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趣味】什麼是地震波?橫波和縱波哪個速度快?

2021-01-15 小賴地理私享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面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及地震預測


【相關試題】在不同介質中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學家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探知地球內部結構的。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有關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變化處,說明上下層次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差異

  B.地震波向下傳播的過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橫波不能通過軟流層,軟流層之下只有縱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橫波的速度大於縱波

2.有關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正確敘述是    (   )

 A.劃分地殼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小

 C.在莫霍面上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

1.A   由於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根據地震波波速的突然變化,可以推測該處上下層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差異;橫波能通過軟流層;在任一深度,橫波的速度小於縱波。

2.D在莫霍面上,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在古登堡面上,縱波的速度下降,橫波消失;這兩個面分別是地殼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非常感謝您的關注,希望小賴分享的教學資料對您有幫助,要是覺得此文不錯,希望您能將此文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使人快樂,以後小賴會繼續分享更多的教學資料。希望能讓您少花點時間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如果需要這個《地震波》的視頻,可以關注公眾號「小賴地理私享」並在公眾號聊天窗口回復「地震波視頻」來獲取。


往期分享(點擊藍色字體查看):

【好物分享】04.66組自然地理易混淆概念

【好物分享】03.高中地理綜合題答題思路

【好物分享】02.美觀又實用的地理教學ppt

【好物分享】01.一線老師編寫的教學用書

【地理實驗】09.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的形成

【地理實驗】08.地轉偏向力

【地理實驗】07.風力作用

【地理實驗】06.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

【地理實驗】05. 密度流和補償流

【地理實驗】04. 風海流的形成和規律

【地理實驗】03.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地理實驗】02.熱力環流

【地理實驗】01. 河流侵蝕作用

【flash動畫】01. 等高線的繪製和應用

【flash動畫】02. 冷鋒和暖鋒的形成過程

【flash動畫】03. 冷鋒和暖鋒過境前後的天氣狀況

【flash動畫】04. 流水的作用(侵蝕、搬運、堆積)

【flash動畫】05. 月相

【flash動畫】06. 焚風效應

【flash動畫】07. 風力作用

【科普趣味】01. 冰川運動

【科普趣味】02. 關於水的唯美實驗

【科普趣味】03. 狹管效應

【科普趣味】04. 龍捲風的形成

【科普趣味】05. 達坂城風大的原因

【科普趣味】06. 都江堰工作原理

【科普趣味】07. 吉林霧凇的形成

【科普趣味】08. 冰泡的形成

【科普趣味】09. 貨櫃的生產和運輸過程

【科普趣味】10. 水電站發電原理

【科普趣味】11. 厄爾尼諾現象

【科普趣味】12. 拉尼娜現象


感謝您的點讚和轉發,更多內容進入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物理提高》橫波和縱波哪個快
    相同性質的波縱波比橫波傳播快。地震波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傳播速度慢。
  • 淺談地震縱波與橫波及板塊表現
    當地震的震源縱波到達地面時,人們感到地震的時候,斷裂板塊的一張一合產生的地面剪切縱波才剛開始產生,這就是大地震時我們先感到上下震動後左右搖動的原因。而地震的縱波傳遞速度比橫波的傳遞速度快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可能應該有誤。大地震的震源所產生的震源縱波和斷裂板塊所產生的剪切縱波都是由於地球內部排出氣體所造成。
  • 門源縣6.4級地震最新消息 地震自救知識大全:先縱波後橫波橫波是...
    &nbsp&nbsp&nbsp&nbsp記者凌晨聯繫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蔣海昆介紹,初步監測結果顯示,此次發震位置位於北西向的冷龍嶺斷裂和託萊山斷裂的交匯處。從這次地震本身來看,是一次逆衝型的破裂。
  • 地震橫波和縱波哪個對房屋的危害大
    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急速的破裂和運動,這種擾動構成一個波源。
  • 波的科普 1-機械波與電磁波
    因此,《波的科普》這系列文章嘗試科普跟波相關的一些知識,讓讀者了解波的物理之後,在與之有關的事情上能有自己的判斷。波,通常指有規律傳播著的擾動。機械擾動的傳播形成機械波,電磁擾動的傳播形成電磁波。本文將簡單介紹機械波和電磁波的產生方式和傳播規律。我們先從機械波講起。形成機械波,需要兩個條件:擾動和提供傳播的介質。
  • 《物理提高》水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水波是橫波還是縱波水波有兩種,一種是表面波,由於液體的表面張力引起,是橫波。
  • 超聲波中縱波、橫波、表面波、板波對比??
    1.按質點的振動方向分類根據波動傳播時介質質點(可以理解為介質中的分子)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不同,可將超聲波分為縱波、橫波、表面波
  • 音頻課第14講:橫波和縱波
    音頻課14講:橫波和縱波高一物理選修3-4 第12章  大家好,我是樂學堂主,我準備每天錄製一小段音頻,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一點幫助。大家在刷牙的時間就可以聽完。 關注我你就會發現,馬桶課堂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 超聲波檢測之橫波和縱波的區別圖解:縱波小角度探傷的應用
    例如:超聲波在材料中保持直線行進;在兩種不同材料的界面處發生反射;傳播速度服從波的傳輸定理:ν=λf(ν為波速,λ為波長,f為波的頻率)。   波在介質材料中行進的速度愈大,則介質材料的堅硬性愈大;反之,則介質材料愈鬆軟。而介質材料的堅硬性實質上也反映了該種材料強度的高低,因此材料強度愈高,波速應愈大;材料強度愈低,則波速應愈小。這樣,知道了波速,亦即知道了材料強度。
  • 趣味地理—漫畫地震自救小知識
    關於地震,可能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是小編更害怕的是不懂在地震中如何去自救!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地震的小知識吧。首先來了解什麼是地震: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 是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 Y4T201 橫波縱波
    對昨天的s p的理解,重新來,聽專家們演講提到一個偏振分束的概念,我這個外行沒聽明白,TE和TM
  • 什麼是地震波?分為哪幾種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bai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地震波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波,一種是實體波。
  • 地球內部CT,橫波和縱波
    P波的特點是,其振動方向和前進方相同,故在所有地震波中,它的速度最快,也最早抵達。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P波能在固體和液體中傳遞。     1914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賓諾·古登堡發現地下2885公裡處,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有明顯變化,其中P波的速度明顯下降,而橫波則完全消失。後來證實,這個面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層。   發現古登堡界面後,咱們繼續施放地震,或者在地下十幾公裡深處來一顆氫彈。
  • 資料:地震縱波和橫波
    第一類波的物理特性恰如聲波。聲波,乃至超聲波,都是在空氣裡由交替的擠壓(推)和擴張(拉)而傳遞。因為液體、氣體和固體巖石一樣能夠被壓縮,同樣類型的波能在水體如海洋和湖泊及固體地球中穿過。在地震時,這種類型的波從斷裂處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傳,交替地擠壓和拉張它們穿過的巖石,其顆粒在這些波傳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後運動,換句話說,這些顆粒的運動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後的位移量稱為振幅。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是地殼巖石斷裂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的結果,這種巨大的能量可以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我們稱為地震波(圖2)。圖2 遠震的地震記錄地震波在地震發生後會產生兩種類型的波,一種是體波,包括縱波和橫波,其中縱波也稱為P波,橫波也稱為S波。
  • 網際網路提升預警速度 地震信息服務與地震波賽跑
    隨著這些技術的推廣,地震信息服務逐漸轉向既滿足公眾的需求,又能推進地震信息服務產業常態化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地震信息服務一直在與地震波賽跑。通過網際網路預警、大數據拼圖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地震信息服務逐漸轉向既滿足公眾了解地震信息的需求,又能夠推進地震信息服務產業的常態化。
  • 雲探訪湖北省地震局 地震預警靠電磁波和地震波賽跑
    5月8日,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湖北省地震局,通過網絡視頻直播的方式,帶網友探秘湖北省地震預警實驗室和首次啟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廳。直播吸引了近20萬網友觀看,大家紛紛表示「漲知識」了。 記者體驗提前15秒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近年來人們非常關注的技術,它是怎樣實現的?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地震能不能提前預警?
    近震記錄(圖片來自網絡)地震波在地震發生後會主要產生兩種類型的波,一種是體波,包括縱波和橫波,其中縱波也稱為P波,橫波也稱為S波。縱波是擠壓傳遞的波,橫波是剪切傳遞的波。另一種是面波,是由縱波、橫波在地表相遇後疊加而成的混合波,只能沿地表面傳播。
  • 下列各項,屬於地震波中橫波的特點是( )。
    下列各項,屬於地震波中橫波的特點是( )。大小  列印  免費直播丨2019一級造價《交通工程》新教材解讀直播 【單選題】 下列各項,屬於地震波中橫波的特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