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服役1年半!嫦娥4號捷足先登,中國首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

2020-07-29 宇宙印象

編者按:有了嫦娥4號打基礎,中國第一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美國宇航局為了與中國展開月背科學項目競爭,提出了月背引力波天線計劃,用來配合2024年重返月球任務。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10期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昨天完成了第20月晝的工作,開始進入第20月夜,此刻玉兔二號累計行駛490.9米,在馮卡門撞擊坑內向西北方向行駛。自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之後,嫦娥4號已經超期服役半年時間,玉兔二號超期服役一年半左右,可以認為嫦娥4號基本建立了我們對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的初步認識,隨著月球南極資源爭奪加劇,預計在未來10年,月球背面和南極將是多國競爭的目標。

超期服役1年半!嫦娥4號捷足先登,中國首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

圖片解讀:玉兔2號從嫦娥4號上行駛下來

超期服役1年半!嫦娥4號捷足先登,中國首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

圖片解讀:嫦娥4號成為人類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

月球南極的資源較多,最重要的就是水冰物質,這將是未來人類基地賴以生存的水源。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的地方,則是一個絕佳的科研區域。這裡靠近南極水冰物質聚集地,還有能藉助月背遮擋地球無線電信號的優勢,展開對宇宙的觀測。其中,引力波將是一個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學科。在嫦娥4號登陸之後,美國宇航局也開始蠢蠢欲動,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中就有建立月背引力波天線的方案。

2016年,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事件,通過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還發現了數十起類似的引力波事件。它們都是來自遙遠的黑洞、中子星合併,強大的引力波可穿過數十億光年抵達地球。截止2020年7月,大約有56個引力波事件被探測到,利用這些事件,科學家對廣義相對論進行了測試。LIGO引力波探測器非常靈敏,為了進一步提升其探測引力波的能力,科學家將其放置在真空環境中,探測臂保持真空狀態,這樣連空氣分子對探測臂的幹擾都可以被忽略。但有一個影響因素是無法忽視的,這就是地震。地震會導致LIGO產生錯誤的擺動,誤報引力波事件。為了避免這種尷尬,LIGO探測器發現引力波事件時,還需要與當地的地震監測機構合作,比對數據看看是否存在地震的幹擾。

超期服役1年半!嫦娥4號捷足先登,中國首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

圖片解讀:LIGO探測器,在地球上時會遇到地震的幹擾,導致產生錯誤的報警

超期服役1年半!嫦娥4號捷足先登,中國首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

圖片解讀:中國的引力波天線可建立在馮卡門撞擊坑內

如果我們將引力波天線建立在月球上,那麼可解決地震幹擾的問題和真空環境的問題。月球上沒有地質活動,但極其微弱的月震不會對探測形成幹擾,比地球上的地震幹擾小了兩個數量級。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真空程度比LIGO探測器的真空管更符合要求。從性能角度看,月背的引力波天線理論上能夠探測到更遙遠、更加微弱的引力波信號。

目前LIGO探測器與義大利的Virgo探測器形成了聯合探測機制,能夠對超大質量黑洞的合併行為進行探測。但是要探測中等質量黑洞,就需要更加靈敏的傳感器,這就需要將引力波探測器換個地方。引力波被人類發現並確定之後,就開啟了引力波天文學的時代,在電磁波無法企及的地方,引力波則是一種新的探測方法。比如黑洞內部、早期宇宙、超新星內部等,都可以通過引力波來探測。

嫦娥4號奠定了中國航天在月球背面探索的基礎,如果我們能夠建立月背引力波天線,就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在引力波探測上實現超越。美國宇航局預計在2024年重返月球,月背引力波計劃也需要在未來數年才能實現。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著陸器超期服役14個月 嫦娥五號轉入正樣研製
    記者19日從國防科工局組織召開的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月18日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28個月晝,工作正常。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嫦娥五號任務正式由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預計於2017年前後完成研製並擇機發射。 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分別肩負著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落月」和三期「採樣返回」的主任務。
  • 政解|「玉兔號」告別 超期服役兩年多都做了什麼?
    (原標題:政解|「玉兔號」告別 超期服役兩年多都做了什麼?) 新京報快訊 (記者信娜)據新華社今天報導,超期服役兩年多的「玉兔號」月球車確定停止工作,並通過微博@月球玉兔車向粉絲告別,「Hi!這次是真的晚安咯!」。據了解,「玉兔號」是我國首臺月球車,與著陸器組成「嫦娥三號」探測器,2013年12月成功登月。
  • 月球車玉兔號正式告別 超期服役兩年都做了啥
    原標題:政解|「玉兔號」告別超期服役兩年多都做了什麼?新京報快訊(記者信娜)據新華社今天報導,超期服役兩年多的「玉兔號」月球車確定停止工作,並通過微博@月球玉兔車向粉絲告別,「Hi!這次是真的晚安咯!」。
  •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編者按:嫦娥4號和玉兔2號月球車完成第20月晝工作,從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後,玉兔2號如今已運行了1年4個月,設計壽命為3個月,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通過月球車上的探地雷達,中國科學家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的物質與之前估計的相似,有特殊地層,至少被四層不同的熔巖流覆蓋,時間跨度可追溯到32億年前。
  •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兩年半的「秘密」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如今,天宮一號已在茫茫太空獨自翱翔四年半,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 月球車玉兔停工作 玉兔號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屬於超期服役
    2016年8月2日訊,(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7月28日按時進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而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目前已經停止工作。這對於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來說,屬於超期服役,「光榮退休」。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嫦娥」未動 「鵲橋」先行——看中國如何為月球背面建探月通信...
    5月21日清晨,在嫦娥三號「奔月」4年多之後,中國又做出一個探索月球的大動作——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它的成功與否對2018年年底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至關重要。
  • 「嫦娥」「玉兔」攜手再破紀錄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今天,我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累計運行超過340天,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 月球車玉兔再次甦醒 已超長服役7個月
    ptwa:身殘志堅的小兔子,和大家一起過節吧  身胖志殘陳先森:漸凍兔…  Sussie蘇溪:上次元宵節醒了,這次中秋節醒了……為了湯圓和月餅真是拼了啊我兔子  另據媒體報導  玉兔號已超期服役7個月 嫦娥五號將不帶月球車  新華網澳門9月4日電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郭超凱)記者1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此前該紀錄由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保持,49年來一直無人超越。資料圖: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
  • 歐陽自遠:嫦娥三號月球車核電池可續航30年
    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昨天舉行的「2012年北京市公務員科學素質大講堂」首場講座上透露,月球車底下還裝有測月雷達,將切開月球下面100米深度的地方,邊走邊探測。月球車降落不用降落傘歐陽自遠介紹說,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將共同在月球上軟著陸,之後著陸器不移動,而月球車則要在月球上行走,兩者聯合完成探測任務,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歐陽自遠指出,嫦娥三號明年仍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其中最難的一件事是降落。
  • 嫦娥四號迎來第三個地球年!玉兔二號月球車還能存活多久?
    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曙光到來,在飛控團隊精準操控下,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月7日10時29分喚醒,著陸器於1月8日03時13分喚醒,進入第26月晝工作期。嫦娥四號著陸器本月3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了登月兩周年紀念日,現如今它們已經進入第三個地球年。
  • 嫦娥三號破世界紀錄啦!在月工作時間最長的探測器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餘曉潔、劉斐)「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遠遠超出我們設想。原本著陸器和月兔號月球車的設計壽命分別是1年和6個月。」
  • 嫦娥3號擬2013年前後飛天 天宮1號開騰訊微博
    2號飛天示意圖8月25日23時27分,經過77天的飛行,嫦娥二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準確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21日,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嚴俊、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東奎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解答了廣大嫦娥「粉絲」心中之惑。嫦娥三號正在研製階段將在月球登陸問:嫦娥三號研製進展情況如何?
  • 嫦娥三號「玉兔」月球車停止工作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7月28日按時進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而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目前已經停止工作。這對於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來說,屬於超期服役,「光榮退休」。
  • 嫦娥三號系1976年後首個重返月球人類探測器
    繼前蘇聯、美國之後,中國成為第三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昨晚已傳回月球表面照片。  軟著陸是高度複雜的航天活動,歷史上以此為目標的探月任務中,前蘇聯直到第12次嘗試才首獲成功,美國在實現軟著陸之前也經歷了3次失敗。  4條中國腿首次站月球  落月是從15公裡高度開始的。
  • 人類首個在月球神秘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
    月球的背面一直背對著地球,關於月背的傳說有很多,比如上面有外星人、有納粹黨……在嫦娥四號著陸前,還沒有一臺人類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過。2018年5月21日,清晨要想在月背著陸,首先就要解決通訊問題,月球自身完美的屏蔽了所有來自地球的電磁信號。
  • 玉兔二號刷新蘇聯月球車紀錄,中國長徵5號出徵,聚焦世界目光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各大科技強國紛紛將目光轉至航天領域,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則一馬當先在今年年初便已抵達月球背面,助力中國一舉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月背登陸的國家。雖然印度和以色列在中國之後也曾對月球發出過挑戰,可最終結果卻充滿遺憾。
  • 「勞模」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都市快報
    小兔兒乖乖 從此後拜拜 2013年12月2日,一隻中國製造的「玉兔」偎在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的懷抱裡,從西南腹地的西昌啟程,「闖」進了月宮,在月球上踩出了第一個腳印。它就是「玉兔號」月球車。 在宇宙中孤獨鬥爭了972天後,7月31日,它在微博上最後一次跟大家道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