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幫助治癒失明

2021-01-20 熱點三分鐘

       由劍橋大學眼科醫生Patrick Yu-Wai-Man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調研了一種很有前途的遺傳性失明的新基因療法。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37名參與者中有29人報告說他們的視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正在討論的疾病是萊伯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患者線粒體(為細胞提供能量的微小結構)中的缺陷基因會導致視網膜細胞死亡,這會導致突然而迅速的失明,每3-5萬人中就有一人受到影響,20多歲和30多歲的男性尤其容易受到影響。治療是有限的,而且不是特別有效。


       由於大多數病例都是由單個基因的突變引起的,因此他是基因治療的一個很好的候選者,這是一種基因工程的形式,旨在用一個有效的基因來取代有缺陷的基因。考慮到這一點,Yu-Wai-Man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將一種帶有正確基因拷貝的改良病毒加載到患者的眼睛中來替換受損的基因。


       然而,在這項研究進行了幾個月後,一個驚喜出現了。研究人員隨機選擇每位患者的一隻眼睛注射病毒,另一隻眼睛接受了假注射。研究人員原本希望看到,與未治療的眼睛相比,接受治療的眼睛有很大的改善,但事實是超過四分之三的患者中,他們看到了雙眼的實質性改善!


       這太奇怪了!畢竟只有一隻眼睛接受了治療,但病毒似乎找到了從一隻眼睛傳播到另一隻眼睛的方法,可能是通過視神經,而接受與人類患者相同治療的猴子的組織和液體樣本顯示,兩隻眼睛都有病毒DNA,而不是只有一隻眼睛。


      儘管這個案例有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但是基因治療病毒可能會轉移到它不打算去的地方,這可能會讓監管機構感到擔憂。幸運的是,研究人員在猴子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發現病毒的蹤跡,包括它們大腦的視覺皮層。這項研究在實踐中的成功意味著治療萊伯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的有效方法可能最終是可以實現的。開發這種療法的GenSight Biologics公司已經將結果提交給歐洲醫療監管機構,它希望在2021年底之前收到回復。


Source:Economist


點擊並關注

往期文章⬆️⬆️

相關焦點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  劍橋大學的Keith Martin教授和Barbara Lorber博士說道:「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減少是許多失明類疾病的特徵。視網膜細胞彼此間的精確排列對於有效的視覺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儘管我們只獲得了初步的結果,但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視網膜修復。」他們現在計劃嘗試列印其它類型的視網膜細胞,其中包括光敏感受器: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英國幹細胞療法治療黃斑變性導致的失明實際上,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變性是醫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英國早在2018年就利用幹細胞療法幫助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英國兩名「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接受胚胎幹細胞療法治療,原本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能夠視物、閱讀,為治療這種常見眼疾帶來希望。黃斑是視網膜的重要區域。
  • 犰狳壞眼神有助人類治療失明
    犰狳也有接受光線的細胞,稱為視杆細胞,這些細胞是如此的敏感,以至於日光射入會導致這種典型的夜行動物幾乎失明。然而這樣的缺陷對於人類而言卻很可能是一線曙光。  為了研究導致人類失明的疾病,科學家在像小鼠這樣的動物身上通常會剔除與視錐細胞相關的基因。這樣的研究有很大局限性,在面臨由許多不同的基因所導致的視錐功能障礙中,研究人員一次只能檢測出其中的一個基因。
  • 失明有望治癒!科學家成功恢復失明小鼠視力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將健康細胞注入眼睛來治癒失眠的方法,並成功恢復了小鼠的視力。目前,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網膜炎等眼部疾病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兩種疾病的共同特點都是眼部細胞死亡。
  • 利用CRISPR/Cas9系統可拯救失明小鼠
    原標題:利用CRISPR/Cas9系統可拯救失明小鼠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發表一項遺傳學重要研究成果,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能夠阻止小鼠視網膜退化,進而拯救失明小鼠。
  • CRISPR首次編輯人類基因項目將啟動,用於治療失明
    上周在劍橋舉行的EmTech會議上, Editas公司CEO Katrine Bosley 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17年開啟CRISPR治療失明的臨床試驗。如果Editas執行該計劃,那麼這項研究將是CRISPR編輯人類DNA的首個例子。CRISPR技術發明至今僅有三年,但精確性和廉價性使其傳遍全球生物學實驗室。
  • 用幹細胞治癒失明這是最新的科學
    這項研究以及類似的後續研究為幹細胞治療人類失明的可能性帶來了很多興奮。快進12年,我們似乎仍然不存在 - 由於患者眼中腫瘤發展的風險,2015年在日本停止了一項值得注意的人體臨床試驗。那麼,我們是否更接近使用幹細胞療法治療失明,還是我們總是「十年之後」?眼睛間諜所述視網膜在該感測光和視覺信息發送到大腦眼睛後部的重要組織。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這是人類基因治療的創舉,意味著未來5000餘種單基因疾病都可能採用類似的治療策略而徹底治癒。腺苷脫氨酶缺乏病,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呢,可以從一個故事說起。這種療法與以往的治療全然不同:它通過基因修復可百分百治癒。該療法已在18個患兒身上實施,最早一例是在15年前。病人全部都活了下來。「稱之為治癒我可能會猶豫,但沒有理由認為療效不能持續下去。」葛蘭素史克基因療法研發管理主任斯文·吉利(Sven Kili)這樣說。
  • 失明治癒有望!科學家通過細胞注射成功恢復失明小鼠視力
    近期,據外媒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將健康細胞注入眼睛來治癒失眠的方法,並成功恢復了小鼠的視力。目前,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網膜炎等眼部疾病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兩種疾病的共同特點都是眼部細胞死亡。
  • 《中國新聞周刊》:基因工程有望治癒愛滋病?
    而且很快,這種治療手段將幫助更多的癌症患者。  這一研究小組的領導人、美國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主任醫師史蒂文·羅森伯格說:「我們將有可能戲劇性地改進這些研究結果。」  阻擊癌症的先驅  人類的免疫系統是相當有效的,但它們並不完美。有的時候,免疫系統不能識別出諸如腫瘤細胞這樣的敵人,還可能錯誤地攻擊健康細胞。
  • ...因病毒性角膜炎失明,上海專家獲基因編輯重大突破刊於頂級期刊
    全球每年有150萬個角膜單純皰疹病毒(簡稱HSV)復發案例,至少造成4萬人失明。HSV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至今仍是尚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以根治。就在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使失明小鼠恢復部分視力
    在某些形式的失明中,眼睛的某些部分仍然可以工作,但對光敏感的細胞受損會破壞視力。現在,一家名為Nanoscope的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繞過受損細胞,使完全失明的小鼠恢復一定程度的視力。為此,他們瞄準了一種名為MCO1的基因,該基因在感光細胞和雙極細胞中表達稱為opsins的信號蛋白。「我們的策略之美在於其簡單性,」該研究的通訊作者Samarendra Mohanty說。「雙極細胞位於光感受器的下遊,因此當MCO1 opsin基因被添加到具有無功能光感受器的視網膜中的雙極細胞中時,光敏感性就會恢復。」
  • 科學家將大腦植入物繞過眼睛可使盲人重見光明,治癒失明指日可待
    而由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 Pieter Roelfsema 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使用全新解析度的植入物和植入技術、尖端材料工程、微晶片製造和微電子技術,開發出比以前的植入物更加穩定和耐用的設備。當然,這樣的前沿技術更實際的應用場景,還是幫助盲人和視力障礙者重見光明。
  • 遺傳性失明新療法——基因療法
    一項新研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地改善了幾十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患者的視力。
  • 新的基因療法改善了失明老鼠的視力
    一組日本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療法,先天失明的老鼠在接受該療法後,視力有了顯著的改善。 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24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這種新方法是基因補充的另一種策略,包括用健康的基因補充缺陷基因,如可能導致遺傳性視網膜變性的基因。
  • 首款基因工程重組「蛋白A免疫吸附柱」問世
    7月4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傳來喜訊,患罕見重症「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10年、雙目相繼失明的20歲女孩小易子(化名),由該院神經內科與長沙晟康血液透析中心通力合作,首次採用具有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工程重組「蛋白A免疫吸附柱」高新醫療技術為其救治獲得成功,她右眼重見光明,並於日前康復出院
  • 基因工程真的可以幫助人類趨利避害,緩解生存危機嗎?
    隨著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到了1956年,Arthur Kornberg發現DNA聚合酶,1966年發現胺基酸密碼子,1970年發現了限制性內切酶,1975年研究出單克隆抗體,1982年第一個基因工程的藥物——重組的人胰島素被FDA批准上市,到了1983年發明PCR技術以後,我們今天的生命科學和生物產業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
  • Nature:基因編輯新技術有望治癒基因缺陷病
    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發的一種利用CRISPR/Cas9系統的創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地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為基因缺陷疾病治療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位點特異性的基因整合一般是通過同源定向修復途徑(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不過它在不分裂細胞中並不適用。
  • 華大基因CEO尹燁期待一個奇蹟:中國治癒狂犬病第一例
    華大基因CEO尹燁期待一個奇蹟:中國治癒狂犬病第一例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8-30 14:10 來源:澎湃新聞
  • 每年4萬人因病毒性角膜炎復發失明,專家:基因編輯有望根治
    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使病毒性眼角膜炎得到根治。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合作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基因治療再次實現創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有望因此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