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龐氏騙局締造者麥道夫被捕十一年:我們學到了什麼?

2020-12-05 和訊

  文|《巴倫》撰稿人 艾琳·阿維德蘭

  編輯 | 彭韌

  編者按:11年前的今天,美國股票經紀人麥道夫被捕,史上規模最大的龐氏騙局宣告破滅。其實早在2001年,《費城詢問報》投資和個人理財專欄撰稿人艾琳·阿維德蘭就在《巴倫》周刊上寫下了第一篇質疑麥道夫的文章,可是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麥道夫的騙局才被戳破,此時這個龐氏騙局已經持續了大約45年,總規模已經膨脹到648億美元。為什麼麥道夫的騙局能夠維持這麼久,11年後,我們又能從這個騙局中學到什麼?

  罪有應得。

  這就是伯尼·麥道夫高達648億美元的龐氏騙局給投資者的教訓,這個騙局在11年前的這個星期成為了頭條新聞。罪犯、他們的家人和朋友都付出了代價,麥道夫最後進了監獄,但很多人在他的長期騙局中發了財,這就是為什麼龐氏騙局至今仍然存在,甚至能矇騙華爾街那些「聰明錢」的原因。

  2001年5月,我在《巴倫》周刊寫下了第一篇質疑麥道夫的文章,我懷疑他的「好得不像真的回報」,和他放棄了業內標準的收取20%業績佣金的做法。

  當時,一位在德意志銀行工作的期權專家肯·中山(Ken Nakayama)向我透露了麥道夫號稱從不落空的「價差執行轉換套利策略」(split strike conversion strategy)。根據基金渠道的銷售文件,這正是麥道夫的對衝基金所聲稱的投資方式。

  擁有數十億美元資產的對衝基金在那時還非常罕見。我感到困惑的是,麥道夫的神秘基金從來沒虧過錢,即使在市場低迷的年份裡也是如此,比如在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普遍虧損的2001年。

  麥道夫甚至和我通過電話,他說不會詳細說明他的「專利」策略,而且這種策略也不可能被逆向工程破解。

  在這篇文章發表後的那個星期,我走進辦公室,本以為電話會響個不停。相反,唯有沉默:《巴倫》周刊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這篇報導的詢問。

  七年過去後,金融危機期間的股市暴跌迫使麥道夫的投資者倉促退出,他無法應對2008年11月高達70億美元的贖回。幾天之後,他自首了。如果金融危機沒有發生,麥道夫可能現在還在營業。

  2008年12月11日,我正在看CNBC的頭條新聞:「伯尼·麥道夫因65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而被捕」。我發出了尖叫,多年以來,我一直有種直覺,覺得麥道夫身上有些不對勁的地方,他無法向我解釋他的期權「策略」,也不允許投資者進行盡職調查。

  後來,我得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巴倫》周刊報導的推動下,已經下令對麥道夫進行審計,但是什麼結果也沒有。

  誰會願意做這種不透明的投資?很多有錢人,比如來自好萊塢的投資者,包括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大明星凱文·貝肯和約翰·馬爾科維奇,歐萊雅女繼承人利利安·貝滕科特,紐約大都會棒球隊的所有者弗雷德·威爾彭,以及銀行家德·拉·維萊切特,他在麥道夫被捕幾周後自殺身亡。

  一些機構投資者在獲取數以萬計美元的虛假利潤時起到了幫兇的角色。傑弗裡?皮考爾(Jeffry Picower)就是其中一個,他在麥道夫被捕後不久死在了自己的遊泳池裡。聯邦調查局歷時一年的調查發現,皮考爾是麥道夫騙局的最大受益者,他通過電話來虛報收益和損失。他的72億美元財產被判歸還給受託人。

  現年80歲的麥道夫被終身監禁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特納監獄,這裡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俘營的所在地。

  包括慈善機構、捐贈基金和大學在內,至少超過1萬名投資者在麥道夫的投資中蒙受了損失。今天,受託人歐文·皮卡德(Irving Picard)在收拾麥道夫爛攤子的過程中收回了75%的投資價值,對於這種規模的犯罪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回收率。

  麥道夫的罪行持續了大約45年。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這場騙局是在他開業後不久開始的,然後他又把他的兄弟彼得(Peter)牽扯進來。調查局在紐約皇后區的一個檔案倉庫裡發現了近1500箱紙質文件,他們甚至發現了20世紀70年代手寫的客戶聲明。

  麥道夫的「對衝基金」只不過是一個摩根大通銀行的美元支票帳戶,他和他的副手弗蘭克·迪·帕斯卡利(Frank Di Pascali)定期從這個帳戶匯款,但從來沒有真正的「買入」和「賣出」。而在麥道夫假裝運營的基金公司裡,待遇豐厚的程式設計師和行政人員編造著紙質報表,有時還會使用舊信紙。

  麥道夫的家人也被懷疑參與騙局。他的兩個兒子,馬克和安德魯,在臨死前都接受了聯邦調查局的刑事調查:馬剋死於自殺,安德魯死於癌症。兩個兒子都從他們的麥道夫對衝基金帳戶中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虛假「利潤」,儘管他們是在麥道夫合法的經紀公司的上一層樓工作,但作為職業交易員,他們應該對此心知肚明。

  伯尼·麥道夫的兄弟彼得·麥道夫也積極參與了這個騙局,他籤署了公司財務報表,現在仍然在監獄中服刑。伯尼的妻子露絲在他被捕前的幾天裡,取出了超過1000萬美元。她沒有被起訴,仍然是自由之身,並且被受託人允許保留了250萬美元。

  2014年,五名僱員——丹尼爾·邦文特雷、安妮特·邦焦諾、迪·帕斯卡利和兩名程式設計師喬治·佩雷茲和傑羅米·奧哈拉均被判有罪。迪·帕斯卡利在宣判之前就去世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後來受到了國會和麥道夫騙局舉報人哈裡·馬科波洛斯的嘲笑,後者最先警告證交會麥道夫是一個騙子。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察長發布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作為回應,該機構還創建了一個「吹哨人」項目,鼓勵有關投資詐騙的舉報,儘管激勵舉報的獎賞額度正受到威脅。

  有關客戶資產保管的規定更加嚴格,麥道夫直接保管客戶資金,而沒有進行第三方審計,這種制度安排使他的欺詐行為長期存在。這是證監會在麥道夫事件後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之一。

  儘管如此,詐騙仍然存在。例如,前私募股權高管安德魯?卡斯珀森找到了一條從精明的機構投資者那裡竊取資金的方法。他的騙局與麥道夫的類似,那就是截取報表並且控制資金流。

  如果你把錢交給別人去投資,那麼你必須堅持讓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保管人來保管你的錢,並直接把結算單寄給你。如果有人要求直接處理你的帳戶,你就該馬上敬而遠之。

  投資收益幾乎不可能直線上升。如果你的投資在競爭對手和市場虧損時仍然持續獲利,這可能也是一個危險信號。

  在2001年之後的那些年裡,我有沒有想過再寫一篇關於麥道夫的報導?一直都想,可是,有人會聽嗎?

  (本文作者艾琳·阿維德蘭是《費城詢問報》投資和個人理財專欄撰稿人,她也是《好得不像真的:伯尼 · 麥道夫的興衰》(企鵝出版社出版)一書作者。)

  翻譯| 小彩版權聲明:《巴倫》2018年12月7日報導「Lessons From the Bernie Madoff Fraud, 10 Years Later」。《財經》(博客,微博)獲道瓊旗下《巴倫》(Barron's)在中國大陸獨家授權,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巴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龐茲與麥道夫:龐氏騙局大推手
    01什麼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到了20世紀40年代,接近四十歲的龐茲,一事無成,還背負著黑歷史(坐過牢),他想著打工是不可能再打工了,不如索性玩一場大的。於是他在美國波士頓開創了令他「留名千古」的大事業。龐氏騙局的關鍵要素一:合適的投資標的物以及合理的投資邏輯。
  • 美國史上最著名龐氏騙局策劃者麥道夫請求出獄:我已時日不多,被判...
    來源:金融虎美國史上最著名的龐氏騙局策劃者伯納德·麥道夫近日發聲稱,自己因身患絕症已時日無多,希望法官允許自己獲釋出獄,在家度過最後的日子。據CNN等媒體2月5日報導,被稱為「金融巨騙」的麥道夫操作的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導致數以千計的投資者耗盡退休金,生活變得一團糟。
  • 華爾街日記:麥道夫案疑雲重重(圖)
    麥道夫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編織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該騙局因其「發明者」——20世紀初從義大利移民美國的投機商人查爾斯·龐齊得名,即用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同時用後來投資者的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新華網紐約1月6日電(記者楊蕾)麥道夫驚天欺詐案曝光快一個月了。
  • 美國史上最著名龐氏騙局策劃者麥道夫請求出獄:我已時日不多,被判監禁150年!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龐氏騙局策劃者伯納德·麥道夫近日發聲稱,自己因身患絕症已時日無多,希望法官允許自己獲釋出獄,在家度過最後的日子。據CNN等媒體2月5日報導,被稱為「金融巨騙」的麥道夫操作的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導致數以千計的投資者耗盡退休金,生活變得一團糟。
  • 獄友曝金融巨騙麥道夫被捕前曾藏匿90億
    環球網實習記者田苗苗報導 美國華爾街金融巨騙伯納德·麥道夫的一獄友日前向媒體曝光稱,麥道夫在被捕前已秘密地將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轉移給了他的三位朋友。據美國《紐約郵報》6月21日報導,據這位囚犯稱,麥道夫說,他的副手迪帕斯凱利知曉受益人身份,而且他懷疑迪帕斯凱利在利用這一信息同美國聯邦政府達成一項更好的協議。
  • 麥道夫被曝為替死鬼 騙局最大贏家是神秘慈善家
    主審麥道夫案的華人法官陳卓光最終裁決麥道夫入獄150年,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判刑時間最長的「白領罪犯」。  香港出生的美國聯邦法官陳卓光兩歲時隨父母移民來美,他因主審麥道夫案成為焦點。當天的法庭上,陳卓光拒絕了麥道夫律師要求從寬判刑的請求,他說:麥道夫所犯罪行是非常「邪惡」的,我們必須向人們傳達這個信息。他所操縱的騙局不是紙面上不流血的犯罪,相反,他的罪行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 外媒:美國相關機構向麥道夫騙局受害者支付更多賠償
    據路透社紐約12月10日報導,美國監管機構宣布,再從兩個賠償項目中拿出6.79億美元資金,提供給伯納德·麥道夫騙局的受害者。11日將是麥道夫被捕12周年。美國司法部於當地時間10日宣布,已經開始支付4.88億美元,用來幫助曾陷入這場騙局的個人、學校、慈善機構和養老金挽回損失。
  • 美國史上最著名龐氏騙局策劃者麥道夫請求出獄:我已時日不多
    來源:海外網美國史上最著名的龐氏騙局策劃者伯納德·麥道夫近日發聲稱,自己因身患絕症已時日無多,希望法官允許自己獲釋出獄,在家度過最後的日子。綜合CNN、紐約每日新聞網等媒體5日報導,被稱為「金融巨騙」的麥道夫操作的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導致數以千計的投資者耗盡退休金,生活變得一團糟。他在2009年對涉及洗錢、偽造財務文件等在內的11起罪行認罪,被判處150年監禁。麥道夫日前接受《華盛頓郵報》的電話採訪時稱自己已身患絕症。「我的疾病無法治癒。
  • 650億美元騙局大白天下,麥道夫騙局受害者追償70%
    Madoff)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規模650億美元的龐氏大騙局大白於天下。今年,麥道夫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布特納市的中等安全級別聯邦懲教所悄悄地慶祝了自己的80歲壽辰。在這裡,他已經度過了150年刑期的十五分之一。剛開始入獄那幾年,他還願意給媒體回信,而現在,他已經完全沉默了。和麥道夫的沉默相比,清償律師歐文·H·皮卡德(Irving H.
  • 美國龐氏騙局首犯麥道夫病重時日無多,請求提前出獄等死遭拒絕
    美國前華爾街投資人麥道夫因利用龐氏騙局導致無數人傾家蕩產,最後被判入獄150年,近期麥道夫因腎衰竭垂死向法官提出申請,希望能提前出獄在家等死,3月5日聯邦檢察官發表聲明,認為馬多夫罪行累累卻從未表現出對受害者有任何同情,150年的刑期是對其正當的懲罰,不應該被提前釋放。
  • 麥道夫騙局介紹
    麥道夫騙局介紹 時間:2013-12-25 來源:   2008年12月11日,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
  • 新聞人物:麥道夫-和訊新聞
    他被指控採用「龐氏騙局」方式操縱對衝基金給投資者造成至少500億美元的損失。紐約時報說,這可能是華爾街史上最大的欺詐案。這樁「華爾街最大騙局」曝光後,人們紛紛議論,為什麼麥道夫能用並不高明的「龐氏騙局」瞞天過海?   除了證券監管部門被指責疏於監督外,媒體評論認為,麥道夫廣泛的業緣關係讓他輕易取得眾多人的信任。
  • 摩根大通同意拿出26億美元了結麥道夫騙局指控
    作為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麥道夫騙局」的主要經手銀行,摩根大通在美國當地時間7日與美國聯邦檢察官達成協議,同意支付17億美元以和解對其忽略「麥道夫騙局」危險信號的指控,上述罰款將主要用於賠償「麥道夫騙局」的受害人。罰單不僅如此。
  • 龐氏騙局盛行百年,你中招了嗎
    四叔說一百多年前出現的龐氏騙局至今還在流行,比如2009年發生的麥道夫詐騙案以及e租寶事件就是妥妥的龐氏騙局。那到底啥是龐氏騙局呢?簡而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的一種騙局。
  • 龐氏騙局簡史(三)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頭換面的「龐氏騙局」大量進入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南方地區曾經出現一種「老鼠會」,就是「龐氏騙局」的翻版。而更令人熟知的「龐氏騙局」改進版,就是各種各樣的傳銷。一些在中國發生的非法集資案,大多也都是「龐氏騙局」的再現。
  • 摩根大通同意因麥道夫騙局支付17億美元罰款
    新華網紐約1月7日電(記者 楊琪)摩根大通7日與美國聯邦檢察官達成協議,同意支付17億美元以和解對其忽略「麥道夫騙局」危險信號的指控,罰款將主要用於賠償「麥道夫騙局」受害人。
  • 「生活微故事」—「套路與反套路」—(麥道夫騙局)
    騙局分析其實「麥式騙局」模式是抄襲典型的「龐氏騙局」,並不新鮮,即用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同時用後來的投資者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龐氏騙局」這種模式一般只能維持兩三年,而麥道夫竟然運用簡單的騙局長達20年、數額高達500億美元,愚弄了華爾街的諸多投資家,欺騙了一大批具有豐富專業經驗的受害者,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聰明睿智的華爾街怎麼就「熟視無睹」!
  • 麥道夫騙局最大受益人離奇沉屍泳池 死因尚不詳
    [提要] 華爾街世紀大騙案主角、納斯達克證交所前主席麥道夫的好友皮考爾,25日被發現倒臥在家中泳池底身亡。皮考爾與麥道夫相交多年,一直透過麥道夫進行投資,此前被指從麥道夫騙局中獲取70多億美元,就在當局介入調查之時,他卻突然被妻子和管家發現昏迷於家中泳池底,送醫後不治身亡。
  • 「龐氏騙局」創始人:人們瘋狂效仿他的騙局,卻不知他的悲劇下場
    聽起來十分誘人,你的父母可能會很心動想要投資,但你肯定會制止他們,因為很簡單,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龐氏騙局,你懂得它帶來的危害,你的父母因此免受被騙的風險,但很多人不在父母旁邊,在利誘下被騙 ,最終妻離子散。
  • 資本故事10:麥道夫騙局&趙丹陽與巴菲特的午餐
    金融騙局長久以來在人們的討論中只有兩種,一部分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別人會上當,上當的人(真相揭穿之前)想不通為什麼偏偏有人寧願窮死也要和趨勢唱反調。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誰是誰非,而是帶你認識世界上最厲害的延續了20年的旁氏騙局——麥道夫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