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源於何物?蝙蝠,穿山甲還是電子菸,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對於病毒的溯源需要科學家長時間的科學探究,需要流行病學調查,基因組分析,野外取樣,病毒分離株同源性研究等多個環節,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對於那些陰謀論,我們一笑置之。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證明,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並非人為操縱或實驗室合成。對於西方媒體揪著中國人吃野味不放,我們也要反駁,病毒源自何處還不知道呢,怎能讓人把髒水潑向我們。
麻疹病毒來源於牛,流感病毒來源於豬,惡性瘧疾一部分來自於家禽,這些已知的病毒就來自於我們飼養的家畜和家禽。新冠病毒指不定也是源於家畜或家禽呢?
吃野味的確是陋習,我國也已經完善法律,禁止大家吃野味。但吃野味的現象可不是我國獨有的,下面介紹下世界各國都有哪些吃野生動物的習俗。
東南亞國家吃野味那可是相當普遍。寮國菜市場除了有烤老鼠,炸昆蟲,蛇肉、蜥蜴、壁虎、松鼠,都是現殺現賣,這些野味非常受當地人歡迎。帛琉有道名菜,果蝠湯,吃過的名人可不少。當了多年英女王的新聞秘書的茨黑,曾見證英女王在出訪時「硬啃」老鼠和蝙蝠幹,她說:「我們必須要保持應有禮貌,因為這些是該國引以為傲的美食。」
非洲人民吃野味可以說是彪悍到了極致。喀麥隆、剛果等國的偷獵者,捕殺大象,拔掉了象牙後,當地居民就開始食象肉。坦尚尼亞等國,直到現今,仍然把猴肉當成招待客人的一道大菜。《華盛頓郵報》曾報導尚比亞自然保護區的猩猩,山豬遭到捕獵者的捕殺,淪為盤中餐。
不要以為獵殺野生動物只出現在發展中國家,那些自詡高度文明的發達國家幹的也不少。
日本,丹麥,挪威等北歐的一些國家都有捕鯨的傳統,並且有把鯨體(鯨油、鯨鬚、肉、皮、內臟)百分之百利用完盡的慣例。鯨魚是智商非常高的哺乳動物,一頭成熟鯨魚的智力應該在人類2歲~5歲之間。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就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日本於1951年加入該委員會,於1988年被迫結束商業捕鯨。然而2019年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恢復商業捕鯨。
在加拿大捕殺海豹和北極熊是合法行為,由於當地人的捕殺,海豹和北極熊的數量在急劇下降。一些獵人捕殺的手段極其殘忍,敲暈海豹後就活剝了海豹皮,手段非常不人道。更令人髮指的是,97%被殺害的海豹不足3個月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