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總設計師吳偉仁:放牛娃走進中科大,獲世界航天領域最高獎

2020-10-03 熊二大人

浩瀚宇宙,閃爍星空,人們對於太空總有無盡遐想和嚮往,想像著在月宮之上的嫦娥和玉兔,但因為古代科技的不發達,他們也只能感嘆「問宇宙、竟如何,無人省」。如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成為了現實。

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航天遙測領域深耕,解決了諸多中國航天難題,讓世界為中國驚嘆。2019年,他帶領「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全球唯一團隊金獎,這是自學會成立153年以來,中國科學家的首次獲獎。

上大學是他的夢想

吳偉仁出生於1953年四川巴中縣城裡的一個小山村,是家中的老大,他的下面還跟著六個弟弟妹妹。隴蜀之地多山,交通極不發達,在那個有上頓沒下頓的年代,吳偉仁的家也是極度貧寒,為了補貼家用,年幼的吳偉仁要下地幹活、割草、放牛,直到8歲,吳偉仁才攢夠錢自己到村裡的小學報到,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面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吳偉仁加倍珍惜。他作為長子的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品性在學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數理化的成績尤其拔尖。不夠,這還不夠,吳偉仁逼迫自己再努力一些。中學時代的吳偉仁是夜晚教室裡的常客,一盞煤油燈,一燒就是一整夜,他發現自己太喜歡學習了,大腦得到知識充盈的感覺讓他覺得極為滿足。

高中畢業後,作為「知識青年」的吳偉仁回到小山村當上了生產隊長,帶領鄉親們脫貧,放下書本的他幹起農活來依然賣力出色。在這期間,吳偉仁用自己的所學讓生產隊成為了全縣最富有的生產隊,他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也得到極大提升,可是,他始終渴望著到大學去,到知識的殿堂裡去遨遊一番。

1975年,經過縣裡的層層選拔和嚴格考察,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吳偉仁被推薦成為大學生,攻讀中國科技大學的無線電系遙測遙控專業,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村裡人都為他感到高興,還湊錢給他買了新衣新鞋。儘管不舍,對未來的憧憬和不負鄉親們期望的心情仍然如火一般炙熱,吳偉仁倍受鼓舞立志要奮發圖強,闖出一番天地

披星戴月,不斷前行

1978年11月,吳偉仁完成了本科階段的學習,從大學中順利畢業。當時中國航天事業起步不久,急需人才,表現優秀的吳偉仁隨即被分配到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工業部工作,擔任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工程組長。儘管年紀輕輕,但吳偉仁在讀書用功時的那股「狠勁兒」也被他帶到了工作崗位,不出幾年,吳偉仁成功研製出了我國首套數位化遙測系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名。

此後的十幾年中,吳偉仁將數字遙測技術又帶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達到了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憑著紮實的學術水平,他先後擔任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司副司長、司長,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他就獲得了四次國家科技進步獎

由吳偉仁研發的各種航天測控技術的理論、方法和系統,被大量運用於我國眾多太空飛行器和航天工程,推動了中國遙測技術和理論的跨越式發展

吳偉仁並沒有因為這諸多的成就而迷失,越是向前探索,越是深感自己還有諸多提升的空間和開發的可能,他相信人的潛力如同他經常凝望的浩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於是他在百忙之中繼續提升自己,五十歲的他到華中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和西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進修,順利取得博士學位。

2008年,吳偉仁接任孫家棟成為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他的主持下,研發團隊肩負著幾代航天人的期望和汗水,披星戴月,攻堅克難,獲得了極大成功:「嫦娥二號」成功完成了我國首個包括月球在內的多目標探測任務「嫦娥三號」讓中國成為首個一次登月就成功的國家。

為「嫦娥四號」搭起「鵲橋」

如果說前兩位「嫦娥」還是參照了別人原有的路線,那麼「嫦娥四號」則是震驚世界的先例,她讓人類探測器實現了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並能保持與地球的通信,讓中國航天當了一次「領頭羊」。這個項目的成功開展是近年來航天領域舉世矚目的成就,「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因此獲得了英國皇家航空學會的唯一團隊金獎

讓探測器飛至月球的背面,這可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永遠是月球的正面,在正面著陸的探測器的通信也因為少了月球的阻隔和幹擾而更加簡單,要想在月球背面著陸,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測控和通信問題

團隊很快想出了利用中繼星作為通信折返點的方案,然而月球和地球不斷變換的位置和轉動讓這一想法頗具挑戰性,吳偉仁帶著團隊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終於將方案成形。

2018年,名為「鵲橋」的中繼星升空,不同於神話中的鵲橋只在每年的七夕為牛郎織女相會而出現,「嫦娥四號」專屬的「鵲橋」讓即將飛往月球背面的嫦娥能時時接收到來自地球的信息,終結了月背長期無法通訊的局面。2019年,「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的背面插上了一面五星紅旗,成為人類探月史上唯一一面在月背飄揚的國旗。

吳偉仁的團隊獲得了英國皇家航空學會的獎項,這個獎項成立153年以來,首次給中國人頒獎。自從獲獎後,吳偉仁帶領的「嫦娥四號」團隊在國際上斬獲了一個又一個大獎,包括美國航天基金會的2020年度唯一金獎、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國際宇航聯合會授予的航天領域最高獎項——「世界航天獎」。說明了中國航天團隊在國際權威機構獲得了充分肯定,中國航天技術對人類航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吳偉仁說:「我是一個很平淡的人,只是從事了一項不平淡的工作。」從讀大學到現在,吳偉仁還是一有時間就回到生他養他的小山村,和鄉親們說說話,他所做的工作是仰望星空,但他卻很珍惜腳踏實地的時光,也正是這樣樸素的願望,讓他能攀登上一座又一座科學的高峰。

吳偉仁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所有的精力,他的團隊將一枚枚衛星送上天際,送到遙遠的、古人所夢想和吟唱的宇宙,太空不再如此遙不可及。「嫦娥」「鵲橋」「天宮」,這些寄託了中華民族浪漫的名字,是中國航天人取得的一項又一項的成就,它們在天邊化作閃爍星河,為後人照亮。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往期精彩推薦:

相關焦點

  • 吳偉仁:從放牛娃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獲世界航天領域最高獎
    如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成為了現實。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航天遙測領域深耕,解決了諸多中國航天難題,讓世界為中國驚嘆。由吳偉仁研發的各種航天測控技術的理論、方法和系統,被大量運用於我國眾多太空飛行器和航天工程,推動了中國遙測技術和理論的跨越式發展。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當選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當選工程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 張家然 2015-12-07 10:36 來源:澎湃新聞
  • 巴中籍科學家吳偉仁獲獎!國際宇航最高獎70年首次花落中國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嫦娥四號工程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等三位嫦娥四號工程團隊代表近日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世界航天獎」這是該國際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把最高獎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世界航天獎」是國際宇航聯合會設置的航天最高獎旨在表彰在航天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員。
  • 今天,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吳偉仁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今天,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吳偉仁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今天,國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剛剛獲得世界航天獎的三位中國科學家,畢業於哪些大學
    6月11日,我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正式發布消息,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投票表決,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的吳偉仁、於登雲、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也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該獎項。近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嫦娥四號」更是表現出色,它不僅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還成功地完成了多項科研任務。
  • 太空新添「吳偉仁星」: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突出貢獻
    圖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走進北理工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講述的「中國探月與探月精神」吸引了230餘名師生前來聆聽。  吳偉仁介紹,我國探月工程實施15年來,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其中,嫦娥一號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二號首次實現「一探三」、 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著陸探測、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探測、嫦娥五號將實現月球採樣返回。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大校友吳偉仁院士
    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嫦娥四號著陸月面後第一時間對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進行了獨家專訪——「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是裡程碑事件」(央視記者 崔霞 吳傑 陶嘉樹)75級傑出校友(無線電系遙測遙控專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測控通信與航天系統總體設計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
  • 中科大系小行星再添新成員,「吳偉仁星」閃耀太空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獲得編號為281880號小行星的命名榮譽,該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中國科大系小行星家族再添新成員,中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受邀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贈送賀禮並致辭。吳偉仁院士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戰略科學家,因為在月球探測領域的重大貢獻獲頒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同時,就在今年六月,吳偉仁院士還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參觀航天學院實驗室
    西工大新聞網6月20日電(通訊員 朱斌)6月19日上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蒞臨航天學院,參觀了精確制導與控制研究所,校長助理楊益新、航天學院院長唐碩陪同參觀。參觀中,吳偉仁院士在精確制導與控制研究所白博老師的帶領下對研究所的各個實驗室進行了參觀,對科研水平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 浩瀚太空新添一顆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命名的「吳偉仁星」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消息,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中國嫦娥四號探月團隊獲世界航天最高獎項
    6月11日,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顯示,由中國宇航學會推薦,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兩輪投票表決。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也是該國際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把這一獎項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近年來,均有中科大校友入選。2019年就有四位中科大校友(吳偉仁、杜江峰、史生才、龍騰)獲得此獎,其中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校友更是獲得了何梁何利最高獎——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深圳寶安區「院士講壇」首講
    4月13日上午,2019年深圳寶安區「院士講壇」首場講座在福永街道鳳凰書院開講,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偉仁以「中國航天的發展與展望」為主題進行演講,與寶安乃至全市高層次人才代表、深圳航空協會及航空航天企業代表探討中國航天的現在與未來。
  • ...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在肥揭牌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回...
    本報訊 3月17日下午,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揭牌儀式暨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區報告廳舉辦。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應邀回到母校,為科大學子帶來精彩演講。據介紹,吳偉仁院士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吳偉仁星!太空又添「中國星」,我國探月總設計師名字冠名小行星
    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已經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以褒揚我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傑出貢獻。 出生於1953年的吳偉仁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我國航天測控通信與工程總體技術著名專家
  • 吳偉仁星!太空又添「中國星」,我國探月總設計師名字冠名小行星
    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已經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以褒揚我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傑出貢獻。出生於1953年的吳偉仁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我國航天測控通信與工程總體技術著名專家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來肥開工作室
    3月17日,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邀請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航天強國」的報告吳偉仁院士透露,「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奔月」,目標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此外,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也在中國科大揭牌。眾多航天技術成果轉移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中國科大的學習,對我之後的相關科研工作,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吳偉仁院士是一名中國科大校友,1978年畢業。吳偉仁院士表示,通過幾代航天人的持續奮鬥,目前,我國已處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 中國人民發來賀電:嫦娥團隊代表獲國際宇航聯合會世界航天最高獎
    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