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計算中心:新型「超級大腦」

2021-01-09 新華社客戶端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六篇。

對人工智慧來說,數據是「生產資料」,算法是「靈魂」,而算力是「第一推動力」。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佳璇 編輯陳融雪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

2020年3月9日,科技部宣布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加上此前獲批的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和浙江德清縣,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目前已增至11個。

作為新基建重要領域之一,我國人工智慧已進入加速爬坡階段。

算法、數據和計算力是推動人工智慧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寒武紀公司副總裁劉道福曾比喻,對人工智慧來說,數據是「生產資料」,算法是「靈魂」,而算力是「第一推動力」。

「新一代人工智慧需要新一代超級計算,不僅要在運算的速度上達到新水平,而且要在智能化應用上形成新局面。」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說。

為應對新的產業發展需求,算力基礎設施正在升級。除對現有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進行智能化改造,使其成為能提供智能計算服務的算力平臺外,一些圍繞人工智慧產業需求而設計、為人工智慧提供專門服務的智能計算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簡稱AIDC)也在加速落地。

根據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到203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如今,不少地方政府和企業正在布局人工智慧計算,通過新型人工智慧晶片和新型計算方法強化計算中心這一「超級大腦」,使其算力更強、速度更快,賦予人工智慧更強勁的「爬坡之力」。

抗疫「小試牛刀」

隨著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人們已經體驗到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而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裡,人工智慧也在無人消殺、病毒溯源、輔助診斷、智能測溫和藥物研發上「小試牛刀」了一回。

以疫情預測為例,2020年2月下旬,來自南京的人工智慧企業南棲仙策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可編程決策平臺Universe便搭建了一個疫情傳播模型。

該模型可預測60天的新冠肺炎疫情,並在僅有確診病例數據的情況下,推導潛在感染人數、接觸感染率等未知因素,進而在不同防控力度的預置條件下實施預測,為疫情防控提供決策輔助。

使這一預測模型更快學習真實疫情數據並推演未來的,正是116億億次/秒(1.16Eops)的智能化算力,由珠海橫琴新區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所提供。該平臺的核心計算單元採用寒武紀公司最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能提供的算力比現有的傳統CPU高性能計算中心更強。

在算力領域,傳統高性能計算和雲計算已較成熟,正在多個應用賽道上全面發力,但傳統CPU高性能計算中心的算力則很難滿足人工智慧的要求。

人工智慧的單點決策能力需要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密集計算來實現。舉例來說,2016年3月谷歌人工智慧阿爾法圍棋(AlphaGo)對弈韓國棋手李世石時,背後就有著數千臺伺服器、上千塊CPU、高性能顯卡以及巨大的耗電量。

隨著數據總量的增長和智能化社會構建需求的擴大,人工智慧產業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認為,在新基建各大領域之中,相比雲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慧對算力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

根據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 AI統計,從2012年至2019年,隨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大深多」模型的演進,模型計算所需計算量已增長30萬倍。史丹福大學發布的《AI Index 2019》報告也顯示,2012年以後,算力需求每三四個月就翻一番,現有算力面臨捉襟見肘的局面。

隨著新基建的加速建設,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融合也會進一步加快,智慧醫療、無人駕駛、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應用場景,背後都需要算力支撐。(見圖1)

「如果算力不能快速提升,那我們將不得不面臨一個糟糕的局面:當規模龐大的數據用於人工智慧的訓練學習時,數據量將超出內存和處理器的承載上限,整個訓練過程將變得無比漫長,甚至完全無法實現最基本的人工智慧。」浪潮集團人工智慧和高性能計算部總經理劉軍說。

根據國際數據中心(IDC)和浪潮集團共同發布的《2019-2020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目前市場上普遍採用CPU+GPU晶片的方案來應對人工智慧計算需要。由於GPU適用於人工智慧的訓練負載,從而可實現加速,因此有越來越多的GPU供應商針對人工智慧的需要生產產品,提出「為深度學習而設計」。

智能計算中心陸續落地

龔克認為,目前需要統籌利用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高性能、智能計算基礎設施,提升超級計算中心對人工智慧應用的服務支撐能力。

「AIDC,不僅是比賽浮點運算速度提高,更要高效支撐人工智慧的智能計算。比如,要探索發展面向智能製造的計算,探索發展面向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算法治理的計算。」龔克說。

應對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需要,對算力的加強須圍繞人工智慧訓練和推理需求,為激發產品創新和拓寬應用提供能力保障,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加速。

近年已有不少超算中心運用人工智慧晶片和伺服器來強化其算力,提升對人工智慧產業的服務能力,簡單來說,這一路徑是對傳統超算中心「AI化」。

2019年8月,科技部發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提出,到2023年,全國將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這些試驗區需具備產業基礎較好、基礎設施健全、科教資源豐富、支持措施明確,並「重點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進行布局,兼顧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協同發展」。(見圖2)

可以看到,「為AI而生」的智能計算中心正在一些城市落地,其建設目標就是服務於區域人工智慧產業和智能化社會建構。

在西北,2019年,西安的灃東新城搭建了西北地區首個人工智慧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

陝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新經濟局局長、科統辦主任劉鑫對本刊記者說,該中心填補了西部地區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空白:「西安具有科研、人才資源優勢,獲批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我相信在新基建的賽道上,西安可以跑出新速度。」

由中科院、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共同建設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也是一例。除硬體上採用國產人工智慧晶片外,該平臺軟體系統也集成了成熟的國產智能軟體系統和智能計算編程框架,從而可以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可靠、穩定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智能計算服務。(見圖3)

這一項目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先進智能計算平臺,被列入廣東省政府2019年工作報告,並納入了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

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相關負責人對本刊記者介紹,橫琴新區對於新興事物的開放度和包容性具有國際化的眼光和視野,同時也展現了超乎想像的「橫琴速度」。目前,該平臺已向中科院計算所、中科院軟體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南棲仙策、普強科技等十多家國內領先科研院所和AI企業提供服務。2019年12月,該平臺的澳門分中心掛牌成立,目前已與澳門大學實現光纖互聯,未來將面向更多澳門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智能算力。

「算力+生態」願景

業內人士指出,算力成本是人工智慧企業發展的一大阻礙,企業花錢買定製化算力、建計算中心,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且單靠部分企業建設的計算中心適用面有限,將智能計算中心作為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投資,更能滿足產業智能化發展需要。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提升人工智慧算力涉及一條龐大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有各類AI晶片,包括『雲端』、用戶端的類腦晶片,以及各類傳感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體感傳感器等。最重要的人工智慧是通用的AI平臺,包括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

因此,夯實人工智慧算力基礎,既是助力未來發展人工智慧的必要舉措,也是帶動現有人工智慧產業鏈加速滲透應用的路徑。(見圖4)

在2019年8月舉辦的AICC人工智慧計算大會上,王恩東提出:「在計算力的推動下,現在人工智慧正在從AI產業化向產業AI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開放融合的人工智慧生態,從硬體到應用,全產業要緊密配合,面向多樣化個性化的用戶需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讓人工智慧用起來,用好它。」

算力搭建基礎層,要讓算力發揮最大效能,也需服務型平臺為應用層提供良好生態。因此,無論是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還是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都提出了以算力支撐為依託,打造智能化應用生態環境的目標。

橫琴新區的願景是,通過提供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及通用軟體服務,圍繞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匯聚孵化人工智慧企業,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打造「科技研發、產業孵化、創投資本、教育培訓、配套政策環境」的智能生態圈系統。

橫琴新區管委會黨委書記牛敬提到,「智能計算平臺作為本輪新基建建設的一個關鍵物質載體,其核心特徵是通過引入AI技術賦能各個行業領域,從而衍生出全新的產業應用場景,直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可支持和輻射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製造、智能教育、智能金融、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慧網際網路等行業多種智能應用場景,同時能為多類型的基礎科研提高效率。橫琴智能計算平臺目前正在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產業需求。」(見圖5)

而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將聚焦五大功能性服務:智能計算軟硬體資源共享及調度、交叉研究支撐、大數據應用、統一安全管控以及產業創新集聚。劉鑫表示,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也會開展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工作,構建「平臺+應用+人才」三位一體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注重打造「算力+生態」,形成從基礎層到應用層的人工智慧產業鏈,達到創新創業、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推動各行業人工智慧應用落地。

相關焦點

  •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通過驗收 這是全國第7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11月23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科學技術廳了解到,科技部近日印發了《關於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通過驗收的函》,批覆同意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通過驗收並納入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序列管理。這意味著,鄭州中心正式成為繼天津、長沙、深圳、濟南、廣州、無錫之後全國第7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也是我省首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通過驗收並投入運營,對促進全省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計算所成立智能計算機研究中心
    智能計算機是人工智慧的硬體基礎。深度學習、類腦計算以及新型存算器件等使能技術的發展,為研製具備更高智能和性能的新型計算系統提供了機遇。結合在新型器件、新型模型、新型結構等使能技術上的突破,開展源頭性和顛覆性創新,力爭將中心打造成為一個在國際上具有顯著學科特色、具有影響力的智能計算機研究機構。
  • MIT新型「大腦晶片」問世,數萬人工大腦突觸組成,可進行超複雜計算
    試想,有一天,我們可以把龐大的超級計算機不斷縮小,直到可以把它們裝進口袋;我們可以隨身攜帶微型人工智慧大腦,它們甚至可以在沒有超級計算機、網際網路或雲計算的情況下運行,在它們微不足道的身體裡運行著龐大的算法。而這已不單單是觸不可及的幻想。
  • 走進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聚焦「最強大腦」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8月29日,江蘇省無錫市蠡園經濟開發區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內,工作人員在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旁工作,該計算機使用中國自主晶片製造,峰值運算性能超過每秒十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神威·太湖之光」是中國第一臺全部採用國產處理器構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
  • 有了憶阻器,「超級人工大腦」不再是夢
    原標題:有了憶阻器,「超級人工大腦」不再是夢   「如果把用憶阻器技術開發出的人工智慧晶片應用在手機裡面,晶片功耗會大大降低,手機充一次電就可以用兩天。」憶阻器和人腦的突觸功能相似,相當於一個「電子突觸」,搭建起來的智能晶片具有在線學習能力,可以處理機器系統之前無法勝任的任務。   「憶阻器是一種新的電子元件,其特性與人類大腦中的信息處理基本單元神經突觸很相似。」錢鶴解釋說,神經突觸最獨特的功能就是既可以存儲,也可以計算。
  • 類腦計算機:一種新型的計算系統
    不過,近年來,「類腦計算」卻從理念走向實踐,正走出一條製造類人智能的新途徑。未來的計算機,或許真的越來越像人類「大腦」;實際上,人腦本身就是許多智能技術解決問題的靈感來源,它們通過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來解決問題。
  • Gaussian 為您打造量子化學計算的「超級大腦」
    來源:深圳超算自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現世以來,高性能計算機已經經歷了三次大的發展階段,分別以電子器件、系統結構和計算模式的重大變革作為階段發展的標誌。而說到高性能計算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能夠想到的,往往是類似於深圳超算中心配置的超級計算機,卻總是會忽略在上面跑的軟體。
  • 騰訊超級大腦發布!三張智能網絡,打造AI in All通用作業系統
    但一年之後,騰訊對此關係論有了更直接的實踐,並正式宣布推出騰訊超級大腦。馬化騰表示,騰訊超級大腦將率先在醫療、城市、工業、金融和零售等5個行業展開,目標是幫助各行各業和各地政府打造自己的超級大腦。未來的計算,應該是雲、邊緣、端,藉助超級大腦,實現無處不在,從雲到端,各行各業都能實現AI in All。未來所有的工具和資源,可以像活水一樣源源不斷,並且很方便就分享出去。騰訊董事局主席再次強調,超級大腦的推出,是希望幫助更多行業和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騰訊並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而取而代之。
  • 實地OTA智能社區宣布配備了自主研發超級「社區大腦」SLS2.0
    實地OTA智能社區宣布配備了實地集團自主研發的超級「社區大腦」——SLS2.0,它類似社區的一個超級大腦,運算、指揮、調度著智能社區各個「單元」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目前2.0版的SLS技術能力更為強大、數據量級更為龐大。
  • 清華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發展人工通用智能需要多學科融合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在演講中。人工通用智能離我們還有多遠?11月3日,2019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在演講中介紹了人工通用智能(AGI)的發展路徑,第一是由計算機主導的,第二即腦科學主導的。
  • 騰訊雲中標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 助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中新網7月2日電 近日,騰訊雲以5.2億元成功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根據長沙政府採購網公示內容,未來,騰訊將運用自身網際網路科技優勢和強大的運營能力,攜手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長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神經中樞」,加快推動長沙的數位化發展進程。
  • 騰訊「超級大腦」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走向
    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的話來說:超級大腦是一個讓人工智慧無處不在的智能作業系統,AI能力將依託超級大腦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而騰訊推出超級大腦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業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中國銀行、泰康人壽等都成為了金融超級大腦的使用者。5、醫療:具備醫藥研發輔助、基因組數據分析、智能導診、疾病篩查、輔助診療、智慧管理等能力, AI技術讓醫療服務更加高效。比如,晶泰科技利用醫療超級大腦打造高成功率的藥物研發新引擎,實現藥物晶型預測效率提高10倍以上,準確率高達98%。
  • 騰訊超級大腦發布!馬化騰要用三張智能網絡,打造AI in All通用作業系統
    但一年之後,騰訊對此關係論有了更直接的實踐,並正式宣布推出騰訊超級大腦。馬化騰表示,騰訊超級大腦將率先在醫療、城市、工業、金融和零售等5個行業展開,目標是幫助各行各業和各地政府打造自己的超級大腦。藉助騰訊超級大腦,騰訊的「連接器」和「智能助手」的定位,也開始有新目標,騰訊會打造3張網絡——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Pony隱而未宣,但一個打通虛擬和現實、連接各行各業的通用作業系統,正在徐徐展開。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 國家超級計算崑山中心通過驗收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11月30日從省科技廳獲悉,近日,總投資20多億元的國家超級計算崑山中心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成為繼天津、長沙、深圳、濟南、廣州、無錫、鄭州之後的全國第八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 【創新創業】探秘廣州「超級大腦」
    > 整齊的機箱、「沙沙」的密集電流聲、閃爍跳動的紅藍指示燈——在中山大學東校園,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下稱「廣州超算中心」)正在高速運轉
  • 精彩集錦 | 童夫堯:新型智能數據中心,成「新基建」堅實基石
    作為聯想集團推進智能化變革的重要引擎,聯想企業科技集團全面展示了在新型智能數據中心領域的業務戰略,以及在「端-邊-雲-網-智」智能計算架構下的技術實踐和生態布局,為「新基建」發展構建加速產業變革的數字基石。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企業科技集團CEO童夫堯也在《新基建的基石:新型智能數據中心》主題演講中,全面介紹聯想企業科技集團的創新實踐和企業數位化轉型成果。
  • 騰訊雲:共享騰訊科技力量,助企業構建超級大腦
    5月23日,在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正式發布超級大腦。作為一套開放、共建的技術輸出體系,超級大腦定位為數字世界「智能作業系統」,一方面智能化雲、邊、端並將其連接為一個整體,另一方面將包括AI、大數據在內的各項技術技術能力輸出到各行各業。
  • 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將賦予鄭州怎樣的超級力量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的獲批,給中原發展再添強大引擎。6個「哥哥」無論是剛獲批的鄭州中心,還是已經建成的6個「哥哥」,都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依託於具備一定基礎的科研院所或機構。天津中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理事長由天津市濱海新區和國防科技大學主要負責同志兼任。濟南中心建設主體為山東省計算中心,隸屬山東省科學院。
  • 騰訊超級大腦:數字世界的作業系統和下一個十年的答案
    騰訊雲的答案正式行業超級大腦,諸如城市超級大腦、工業超級大腦、零售超級大腦、金融超級大腦等。針對不同城市的場景化、細分化需求,騰訊超級大腦覆蓋了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遊、智慧安防、智慧政務、智慧園區等功能,比起單一的警務平臺,城市大腦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服務,從解決便利性的量變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量變。
  • 章魚的大腦與八個爪子 趣說邊緣計算
    我們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動物章魚來做比喻,雲計算就相當於是章魚的大腦,邊緣計算就相當於章魚那些小爪子,一個爪子就是一個小型的機房,靠近具體的實物。邊緣計算更靠近設備端,更靠近用戶,以高中政治的一句話解釋就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