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動物「長江海鞘」

2021-01-07 光明網

本報西安5月25日電(通訊員田明綱記者楊永林)5月24日出版的英國《Nature(自然)》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舒德幹教授等人在早期生命演化史上的又一突破性研究成果——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動物「長江海鞘」,這枚化石與他早先發現的半索動物「雲南蟲」、頭索動物「華夏鰻」、後口類「西大動物」、脊椎動物「昆明魚」和「海口魚」一起,論證了普通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過渡的各種中間類型,勾勒出一幅較為完整的早期生命演化譜系,為研究脊椎動物的起源奠定了基礎。

這枚已知唯一確證的早寒武紀海鞘標本,是由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99年在我國昆明市海口地區距今5.3億年前的筇竹寺組地層中發現的。該標本為海洋特定環境下的「泥暴」快速活埋,使其軟軀體構造得以精美保存。長約一英寸的身體與現生海鞘動物Styele(斯黛娜)極為相似,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部為構成動物主體的「萼杯」,下部是支撐這一「萼杯」的粗莖。整個身體全部包裹在一個結實的被囊之內。「長江海鞘」有兩個構造特別有意義。一個是在出水管下方保存著與現生海鞘動物最後一期變態幼體極為相似的「尾巴」殘留構造。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不知道這類像珊瑚蟲一樣生活著的海鞘到底屬於哪一類動物。後來,人們發現它在幼年階段能像蝌蚪一樣積極遊泳,而且在其「蝌蚪尾巴狀」的後體中存在著與頭索動物文昌魚極為相似的脊索和神經索構造,才真正認識到它的真面目竟是一類變態的脊索動物。另一個更有意義的特徵構造是位於進水管頂部成排的絲狀構造,它與現生帚蟲動物的觸手冠十分相似,如果將來的化石發掘能進一步證實,這種構造確係其原始祖先「退化」或「殘留」觸手冠構造的話,那麼我們離難題徹底解決不會太遠了。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動物長江海鞘
    新華網西安5月24日電(記者俞錚許祖華馮國) 我國科學家在地球早期動物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舒德幹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了距今5.3億年前的尾索動物--「始祖長江海鞘」的化石,為探索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進提供了最新證據。
  • 十八大代表、西北大學教授舒德幹簡介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德國洪堡博士後,長江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古生物學專業,1981年獲西北大學地質系碩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理學博士學位。
  • 談談尾索動物,希望的火種
    如果說脊椎動物在超強的感覺運動與智力,這條路線上走到了極致,那麼佛繫到無以復加的尾索動物,大概就負責積極探索演化的其它可能性吧,尾索動物的起源非常古老,在寒武紀中期咱們脊索動物的龍興之地,雲南帽天山地區就已經出現了兩種疑似尾索動物,始祖長江海鞘和山口,後面那個動物的名字我沒念錯。
  • 中國科學家發現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
    2月2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舒德乾等人與英、日等國學者合作完成的這一重要成果。在題為《雲南蟲類的一個新種及其對後口動物演化的重要意義》的論文中,科學家勾勒出了動物演化大樹「樹冠」上的兩大基本分支譜系之一——後口動物演化的基本輪廓,並據此提出了脊椎動物起源至少分「五步走」的新假說。而此前,學術界較為廣泛認同的是脊椎動物起源分「四步走」的假說。
  • 海鞘你是故意賣萌嗎?
    最近,海鞘因為萌萌的海鞘寶寶火起來了。有人說它們是「海洋中最可愛的寶寶」,永遠一副可愛呆萌的表情,看完它們的照片瞬間被治癒。
  • 海鞘刺身好吃嗎?一種越發育越退步的生物,就連自己的腦子也吃掉
    在市場中常見的海鞘呈橘黃色,有時也有點帶紫色,它的體型大小,乍一看像百香果,剖開後發現更像百香果了,裡面是黃色的,吃的也正是黃色部分。據說,生吃的海鞘,雖然味道甘甜,但伴有苦味,而且腥味也比較重,因此很多人無法接受這樣的美食。海鞘是什麼?
  • 西北大學發現原始後口動物
    【科技前沿】 西北大學發現原始後口動物對研究對稱動物軀體構型起源意義重大  光明日報西安2月4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地質學系研究員韓健等日前在陝西南部寬川鋪生物群中微型動物化石的研究中,發現了最古老的原始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
  • 海葵、小丑魚與海鞘
    可是如果你有機會潛入海底,尤其是到熱帶的海底或深海中,你就會發現苦鹹的海水中不僅有盛開的「花兒」,而且它們的外形更是千奇百怪、豔麗異常,比陸地上的鮮花更具吸引力,這就是海洋中的「動物花」。生活在海洋中的開花動物種類很多。腔腸動物中的海葵和珊瑚是海洋開花動物中一個最大的類群。
  • 距今約5.12億年 中外合作研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寄生關係
    張志飛 供圖自然科研旗下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中外學者在雲南東部寒武紀關山動物化石種群中,發現約5.12億年前的舌形貝型腕足動物被一種生物寄生,後者或能將腕足動物的食物轉為自身食物,這是迄今已知在化石記錄中發現的最古老寄生關係的證據。
  • 發現已知最古老鈽生產反應堆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美國二戰中遺失的一件核武器關鍵裝置,這件核武器裝置可以追溯到1944年,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級鈽生產反應堆。
  •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發現環節動物門原始遠祖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馮麗)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韓健研究員等人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3月20日在英國《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導》雜誌在線發表了重要科學發現《中國發現寒武紀早期具骨片的多毛類》。
  • 美麗的海洋動物——燈泡海鞘
    燈泡海鞘是在北海海域發現的海鞘,是海鞘中長得最好看的一種,身上長有許多「管子」,管子可以長到20cm,直徑15cm,長相極其像一個個的燈泡,因此得名海鞘形狀很像植物成體的外形像茄子或花朵,常附著在艦船底部、海底礁石上,它們長年累月固著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不知道的真會把它認作植物但是其實海鞘屬於尾索動物,用鰓攝取水中的氧氣,通過出水孔和入水孔不停地吸水和排水,從吸入的水中攝取浮遊生物和有機物來吃,維持生命。海鞘的大小不一,有的種類身體很小,僅有五百分之一釐米大,甚至肉眼都看不到,有的卻很大,身體直徑可達到6釐米或更大。
  • 猥瑣動物衙門,升堂
    這是某種樽海鞘的結構示意圖。如果這個還不夠壯觀的話,請看磷海鞘Pyrosoma atlanticum說到樽海鞘就不能不說它們更有名更常見的親戚,海鞘Ascidiacea海鞘綱跟樽海鞘綱同屬尾索動物亞門。但是跟愛四處遊蕩的樽海鞘相比,海鞘更像是植物,它們往往固定在礁石、船底或者其他什麼動物身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古老螯肢類節肢動物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與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這項研究將包括螯肢動物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5億年前。
  • 古生物學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的精子
    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通常不易保存。但這次研究人員很幸運,他們發現的化石以貝殼的形狀,保存在一塊琥珀中。研究發現,這塊琥珀中包含39個幾乎完整的介形蟲。據科學家在《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這些介形蟲中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軟體組織和精子都被保存下來,年代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古生物學家研究對比了此次發現的介形蟲和目前生存的介形蟲,並藉助X光獲得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科研人員最終發現了雌性的儲精囊和生殖細胞本身。
  • 西北大學科研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西北大學科研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2020-06-07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雲南大學古生物團隊發現最古老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環節動物(身體分節的蠕蟲)是當今動物界中一個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的重要門類,廣泛分布於各種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中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常見的蚯蚓、水蛭和沙蠶。多毛類動物是環節動物中物種最豐富、進化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類群,身體具有成對帶剛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
  • 化學分析揭示地球最古老動物
    本報訊 和蘑菇菌蓋漣漪狀內側相像的化石痕跡,是地球歷史上已知最古老動物的殘留物。這項日前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發現,基於對保存在化石中的脂肪分子進行的化學分析。它或許改變了動物和其他複雜生命如何出現的現有故事。 【《科學》相關文章】       上世紀40年代末,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這種薄煎餅狀、被稱為狄更遜水母的生物。
  • 科學網—化學分析揭示地球最古老動物
    狄更遜水母化石  本報訊 和蘑菇菌蓋漣漪狀內側相像的化石痕跡,是地球歷史上已知最古老動物的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