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股市小故事告訴你:世上最大的「龐氏騙局」,蒙蔽了上億人的眼睛

2020-12-04 福樂強

導語: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

二十世紀初葉,有兩個人乘火車去旅行,他們以前從沒有坐過火車,感到非常緊張,因此帶了一些蘋果,以為吃蘋果可以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忘掉乘火車的緊張。兩個人買了最便宜的火車票上了車,持有這種車票的只能坐三等車廂,那裡都是木製的硬座,而且沒有燈。儘管如此,兩人還是非常興奮地踏上了旅程。

半小時過去了,兩個人決定每個人吃一個蘋果,當第一個人剛開始吃的時候,火車進入了隧道。

「你吃蘋果了嗎?」第一個人問。

「沒有。」第二個人回答。

「千萬不要碰它!」第一個人說,「我剛剛吃了一口,眼睛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進行投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知道影響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價量時空是最重要的本質因素,其他因素也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演變的。千萬不要用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做為一種結果的依據,比如估值,否則不但不會認識投機的本質,而且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價量時空是交易者判斷大盤漲跌的第一要素,它本身已經包含了很多信息。對於那些市場已經明朗,但還沒有體現在價量時空中的因素,則需要反向認識,而不是寄託太多的不切實際的希望,以致影響正常的技術判斷。

再比如:關於「股市與魚塘」的小故事

魚塘,夏天的時候,魚塘水清清水滿滿的,看到魚兒遊來遊去,感覺上觸手可及,這時如果衝動下水捕魚,水性好點的或許只是瞎折騰,偶爾抓到一條,水性不好的甚至不會水的,看到別在水裡玩的嗨,也撲通跳下去,魚肯定是抓不到,運氣好點脫層皮,不好的被淹死;倒不如等到冬天,池塘的水乾涸了,雖然看上去沒有清澈的水,而是發黑的淤泥,但是穿上皮靴,下去撿就可以了,高估自己水性,這就是人性。股市裡尤為如此,當泡沫充滿整個市場時,群情激奮,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一個老練的高手,機會也是隨處可見,讓人產生入場就能賺錢的錯覺,殊不知,一個大浪過來,死傷無數;相反,在那種市場極度低迷時,雖然看相不行,罵聲不斷,其實這時候不需要你的能力有多大,經驗多豐富,閉著眼,隨手撈一把,慢慢的都是機會,但是就是沒人去,以為都是噁心的淤泥,其實淤泥下面全是一條條鮮活的大魚,你只需要花點時間清洗下就可以了,這就是人性,自己也是如此,現在要做的是儘可能反人性,人聲鼎沸的時候,儘可能安靜的退下來,或許你會錯掉些許的精彩,但是更多的是避開的更大踩踏,然後在罵聲一片的時候,儘可能的保持冷靜,或許會粘上一些汙泥,但是帶給你的都是黃金,你要做的只是花點時間洗洗就行。

以上兩個小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含義,認真品讀並且理解透徹了,你就明白了股市的天機!

量價關係分析

1、地量地價

股價由高位經過一波長期下跌後,由於空方拋盤日漸減少,惜售心理日趨明顯,而多方由於市場缺少賺錢效應不會輕易入場,這時就會造成多空雙方交投清 淡,量能持續萎縮至地量,價格也維持在地價水平。此時往往意味著市場底部的來臨,持籌投資者不必割肉離場,而持幣投資者做好投資的準備,一旦市場出現放量 反轉行情且趨勢確立,則可以大膽入場。

2、量增價平

股價經過一波放量上漲後,在上漲的末期,成交量繼續放大,高點遲遲不再創新高,只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的高位區間,此時表明雖然多方投入較多的資金,但空方(多為底部獲利盤)的拋壓相當沉重,最終導致股價滯漲,意味著短期上漲已到尾聲,隨時有反轉下跌的可能。

3、量增價升

在股價運行過程中,由於多方看多行情,主動持續性投入資金購入籌碼,則表現出量增價升的健康態勢,股價會伴隨著量能的持續放大而繼續上漲。

4、量縮價升

A、 量縮價升的第一種情況是指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當股價不斷的創出新高,但所對應的成交量沒有相應的放大,而是逐級遞減,量價呈現量縮價升的背離狀態,往往 意味著股價上升的動能不足,隨時潛在著反轉下跌的可能。(有的個股因為莊家高度控盤,在上升的過程中拋壓相對較小,經常會持續的縮量拉升,但當到高位一旦 出現放量,也就是股價見頂的信號,要及時落袋為安,迴避風險。)

B、量縮價升的第二種情況是當股價處於頂部,莊家開始派發一部分籌碼造成股價下跌一波後,為了更好的完成派發而假性反彈拉升,以引誘散戶跟進,此時往往價格上升,但量能不足,且當莊家出貨完畢後,隨之而來的是更為兇猛的暴跌。

5、量增價跌

A、量增價跌的第一種情況是當股價上漲一波後,在頂部放出巨量(通常是陰量),同時股價急劇暴跌,往往出現在股價下跌的初期階段,空方瘋狂的拋售。

B、量增量跌的第二種情況是,主力在底部區間吸入一部分籌碼,然後利用已經吸取的籌碼進行對敲向下打壓,以砸出更多的恐慌盤(經常放量下跌),在底部吸取更多的廉價籌碼。

6、量縮價跌

量 縮價跌是指股價在下跌的時候,伴隨著價格的不斷下跌,成交量也在不斷遞減。在上升過程中的量縮價跌往往代表著階段性的縮量調整,莊家惜售明顯,仍有做多的 欲望;而下跌行情中的量縮價跌,則意味著多方不看好市場,無力承接,空方則是持續性拋售,但力度會越來越小,具體表現在縮小的成交量上,此時,市場依然看 空。

投資上有兩種悲哀

第一,總是試圖用一種投資方法去解決所有問題、解釋所有現象,唯我獨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

第二,總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投資方法,意識不到得失的必然,於是左顧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種人成為了偏執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場以真理自居,第二種人變成牆頭草永遠都不能堅定一次。

成功的投資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戰略視野,他們更願意思考那些對長期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問題。而普通人正好相反,某天的一個大漲馬上就可以讓他們激動萬分而無視了整體結果上的失敗。當一個人考慮的是10年周期的問題,他就會擁有未來。若只習慣考慮明天的問題,他註定只能收穫昨天的延續。在股市上賺來的錢,要麼是靠智力要麼是靠毅力,想賺大錢基本上要兼顧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虧掉的錢,要麼是因為小聰明要麼是因為小性子,兼顧小聰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虧掉最多的錢。

從基本功到方法論再到品性和思維方式,是從「術」到「道」的過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輕視「術」,卻不知真正的道是來自術的積累和從量變到質變的自然過程。沒有厚實的基本功和系統的方法論而誇誇其談所謂的「哲學、藝術、品格」,靠漂亮話和唱高調博眼球,實乃不學無術和投機取巧。經驗並不必然轉化為理論,零散的知識點並不必然上升為系統整合。但缺乏起碼的根基和知識積澱,所謂的「投資哲學」只能是個笑話。「大道至簡」和「大道相通」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因為高度抽象後的大道理就那麼幾條,「術」的差別卻很大因為非常細緻。所以真正困擾人的,是從術到道的組合提煉過程。

投資最常見的悲哀有三種:高位接炸藥包,草率扔掉大牛股,地上白給的寶石不知道撿。三種悲哀的共同點都是一樣的:不明白投資獲利的基本規律,不知道如何分析企業價值,不理解市場定價的基本原理。只要這三大認知還存在重大的空白點,那麼這種悲哀的繼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從策略上而言,對於劇烈的偏離完全視而不見可能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倉位非常集中的情況時更是如此。當然這可能容易錯過幾十倍的神話,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擲的風險。這取捨之間的度,與投資的基本預期、風險與利潤的選擇,機會成本等都有關。

由於股票的市場定價是市場群體性預期與情緒綜合決定的,所以即便是在個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資人,也總是面臨超預期波動的衝擊。對此投資所能做的選擇,可能要麼利用(資金和體系優勢),要麼認錯(發現自己對企業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要麼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覺得自己犯錯),別無它法。

市場往往喜歡挑選一些特別勇敢而又幸運的人,對他們非常配合自己的舞蹈頒發閃亮的獎章。這些人佩戴著獎章接受眾人的膜拜和喝彩,得意洋洋而信心百倍。然而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勇士勳章獲得者的下場,卻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最終被市場扔進了垃圾箱。勇敢+幸運+追捧,這是市場的詛咒而非祝福。

股票有雙擊和雙殺,投資人自身一樣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靠著某個或者某年的經典戰績,業績飛升而人氣暴漲,這其實就是一個雙擊的過程。本身這無疑是件幸運的好事,但如果由此被讚譽綁架最終只會自己把自己騙了,那時慘烈的雙殺幾乎不可避免。投資的劇情裡新鮮的橋段不多,主角換得勤而已。商業世界的一個鐵律就是:凡超額收益,必具有高深壁壘。這一顛簸不破的真理,不會因為我們是做股票投資的、也不會因為我們選擇的投資風格不同而改變。

成功的投資必然是困難的,長期要想獲得超額收益更是難上加難,它會對所有的風格都一視同仁。只不過,不同的投資風格和策略難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我有時候想,最可憐但又無可救藥的人是怎樣的?不學無術?懶惰?愚蠢?其實都不是,而是不識好歹。不夠聰明可以用勤奮彌補,懶惰和不學無術若有貴人相助也可。不識好歹就麻煩了,本來是害你的人當做恩人,明明是幫你卻被當做敵人,這輩子還有好嗎?重點來了,股市裡這樣的人可真心不少。

投資就像是在一片最熟悉的土地上周而復始的耕作,旅行卻是到處尋找不同的風景和體會不同的生活。用恆定保守原則下投資賺的錢,去不斷實現新奇的旅程,該是多美好的人生?但如果做反了:總是用各種新奇的招數在股市碰運氣找快感,卻最終既沒賺到錢還被綁死在電腦前,那又是多麼可悲?

無知、浮躁和自負,可能是投資中最危險的三個弱點。但比這三個單項更麻煩的是複合型的危險,比如無知+自負就升級為了愚蠢,無知+浮躁就淪為了賭徒,而三者皆中就是典型的「愚蠢的賭徒」。由此可知,持續學習、戒驕戒躁、擁有自知之明並且誠實面對自己,是避免成為愚蠢賭徒的必要前提。

驅動著人們去做加法(效率最優化)甚至乘法(加槓桿的效率最優化)的根本,其實是一顆貪婪而浮躁的心。當然世界上有天才,但賭自己會是天才這種小概率事件卻不明智。然而人們寧願追逐不明覺厲的美夢,也懶得去思考投資最本質的規律和最質樸的方法。

「輸得起」看起來是一種低姿態,實際上卻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輸得起的,要麼是足夠年輕要麼是具有足夠雄厚的資源後備。在投資中這往往是個悖論,越輸得起的心態就越好,行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輸不起的就越想賭把大的儘快翻身。無法跳躍這個心理陷阱,就很難真正形成投資意識。

股民很難賺錢的原因是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而不是相反。當越是關注別人賺了多少錢時,你的錢就越難賺,你越感覺自己的股票難賺錢,你的操作就真的會越來越不賺錢。就像有一種寵物叫「別人家的寵物」,也總有一種股票叫「別人家的股票」,當你看在了眼裡,也就輸在了心裡。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龐氏騙局MMM或崩盤 中國百萬人被騙!
    其所宣稱的「23倍年化收益率」、拉人頭獲得獎勵的傳銷手法、以新償舊的運作模式早已被打上了「騙局」的標籤。2016年1月,央行、銀監會、工信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曾多次進行通報,提示MMM平颱風險,稱其運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特徵,提醒投資者警惕其風險。
  • 三大資產被瘋狂炒作,全靠胡扯故事維持,這就是一個龐氏騙局
    但是,這上漲的背後,找的理由就是在胡扯,完全成為了一個龐氏騙局。 但是,當這些資產價格漲到當前這個程度的時候,老故事就不夠了,必須要新的故事來維持了,但是這些新的故事基本上都胡扯。 比如比特幣的新故事,是某個程式設計師無意間打開了自己多年的帳戶,發現還有幾十個比特幣,你信嗎?
  • 龐茲與麥道夫:龐氏騙局大推手
    龐氏騙局又叫做擊鼓傳花、借新還舊、拆東牆補西牆,實質是一種資金流的時間遊戲,技巧在於對資金流出量的控制。它不需要對資金或實體產業的真實運作,只需要編一個故事、吹一個牛皮來吸引投資,是最不費吹灰之力的騙局,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
  • 龐氏騙局盛行百年,你中招了嗎
    四叔說一百多年前出現的龐氏騙局至今還在流行,比如2009年發生的麥道夫詐騙案以及e租寶事件就是妥妥的龐氏騙局。那到底啥是龐氏騙局呢?簡而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的一種騙局。
  • 滙豐銀行又陷醜聞 捲入5億「龐氏騙局」
    捲入這場5億「龐氏騙局」洗錢、縱容龐氏騙局……隨著美國財政部秘密文件的洩露,一個大瓜浮出水面。據多家外媒報導,秘密文件顯示,滙豐銀行明知客戶涉嫌「龐氏騙局」,仍縱容其將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的資產從其美國滙豐銀行的帳戶轉至香港帳戶。在這些文件中,除了滙豐,出現頻率最多的銀行分別是渣打、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
  • 驚天龐氏騙局締造者麥道夫被捕十一年:我們學到了什麼?
    其實早在2001年,《費城詢問報》投資和個人理財專欄撰稿人艾琳·阿維德蘭就在《巴倫》周刊上寫下了第一篇質疑麥道夫的文章,可是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麥道夫的騙局才被戳破,此時這個龐氏騙局已經持續了大約45年,總規模已經膨脹到648億美元。為什麼麥道夫的騙局能夠維持這麼久,11年後,我們又能從這個騙局中學到什麼?  罪有應得。
  • 華爾街最大騙局現形記(組圖)
    一位不善交際的老人,一份使人心動的回報,一段令人豔羨的業績,構成了一個投資的神話。然而,是神話就有破滅的一天,2008年12月11日清晨,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檢察人員指控他通過操縱一隻對衝基金使投資者至少損失500億美元。
  • 世界上最狡猾的男人,騙了4萬多人,被後世稱為「龐氏騙局」
    但不是每一次欺騙都能換來原諒的,有一個人,他憑一己之力騙了4萬多波士頓人,涉案金額高達1500萬美元,這就是著名的「龐氏騙局」。相信在這篇文章之前,很多人就早已聽說過龐氏騙局,但是也僅限於「有所耳聞」,大部分人卻並不知道龐氏騙局是什麼意思。那這篇文章,筆者就用最簡單的文字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龐氏騙局,我們又該如何去提防龐氏騙局。
  • 龐氏騙局簡史(三)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頭換面的「龐氏騙局」大量進入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南方地區曾經出現一種「老鼠會」,就是「龐氏騙局」的翻版。而更令人熟知的「龐氏騙局」改進版,就是各種各樣的傳銷。一些在中國發生的非法集資案,大多也都是「龐氏騙局」的再現。
  • MMM平臺龐氏騙局 數百萬國人誤入其中
    《俄羅斯經濟評論》注意到,近日在朋友圈、公眾號等媒介泛濫著一個新的「3M」騙局。為什麼20多年前的一個騙局又故伎重演?這個MMM平臺的騙局由來已久,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為「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1994年2月,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創立MMM股份公司,註冊資金僅為10萬盧布(當時約合1000美元)。MMM公司在俄羅斯全國幾乎所有知名媒體投放廣告,以高投資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
  • 美國史上最著名龐氏騙局策劃者麥道夫請求出獄:我已時日不多,被判...
    龐氏騙局締造者,金融巨騙伯納德·麥道夫伯納德·麥道夫是一位美國金融家,他實施了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在至少17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騙取了數千投資者的數百億美元。但他也是電子交易的先驅,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為納斯達克的董事長。
  • 特斯拉有問題是真的,但馬斯克操盤「龐氏騙局」是假的
    另外,這份報告還稱,特斯拉的資金缺口問題,讓外界猜測馬斯克在操縱一場「龐氏騙局」。這些判斷是謠言還是預言? 本期觀察員:羅超,雷科技創始人,科技自媒體「羅超頻道」出品人 36氪:最近國外的一份萬字報告稱,目前是做空特斯拉股票的絕佳時機,馬斯克在操盤一場「龐氏騙局」。你怎麼看待這個報告的結論?
  • 美國史上最著名龐氏騙局策劃者麥道夫請求出獄:我已時日不多,被判監禁150年!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龐氏騙局策劃者伯納德·麥道夫近日發聲稱,自己因身患絕症已時日無多,希望法官允許自己獲釋出獄,在家度過最後的日子。據CNN等媒體2月5日報導,被稱為「金融巨騙」的麥道夫操作的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導致數以千計的投資者耗盡退休金,生活變得一團糟。
  • 麥道夫被曝為替死鬼 騙局最大贏家是神秘慈善家
    但如果說些什麼真有用處的話,那麼請相信,我沒有一天不是在聽說和讀到的故事中痛苦度日的。  疑點  麥道夫被曝為替死鬼  騙局最大贏家是神秘慈善家  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6月28日報導,美國金融巨騙伯納德·麥道夫因為一手導演了「龐氏騙局」,致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因此被稱為「魔鬼 」。
  • 上個世紀最大騙局,你一定聽說過!
    查爾斯·龐茲說到「龐氏騙局」小夥伴們肯定都非常耳熟,但要講具體是什麼,可能並不是非常清楚。下面聽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它的邏輯非常簡單,即先用一個子虛烏有的產品或者投資計劃吸引人們投資,這個投資計劃往往以超高額的回報率作為誘餌並承諾分紅。繼而利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分紅回報,以製造該計劃真的很賺錢的假象,進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騙取更多的投資。
  • 「龐氏騙局」創始人:人們瘋狂效仿他的騙局,卻不知他的悲劇下場
    聽起來十分誘人,你的父母可能會很心動想要投資,但你肯定會制止他們,因為很簡單,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龐氏騙局,你懂得它帶來的危害,你的父母因此免受被騙的風險,但很多人不在父母旁邊,在利誘下被騙 ,最終妻離子散。
  • 卓達事件:一場集合了黑道、傳銷、洗腦、愚民成分的龐氏騙局
    從這些言論中不難看出,本次卓達事件是一個金融龐氏騙局被揭穿後,氣急敗壞地反咬一口,而這場騙局本身,就集結了黑道、傳銷、洗腦、愚民、欺騙等多種成分。虛高收益,翻版龐氏騙局識別金融龐氏騙局的典型特點之一,就是虛高到嚇人的年化收益率。收益率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最實際的,也是最能吸引他們眼球的。收益率越高,投資者的興趣就越大。
  • 龐氏騙局誕生:100年前,龐茲籌集一百萬美元只要一天
    有金融專家發現,查爾斯根本沒在,有關的任何公司投下資金,而且按照查爾斯的計劃,大約需要1.6億張國際回郵券,才能涵蓋查爾斯的投資規模,但當時在市面上所流通的國際回郵券,也不過才27000張而已。
  • 上萬人被騙錢財,其公司收益上億,這一「龐氏騙局」揭穿
    眾所周知,現在網上曝出很多偽造出賺錢假象來欺騙投資者的事例,而這樣的事件一般都叫做龐氏騙局。了解的人都知道,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有不少的人也是因為高回報的誘惑,最終陷入到這場騙局當中,導致血本無歸的下場。並且還有一種很高級的「龐氏騙局」,就是所謂的「空手套白狼」,很多的長租公寓也已經被揭穿。
  • 2020焦點:PlusToken這個2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或成為比特幣價格頭頂...
    作者:Chainalysis 譯者:盧江飛 2019 年中一個總計價值達到 2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龐氏騙局的破滅,有可能會給 2020 年比特幣價格的走勢帶來持續的影響。這個騙局就是 PlusToken ,這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龐氏騙局。PlusToken 誕生在 2018 年。當時,一款號稱月收益可以達到 10% 的數字貨幣錢包工具 「PlusToken」橫空出世,投資者可以將比特幣、以太坊等資產儲存在 PlusToken 中,而且還可以通過發展下線的形式獲得更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