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轉基因優勢,但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下降——

2020-11-29 經濟日報

在大豆市場對外依賴度超過83.8%的時候,國內大豆蛋白加工企業卻經過十幾年努力,在國際大豆蛋白市場闖出一片天地,不僅實現大豆蛋白的自給自足,而且佔據50%的全球大豆蛋白市場份額,在國際上樹立起中國大豆蛋白的良好品牌形象,為國產大豆產業振興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具有獨特優勢

位於山東德州的禹王集團是大豆蛋白加工行業的佼佼者,從1979年開始加工大豆蛋白,經過幾十年的起起落落,目前年加工大豆50萬噸以上,大豆蛋白10萬噸以上,為國內外肉製品行業、乳製品行業、烘焙食品、保健食品,還有部分製藥產業、生物製劑產業提供大豆蛋白,成為世界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及原料加工基地。

大豆蛋白是優質植物蛋白資源,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質40克左右,是小麥的3.6倍、玉米的4.2倍、大米的5倍,是牛肉的2倍、豬肉的3倍。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和營養價值觀念轉變,以大豆蛋白製品補充蛋白質的方式,逐漸被人們接受。在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和印度世界5個主要大豆生產基地中,中國大豆以其高蛋白、非轉基因、可食用的優勢,暢銷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市場,產量和消費量在世界上佔絕對優勢。

大豆是一種高度國際化的農產品,只有認識到國產大豆的優勢,才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登高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5年,國產大豆在完全開放的市場條件下,積極融入國際市場,充分發揮品種、資源優勢和食品文化優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食品與食品加工的道路。

在國際市場上,大豆已經形成了食品豆和飼料豆兩種市場、兩種價格。國外大豆主要滿足飼用豆粕需要,國產大豆仍是食用大豆的主體;國產大豆價格已經逐漸擺脫了美國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的影響,國產大豆、豆粕價格比進口大豆、豆粕價格每噸高800元至1000元,豆油每噸高1500元至2000元。「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優勢已經從價格上體現出來了。」劉登高說。

行業面臨諸多困難

雖然國產大豆蛋白在國際市場擁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卻無法掩蓋國內大豆產業普遍不景氣的現狀,大量加工企業倒閉或者停產,開工率不足20%至30%,行業陷入嚴重虧損。

面對進口大豆的衝擊,國產大豆產業該如何應對,是放棄還是固守?劉登高認為,目前國產大豆所遇到的問題,都是在國際貿易條件下的產業安全問題。面對進口大豆的衝擊,我國應該適當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賦予進口國的權利實施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產大豆產業。要積極扶持和培養以加工國產大豆為主的加工企業,帶動國內大豆產業發展。要培育國產大豆的國內國際市場,在全世界培養對我國食品大豆的偏好。同時,要加強安全生產、安全監督,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和藥物殘留的產品流向市場,保護國產大豆的品質優勢。

大豆深加工企業是國產大豆的主要需求方,只有企業真正得到長足發展,才能實現大豆產業鏈的供需平衡,大豆產業才能得到恢復性發展。禹王蛋白公司總經理李順秀認為,四大糧商有成熟的產業體系為進口轉基因大豆提供產業支撐,我國也應該發展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產業體系,為國產大豆提供產業支撐。國家應該扶持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規範市場競爭,淨化產業,優化產能,引導大豆產業走上健康、良性、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加大工藝和應用研發力度,擴大蛋白應用領域,保護國產大豆品牌優勢。要保持食品領域非轉基因的純淨性,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避免轉基因大豆進入食品領域,影響了國內食品在國際上的形象。

需要長遠產業戰略

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下降,是影響國產大豆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大豆和玉米是兩種關聯度很高的農作物品種,近年來國內大豆產量連續7年下降,而玉米產量連續10年以上超常規增長。今年國家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種植結構,恢復推廣玉米與大豆輪作制度。「這是從實際出發解決大豆問題的根本舉措。」劉登高說。

大豆和玉米都是不可或缺的食品,同時又是飼料供應的主要原料,國產大豆90%以上直接用於食品,國產玉米80%以上主要用作飼料。近年來我國把玉米當作糧食納入糧食安全範疇,給予優惠政策。「這使得大豆與玉米種植收益差距越來越大。在黑龍江地區,每畝大豆比玉米收益低300元至500元左右。這導致適合種植大豆的地區,農民不得不改種玉米,適合大豆與玉米輪作的地區,農民不得不年年種植玉米,造成黑土地肥力持續下降。」劉登高說。

多位業內專家也表示,恢復玉米與大豆輪作的優良制度,必須著眼長遠,調整現有的產業政策,制定農業發展長遠戰略。要認識到國產大豆是滿足小康生活和營養健康需求的戰略產品,把國產大豆作為優質糧食作物或食品看待,而不能排除在糧食作物之外。

相關焦點

  • 烏克蘭銀行和企業為農民種植非轉基因大豆提供優惠貸款
    烏克蘭通訊社8月21日消息,烏克蘭OTP銀行和KMD有限責任公司向農民提供現代技術種植高產作物收購方案優惠貸款。OTP銀行中小企業客戶銷售部經理Olga Volkova指出:「我們推出一項按優惠價格收購產品計劃,包括全套解決方案:融資、保險和合作夥伴專家的技術支持。」
  • 我國大豆總產量預計低於1000萬噸 自給率將低於15%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近幾年黑龍江的大豆播種面積顯著縮減,2010年播種面積為6400萬畝左右,2011年縮減到5100萬畝,2012年估測不到4000萬畝。中國大豆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登高介紹,全國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近幾年一直呈現縮減趨勢,預計今年將下降到1億畝以下,總產量將低於1000萬噸,大豆自給率將低於15%。
  • 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十年來首次獲生物安全證書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十年來首次1月21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 批准清單,其中包括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這是距2009年2個水稻、1個玉米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之後,又有主要農作物品種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 國產大豆「找不著北」了嗎
    隨著人們對植物油攝入的增加和養殖行業對飼料需求的提高,我國大豆需求量迅速攀升。然而,由於比較效益下降,大豆種植規模不斷下滑。2014年進口大豆7140萬噸,同期國內大豆產量只有1200多萬噸。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八成,購買了世界六成的大豆貿易量。再看低價進口大豆對國內大豆產業的影響。目前,價格高、出油率低的國產大豆幾乎不再被加工企業問津。
  • ISAAA發布報告:轉基因作物種植23年,種植面積增加約113倍
    2018年共有70個國家種植或進口了轉基因作物,這已是全球連續應用轉基因作物的第23個年頭。26個國家(21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共種植了1.917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90萬公頃。
  • ISAAA: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500萬公頃
    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500萬公頃(點擊看大圖)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馬麗)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天選擇在中國北京舉行其在全球範圍內第一場2014年新聞發布會並發布報告
  • 東北滿地大豆景象能否重現?
    呂子春說,5年前種大豆效益不錯,他選擇種植大豆,後來連續多年玉米臨儲價格不斷提高,大豆與玉米收益差距越來越大,他就不斷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縮減大豆種植面積。今年國家取消玉米臨儲政策,玉米價格下跌,同時逐步提高大豆補貼水平,他就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縮減玉米種植面積。這兩年大豆補貼政策出臺時間太晚了,他希望每年春播之前公布上一年度補貼政策,有利於農民根據補貼水平選擇種植品種。
  • 數據新聞|數看轉基因作物種植「世界地圖」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19年9月發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2018年全球有26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1.9億公頃,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
  • 去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略有下降
    1996—2019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全球四大主要轉基因作物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中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最大,為9190萬公頃,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的48%,比2018年減少了4%,其次是玉米(6090萬公頃)、棉花(2570萬公頃)和油菜(1010萬公頃)。
  • 轉基因作物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危害?
    早在1983年,世界首例轉基因植物——抗病毒轉基因菸草就在華盛頓大學培育成功;1994年美國Calgene公司培育出的延熟保鮮轉基因番茄,作為第一例被美國政府批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1996年,美國最早開始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番茄,1997年開始大規模推廣種植,到現在已經有二十餘年!轉基因作物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勢呢?
  • 傳轉基因食品致癌讓精子活力下降 農業部:謠言
    新京報快訊(記者金煜)網上流傳著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導致癌症
  • 王紹光:大豆的故事——資本如何危及人類安全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國內產量跟不上日益膨脹的消費需求。但近年來從報章新聞中,我們得知,國內的豆農日子很難過,他們往往為大豆賣不出合理價錢發愁,並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減少大豆種植面積。這樣一來,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國產的大豆打不過進口的大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變化?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ISAAA:過去20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約百倍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於文靜、林暉)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13日在北京發布年度報告顯示,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上升至2015年的1.797億公頃,20年時間取得約百倍的增長。
  • 農業部介紹中國允許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
    但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只有抗蟲棉和抗病番木瓜,抗病辣椒和耐儲存番茄在生產上沒被消費者接受,故未實現商業化種植,而抗蟲水稻和植酸酶玉米沒完成後續的品種審定,未進行商業化種植。 2015年去年我國進口了8169萬噸大豆,且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大豆。這種大豆脂肪含量高而蛋白質含量較低,適合榨油而不適合做豆腐,因此市售豆製品多為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製作,無需憂慮。
  • 轉基因種業專題報告:國際轉基因種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轉基因種植作物,2018 年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的播種面積分別達到 14.39 億畝、8.84 億畝以及 3.74 億畝,佔全球總播種面積的比例分別達到 80.12%、30.33%和 83.67%。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
    7月15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種。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庇護所是抗蟲轉基因作物大規模種植中用於延遲害蟲耐受性進化的一種策略。
  • 專訪浙大轉基因玉米研發團隊負責人沈志成:推廣是最好的科普
    除了影響產量外,被玉米螟咬過的玉米植株在降雨或溼度高的條件下,容易產生玉米穗腐病,致病菌入侵後會產生黃麴黴素、伏馬菌素等多種黴菌毒素,對人和動物都有危害,玉米的質量也相應下降。據介紹,雙抗12-5玉米因攜帶Bt殺蟲基因,能夠分泌高效的殺蟲蛋白殺死玉米螟、草地貪葉蛾等鱗翅目昆蟲。在有效防治蟲害的同時,玉米粒黴變的比例亦有下降,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保障。
  • 中國種了5000年大豆,為什麼現在還要進口?
    如果只是這樣,國產大豆未必不能臥薪嘗膽,在生產水平上逐步追趕,從增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佔領一部分市場。 然而,大人對小孩,不僅僅是力量的優勢,更是制定規則的優勢,這就是2004年國產大豆危機。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宣布由於天氣原因,大豆庫存預期減少。
  • 自留種、雜交種、轉基因種有哪些不同?
    、農產品品質上比常規種都有著更好的優勢,但是切記住一點:購買來的所有雜交品種,都只能在種植一季,不可連續留種使用,更通俗的來說,用雜交種種出來的作物,結出的種子不能再次用來種植!雜交後代留種種植會有一個什麼後果呢?會失去第一代種子的超強雜交優勢,發生近交衰退、發生性狀分離,品種優勢嚴重退化,雖然雜交種留種的種子種植後也可以發芽生長,但是會出現作物植株高矮不齊、果實大小不一、籽粒飽癟不均、成熟期不一致等問題,造導致產量出現不同幅度的降低。這就像人類近親結婚後,後代出現各種各樣的生理問題一樣,人類如此,農作物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