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展示他的太陽系模型
由於小孫子的一句話,75歲的老人張天偉,萌生了製作太陽系模型的想法。經過半個月的巧妙構思、精心製作,昨天,太陽系模型完工了。2012年聖誕節前一周,上初一的小孫子對爺爺說,希望他能做一個太陽系模型,幫助同學們學習天文知識。張天偉一口就答應了。張天偉說:「炒鍋翻扣作為底座,一隻40瓦的電燈泡用一個空心的竹子立在鍋中央當作太陽。從水星到海王星的八大行星依次向外排列,除了地球儀,其他行星模型都是我動手改造的。在有繞行衛星運行的行星旁,我還參考各項資料用大小不同的圓珠子做出了衛星。」
昨天下午,在他的工作室裡,記者見到了剛剛完成的太陽系模型,靠近太陽的4個行星模型上,行星的基本介紹在鍋底貼成了一個同心圓,而其他4個行星的基本介紹則用鋼筆寫在了竹條支架上。袖珍版「天宮一號」繞「地球」運行、「嫦娥二號」繞「月球」運轉。
可以體現四季變化、日食月食,是模型的一個亮點。作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氏風箏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他擅長手工製作。通過在支撐軸上添加「偏心結構」的方式,使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始終保持23.26度的夾角。
他還專門突出了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帶、木星大紅斑。他說,這些都是孩子們學習中應該知道的。
張天偉說:「目前,市面上很少能夠買到成品的太陽系模型,在學生初次接觸天文知識的時候,多少會造成點不便。我儘可能運用自己已知曉的天文知識,將模型製作的精確。」
實習記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