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搗蛋、擠眉弄眼、搖頭甩手是病了?當心這個病找上門!

2020-11-23 騰訊網

夜航拍客招募啦!

全文共1486,閱讀大約需要4分05秒

很多家長把多動症誤以為孩子是頑皮、淘氣,把抽動症誤以為是喉疾、眼病等對待治療。還有些家長已經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多動症或抽動症,以為隨年齡增長,症狀會自然消失而放棄治療,由於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很多多動症、抽動症患兒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或延誤治療。其實這些可能都是兒童行為發育疾病的一些症狀表現,孩子一旦得了這種病,家長該怎麼辦呢?

(答案在結尾的彩蛋中喲!)

家長能否注意到孩子的抽動、聳肩、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日常行為中的異常,是孩子能否及早得到排查的關鍵因素。那麼生活中如何鑑別是否患有多動症或者抽動症呢?

鑑別多動症

1、過度活動:和正常小朋友的不同之處就是,從小手腳就不停的亂動,顯得格外活潑,睡眠偏少,好喧鬧、好搞破壞。

2、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現在孩子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無關緊要的聲音吸引。

3.學習困難:表現為視聽辨別能力低下、手眼協調困難、短時記憶困難,可能出現寫字凌亂歪扭。

鑑別抽動症

1、有經常性不受控制眨眼的就要注意了!呈現怪態:擠眉、眨眼、皺鼻、噘嘴、聳肩、搖頭,扭頸等。

2、有時候一些抽動症患者在言語上有一些汙言穢語的現象,喉中常發怪聲,不由自主清嗓子或乾咳,常說髒話、粗話。

3、在行動上比較畏縮,手腳及軀體、面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動、擺動。

重磅消息:4月4日,周六做客《你好,醫生!》的專家是:

呂建光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委會理事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綜合兒科會會員

黑龍江中亞癲癇病醫院兒科門診主任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從事兒科臨床診療工作30多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多動症、抽動症、遺尿症、語言發育遲緩、矮小症等發育行為疾病及兒童癲癇,熟練掌握兒科相關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秉承中醫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的觀點,參與「醫教一體」診療模式的研究和完善。

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與醫學聯合科研工作,發表醫學論文十餘篇。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你好,醫生!》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節目播出時間為每天10:40-11:15,各個領域的專家將在這裡針對大家的各種病症進行答疑解惑,小編還會在節目播出的前一天為你預告第二天的課題和專家。你可以給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留言,留言方式為:你好,醫生!+姓名、電話和你想要諮詢的問題,我們會選取一部分幸運觀眾,在第二天的節目中幫你諮詢專家,或是電話回覆你。只要你關注我們的節目,我們就會成為你專屬的健康小秘書,免費諮詢,貼身服務,千萬不要錯過喲!

(彩蛋來啦!答案是A.B.C.D)

兒童抽動症是如何引起的?(多選)

A.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患病史的,會使孩子發病的機率明顯增高,而且男孩比女孩的患病率高。

B.精神因素

憂傷、驚嚇、情感激動、長期焦慮不安、學習負擔過重、看驚悚小說或電影等等,都會誘發兒童抽動症。

C.家庭因素

家長的關係緊張或者離異、經常訓斥或者打罵孩子、對小孩管教過嚴等等。

D.多巴胺分泌過多

多巴胺分泌過度會導致運動神經系統紊亂,產生肌群不自主抽搐等症狀,是誘發兒童抽動症主要的原因。

專屬你的私人醫生,

盡在《你好,醫生!》

播出時間:

每天10:40-11:15

重點推薦

相關焦點

  • 育兒奇葩說 寶寶擠眉弄眼可能有病?
    一些寶寶喜歡擠眉弄眼,而媽媽們總以為這是調皮做鬼臉,往往只是一笑而過。而近日就有網友表示,不要忽略寶寶擠眉弄眼的問題,因為這很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聽到這種說法,媽媽們也是嚇了一跳。那麼這擠眉弄眼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 孩子頻繁擠眉弄眼、搖頭甩手、聳鼻子,甚至學狗叫,當心兒童抽動症...
    哈爾濱市王先生給《你好,醫生》節目組打來電話求助:「我兒子今年9歲,每天不停眨眼睛,經常搖頭晃腦,不自主地聳肩或伸脖子,時不時還有甩手搖頭的動作,嗓子裡經常發出「吭吭」的怪聲。因為兒子表現得非常奇怪,經常被同學嘲笑,最近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兒子變成這樣做父母的非常心痛。」
  • 孩子總眨眼睛、抽鼻子、聳肩膀是病嗎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有些孩子有眨眼睛、抽鼻子和聳肩膀等異常行為,這讓很多媽媽非常擔心,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病。寶寶的這些動作都是不由自主的,可能是由於孩子正在成長的神經系統中發生了肌肉痙攣和抽動。單純的抽搐並不是嚴重的心理紊亂或者是潛在疾病的信號。有的家長為了阻止孩子的這樣的行為,會採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強行讓孩子停止,但孩子的症狀並沒有因此而變好,反而更加嚴重了。
  •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天才難道是種病?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天才難道是種病? 8歲的亮亮(化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男孩。他活潑愛笑,平時成績十分優秀,數學經常考滿分,語文也都在90分以上。明明是想跟人家玩卻不懂開口詢問,反而是通過拍打的方式與他人搭訕,結果發展成兩個孩子打了起來。最後甚至亮亮威脅其他同學跟自己玩,同學若不聽話他就揍人家。正是因為這個亮亮才會被多個學校退學。前不久,亮亮的媽媽為了帶孩子看病,也為了能夠方便的照看孩子,自己辭去了工作。據接診的兒科醫生程芳表示,亮亮確實患有自閉症,而且是屬於高功能的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 疾控專家:當心血吸蟲病 不要去江邊玩水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江水水位上漲,不少好奇的市民會到江邊看看水位情況,這裡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遠離警戒區,不要涉水嬉戲,防止血吸蟲病,確保人身安全。【江邊公園有市民跨越警戒線】南京市的三汊河口也是秦淮河的入江口。
  • 小舞蹈病的症狀
    小舞蹈病嚴重的威脅了患者的健康,在發現了小舞蹈病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做治療的話,會帶來嚴重的傷害,認真的做診斷才會有健康的未來 本病與風溼病密切相關,常為急性風溼病的種表現,孕婦發生的妊娠性舞蹈病也 也多為風溼性舞蹈病的復發。 也可見於猩紅熱、白喉等其它感染性疾病之後。本病病變主要在大腦皮層、紋狀體、小腦、黑質等外,呈一種非特異性可逆性炎性病變,病變部位血管充血,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神經細胞彌散性變性。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這個孩子的情況屬於高功能自閉症的一個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程醫生表示,有研究認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因此,這種病還有另一個名字,天才病。天才病的名字雖然好聽,但無法掩蓋疾病本身的殘酷。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會有如下表現:人際交往困難。
  • 10歲男孩反覆發熱貧血誤以為是白血病,竟然是這個病
    血液科老專家時常把血液科查不清楚原因的貧血孩子轉到我們科門診。我們經常給那些孩子胃腸鏡檢查,發現貧血是消化道潰瘍出血或異常血管瘤生破裂等疾病引起的。小姜爸媽心想,孩子才10歲,做胃鏡多痛苦啊。而且小姜爸媽認為孩子發熱應該是體內有炎症,於是掛了感染科。感染科醫生以「發熱待查」把小姜收住院。
  • 當心血吸蟲病 不要去江邊玩水
    市民陳先生說我是為孩子高考買書,到這邊,順便過來看一下。感覺這個水很洶湧,江面很寬。7月11日上午9時,由於長江水位過高,按照《武漢江灘辦通道閘口封堵應急預案》,武漢全市市屬江灘公園已實行封閉管理。雖然大部分市民都會遵守規定,遠離禁區,在規定的觀水點觀水遊玩,但是記者在微博等平臺上卻發現,少部分市民竟然偷偷翻越警戒線,近距離接觸汛期江水。
  • 7歲孩子多動、不聽指令被學校勸退,兒科專家:這是病,得治!
    、注意力不集中是病,得治! 原來這是病啊,小張媽媽後悔沒有及早帶孩子來醫院診療。 據王磊院長介紹:多動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我國的學齡兒童多動症發病率為3-10%,也就是一個40人的班級裡,可能有1-4個孩子是多動症。 多動症看起來只是不聽話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經常被家長忽略。
  • 當心!暑期出遊避暑玩水 警惕血吸蟲病
    來源:上海疾控暑期來臨,滬上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開啟了旅遊模式,到全國各地走親訪友、避暑玩水。鑑於近期多地洪澇災害多發,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接觸血吸蟲疫水,含有血吸蟲的感染期幼蟲——尾蚴的水體,包括湖泊、河流和溝塘等的機會增多,遊玩時應注意防範。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說,血吸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經接觸疫水而感染。
  • 刺激戰場:搗蛋鬼遇到了調皮的小木桌,玩家成了訓練場裡的笑話!
    三,搗蛋鬼遇到了調皮的小木桌在刺激戰場遊戲中很多玩家喜歡在訓練場裡面惡作劇,有的玩家喜歡把載具藏起來,讓別的玩家沒辦法開車。有的玩家喜歡用手雷亂炸,影響別人練槍等等。今天一個搗蛋鬼遇到了調皮的小木桌,如上圖所示,搗蛋鬼自己跑到了木桌下面丟雷,沒想到小木桌的「脾氣」非常大,直接把這位玩家給「咬」住了,之後怎麼移動都出不來。在訓練場的玩家看到這一幕非常開心,有玩家甚至說「哇,倍鏡桌子上有一個三級頭,大家快來打兩槍」,這位玩家成了訓練場裡的笑話,正應了那句話-自作孽不可活。
  • 孩子擠眉弄眼,也許是病,認識妥瑞氏症
    從小護理,多半症狀會消失除了上述的治療方法,在心理層面,父母要將小孩當做正常人,別刻意指責孩子做出的那些舉動,但也不宜忽略tic的出現,應該讓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狀況,學習如何消化這些情緒,也能適時地跟父母討論,如何讓自己的病狀獲得改善。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喊肚子痛?很有可能是得了這個病,家長要及時就醫
    孩子得這個病經常表現為腹痛,有的孩子表現為隱隱作痛,有的孩子表現為痙攣性疼痛(類似突發性的岔氣),疼痛程度不一,但大部分可以自行緩解疼痛。時常發作,表現是陣發性的多見。發作後孩子並無其他異常。也有部分孩子伴有厭食、嘔吐、腹瀉、腹脹的。腹痛部位以肚臍周圍或者右下腹多見。但也可見於腹部其他位置。
  • 疾病預警:可怕的遺傳代謝病之楓糖尿病
    但是在之後的整整五年多時間裡,他們輾轉奔走於當地兒童醫院、省兒童醫院,孩子病情都是反反覆覆,並沒有根本上的好轉。直到幾天之前一家人帶著孩子來了北京,在北大第一醫院兒科掛了號,才被告知懷疑孩子是得了一種名為「楓糖尿病」的遺傳代謝性疾病,並且由於病情拖延時間太久,治療效果不好,建議轉院行肝移植手術。
  • 南昌博大甲狀腺科:疲倦、怕冷、犯困當心是這個病找上你!
    甲減多見於中年女性,男女之比均為1:5,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起病隱匿,病情發展緩慢,臨床表現多樣,按起病年齡可分三型: 甲狀腺功能減退始於胎兒或新生兒者稱呆小病;起於青春期發育前兒童者,稱幼年型甲減;起病於成年者為成年型甲減。重者可引起黏液性水腫,更為嚴重者可引起黏液性水腫昏迷。
  • 孩子發燒到38度吃退燒藥,病的時間會更長?!
    孩子發燒,家長都希望吃了藥體溫能很快降到正常水平。其實不用著急。疾病恢復需要有一個過程,發燒的過程其實就是抗體和病毒鬥爭的過程。很多病毒對溫度都很敏感,當體溫升高到38℃時,病毒就無法繁殖,也不能形成新病毒了,這個溫度有利於抗體的形成。
  • 遇到一群調皮的熊孩子,辛棄疾悟出首《清平樂》,讀完心裡暖暖的
    西風颯颯,園區中的梨和棗也都成熟了,這群調皮搗蛋的小孩偷偷摸摸拿著長竹竿在拍打著成熟的果肉。這前兩句話讀起來不光給人感受到園區中果實纍纍的畫面,實際上也是抒發了詩人對豐收的快樂。而「偷」字也是將一些調皮搗蛋小孩的神態描寫得活靈活現,天真無邪但有一點「做賊心虛」。
  • 全身長滿腫瘤,醫生說:這個病治不好
    PART.1 他們病了,全身都在長瘤子McKinnon最初被確診時,她所在的家鄉很多人並不知道神經性纖維瘤究竟是什麼病。McKinnon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什麼時候去看醫生、做哪些檢查,為此,她多少有些沮喪。神經性纖維瘤這個看似陌生的疾病,正困擾著中國諸多的患者。
  • 感覺喉嚨裡天天像有隻蟲子在爬,當心這個病
    感覺喉嚨裡天天像有隻蟲子在爬,當心這個病 2020-12-30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