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CT,橫波和縱波

2021-01-15 地理帝



製作:寒木釣萌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1.3億光年外的引力波剛被人類探測到了,而引力波能做啥暫時未知。但地球上一直以來都那麼轟轟烈烈的地震波,它們能做的事卻是早已確定了的——用來探測地球內部並將其分層。 

 

  給我一個超聲波,然後……我從孕婦圓圓的肚皮上探測出了胎兒的形狀。 

  好吧,現在給你一個地震波,你又該如何探索地球內部? 

  咱們一步一步來。 

  地震波不是一種波,它是三種波的統稱,分別是P波,S波和表面波。 

 

  地震時,表面波來得最晚,但把人類傷得最深,因為它的振幅最大。 

  而P波和S波對地球物理學家們幫助最大,本文著重說這兩種波。 

 

  P波的特點是,其振動方向和前進方相同,故在所有地震波中,它的速度最快,也最早抵達。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P波能在固體和液體中傳遞。 

    

 

  S波的特點是,其振動方向垂直於波的前進方向(如上圖),S波的速度僅次於P波。需要我們牢記的是,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準備工作已做好。萬事俱備,只欠地震! 

  ………… 

  終於等到你,來自北極的地震: 

 

  上面的動圖中,藍色的波為P波,因為它總是一馬當先。而紅色的為S波。 

  奇怪的是,我們在南半球的地震監測站只收到P波,而S波卻不見蹤影,這是為什麼? 

  回頭複習一下,嗯,S波不能在液體中傳播!於是,我們推斷,在地球內部某個深度下一定有著熔融狀的液體。 

  可不能亂下結論!所以,我們還得繼續試驗: 

 

  如上圖,「蝌蚪狀」的S波依然不能穿透地球內部,當它到達一定深度後要麼反彈回來,要麼反射到其他方向。問題是,這個深度到底是多少? 

  由於S波的速度我們是知道的,根據其來回所耗用的時間,我們就能得到一個數據,那就是在我們腳下,2885公裡深的地方,有一個液態的面,那裡的物質呈熔融狀。 

  這個面,就叫做「古登堡界面」。1914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賓諾·古登堡發現地下2885公裡處,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有明顯變化,其中P波的速度明顯下降,而橫波則完全消失。後來證實,這個面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層。 

  發現古登堡界面後,咱們繼續施放地震,或者在地下十幾公裡深處來一顆氫彈。 

 

  如上面的動圖,注意動圖中標註的那條線,也就是那道波,它跟前一道波相比,走的路徑更長,但它卻比前一道波先到達地面! 

  這更奇怪了。面對這種現象,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百思不得其解。 

  1909年,克羅埃西亞國內發生了地震。莫霍洛維奇拿到多個地震觀測站的數據後開始比對,結果,他驚訝地發現,有的地震波是以7~8千米每秒的速度向更遠的地震站傳播的。 

  到底是另一種速度更快的地震波,還是同一種波選擇了另一條捷徑? 

  最終,莫霍洛維奇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得出結論,這是P波走了捷徑的緣故,在厚厚的地殼下,有著另一層不同於地殼的物質,它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地幔,地幔中的物質密度更大,所以地震波傳播得更快。 

  為了紀念莫霍洛維奇,故把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叫做莫霍面。 

  地球物理學是一門充滿著各種爭論的學科,然而,100年過去了,地球內部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卻是地球物理學公認的基石之一。 

  方法補充 

  上文我們用地震波回顧了一下歷史上莫霍面、古登堡面的發現過程。關於地震波,我們還需要補充一些知識。 

  地震波的速度取決於介質的密度和彈性。又因為地球密度隨深度增加而增加,所以地震波的速度範圍從地殼中的大約2到8公裡/秒,到深地幔中的13公裡/秒。 

 

水槽中加滿水後,雷射的折射與反射。 

  跟光波一樣,地震波也會反射和折射。當它在地球內部傳播,遇到不同的介質時,路徑就會改變。 

 

  

如上面的動圖,當P波穿過地球內部,並從外核進入地幔時,發生了明顯的折射。另外,動圖頂部的地震波走的明顯是曲線,原因如下,如果物質的密度是均勻的,則地震波將走直線,但如果物質的密度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則地震波走的也將是一個漸變的曲線。正是以上這些原因的存在,我們看到,在南半球的一部分地震監測站檢測不到P波,這就是P波的陰影區。同理,S波也存在陰影區。而兩個陰影區交疊的地方,地震站將接受不到任何地震波。 


 

  根據以上方法(當然還有別的方法),地球物理學家們將地球分成了以上結構。不過,如果是根據機械性能的不同,我們又可以將其這樣分:巖石圈、軟流層、地幔、外核和內核。 


  輕鬆一刻 

  地球物理學是一門通過地震波、重力、電磁、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研究地球的學科,而關於地球物理學有不少笑話,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一個老闆讓地質學家、工程師和地球物理學家到他的辦公室。然後,他問每個人,2 + 3等於幾? 

  工程師答:5.0000000。 

  地質學家答:4到6之間。 

  地球物理學家靠近老闆,回答道:老闆,你想要什麼? 

  對這個笑話若不深入了解,難免會對地球物理學家們有誤解。實際上,這個笑話跟一個著名的理論有關,這就是「地球物理反演理論」。 

  要懂得什麼是反演?先得知道什麼是正演。這裡,中國地球物理學家楊文採院士給我們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 

  將一瓶香水放到房間中央,從擴散方程得知,一天之後小房間內將布滿大致均勻分布的香水分子,這就是正演。 

  而反演就是,已知屋子內的香水分布,然後讓你推算出,香水是何時放到屋子裡的?裝香水的瓶子又是什麼形狀? 

  地球表面被堅硬的巖石所覆蓋,而人類至今鑽探的最深井也就1萬多米。所以,沒有人見過15公裡以下的巖石什麼樣。 

  而現在,人類卻對地球內部的物理性質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這些知識多數是來自於對地球物理的反演,而不是來自於鑽井。 

  既然是反演,就必然存在多解性。正如地球物理學家劉光鼎院士在一次報告中強調的那樣:任何地球物理的反演問題都是多解的,不唯一的。 

  比如前面的「香水問題」,反演時,我們顯然是無法求出「香水何時放置?」的精確時間的,也就是得不到一個唯一解。 

  所以笑話中,地球物理學家才如此回答:老闆,你想要什麼?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地圖下載,請點擊公眾號主頁「免費地圖」

圖文來自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

相關焦點

  • 淺談地震縱波與橫波及板塊表現
    而地震的縱波傳遞速度比橫波的傳遞速度快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可能應該有誤。大地震的震源所產生的震源縱波和斷裂板塊所產生的剪切縱波都是由於地球內部排出氣體所造成。氣體衝破地殼以前,主要表現出震源縱波特性,氣體衝破地殼以後,主要表現出剪切縱波的特性。
  • 《物理提高》橫波和縱波哪個快
    相同性質的波縱波比橫波傳播快。地震波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傳播速度慢。
  • 橫波和縱波哪個速度快?
    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面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 《物理提高》水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水波是橫波還是縱波水波有兩種,一種是表面波,由於液體的表面張力引起,是橫波。
  • 音頻課第14講:橫波和縱波
    音頻課14講:橫波和縱波高一物理選修3-4 第12章  大家好,我是樂學堂主,我準備每天錄製一小段音頻,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一點幫助。大家在刷牙的時間就可以聽完。 關注我你就會發現,馬桶課堂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 Y4T201 橫波縱波
    對昨天的s p的理解,重新來,聽專家們演講提到一個偏振分束的概念,我這個外行沒聽明白,TE和TM
  • 超聲波檢測之橫波和縱波的區別圖解:縱波小角度探傷的應用
    打開APP 超聲波檢測之橫波和縱波的區別圖解:縱波小角度探傷的應用 發表於 2017-08-15 20:28:17   橫波和縱波的區別   波就是振動的傳播,通過介質傳播。
  • 門源縣6.4級地震最新消息 地震自救知識大全:先縱波後橫波橫波是...
    蔣海昆介紹,初步監測結果顯示,此次發震位置位於北西向的冷龍嶺斷裂和託萊山斷裂的交匯處。從這次地震本身來看,是一次逆衝型的破裂。據我們統計,1900年以來,這次地震震中附近100公裡範圍內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5次,最大地震為1927年5月的古浪8.0級地震,距離此次地震震中55公裡左右,時間間隔最近的一次6級以上地震是1986年門源6.5級地震。
  • 橫波與縱波的區別在這,震驚科學界!
    波動有兩種,一種是縱波,一種是橫波,它們有什麼本質區別呢?西方科學至今也說不清楚,因為它們把波動的物質基礎給抽掉了!其實,不管是縱波還是橫波,都是需要連續媒介的,縱波是連續媒介在運動方向上的疏密振動;而橫波則是連續媒介在周期運動中加入了一種旋轉的能量,它是連續媒介的一個正向渦漩,繼而一個反向渦漩的周期變換。見下面縱波與橫波的示意圖:
  • 你以為,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以太中的光波是縱波還是橫波。換句話說,光是象聲一樣傳播的嗎?光波是由於介質密度的變化,而使得粒子向波傳播的方向作振動的嗎?還是以太是一種彈性的膠質物那樣的介質因而只能產生橫波,並且它的粒子的運動方向跟波本身傳播的方向是垂直的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試決定哪一個答案比較好些。很明顯,若光波是縱波,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 地震橫波和縱波哪個對房屋的危害大
    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急速的破裂和運動,這種擾動構成一個波源。
  • 超聲波中縱波、橫波、表面波、板波對比??
    1.按質點的振動方向分類根據波動傳播時介質質點(可以理解為介質中的分子)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不同,可將超聲波分為縱波、橫波、表面波
  • 橫波與縱波的區別,你知道在哪嗎?
    自然界的波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縱波,如聲音,它是連續媒介在運動方向上的疏密振動。一種是橫波,如光,它到底是怎樣運動的?現在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上來!你說它是波吧!正是有了生命和精神,同一種物質組織起來才出現了不同的個性。呵呵,萬物都是由同一種生命之流匯聚而成的,只是最初產生環境的不同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個性,這就是答案。用西方科學的話來說,統一的物質不僅是物質的,而且本身就充滿著能量,是物質和能量的統一體,其能量大小就體現在物質彼此之間的緊張程度之上,這種認識要比西方科學機械地把物質和能量分開高明得太多了!
  • 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地球內部圈層結構》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地球內部圈層結構,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2.嘗試根據地震波劃分地球內部圈層。3.能夠區分橫波和縱波的特點以及巖石圈和軟流層的範圍。【過程與方法】能夠結合地球各圈層結構特點,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 「氣象炸彈」打開地球內部一扇窗
    而在地震學中,有一種被稱為「微震」的微弱震顫,分為兩類,一類是縱波(P-wave)微震,在地震發生前,這種震動能被動物感知到;另一類是橫波(S-wave)微震,地震發生時,人能感覺到這種強烈的震動。縱波是壓縮體波,橫波是「漣漪」體波,相較於只能在地球表面移動的表面波動,體波會通過地球內部移動。
  • 地質地球所提出轉換橫波的Q值估算方法
    但是實際地下介質的粘彈性造成了地震波傳播能量的損耗和高頻成分的吸收,尤其是轉換橫波與縱波相比,其頻帶更窄、主頻更低,因此十分有必要去研究轉換橫波的Q值估算方法,進而對轉換橫波進行Q補償來提高其解析度。  縱波的Q值估算與反Q補償已經是一項成熟的處理技術。但是轉換橫波以縱波入射、橫波反射,其頻率衰減同時受到縱波與橫波品質因子的影響,所以縱波的處理手段是無法應用於轉換橫波的。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總論
    人類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其實人類的視野是極其狹窄的,我們不僅對地球表面以外的太空及宇宙知之甚少,同時對於地球表面以下的地球內部結構也知之甚少
  •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1.地震波(1)分類:圖中A表示橫波,B表示縱波。(2)特性B波:傳播速度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A波:傳播速度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3)波速變化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處(指大陸部分)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
  • 極簡【世界地理第四篇】:地球內部結構和各結構的基本運動
    參考資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百度百科:地球;地震;橫波縱波;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地球磁場的產生源於地核的旋轉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其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地球內部由外到內分別由地殼(qiao)、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之前我們已經探討了地殼和地幔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繼續向地球的深處來進行研究,來聊聊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