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眼」萊茵衣藻:可治療失明
據報導,一種簡單的單細胞綠藻或可成為治療失明的手段。這種叫作萊茵衣藻的綠藻只有一隻原生「眼睛」,可以用來定位太陽光,從而幫助進行光合作用。但其眼內的一種叫作紫紅質通道蛋白-2的感光細胞未來或可被植入人類視網膜,從而治療失明。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2015年8月批准將該療法應用於臨床治療。過去十年來,神經科學家曾利用蛋白質使神經元對光產生感應,從而幫助了解大腦,這種技術叫作光基因技術。
-
CRISPR首次編輯人類基因項目將啟動,用於治療失明
上周在劍橋舉行的EmTech會議上, Editas公司CEO Katrine Bosley 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17年開啟CRISPR治療失明的臨床試驗。如果Editas執行該計劃,那麼這項研究將是CRISPR編輯人類DNA的首個例子。CRISPR技術發明至今僅有三年,但精確性和廉價性使其傳遍全球生物學實驗室。
-
兒子吸毒1年致左眼視神經萎縮幾近失明 母親舉報助其戒毒
兒子吸毒1年致左眼視神經萎縮幾近失明 母親舉報助其戒毒 時間: 2015-11-03 13:43 來源: 銅陵新聞網 編輯: 自從她兒子染上毒癮後,脾氣越來越壞,身體也越來越差,整個左眼視神經不斷萎縮幾近失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的劉大娘受不了這般煎熬,最後下定決心「大義滅親」舉報兒子,幫助兒子戒毒。 5月25日,劉大娘來到銅陵市公安局獅子山派出所,含著熱淚對值班民警說,她兒子長期吸毒,身體越來越差,懇請民警快去將其抓住送去強制戒毒。
-
中國科學家成果登上《細胞》雜誌 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治療研究有...
研究論文名為《通過CRISPR-CasRx介導的膠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分化治療神經性疾病》,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完成。實驗結果顯示,該技術能恢復永久性視力損傷的模型小鼠的視力,還能將帕金森模型小鼠的運動障礙逆轉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
-
醫用氣體致患者失明 導致失明的原因有哪些
一些意想不到的災難總是會發生,誰也想不到本來治療眼睛的,結果不但眼睛沒治好,還導致了失明,而這一切居然是發生在一些大醫院裡,並且已經有40名患者因此失明,是因為醫生給他們使用了問題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導致了這樣悲慘的結果,這個悲劇發生在2016年,一個是發生在南通市某醫院,一個是發生在北京的某醫院,而使用的全部是同一批次的藥物。
-
失明造句和解釋_失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2、月光曲)失明參考例句:1、失明等於保命,丟車保帥還是有機會贏棋的。2、重者失聰失明,更甚者忘乎其形。3、把她的眼角膜捐出,一來可以完成她的遺願,二來也可以幫助失明的人。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以往,失明患者的治療選擇僅限於電子眼植入物,笨拙、侵入性且昂貴,能在視網膜上產生相當於目前幾百像素的圖像,而正常、清晰的視覺則需要數百萬像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技術和基因療法橫空出世,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的新光明和新希望。千斤之託,不負眾望,幹細胞療法和基因療法在治療失明方面取得的突破讓我們一次次感到驚喜。
-
幹細胞移植治療失明再添「新路」!
據估計,全球超2億人因RPE相關疾病而失明。一直以來,視網膜細胞移植被認為是諸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眼部疾病的潛在希望療法。但問題在於,從何處獲得可用於移植的細胞? 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嘗試用人RPE幹細胞衍生的RPE(hRPESC-RPE)來治療眼部疾病。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NHP)中的研究表明,該療法不僅穩定、安全,並且有望為視網膜異常患者帶來治癒疾病的新希望。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方法來預防失明
我們的工作已經導致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叫做LiQD角膜,不需要移植就可以治療角膜穿孔。」蒙特婁大學眼科系全職教授May Griffith 她說:「這對許多因角膜供體嚴重短缺而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
南昌普瑞眼科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讓失明患者重獲光明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眼睛外觀無異常,猝然一眼或兩眼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的嚴重內障眼病,就是暴盲。 一覺醒來雙眼失明 前不久家住餘干縣的劉阿姨,睡一覺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睜開眼睛什麼也看不到了。劉阿姨嚇壞了趕緊叫家裡人自己眼睛看不見了。
-
失明老鼠恢復視力?科學家這項研究厲害了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療法,「重組」神經元細胞成為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眼睛的感光結構),從而逆轉實驗小鼠的失明狀況。如果這種新開發治療方法在人類身體上被證明是成功的,它可能會讓許多人恢復視力。我們的細胞在不斷地死亡,並被新的細胞所取代,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細胞死亡的速度加快,其替換速度將減慢。但是神經細胞並不擅長再生能力,這些神經細胞還包括光敏感細胞。這組較高特殊性的視網膜神經細胞,位於眼睛後方,主要是由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構成。
-
基因工程幫助治癒失明
由劍橋大學眼科醫生Patrick Yu-Wai-Man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調研了一種很有前途的遺傳性失明的新基因療法。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 劍橋大學的Keith Martin教授和Barbara Lorber博士說道:「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減少是許多失明類疾病的特徵。視網膜細胞彼此間的精確排列對於有效的視覺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儘管我們只獲得了初步的結果,但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視網膜修復。」他們現在計劃嘗試列印其它類型的視網膜細胞,其中包括光敏感受器: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研究新進展,分享給大家!Wolfe表示,這是首個患有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其表現出智力障礙(人類症候群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就能糾正該模型整個大腦中的生化和病理性損傷;如今研究人員能夠對多年影響大腦功能的人類遺傳性疾病模型進行研究,在基因療法的幫助下,一種病毒運輸載體就能提供突變基因的正常版本來糾正疾病,如今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或有望治療嚙齒類動物的神經變性疾病,然而,對高等動物較大尺寸的大腦應用相同的療法或許僅會產生部分疾病糾正的效應
-
用幹細胞治癒失明這是最新的科學
這項研究以及類似的後續研究為幹細胞治療人類失明的可能性帶來了很多興奮。快進12年,我們似乎仍然不存在 - 由於患者眼中腫瘤發展的風險,2015年在日本停止了一項值得注意的人體臨床試驗。那麼,我們是否更接近使用幹細胞療法治療失明,還是我們總是「十年之後」?眼睛間諜所述視網膜在該感測光和視覺信息發送到大腦眼睛後部的重要組織。
-
感光細胞重新編程「失明」老鼠看到了光
隨後,神經電生理專家監測到,這組老鼠有異常的電信號表達,說明它們可以看到東西。而這些特別的老鼠,出生的時候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一種視野逐漸變小、視力逐漸變差,進而完全失明的高發疾病。讓這些老鼠看到光的,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眼科專家朱潔研究團隊。
-
比近視更可怕,這個眼病難治療、會失明、90%家長都忽視
說是全球至少有22億人視力受損或失明!來源:人民日報說起娃的視力,家長一般比較關心的是近視,然而科大大要告訴大家,有一種視力問題,比近視還要可怕!它會讓孩子一直活在模糊的世界,甚至會導致失明!更關鍵的是,它極容易被忽視,像下面這個媽媽,直到三歲才發現孩子重度弱視!
-
每年全球有4萬人因病毒性角膜炎失明,這一難題在上海被破解
記者 黃景源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150萬個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復發案例,造成至少4萬人失明。單純皰疹病毒(HSV)是人類最常見的病原體,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無疫苗可用,無藥物根治,使其成為至今仍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現在,這一醫學難題有了突破口。
-
山東開設失明人士培訓班 助其重樹生活信心
新華社濟南5月10日專電(記者蕭海川)「山東省中途失明人士社區康復重建就業」項目近日在濟南正式啟動。山東省財政專項彩票公益金每年將安排300萬元,支持300名中途失明人士參加相關培訓,強化他們重返社會的自信心。在啟動儀式上,首批38名中途失明人士現場學習體驗了盲人專用軟體,並接受心理疏導培訓。據介紹,包括低視力者在內,山東目前約有67.3萬名失明人士。
-
失明人士馬路中停滯不前,夜色中車長協助過馬路
文/羊城派記者 程行歡 通訊員 鄭麗珊日前,廣州公交集團三汽公司客服熱線接到這樣一則表揚信息:7月29日晚上22點30分,乘客王小姐乘坐233線公交車時,在等交通燈時見到公交車長下車協助盲人過馬路,心受感動,特意致電三汽公司表揚該位熱心助人的好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