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非常浩瀚無比的,而且裡面有無數的行星,科學家們一直有一個問題,會不會有的行星甚至比星系還要大,如果真有那樣行的話,簡直是太過恐怖了。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的話,每個行星都是有它們的極限的,如果說它們體積太大的話就會變成恆星,兒子就算對於恆星來說也有一個理論上的限制,如果說一個恆星的質量超過150倍,那麼就很難再吸引更多的物質,再增加它的體積,所以說就算是對於恆星來說,也是有莫名的力量限制他的體積。
在r136a星團中,最亮的一顆恆星相當於我們的太陽260個,它的質量體積是我們太陽的260倍,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到目前為止的話,恆星的上限應該只可以達到300個太陽左右,雖然說這個推論可能被推得更高一些,但是差不多也是這個範圍之內。
但是讓我們假設有一顆50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而不需要那麼多複雜的物質。在它幾十萬年的壽命內,它大約會損失了200-300個太陽質量,就因為體積特別大的恆星都是在不斷的損耗,所以說他們體積就不會過度膨脹。
如果說有一顆行星突然變得非常的大,就比如我們的木星,甚至說它的質量可以超過木星幾十倍那麼這個星球上的引力就會變得非常的強,引力變得強之後它就會在地表產生塌陷,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一顆質量比較小的恆星,再經過幾萬年或者幾百萬年的發展,他在宇宙當中吸收一些物質來填補自身的體積,就會逐漸的增大。
所以說在宇宙當中,行星是一般沒有恆星大的,恆星也是需要不斷的發展才能提起慢慢的變大,但是也是到了一定的界限就會有所限制,所以說在銀河系當中比休息還要大的行星是不存在的,宇宙也有它自己的規則,所有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會遵循這個宇宙的規則。
假如真的有一顆非常巨大的恆星,那麼這顆恆星它儲存的能量就會被非常快的消耗掉,如果說不儘快消耗掉的話,他表面就會出現一些塌陷,從而萎縮變成一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