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千年前數星星的孩子,不僅僅是天文先驅

2020-12-05 舊時樓宇淚滿痕

「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四顆星…」2000年前,一個晴朗的夏天夜晚,一個稚嫩可愛的小孩依偎在奶奶的懷抱裡,瞪大了眼睛,仔細的數著天上的繁星。

蔚藍帶黑的天空像一片巨大的黑幕包裹著整個地球,點綴了無盡的繁星點點,倒掛在枝頭的柔和彎月。這幅和諧的畫面雖美麗極了,但是地球上的許多人都對它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可它偏偏卻吸引了這個可愛乾淨的小男孩,年少時的世界是天真有趣的,沒有一絲雜塵汙垢。

小男孩陷進了無限的遐想,為什麼天上的星星總是數不清呢?不甘心的小男孩每個夜晚最喜歡望著天上的星星一遍又一遍的數,不久,他便發現星星雖在動,但它卻是有規律的動,而且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男孩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星星規律,最後成為千年以來不朽的佳話。 大家對這個幾千年前的故事可能再也熟悉不過了,那大家熟悉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張衡麼?沒錯,數星星的小男孩就是張衡。

張衡是漢族,南陽五聖之一,他從小就對天文充滿了極大的興趣。不得不說他為中國的天文學以及機械技術做出了極大卓越的貢獻。大家可別誤會,張衡的成就遠遠不止這些呢,他是一個全才,他與司馬相如,班固,揚雄並稱為漢賦四大家。

這說明了他在中國歷史文學方面也具有極大的價值。張衡是我們從小從課文,科普中了解的人物,在他耗盡數年,勤奮鑽研,一次次的失敗並不能讓他退縮,最後他成功的發明了震驚世界的地動儀,獨具匠心的渾天儀。

這些科技性的東西,在當時那個時代被發明了出來,多麼振奮人心啊,超前的構思,精細的計算,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無異於他的聰明才智,與他的多年的堅毅的努力,埋頭的鑽研探索,以及他對未知世界的和未知領域的好奇與渴望。

他沉浸在他的世界裡,他的世界是別人永遠無法理解也無法達到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超越全人類,超越整個浩瀚的宇宙,思想與精神是別人永遠都模仿不來的。

他地天文巨作「靈憲」為後世探索天文領域做了極大貢獻,這部天文著作就是一把給後人們提供了一個開闢新道路的鐵鍬。作為一名中國人,小編感到萬分驕傲,我們有眾多如此優秀的祖先,從古到今,

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其他文化無法取代的,傳統的精神注入了每個中國人的血液,它將必定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從「數星星的孩子」到天文學家,張衡的渾天說渾天儀對天文的影響
    還記得小學課本裡那篇《數星星的孩子》嗎?「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奶奶說「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的,你能數的清嗎」?孩子說「星星雖然在閃,可是不動,星和星之間的距離總是那麼遠」。爺爺說「北邊那七顆像勺子一樣的叫北鬥七星,勺口對著的那顆叫北極星,北鬥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
  • 嫦娥奔月起源地——數星星的孩子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不僅僅是南陽人的榮耀,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不僅僅是地震及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鼻祖,更是世界科學界的始祖。
  • 張衡自幼善學,善於求知夜空星星的軌跡,他的科學成就萬古流傳
    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張衡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發明家、天文學家等。張衡他一生潛心研究各種事業,為科學真理在所不辭。熱愛科學事業的張衡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對各種的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小時候的張衡非常的聰明善於求知不懂的事物。張衡的父親在他還非常小的時候就因病離開了他,從此聰明的小張衡便堅強的與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 他發明了震驚世界的地動儀,這樣厲害的人竟然也會犯傻數星星
    地動儀的發明者是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天文學家張衡。張衡生在東漢時期,他的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所以張衡的家境也是非常富裕的。張衡的祖父是當時非常有名望的人,他的祖父從小就是一個才高八鬥的小神童,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張衡從小就以自己的祖父為榜樣,從小就刻苦努力的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很有才氣,甚至都能寫文章了。
  • 文採飛揚位列漢賦四大家,才思敏捷創地動儀,看張衡如何才高於世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張衡的一生。張衡被人稱為「數星星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小時候做的一件事。張衡幼年與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常常和祖父母一起下地幹活,一天,他躺在稻田中一動不動,奶奶問他在看什麼,他說在數星星,奶奶說天上的星星數不完,張衡確認為每顆星星都不同,可以數清。爺爺告訴他每顆星星之間距離不同,以及北鬥七星。
  • 偉大歷史科學家張衡,瀟灑一生,這項技術領先歐洲一千年
    張衡從少年時學習就很刻苦,後來他曾遨遊長安、洛陽,並且在洛陽的太學受業,訪師交友,探討學問,閱讀了不少的書籍。在他80歲的時候專門替朝廷觀測、記錄天象,選擇「黃道吉日」以及記錄在全國各地發生的某些自然現象。這些工作不能不促使張衡對於天文、曆法乃至地震等自然現象進行廣泛的研究。
  • 天上星亮晶晶,現在的孩子還會數嗎
    實習生 陳陽 陸悅 記者 張向瑜  編前語  「一顆、兩顆、三顆星,一直數到幾百顆。」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的故事,曾列入小學語文教材,知道的孩子很多,但真正數星星的孩子卻很少。北京天文館業務辦公室主任寇文認為,現在國內不但在中小學沒有天文方面的專門課程,大學階段真正有機會了解和學習天文的學生人數也非常少,遠遠低於發達國家高等學校的水平。
  • 古代歷史解說:張衡,在恆星觀測方面的突出成就
    微星之數,蓋萬一千五百二十」。張衡指出:經過人們的實際觀測和應用,將它們當作神靈一樣看待的星星分為五列,這就是北鬥和四象(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布於方各七,為二十八宿).張衡所說的「是有三十五名」指的是什麼呢?
  • 勇於探索的人——張衡與渾天儀
    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從小,張衡就聰明伶俐、乖巧好學。17歲時,張衡遊歷長安,考察歷史古蹟和民風民俗。後來,張衡又去了洛陽,參觀了太學。5年後,張衡重返家鄉,擔任南陽太守鮑德的主薄。鮑德調任之後,張衡開始在家中潛心鑽研哲學、天文、數學。經過3年的刻苦研讀,張衡在天文、歷算、陰陽等學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你知道課本為什麼把張衡地動儀的資料刪了嗎?這才是原因!
    你知道課本為什麼把張衡地動儀的資料刪了嗎?這才是原因!說到張衡,相信大家都對這個名字非常的熟悉,因為我們在小學接觸的課本上就有他的名字。當時學習到關於他的內容,是因為他在數星星。開一個幽默的玩笑,可能就是因為他數星星所以他後來成為了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但是他的貢獻可不僅僅於此哦,他同時還是一個優秀的發明家。他知道了多級刻漏,古代的時候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子,手中有手錶,有鍾,又或者是有手機作為計時,所以刻漏是作為古代的計時工具。
  • 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天文科技成就
    張衡星 張衡環形山浩瀚星宇中有一小行星名喚「張衡星」,月球背面有一大撞擊坑形成的環形山稱為「張衡環形山」,紀念中國偉大的天文科學家張衡,同時彰顯了二千前年的中國天文科技成就。張衡是東漢時傑出的太史令,才高於世、從容淡靜,他在天文、數學、機械、陰陽、歷算(推算歲時節候)和文學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月球背面的大撞擊坑周邊的環形山,被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 科學館丨甘肅科技館主題線上科普活動之四·快來跟著三位天文大...
    除此之外,張衡更是一位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他的名字早已和他的渾天儀、地動儀一起載入了世界科技史冊。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南陽郡西部一個小村莊裡,他的祖輩都是農民。張衡從小聰穎好學,在四五歲時就喜歡仰望星空,數著滿天燦爛的星鬥,常常痴迷到一望就是幾個時辰。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張衡還特別喜歡問一些為什麼:為什麼天上的星星會發光?為什麼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
  • 元旦「天狗食月」千年一回 1月份天文奇觀扎堆
    1月天文奇觀扎堆   元旦「天狗食月」千年頭一回   3日夜間流星雨 將強烈爆發   15日的日環食 未來千年少見  本報訊(記者艾蘭)2010年元旦期間,市民將看到皎潔的明月被「咬掉」一小塊。新年第一天發生月偏食,這在近千年來可是頭一回。不僅如此,在新年的頭15天裡,還有流星雨,以及未來千年難得一見的日環食奇觀,市民可不要錯過。  省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潘小清告訴記者,2009-2010年,月亮、地球、太陽三個天體剛好運行到容易發生天象的位置,因此這兩年天文奇觀多發。另外,對觀測天文奇觀他做了相關提醒和指南。
  • 你可能不知道,製作地動儀的張衡在諸多領域竟有如此高的成就!
    從三十歲起張衡開始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機械等自然科學研究,先後寫下了(渾天儀圖注)、(靈憲)等科學著作,發明了渾象、侯風地動儀等科學儀器。張衡在(渾天儀圖注)這本科學著作中提出了關於天體結構的科學理論——著名的「渾天說」。張衡的(靈憲)也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名著之一,在這本科學著作中,張衡提出了「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科學觀點。
  • 中國科學家宣布:復原張衡地動儀 破解千年謎
    據大河報報導,河南博物院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去年8月組成課題組,聯合研究張衡地動儀復原模型,而最重大的進展在於課題組以「懸垂擺原理」,取代傳統的「直立杆原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博物館、中國地震局等單位的地震學和考古學專家驗證後,一致認為依史載複製、還原的地動儀確實具測震功能。
  • 張衡:把自己的一生取得的成就都奉獻給了國家
    在我們所有的古代歷史中,也不認識在所有的學科當中,而天文學是一個最非常神秘的學可兒很少人會走進天文,更是很少的人,她們會喜歡上這個,而只有張衡,他卻為我們這個國家創造了非常大的財富,也就是因為他喜歡和鑽研天文,所以日後他在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歷史中都佔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無論是從張衡學習的精神
  • 天文奇觀扎堆來 元旦「天狗食月」千年頭一回
    新年第一天發生月偏食,這在近千年來可是頭一回。不僅如此,在新年的頭15天裡,還有流星雨,以及未來千年難得一見的日環食奇觀,市民可不要錯過。省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潘小清告訴記者,2009-2010年,月亮、地球、太陽三個天體剛好運行到容易發生天象的位置,因此這兩年天文奇觀多發。另外,對觀測天文奇觀他做了相關提醒和指南。
  • 百科全書式鬼才張衡,發明精妙絕倫,聯合國還送了他一顆星星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由於張衡的突出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並將太陽系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 張衡1800年前就發明地動儀,真能測地震嗎?為何被教科書刪了?
    張衡是我國偉大的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的身影可以說出現在每一個零零後,九零後的記憶之中,甚至更久也有可能,據史書記載,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夠準確的測試地震的方向而使我們後人震驚不已,但是近些年來卻不斷被世人質疑,甚至連教科書也退出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太史令張衡,創製渾天儀以及地動儀
    張衡通過學習和觀察,掌握了日、月、星辰的運行現象,能夠準確地計算出北鬥七星的運轉規律了。漢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的一天,尚書令對張衡說:「聽說你對天文曆法很有研究?」張衡說:「談不上有研究,有點興趣罷了。」尚書令聽了,點點頭說:「有興趣就好。恭喜你啦,當今聖上要命你擔任太史令了。」張衡感到十分驚訝,問道:「太史令?我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