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2020-08-01 宇宙印象

編者按:嫦娥4號和玉兔2號月球車完成第20月晝工作,從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後,玉兔2號如今已運行了1年4個月,設計壽命為3個月,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通過月球車上的探地雷達,中國科學家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的物質與之前估計的相似,有特殊地層,至少被四層不同的熔巖流覆蓋,時間跨度可追溯到32億年前。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10期

7月27日,嫦娥4號和玉兔2號月球車完成第20月晝工作,進入第20月夜!截止目前,玉兔2號月球車累計行駛490.9米,創造了中國月球車在月面行駛的新記錄,獲得了大量關於馮卡門撞擊坑的研究數據,而且玉兔2號月球車性能穩定,還能繼續超期服役!在玉兔2號休眠期間,有核電池繼續提供能量,當然還有電池板所積蓄的電力存儲在蓄電池中。由於有核電池的供應電力,玉兔2號月球車的生命力比玉兔1號月球車更強許多,當然我們在研發玉兔2號時,也更有經驗了,避免了一些錯誤的發生。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圖片解讀:2020年6月玉兔二號拍攝的馮卡門撞擊坑畫面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圖片解讀:玉兔2號月球車所搭載的探地雷達數據,這是人類第一次對馮卡門撞擊坑下方的物質層進行分析

玉兔2號月球車在2019年1月抵達月球背面,大大增強了中國在月球上的話語權,目前月球背面是沒有人造著陸器,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登月任務和著落任務都在月球正對地球的一面進行。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玉兔2號月球車超期服役,設計壽命為3個月,如今已運行了1年4個月,等這次月夜之後,玉兔2號將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繼續探索馮卡門撞擊坑。
截止7月27日,不論是玉兔2號月球車還是嫦娥4號著陸器,上面搭載的所有科學儀器都運行良好,陸器上的低頻天文學有效載荷工作正常,用於分析月球表面成分的光譜儀還在工作中,預計還能繼續使用至少一年以上。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圖片解讀:玉兔2號行駛下著陸器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圖片解讀:玉兔2號

在過去1年半的時間內,玉兔2號月球車取得的成就很大,發現了衝擊熔融玻璃的碎片,這說明馮卡門撞擊坑在形成之後,還連續遭遇多顆小行星的撞擊,撞擊產生的物質濺射到了周圍兩個撞擊坑上。7月9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論文首次披露了玉兔2號月球車所搭載的探地雷達數據,這是人類第一次對馮卡門撞擊坑下方的物質層進行分析,深度觀測結果顯示,馮卡門撞擊坑下方的物質與科學家所估計的相似,至少被四層不同的熔巖流覆蓋,時間跨度可追溯到32億年前,那個時候地球和月球正在遭遇大量小行星的轟炸。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玉兔2號月球車的探地雷達有兩個工作頻率,分別在60 MHz和500 MHz,對應不同的月球巖層。從深度上看,探地雷達可以對40米深度值320米深度的月巖層進行分析,揭秘了多個月球上發生的巖漿充填事件。月球深處的深層地下結構被解析之後,大大增加了玉兔2號月球車的科研價值,我們甚至可以確定哪些撞擊事件造就了馮卡門撞擊坑。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此月夜的溫度是非常低的,可低至零下190多攝氏度,每個月夜長度可達到14個地球日,因此月夜是否能夠熬過對月球車而言至關重要。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第24月晝取得重大發現!鎂鐵質異常暗示月球曾被擊穿過
    編者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成功運行677個地球日,超期服役!相當給力!我國科學家判斷,在撞擊坑的西北方向反射率較高,玉兔二號將使用中性原子探測器、測月雷達等裝置對撞擊坑下方的結構進行探測,重點對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鎂鐵質異常進行分析。
  • 超期服役1年半!嫦娥4號捷足先登,中國首個引力波天線或建月球上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10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昨天完成了第20月晝的工作,開始進入第20月夜,此刻玉兔二號累計行駛490.9米,在馮卡門撞擊坑內向西北方向行駛。自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之後,嫦娥4號已經超期服役半年時間,玉兔二號超期服役一年半左右,可以認為嫦娥4號基本建立了我們對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的初步認識,隨著月球南極資源爭奪加劇,預計在未來10年,月球背面和南極將是多國競爭的目標。
  • 玉兔2號在月球發現異常,拍到不明反射體,科學家立馬改變計劃
    距離嫦娥4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已經過去了8個月,嫦娥4號探測器和玉兔2號巡視器已經在月球相伴了8個晝夜,原本計劃「3個晝夜」就退休的玉兔2號,令人驚訝的超期服役到了現在,仍舊狀況良好。你可能會疑惑,什麼3個晝夜?這裡指的是月球上的時間,所謂晝夜指的是月晝和月夜。
  • 政解|「玉兔號」告別 超期服役兩年多都做了什麼?
    (原標題:政解|「玉兔號」告別 超期服役兩年多都做了什麼?) 新京報快訊 (記者信娜)據新華社今天報導,超期服役兩年多的「玉兔號」月球車確定停止工作,並通過微博@月球玉兔車向粉絲告別,「Hi!這次是真的晚安咯!」。據了解,「玉兔號」是我國首臺月球車,與著陸器組成「嫦娥三號」探測器,2013年12月成功登月。
  • 月球車玉兔號正式告別 超期服役兩年都做了啥
    原標題:政解|「玉兔號」告別超期服役兩年多都做了什麼?新京報快訊(記者信娜)據新華社今天報導,超期服役兩年多的「玉兔號」月球車確定停止工作,並通過微博@月球玉兔車向粉絲告別,「Hi!這次是真的晚安咯!」。
  • 嫦娥四號迎來第20月晝,科學成果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根據前期獲取的月面影像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進,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同步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布。
  • 玉兔二號首次測得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北京時間2月27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該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這一研究成果對於了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月球車玉兔停工作 玉兔號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屬於超期服役
    2016年8月2日訊,(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7月28日按時進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而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目前已經停止工作。這對於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來說,屬於超期服役,「光榮退休」。
  • 嫦娥四號最新發現,幫助揭示月球數十億年的演化史
    著陸數小時後,「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釋放。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中國科學家首次揭露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層結構。這一研究對於了解月球上火山活動與隕石撞擊的歷史,以及月球的地質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 我國玉兔2號在月球背面究竟發現了什麼?
    去年1月3日,我國玉兔2號在22時22分完成與嫦娥4號著陸器分離,飛往月球表面,首次探索到了月球的背面,並拍攝了一些照片傳回地球。月球背面在介紹這些照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說探索月球背面是一件裡程碑的事情。
  • 嫦娥四號重大發現!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我國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重大發現,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
  • 嫦娥四號進入第二十月晝 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來自國家航天局消息,今天(15日)5時48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兩器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
  • 玉兔2號第12次甦醒,「胖五」即將發射測試
    趣味探索訊 12月21日,38萬公裡外的月球背面傳回喜訊,嫦娥4號著陸器和玉兔2號月球車再次被刺眼陽光自動喚醒,這是嫦娥4號和玉兔2號在月球上第12次甦醒,第13個月晝已到來,它們雙雙進入了工作狀態。
  • 玉兔二號數據揭示馮·卡門撞擊坑地形演化歷史
    與此同時,利用「玉兔二號」數據開展的科學研究也交出一份漂亮成績單。11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組成的團隊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論文,揭示了嫦娥四號著陸區馮·卡門撞擊坑地形演化歷史,為認識該區域地質演化歷史和物質來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 登月7年後嫦娥3號依然堅挺!玉兔號行駛114米,月塵導致故障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09期7年前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中國第一個月球著陸器如今依然堅挺,嫦娥3號在2013年降落在月球雨海北部區域,並且釋放了玉兔號巡視器。到2016年,玉兔號月球車正式退役,期間一共行駛了114米,取得了大量科學發現。
  • 月球背面地下有什麼?玉兔二號對月球「做CT」
    月背地下3個地層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
  • 嫦娥四號有重大發現,人類首次!地質學家:或顛覆既有認知
    2007年,發射了嫦娥一號繞月人造衛星,實現了第一次重大突破,2013年,發射了玉兔號月球探測器,並成功登陸月球,再次實現重大突破。事實上,嫦娥系列衛星一共經歷了四代,2018年,嫦娥四號計劃啟動,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布嫦娥四號任務計劃於2018年執行兩次發射,上半年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玉兔二號幫助解密月球最大撞擊坑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嫦娥四號巡視路徑圖基於探測點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將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目標為玄武巖方向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
  • 「嫦娥四號」揭開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該單位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 這一研究成果對於了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底部成功著陸。馮卡門撞擊坑直徑約為186千米,坑內地形相對平坦,坑底被玄武巖填充,玄武巖表面相當一部分區域被周邊大型撞擊坑的濺射物所覆蓋,並廣泛分布著二次撞擊坑。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刷新記錄: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
    8月26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並對600天來的科學成果進行了歸納。據悉,截止8月25日,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也早就打破前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長達49年的歷史記錄(3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