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時代的騰訊將有怎樣的夢想?
今天(5月23日),騰訊在廣東省會廣州召開雲+未來峰會,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對外闡釋了在雲、大數據和AI時代浪潮下,騰訊的謀篇布局。
去年騰訊雲+峰會上,馬化騰曾總結提出「在雲端利用AI處理大數據」的關係論。
但一年之後,騰訊對此關係論有了更直接的實踐,並正式宣布推出騰訊超級大腦。
馬化騰表示,騰訊超級大腦將率先在醫療、城市、工業、金融和零售等5個行業展開,目標是幫助各行各業和各地政府打造自己的超級大腦。騰訊將提供所需的工具和資源,讓整個生態發展不僅可以像活水一樣源源不斷,而且很方便就分享出去,最終實現各行各業的AI in All。
藉助騰訊超級大腦,騰訊的「連接器」和「智能助手」的定位,也開始有新目標,騰訊會打造3張網絡——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
Pony隱而未宣,但一個打通虛擬和現實、連接各行各業的通用作業系統,正在徐徐展開。
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騰訊連接新模式:3張網絡馬化騰的演講主題是《智慧連接,雲時代的創新和探索》,他表示當前雲的應用,已經不再是傳統的IaaS了,也正在被當做SaaS和PaaS平臺。
用雲量的變化,跟工業經濟中的用電量、耗電量一樣,正在反映數字經濟的發展程度。
騰訊董事會主席援引騰訊研究院報告稱,2017年全年全國用雲量平均增長了140%,廣東全省則增長了170%。
馬化騰認為,雲平臺將是大數據使用的天然載體,加之AI技術加速,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連接、傳統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打通,都對雲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體到騰訊戰略戰術本身,將圍繞3張網絡展開:
一、人聯網。
騰訊過去最強的是人與人的連接,但現在還要連接企業內部員工、企業與企業、政府工作人員、政府職能與大眾,要從2C,走向2B和2G。
具體實踐上,騰訊在數字廣東項目中,實現智慧政務、一站式民生服務,並且已經發布了「粵省事」的小程序,通過該小程序,就能實現100多項政務的辦理。馬化騰希望數字廣東項目可以成為樣本和標杆,未來可以服務更多省市自治區。
另一個案例是智慧零售,比如永輝超市。從供應、銷售到支付等全流程,都在通過AI等技術實現變革。
二、物聯網。
雲時代潛在需求是實現人與物的連接,實現虛擬和現實世界的連接。馬化騰再次表示,二維碼是目前打通二者的最佳入口和通道。但是面向未來布局,騰訊內部成立的AI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都希望運用最新技術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
三、智聯網。
未來的計算,應該是雲、邊緣、端,藉助超級大腦,實現無處不在,從雲到端,各行各業都能實現AI in All。未來所有的工具和資源,可以像活水一樣源源不斷,並且很方便就分享出去。
騰訊董事局主席再次強調,超級大腦的推出,是希望幫助更多行業和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騰訊並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而取而代之。
騰訊超級大腦此次正式發布的騰訊超級大腦,將率先在醫療、城市、工業、金融、零售等5個行業應用。
藉助騰訊超級大腦,這些行業中的企業、政府將得到一系列低門檻的工具,通過騰訊雲,使用騰訊已經打磨成熟的AI能力和智能化能力。
馬化騰還透露說,之前一直使用的詞彙是「賦能」,但「賦能」聽起來太強勢,不能表達一個合作的心態,所以騰訊用了「智能助手」,給合作夥伴提供工具箱,幫助他們完成智能化轉型,幫助他們打造自己的事業。
「智能助手可以展現我們更低的姿態,更平等的合作關係。」
此外,馬化騰也談到了騰訊連接的新目標,有3點:
一是打破孤島,實現各行各業、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連接。
二是發揚數位化工匠精神,騰訊作為智能助手,提供一系列工具箱,幫助傳統企業在數字經濟中更好發揮工匠精神。
三是與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同建設和打造超級大腦。
當然,小馬哥隱而未宣的是,一旦這些目標實現,騰訊毫無疑問將打造出一個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連接各行各業、讓AI等技術無所不在的通用作業系統。
所有接入騰訊雲、藉助騰訊智能助手的組織,都將成為這個前所未有的超級系統裡的應用開發者。
唯一的問題是,這樣數字經濟通用作業系統,算不算一個偉大的夢想?
更多細節到底什麼是騰訊的超級大腦?
主要就是通過騰訊雲,將騰訊的科技實力共享到各行各業,構建專屬的超級大腦,「讓AI無處不在」。
騰訊用了八個字總結:智能驅動,連接一切。其中包括智能感知、智能交互、智能決策等方面。
騰訊還舉了幾個例子。包括:
總之就是一句話,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些都是騰訊超級大腦可以施展的行業與領域。
隨著騰訊超級大腦發布,BAT均已入局「大腦」爭奪。
百度大腦首次正式亮相,是在2016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作為百度押注人工智慧五六年的成果展示出來。
這個「大腦」基於百度擁有的算法、數據和計算力,在發布之初能實現4類功能:語音、圖像、自然語言理解、用戶畫像,後來還增加了AR功能。這些能力,都通過API的形式提供給用戶。
阿里的「大腦」也在同一年亮相,依然是雲(計算力)、數據與算法融合的戰略,但該公司的實現路徑稍有不同,是針對各種領域來各個擊破。
2016年10月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聯合杭州市政府發布了「城市大腦」的項目,用人工智慧技術幫這個城市來調節紅綠燈、防止擁堵。
後來,阿里又先後發布了工業大腦、環境大腦、醫療大腦等針對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並在2017年底宣布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ET大腦」。
有意思的是,新技術新產品,騰訊往往不是最先推出,但往往都有「後來居上」的傳統,不知是否也能延續到大腦爭奪中?
One More Thing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馬化騰透露目前正在研發沒有視覺界面的純語音的微信解決方案。
主要會應用於車聯網場景中,既保持司機眼睛直視前方保障交通安全,而且也能在車聯網中使用微信。
但一切還正在研發中,而且最具技術挑戰的是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AI方面的難題。
今天,騰訊雲還宣布了一系列降價舉措。
最後一個宣布的消息是:騰訊雲的AI應用服務,全面免費接入。
就醬。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