綻放的多多」事件取得了新進展。2月13日18時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將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綻放的多多」微博主林某某帶回歸案,接受調查。「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調查進展我們將會及時公布。」
  • 為了滿足吃蝙蝠的中國人,東南亞有一整條野味產業鏈
    即便法律與道德雙重壓制,大量穿山甲、蜥蜴、熊掌、蛇等野生動物還是會在冬季來臨時,出現在經濟發達城市居民的餐桌上以及飯店中。而因為合法性有待疑問,絕大多數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都沒有合法來源或者檢驗檢疫證。這意味著,這些端上餐桌的動物很可能含有各種病毒,或者攜帶各種寄生蟲。它們會導致出血熱、鸚鵡熱、兔熱病等疾病,甚至——一場傳染病。
  • 我是一隻小穿山甲
    但是放鬆時,我們會漏出自己柔軟的肚皮。我們平時會抱著雙手,像恐龍一樣用兩隻腳走路。穿山甲媽媽會把小穿山甲駝在尾巴上,去河邊洗澡,去森林覓食。我們最喜歡吃螞蟻、白蟻。白蟻會危害樹木、水利堤壩和房屋建築。一隻體重三千克的我,一次進食能吃掉大約400克的白蟻,一年可以吃掉百萬計的昆蟲,保護17公頃的森林。
  • 食用野生動物給人們帶來巨大健康風險 堅決向濫食野味說「不」!
    《求是》雜誌日前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他強調,我們早就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風險很大,但「野味產業」依然規模龐大,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重大隱患。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  多名受訪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摒棄濫食野味陋習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中國是時候向濫食野味堅決說「不」了!
  • 上海一私房菜館賣穿山甲、黑熊掌、王錦蛇等野味 老闆獲刑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一私房菜館賣穿山甲、黑熊掌、王錦蛇等野味,老闆獲刑私房菜館出售穿山甲、熊掌等菜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起訴書中獲悉,葉芳在上海浦東某高檔小區內租賃一棟獨棟別墅,在未經工商登記及衛生經營許可的情況下開設私房菜館,並從他人處購買穿山甲冷凍胴體及亞洲黑熊掌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作為食材在其經營的飯店內加工出售。
  • 穿山甲瀕危始末調查:捕甲人稱有的話還要抓
    「這是穿山甲打的,泥巴比較粗。(新洞)洞口還留有爪印。」陳泰達用鐮刀扒開荒草說,長時間不住,裡面就會慢慢封住。他頗有經驗地判斷,這個洞穴起碼已經廢棄了五六年。翻上一個山頭後陳泰達停下,指著前面一片鬱鬱蒼蒼的山林說,穿山甲喜歡在坐北朝南的地方打洞,天熱時涼快,天冷時又暖和。從他上山起,這片山林裡隱藏的穿山甲就最多,「哇,說不出這麼多!搞不清,沒有統計!」他感慨,「我在下面抓了5頭。」
  • 在家做了這道肚中有料的海參,鮮香Q 彈,配碗白米飯連湯汁都沒剩
    【在家做了這道肚中有料的海參,鮮香Q 彈,配碗白米飯連湯汁都沒剩】一場秋雨一場涼,最近我們這裡一直在下雨,溫度明顯下降了,早晚甚至感到冷了。秋季寒冷對於一些抵抗能力弱的人來說是一個備戰的季節,很多人都想利用秋季來好好的補充營養。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發胖。
  • 穿山甲之殤:亞洲絕版,非洲告急,人類能不能放過帶血的鱗片?
    因為穿山甲的鱗片是珍貴的中藥材,捕殺穿山甲有暴利可圖!因為穿山甲的肉傳說是珍稀而大補的美味,吃了它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事實真的如此嗎?中醫專家說了,穿山甲的肉非但沒有「補身」「壯陽」的保健功效,吃起來也好吃不到哪裡去,而且自帶一種濃重的土腥味。吃了穿山甲的肉不但不能延年益壽,反而可能感染其身上攜帶的大量致命病毒,所以就不要再迷信和迷戀穿山甲了!中國人自古迷戀野味,把自己國家境內的穿山甲吃光了,那是我們看得見的。中國的野生穿山甲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明顯稀少。
  • 穿山甲終於報仇了!
    2月7日凌晨1時,華南農業大學宣布了一條重磅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 穿山甲被烤熟,至死保護自己的孩子
    非洲的尼日河流域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很特別,整個市場賣的都是野味。
  • 非典、伊波拉都被懷疑源於蝙蝠 吃野味,你圖個啥?
    恐慌的人們終於開始回憶起了「水貂」、2003年非典時「果子狸」、蝙蝠曾經引起的「伊波拉」等野生動物相關疾病。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此時反對野味的聲浪層層高漲,人們對野生動物的認知終於來到了傳染病層面。國人如此熱衷於穿山甲,無非是由於穿山甲善於打洞,古人便認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在遇到諸如癰疽瘡腫、月經停閉、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時,穿山甲就不幸躺槍了。
  • 早就警惕我們,野味不能吃!
    在非洲,人們經常捕獵野生動物食用,有的更是深入雨林,去抓捕如猴子般靈長類動物賣給他國(德國曾經爆發的馬爾堡病毒便與此有關),還有的人會撿回病死的動物遺體食用,正是這些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吃著哪些野味
    蝙蝠,穿山甲還是電子菸,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對於病毒的溯源需要科學家長時間的科學探究,需要流行病學調查,基因組分析,野外取樣,病毒分離株同源性研究等多個環節,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對於那些陰謀論,我們一笑置之。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證明,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並非人為操縱或實驗室合成。對於西方媒體揪著中國人吃野味不放,我們也要反駁,病毒源自何處還不知道呢,怎能讓人把髒水潑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