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導讀】全國「兩會」進行中,今年來自騰訊、百度、科大訊飛等企業家的建議和提案,聚焦AI的基礎研究、行業應用和技術倫理,與往年有所不同。
又到全國「兩會」時間。
去年「兩會」,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再度提及人工智慧,足見政府對AI事業的重視。
今年「兩會」,騰訊、百度、科大訊飛等公司,對AI領域給出了新的建議,覆蓋技術、產業、倫理等方面。
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建議和提案關係國計民生和產業發展,一起來看下今年有哪些跟AI密切相關。
馬化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轉化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提交了七份書面建議,涉及產業網際網路、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粵港澳大灣區、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就業、生態環保等熱點問題。
馬化騰在《關於加快發展產業網際網路 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認為,發展產業網際網路,將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歷史機遇和技術條件,對實體經濟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
去年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召開前日,馬化騰發布公開信,宣布騰訊將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騰訊一直說專注做連接,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
但20歲的騰訊越來越發現,除了實現人與人的連接,如果大量的「物」與「服務」不能全面數位化升級,那麼「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就難以迭代。
因此,馬化騰也在建議中認為,網際網路公司不是與傳統企業賽跑競爭,而是作為其「數位化助手」,做好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為世界冠軍。
在這份報告中馬化騰還建議:
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基礎,加快5G和IPv6全面商用部署;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鼓勵工業雲、金融雲、政務雲、醫療雲、教育雲、交通雲等各類雲平臺加快發展,加速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馬化騰另一份重要的建議是聚焦基礎科研,建議案題為《關於充分發揮社會力量 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基礎科學研究是創新的基礎和源動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科技創新的「含金量」。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科學領域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聯動創新平臺,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建設科研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強化基礎科學的普及和教育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提升科普水平,加強科技後備力量的培養,為中國未來20年至30年可持續的科技競爭力打下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造芯靠BAT」的呼聲下,騰訊也介入諸如晶片這樣的基礎領域的投資。
2016 年,騰訊參與軟體定義網絡(SDN)晶片公司 Barefoot Networks投資;2018年,騰訊領投國內AI晶片創業公司燧原科技融資。馬化騰去年也在「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講,騰訊造晶片可能比較遠,但是在推動國產晶片行業上可以發揮兩點作用:第一,騰訊海量的應用服務、大規模的用戶、很多數據中心,包括雲,可以倒逼晶片設計行業針對騰訊的服務和需求做設計;第二,打造一個備胎。
馬化騰另外一份名為《關於加強科技倫理建設 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中提出了科技倫理的問題。
加強科技倫理的制度化建設,在國家層面制定倫理準則,引導和規範新技術應用,在國際層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推動新技術領域的全球治理;加快研究數據、人工智慧、基因編輯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法律規則問題,如在數據規則方面,應進一步完善數據治理的頂層設計,建立數據收集、利用與保護的基本規則秩序,防範並打擊數據濫用行為。馬化騰還建議,要加強科技倫理的教育宣傳,鼓勵全社會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
李彥宏:繼續關注智能駕駛,率先關注AI倫理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已經連續五年提交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提案。今年的提案有三個方向,分別是智能交通、電子病歷和AI倫理。
智能交通
從2016年「希望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2017年「打造智能交通信號燈」,到2018年關於無人駕駛和希望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建設人工智慧開放平臺的提案,李彥宏在智能駕駛領域逐層推進且重點日漸明晰。
2019年,李彥宏表示,百度做無人車,越做越覺得這不僅僅是車的問題,更多是全社會的交通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去填補城市發展進程不斷加速過程中,百姓出行需求和出行質量之間的差距,李彥宏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引導,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並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第一,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第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布設,開發車路協同管理平臺。第三,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範,選取有條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智能停車等應用,並逐步向全國推廣。電子病歷
智能醫療相關的提案此前有委員提出,但李彥宏是第一次提。2019年,李彥宏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電子病歷數據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劃,加快相關智能應用的探索,助力形成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一,繼續推行並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提升我國電子病歷數據資源的規模和質量。二,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加快相關法律、管理規範的制定,開發數據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機制。三,加快推進電子病歷的科研和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專業性行業組織等聯合開展探索、擇優落地試點,推動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問題攻關。相關技術成熟後,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從供給側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早日落地。AI倫理
AI倫理實際上是李彥宏今年提出的第一個提案。
中國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應用處在領先的位置,但李彥宏指出,總體看我國當前對AI倫理的探討剛剛起步,尚未形成廣泛共識,中國參與的國際合作也相對較少,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
對此,李彥宏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慧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慧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具體說:
一是以人為核心,明確人工智慧倫理原則,加強相關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終極目標,兼顧行業創新發展;二是強化領軍企業擔當,加快人工智慧倫理原則落地,讓人工智慧提供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人們成長和發展;三是加強國際交流,凝聚全球共識,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慧倫理原則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識別禁區,為國際人工智慧倫理研究貢獻中國智慧。科大訊飛劉慶峰:2019年AI要落地
作為科大訊飛董事長的劉慶峰,也是連續五年參加兩會並積極提交議案和建議。
劉慶峰認為,2019年是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的落地年,他的建議也將圍繞如何更好地推動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搭建面向全球的開放平臺等內容展開。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劉慶峰都曾建議,就人工智慧發展制定國家標準,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建立國家級人工智慧應用示範區。
回顧2015年-2017年的兩會,劉慶峰從宏觀到微觀,上至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下至行業的落地應用和個人的創新創業,共提出13條建議。其中,9條都與人工智慧相關,重點圍繞AI戰略規劃(3條)、行業應用(5條)、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發展(1條)。
5G大熱,董明珠:格力手機也會跟上
馬化騰提出的加快5G商用部署,也是今年行業關注的熱點。
李彥宏認為,5G對百度是利好,每一次大的技術升級,讓帶寬更快、更便宜,在網際網路上能夠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以前大家只關注云和終端,5G到來後會有新的層次發展。
隨著5G技術的深入發展,未來網絡生態架構將會是人機物共融和萬物互聯,與此同時,大數據面臨著安全保護和合法利用的迫切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2019年「兩會」建議中提出:
數據安全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發展高質量的數字經濟,需要加強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合規共享。
另外,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非常關注5G的發展及應用。董明珠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格力手機肯定會跟上5G手機和柔性屏的大趨勢,緊跟科技發展趨勢。
不久前,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主要制度規則正式發布。李彥宏3月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會不會考慮回歸科創板,他表示:再觀察吧。
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所西湖大學
每年的教育話題也是全國「兩會」的關注重點。
結構生物學家、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認為,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更多原創性突破。
尖端核心的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也只能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我們需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對我而言,這就應該是未來中國教育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准成立。2018年10月20日,施一公和5名諾貝爾獎得主、70餘名國內外頂尖大學校長、近百位捐贈人聚集一堂,共同成立西湖大學。據學校規劃,預計到2026年,西湖大學在校學生將達到5000人左右。
近日,在央視《面對面》欄目中,施一公說,「如果我早一點得到諾貝爾獎,會對大學創辦創造一個非常好的輿論環境,會讓西湖大學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但是對我而言,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