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
二十世紀初葉,有兩個人乘火車去旅行,他們以前從沒有坐過火車,感到非常緊張,因此帶了一些蘋果,以為吃蘋果可以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忘掉乘火車的緊張。兩個人買了最便宜的火車票上了車,持有這種車票的只能坐三等車廂,那裡都是木製的硬座,而且沒有燈。儘管如此,兩人還是非常興奮地踏上了旅程。
半小時過去了,兩個人決定每個人吃一個蘋果,當第一個人剛開始吃的時候,火車進入了隧道。
「你吃蘋果了嗎?」第一個人問。
「沒有。」第二個人回答。
「千萬不要碰它!」第一個人說,「我剛剛吃了一口,眼睛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進行投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知道影響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價量時空是最重要的本質因素,其他因素也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演變的。千萬不要用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做為一種結果的依據,比如估值,否則不但不會認識投機的本質,而且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價量時空是交易者判斷大盤漲跌的第一要素,它本身已經包含了很多信息。對於那些市場已經明朗,但還沒有體現在價量時空中的因素,則需要反向認識,而不是寄託太多的不切實際的希望,以致影響正常的技術判斷。
再比如:關於「股市與魚塘」的小故事
魚塘,夏天的時候,魚塘水清清水滿滿的,看到魚兒遊來遊去,感覺上觸手可及,這時如果衝動下水捕魚,水性好點的或許只是瞎折騰,偶爾抓到一條,水性不好的甚至不會水的,看到別在水裡玩的嗨,也撲通跳下去,魚肯定是抓不到,運氣好點脫層皮,不好的被淹死;倒不如等到冬天,池塘的水乾涸了,雖然看上去沒有清澈的水,而是發黑的淤泥,但是穿上皮靴,下去撿就可以了,高估自己水性,這就是人性。股市裡尤為如此,當泡沫充滿整個市場時,群情激奮,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一個老練的高手,機會也是隨處可見,讓人產生入場就能賺錢的錯覺,殊不知,一個大浪過來,死傷無數;相反,在那種市場極度低迷時,雖然看相不行,罵聲不斷,其實這時候不需要你的能力有多大,經驗多豐富,閉著眼,隨手撈一把,慢慢的都是機會,但是就是沒人去,以為都是噁心的淤泥,其實淤泥下面全是一條條鮮活的大魚,你只需要花點時間清洗下就可以了,這就是人性,自己也是如此,現在要做的是儘可能反人性,人聲鼎沸的時候,儘可能安靜的退下來,或許你會錯掉些許的精彩,但是更多的是避開的更大踩踏,然後在罵聲一片的時候,儘可能的保持冷靜,或許會粘上一些汙泥,但是帶給你的都是黃金,你要做的只是花點時間洗洗就行。
以上兩個小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含義,認真品讀並且理解透徹了,你就明白了股市的天機!
量價關係分析
1、地量地價
股價由高位經過一波長期下跌後,由於空方拋盤日漸減少,惜售心理日趨明顯,而多方由於市場缺少賺錢效應不會輕易入場,這時就會造成多空雙方交投清 淡,量能持續萎縮至地量,價格也維持在地價水平。此時往往意味著市場底部的來臨,持籌投資者不必割肉離場,而持幣投資者做好投資的準備,一旦市場出現放量 反轉行情且趨勢確立,則可以大膽入場。
2、量增價平
股價經過一波放量上漲後,在上漲的末期,成交量繼續放大,高點遲遲不再創新高,只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的高位區間,此時表明雖然多方投入較多的資金,但空方(多為底部獲利盤)的拋壓相當沉重,最終導致股價滯漲,意味著短期上漲已到尾聲,隨時有反轉下跌的可能。
3、量增價升
在股價運行過程中,由於多方看多行情,主動持續性投入資金購入籌碼,則表現出量增價升的健康態勢,股價會伴隨著量能的持續放大而繼續上漲。
4、量縮價升
A、 量縮價升的第一種情況是指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當股價不斷的創出新高,但所對應的成交量沒有相應的放大,而是逐級遞減,量價呈現量縮價升的背離狀態,往往 意味著股價上升的動能不足,隨時潛在著反轉下跌的可能。(有的個股因為莊家高度控盤,在上升的過程中拋壓相對較小,經常會持續的縮量拉升,但當到高位一旦 出現放量,也就是股價見頂的信號,要及時落袋為安,迴避風險。)
B、量縮價升的第二種情況是當股價處於頂部,莊家開始派發一部分籌碼造成股價下跌一波後,為了更好的完成派發而假性反彈拉升,以引誘散戶跟進,此時往往價格上升,但量能不足,且當莊家出貨完畢後,隨之而來的是更為兇猛的暴跌。
5、量增價跌
A、量增價跌的第一種情況是當股價上漲一波後,在頂部放出巨量(通常是陰量),同時股價急劇暴跌,往往出現在股價下跌的初期階段,空方瘋狂的拋售。
B、量增量跌的第二種情況是,主力在底部區間吸入一部分籌碼,然後利用已經吸取的籌碼進行對敲向下打壓,以砸出更多的恐慌盤(經常放量下跌),在底部吸取更多的廉價籌碼。
6、量縮價跌
量 縮價跌是指股價在下跌的時候,伴隨著價格的不斷下跌,成交量也在不斷遞減。在上升過程中的量縮價跌往往代表著階段性的縮量調整,莊家惜售明顯,仍有做多的 欲望;而下跌行情中的量縮價跌,則意味著多方不看好市場,無力承接,空方則是持續性拋售,但力度會越來越小,具體表現在縮小的成交量上,此時,市場依然看 空。
投資上有兩種悲哀
第一,總是試圖用一種投資方法去解決所有問題、解釋所有現象,唯我獨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
第二,總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投資方法,意識不到得失的必然,於是左顧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種人成為了偏執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場以真理自居,第二種人變成牆頭草永遠都不能堅定一次。
成功的投資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戰略視野,他們更願意思考那些對長期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問題。而普通人正好相反,某天的一個大漲馬上就可以讓他們激動萬分而無視了整體結果上的失敗。當一個人考慮的是10年周期的問題,他就會擁有未來。若只習慣考慮明天的問題,他註定只能收穫昨天的延續。在股市上賺來的錢,要麼是靠智力要麼是靠毅力,想賺大錢基本上要兼顧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虧掉的錢,要麼是因為小聰明要麼是因為小性子,兼顧小聰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虧掉最多的錢。
從基本功到方法論再到品性和思維方式,是從「術」到「道」的過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輕視「術」,卻不知真正的道是來自術的積累和從量變到質變的自然過程。沒有厚實的基本功和系統的方法論而誇誇其談所謂的「哲學、藝術、品格」,靠漂亮話和唱高調博眼球,實乃不學無術和投機取巧。經驗並不必然轉化為理論,零散的知識點並不必然上升為系統整合。但缺乏起碼的根基和知識積澱,所謂的「投資哲學」只能是個笑話。「大道至簡」和「大道相通」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因為高度抽象後的大道理就那麼幾條,「術」的差別卻很大因為非常細緻。所以真正困擾人的,是從術到道的組合提煉過程。
投資最常見的悲哀有三種:高位接炸藥包,草率扔掉大牛股,地上白給的寶石不知道撿。三種悲哀的共同點都是一樣的:不明白投資獲利的基本規律,不知道如何分析企業價值,不理解市場定價的基本原理。只要這三大認知還存在重大的空白點,那麼這種悲哀的繼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從策略上而言,對於劇烈的偏離完全視而不見可能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倉位非常集中的情況時更是如此。當然這可能容易錯過幾十倍的神話,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擲的風險。這取捨之間的度,與投資的基本預期、風險與利潤的選擇,機會成本等都有關。
由於股票的市場定價是市場群體性預期與情緒綜合決定的,所以即便是在個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資人,也總是面臨超預期波動的衝擊。對此投資所能做的選擇,可能要麼利用(資金和體系優勢),要麼認錯(發現自己對企業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要麼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覺得自己犯錯),別無它法。
市場往往喜歡挑選一些特別勇敢而又幸運的人,對他們非常配合自己的舞蹈頒發閃亮的獎章。這些人佩戴著獎章接受眾人的膜拜和喝彩,得意洋洋而信心百倍。然而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勇士勳章獲得者的下場,卻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最終被市場扔進了垃圾箱。勇敢+幸運+追捧,這是市場的詛咒而非祝福。
股票有雙擊和雙殺,投資人自身一樣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靠著某個或者某年的經典戰績,業績飛升而人氣暴漲,這其實就是一個雙擊的過程。本身這無疑是件幸運的好事,但如果由此被讚譽綁架最終只會自己把自己騙了,那時慘烈的雙殺幾乎不可避免。投資的劇情裡新鮮的橋段不多,主角換得勤而已。商業世界的一個鐵律就是:凡超額收益,必具有高深壁壘。這一顛簸不破的真理,不會因為我們是做股票投資的、也不會因為我們選擇的投資風格不同而改變。
成功的投資必然是困難的,長期要想獲得超額收益更是難上加難,它會對所有的風格都一視同仁。只不過,不同的投資風格和策略難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我有時候想,最可憐但又無可救藥的人是怎樣的?不學無術?懶惰?愚蠢?其實都不是,而是不識好歹。不夠聰明可以用勤奮彌補,懶惰和不學無術若有貴人相助也可。不識好歹就麻煩了,本來是害你的人當做恩人,明明是幫你卻被當做敵人,這輩子還有好嗎?重點來了,股市裡這樣的人可真心不少。
投資就像是在一片最熟悉的土地上周而復始的耕作,旅行卻是到處尋找不同的風景和體會不同的生活。用恆定保守原則下投資賺的錢,去不斷實現新奇的旅程,該是多美好的人生?但如果做反了:總是用各種新奇的招數在股市碰運氣找快感,卻最終既沒賺到錢還被綁死在電腦前,那又是多麼可悲?
無知、浮躁和自負,可能是投資中最危險的三個弱點。但比這三個單項更麻煩的是複合型的危險,比如無知+自負就升級為了愚蠢,無知+浮躁就淪為了賭徒,而三者皆中就是典型的「愚蠢的賭徒」。由此可知,持續學習、戒驕戒躁、擁有自知之明並且誠實面對自己,是避免成為愚蠢賭徒的必要前提。
驅動著人們去做加法(效率最優化)甚至乘法(加槓桿的效率最優化)的根本,其實是一顆貪婪而浮躁的心。當然世界上有天才,但賭自己會是天才這種小概率事件卻不明智。然而人們寧願追逐不明覺厲的美夢,也懶得去思考投資最本質的規律和最質樸的方法。
「輸得起」看起來是一種低姿態,實際上卻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輸得起的,要麼是足夠年輕要麼是具有足夠雄厚的資源後備。在投資中這往往是個悖論,越輸得起的心態就越好,行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輸不起的就越想賭把大的儘快翻身。無法跳躍這個心理陷阱,就很難真正形成投資意識。
股民很難賺錢的原因是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而不是相反。當越是關注別人賺了多少錢時,你的錢就越難賺,你越感覺自己的股票難賺錢,你的操作就真的會越來越不賺錢。就像有一種寵物叫「別人家的寵物」,也總有一種股票叫「別人家的股票」,當你看在了眼裡,也就輸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