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抑鬱症」一詞開始高頻次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最近,中國疾控中心的一組公開數據,揭示了抑鬱症已成我國重要的疾病負擔。中國疾控中心通過分析全球疾病負擔2017年數據,發現2017年我國有5636萬抑鬱症患者,佔全球總病例的21.3%,比1990年增加了24.7%。其中女性和55歲以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研究者表示,中國人口佔全球18.4%,而抑鬱症患者卻佔了全球病例的21.3%!這預示著抑鬱症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抑鬱症在中國隱秘流行
三毛、海子、張國榮、喬任梁、雪梨……翻開歷史的畫冊,深陷抑鬱症的名人不在少數,他們的人生各不相同,但結局卻驚人地相似,他們鮮活的生命最終皆因抑鬱症戛然而止,令人唏噓不已……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如今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3.5億名抑鬱症患者,遍及各個年齡層,每年因抑鬱症自殺的死亡人數高達100萬人。
在我國,抑鬱症其實早已隱秘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鬱症已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疾病。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數據統計,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逾億人,其中抑鬱症的發病率可達5%-6%,有75%—85%的抑鬱症患者會在5年內復發,10%的患者最終會選擇自殺以結束生命。
抑鬱症=不開心?抑鬱症是怎麼發生的?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就是抑鬱情緒,就是不開心、不高興。很實際上,抑鬱症要比抑鬱情緒嚴重得多,它常見的表現包括: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完全處於悲傷中;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哪怕整天無所事事,依然感到疲勞;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覆出現自殺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睡眠過多;
(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慾減退。
以上症狀中,如果同時滿足心境低落和任意4項,且持續2周以上,即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
抑鬱症是怎麼發生的呢?對於這一問題,科學家也無法回答。為了確定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吵了幾個世紀: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或社會壓力有關,而生物學家則更傾向於基因、腦部化學反應等說法。
不過目前,科學界大都認同生物遺傳因素、個人應激心理反應、外界因素等共同催化了抑鬱症的產生。
影像學提示,抑鬱症患者的大腦和正常人不一樣:在患者的大腦中,5-羥色胺在減少。5-羥色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常被稱為「產生愉悅情緒的信使」。在這種生理基礎上,抑鬱症患者的體質就好比乾燥又易碎的柴堆,當生命中遇到「感情失意」、「事業失敗」、「家庭破裂」等四處亂竄的火化時,抑鬱就會迅速被點燃……
是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
由上文可知,全球21.3%的抑鬱症發生中國,佔世界五分之一。為什麼中國抑鬱症人群如此龐大?難道中國人大都是「抑鬱體質」?到底是誰悄悄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然後把抑鬱症送到他們周圍?筆者分析了以下3種原因:
1、「萬事隱忍」成為抑鬱的溫床
環顧我們周圍,人人喜笑顏開,壓根就找不到抑鬱的蛛絲馬跡。但你不知道的是,笑容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張張落寞的臉。
中國人普遍內斂,推崇「隱忍精神」,辦事喜歡極盡周全,相處習慣表面和氣,從小到大都被要求掩飾內心深處的情緒,不要過度表達快樂和驕傲,做到「喜怒不形於色」。然而,這樣卻會給內心造成壓力,令人生活在沉重的枷鎖中。
生活中,即使有時候內心已經低落到極點,但礙於面子、禮節,中國人大多數時候都需要面帶微笑。他們會把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等各種壓力壓抑在心裡,不願與人交流,強撐著自己沒事兒,時間長了就很可能被抑鬱症纏上。
2、急速發展的社會,讓人高興不起來
網紅李子柒為什麼會爆火?或許這裡面隱藏著中國人所要追求的生活:自然、田園、安逸、恬靜,沒有鋼筋水泥城市所帶來的壓抑和喧囂,只有世外桃源般的逍遙與自在。
中國人為什麼高興不起來?疾控中心的研究者認為抑鬱症的流行與城市化進程、工業化發展、社會壓力等相關。想像一下,早上踏出門口後,望而生畏的高房價、低入塵埃的工資、懸殊的貧富差距、社會特權的橫行、就業的困難、擁擠不堪的高峰地鐵、汙染嚴重的空氣等各種問題橫亙在你面前,要想時刻保持好心情,談何容易?
3、激素變化引發女性抑鬱
在中國,女性罹患抑鬱症的概率比男性高,疾控中心研究者指出,心理精神因素、激素水平變化,都是重要的誘發因素。特別是女性生完孩子之後,身體激素易發生改變,情緒很容易波動,若此時缺乏關愛,則會為日後的抑鬱症打下基礎。
另外,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太苛刻了,做家務、帶孩子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否則就不是賢妻良母。還有,人們要求女性要美、要瘦、要溫柔、要孝順,最好還要有自己的事業,做一名女強人、女超人。各種壓力接踵而至,為女性抑鬱埋下了禍根。
得了抑鬱症,想開一點就好了?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是中產階級和文化人的產物,是矯情,是因為想不開引起的。但實際上,抑鬱症並非矯情,各個階層的人都有患病的可能,貧困人群的發病率甚至更高。
抑鬱症與「自殺」總是如影隨形。有數據顯示,抑鬱症病人中,約70%曾出現過自殺的想法,15%最終會將自殺付諸實施。另有國外數據表明,在所有自殺死亡的人群當中,約有70%以上的人患有抑鬱症。
因此,治療抑鬱症,並非想開一點就好了,而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去治療。
首先,患者需要要遵醫囑服藥,常見的抗抑鬱藥基本是針對大腦內單胺類遞質,如5-羥色胺或者去甲腎上腺素。
其次,抑鬱症患者需要配合心理治療,對自身的認知偏見進行改變,常用的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療、動力學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等。
還有,抑鬱症患者需要人們的包容與關愛。與抑鬱症患者相處,請收下你的自以為是,不要不要忙著判斷,忙著下結論,不要說類似「看開一點」、「有勇氣尋死,為什麼沒勇氣活下去」等質疑的話,也不要貿貿然地給予撫慰與鼓勵,而應該嘗試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恐懼、絕望,在生活中加倍地給予他們關懷……
總而言之,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抑鬱症患者是極其孤獨的,大多數時候他們只能獨自對抗病魔。對待這些特殊的病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否則,他們很有可能會踏進萬丈深淵,再也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