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急速的破裂和運動,這種擾動構成一個波源。由於地球介質的連續性,這種波動就向地球內部及表層各處傳播開去,形成了連續介質中的彈性波。這種彈性波可以分為縱波和橫波。
縱波是指從震源向地表傳播,交替地擠壓和拉張波穿過的巖石,在波傳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後運動。所以在地表上,人們會感到所有的東西連同自己「跳」了一下。橫波是指巖石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隨後橫波傳播到地表時,人們會感覺左右晃動。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複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