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遊如何戰疫?疾控專家為你劃重點

2021-01-09 金臺資訊

編者按:五一將近,貓了許久的人們已經再也宅不住了,許多人的出遊計劃已經擬好,但也有些人即擔心又怕誤了這難得的春光,那五一能出遊嗎?需要注意啥?看看專家怎麼說。

五一出遊安全嗎?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於大部分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五一」假期出門旅行是比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輸入病例或本土病例,我們要保持警惕,要意識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三類人不宜出行

馮錄召表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這些高危人群不建議出行旅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諸多免疫功能都會有所降低,不少老人還有著多病共存一身的現象,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老人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易感者、甚至出現危重症病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家王麗靜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順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其他症狀較為少見。但是很多老年人起病時,可能並不伴有發熱症狀,可能表現為乏力、胸悶或消化道症狀等臨床症狀。也就是說,老年患者臨床表現更不典型,個別患者甚至可能以譫妄、意識障礙等症狀為首發或早發症狀,讓人防不勝防。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委兼產科學組組長楊慧霞表示,目前孕產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很少。孕產婦一旦被診斷為疑似,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胸部CT檢查放射線暴露劑量不足以導致胎兒畸形。

目前尚無足夠數據確定孕婦新冠肺炎感染對胎兒的影響。以往孕婦罹患病毒性肺炎的資料顯示,早產、胎兒生長受限及圍產兒病死率增加。與沒有肺炎的孕婦相比,患有肺炎的孕婦發生低出生體重兒、早產、胎兒生長受限等的風險均增加。

孕產婦在妊娠期間應始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有發熱、咳嗽等不適應及時就診,就醫時應將自己的流行病學史如實地告知醫務人員。有條件收治感染孕產婦的醫院,建議設立專用的負壓隔離手術室和新生兒隔離病房。

出遊如何保護自身安全?

馮錄召提醒有出行打算的朋友,要從三方面注意預防。一是出行前做好準備,建議就近錯峰出遊,儘量避開熱門景點或景點尖峰時段,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開展一些娛樂項目。如果準備跨地區出遊,應選擇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並且要提前聯繫景區,了解當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準備,也需要準備一些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劑物品,以便在路上使用。

二是途中要做好防護。如乘坐飛機或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務人員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衛生,並且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

三是旅行期間要做好防護。在遊玩過程中在景區有序排隊,保持人際距離,當然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咳嗽禮儀,隨時做好手衛生。出去住宿時,應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賓館,入住後要開窗通風,旅途中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到就近醫療機構就診。

馮錄召還提醒大家,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乘坐交通工具時,應儘量減少飲食次數;在景區內建議首選外帶的食品;如果在餐廳用餐,建議間隔落座或同側用餐,與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五一聚餐行不行?

針對目前疫情防控期,消費者是否可以去餐廳堂食?馮錄召表示,當前,仍不推薦大規模聚餐,也不建議攜帶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幼兒進行堂食。

「建議普通就餐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就餐前做好預約,做到錯峰用餐避免擁擠。」馮錄召說,近距離接觸和聚集存在感染風險,進入餐廳前要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測量、登記,如有發熱症狀不應進入餐廳。

馮錄召表示,在餐廳期間,需儘量減少接觸公共設施,做好手衛生,飯前、入廁後洗手,用餐過程中儘量與他人保持人際距離,注意咳嗽禮儀。多人共同用餐時,推薦使用公筷和公勺,減少接觸傳播機會,降低感染風險。

馮錄召表示,不推薦大規模聚餐,建議普通就餐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就餐前做好預約,錯峰用餐避免擁擠。

提醒:防病毒戴口罩、勤洗手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普通人的免疫系統沒有對新冠病毒的免疫保護記憶。通常情況下,病毒感染人體後,人體免疫系統才會產生響應,繼而產生保護性抗體和細胞免疫記憶。

施一表示,在疫苗沒有研發成功和上市之前,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舊以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為主,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公眾應戴好口罩、勤洗手。對於已經感染的患者,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給予臨床治療措施,可以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多地高校陸續公布開學時間。馮錄召建議,大學生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安排進行返校,返校途中如果長途旅行,應該隨身攜帶口罩、手消毒劑這些物品,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全程佩戴口罩,旅途中要做好健康監測,到校後應根據安排進行登記和健康管理。開學之後上課,學生在進入教室之前,應該主動測量體溫並且佩戴口罩,座位之間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在教室停留期間也要避免扎堆,宿舍內保持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近距離接觸。各宿舍之間不鼓勵互相串門。就餐時,建議學生自備餐具,避免混用,保持一定距離,或間隔錯位就餐、分時段就餐,學校也應該避免外賣入校。

(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原創、人民日報、北京日報)

☆防疫課堂☆

五一假期出遊是否有風險?疾控專家解答來了

疫情期間別喝粥?戰疫早餐應該這樣吃!

五一如何安心出遊?先看看這三道免疫力「思考題」

"五一"小長假將臨 外出遊玩一定要做好兩件事

解除隔離後居家防護怎麼做?指南來了!

戰「疫」時期健身不能停 旱地遊泳提高免疫力

特殊時期食品安全如何保障?飲食做到「六要六不要」

柳絮會攜帶新冠病毒?這些新冠謠言別信!

冠狀病毒"族譜"曝光 專家帶你找準防控要點

大專院校開學防控方案發布 學生返校後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北京高三即將返校開學,疫情防控怎麼做?

防疫順口溜 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

防控不可放鬆!個人日常辦公仍要做好11條健康防護

相關焦點

  • 「五一」颱風要來?福州市氣象臺回應了
    再過幾天是「五一」小長假了現在是特殊時期不少人都捨棄長途旅行計劃轉而改福州周邊遊所以重點來了——五一天氣如何?目前這個熱帶雲團正在發育中五一期間它不會對福州產生影響!」假期我省將迎來新一輪的降水過程假期期間全省大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陣雨其中前三天西北部地區降水較強部分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後兩天內陸地區有中雨局部暴雨近期五一出遊相關的搜索熱度持續上漲不少人都在蠢蠢欲動就「五一」假期是否可以小範圍出行旅遊,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
  • 周志宏:「五一」出遊 健康第一條
    作者:周志宏「五一」假期裡,可以出門旅遊嗎?哪些人群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出遊?在當下的疫情中,結伴出遊,應該如何健康防疫呢?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給大家帶來「五一」健康出行提示:道路千萬條,健康第一條!
  • 北京疾控:居民仍要少串門、少走訪、少出遊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提示社區居民,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少聚集,做好健康監測,如有發熱等症狀及時報告、儘早規範就診;如懷疑自己有被感染的風險,可預約進行核酸檢測。
  • 如何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
    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不僅可以減少恐慌,避免謠言肆虐,節省防控成本,還可以有效引導群眾做好防範、保護自己,避免疫情大規模傳播。◆ 集結力量權威發聲1.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和諸多未知,專業科普如小溪匯聚入海,為疫情防控注入了科學的力量。如近一段時間以來,每天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就有解答公眾疑惑的環節。
  • 「金邊日食」如何觀測? 專家「劃重點」!
    」將在我國境內上演,這也引發了國人極大的觀測熱情。 日全食發生時,在最精彩的幾分鐘全食時間內,將出現星空背景、色球層和日珥、日冕、貝利珠四大美景。 面對這場天文盛景,普通公眾該如何科學觀測?史志成提醒,在掌握好所在地日食發生的準確時間後,最好是提前踩點,選擇好觀測位置;喜歡天體攝影的,提前選擇有特色地景的地方,將更有觀賞價值。
  • 廣東中醫與疾控專家從雷神山金銀潭回家了
    廣東中醫與疾控專家從雷神山金銀潭回家了金羊網  作者:林清清 王悅欣 莊映格 宋金峪  2020-03-31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王悅欣 莊映格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短髮長長了!出徵時剪了帥氣短寸頭的女戰士,回來了!
  • 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與會專家就從社會幹預和科技幹預等層面找差距補短板、讓預防為主落在實處等話題進行討論。大會現場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與會專家討論公衛人才短缺需重視疫情來襲,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共衛生領域改革?
  • 重慶疾控中心專家:現在還說不準
    這一說法最近在微博上流傳,疾控專家認為如果重慶雨後氣溫回升,可能會出現蚊蟲短暫活躍期    近日,關於9月起蚊子進入「全年最毒期」的說法在微博上廣為流傳。    重慶市疾控中心消毒與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長季恆青表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他說,蚊子多不多,是否活躍要看溫度是否適宜和有無其孳生的環境。
  • 《成語解「疫」》:9組詞幫你給肺炎防護劃重點
    《成語解「疫」》:9組詞幫你給肺炎防護劃重點 2020-02-09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回應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當時參與建議了武漢的封城舉措。在這個英雄城市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後,曾光教授如今又見證武漢「解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很有感觸地說,「武漢的封城、『解封』,不管對武漢這個城市,還是對於其他地區來說,都可以說是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 浙江省疾控中心專家為你解惑
    趕緊點這看詳情》》浙江省疾控中心專家談冷鏈食品:怎麼吃最放心?近日,國內陸續出現的零星病例,據媒體報導部分與接觸冷鏈食品包裝有關。那麼,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如果吃了又該注意些什麼?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健所副所長陸燁副主任醫師為大家解疑。
  • 市疾控中心舉辦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
    2020年9月29日,市疾控中心舉辦「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市衛生健康委吳兵副主任,市疾控中心夏俊傑主任、馮鐵建副主任,市、區疾控中心相關科所負責人等40餘人參加了演練,還邀請了北京、大連、廣州3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前來指導、交流。
  • 煙臺疾控中心專家提醒:選擇塑料水杯需謹慎
    煙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市民:選擇塑料水杯需謹慎。由於塑料杯的材質各種各樣,且具有造型多變、色澤豔麗、價格低廉、不易碎等特點,其在市面上銷量較大。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塑料水杯(如太空杯)大多是用聚碳酸脂(PC)製成的,雙酚A是生產聚碳酸酯塑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然而,雙酚A是可引發癌症的物質。
  • 從瘧疾到新冠,中國疾控70年
    中國此次新冠疫情能迅速取得防控效果,得益於對既往疾控措施的經驗積累和疾控體系的持續提升。中國也曾飽受傳染性疾病之苦。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每年大約有瘧疾病例3000萬例,按當時人口,相當於每十七八個人中就有一人罹患瘧疾。但到了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我國瘧疾發病率降到了萬分之一以下。
  • 青海省疾控中心獲批2020年青海省傳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省級重點...
    為加快我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科技支撐,適應目前防控需求,青海省疾控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通過科技廳各位專家的嚴格評審,最終獲批2020年青海省傳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疾控專家邵一鳴:我國愛滋病防控面臨新挑戰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國家疾控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1981年美國疾控中心(CDC)專家首次在美國男同性戀和吸毒人群中發現愛滋病。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專家在法國的非洲病人中分離到HIV病毒毒株並獲得諾貝爾獎。1984年人類成功研製診斷試劑,1997年第一個抗愛滋病藥物AZT問世。「截至目前,全球已累計7000多萬人被HIV感染,3000多萬人死亡,愛滋病不僅是醫學還是社會及安全問題。」邵一鳴說。
  • 以非典為藍本的好萊塢大片《世紀戰疫》幫你理解諸多
    我不是「疾控」專家,但這個決定無疑是「靠譜」的。至少,這比搞什麼社區「萬人宴」要靠譜多了。而今天要詳細介紹的這部電影,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很多人理解為何「封城」。2011年公映的科幻片《世紀戰疫》(香港譯法),英文名《Contagion》,直譯就是《傳染病》。
  • 五一貴州各地鄉村旅遊攻略
    五一小長假馬上就到了憋了幾個月的小夥伴肯定都在制定「五一」出行計劃了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出行會有什麼不同呢?問題一:五一出遊安全嗎?疾控專家表示,前往沒有疫情報告的地方旅行是比較安全的。但五一出行儘量不要出遠門,慢性病人群、孕婦、幼兒不建議出遊,遊客也要避免室內聚集,出門要帶好防疫用品,減少在外用餐時間,住酒店要常通風透氣。問題二:今年出遊有什麼不同?
  • 疾控專家:新發地疫情的病毒跟歐洲三四月份流行的毒株基本一致
    北京本次疫情排除武漢流行毒株或動物病毒傳染人26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6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其中病毒來源分析中指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該毒株比當前歐洲流行同型毒株更「
  • 中國疾控中心:低溫冷凍消毒劑即將研製成功,配方會完全公開
    在12月3日晚間的《新聞1+1》中,白巖松對話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三級調研員夏偉,探討如何保證從業人員和進口貨品安全?進口冷鏈,如何阻擋進口「病毒」?消毒人員該如何做好防護?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 張流波:①從事消毒的人員最好是有資質的。今年人社部已經專門把消毒員作為一個職業,大家應該努力按照消毒員的職業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