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約5.12億年 中外合作研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寄生關係

2021-01-19 中國網

烏龍箐新圓貨貝和殼外覆有的一種管居生物。 張志飛 供圖

自然科研旗下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中外學者在雲南東部寒武紀關山動物化石種群中,發現約5.12億年前的舌形貝型腕足動物被一種生物寄生,後者或能將腕足動物的食物轉為自身食物,這是迄今已知在化石記錄中發現的最古老寄生關係的證據。

腕足動物是小型有殼的海洋動物,兩側對稱,形似雙殼類,現存約450種,但化石記錄顯示存在1.2萬餘種。

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寄生關係效果圖。張志飛 供圖

最新發表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中國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張志飛教授聯合瑞典研究同行及同事,通過分析在雲南發現的寒武紀腕足動物烏龍箐新圓貨貝的化石種群,測定年代約為5.12億年前,他們發現許多烏龍箐新圓貨貝的殼外覆有一種管居生物,而覆有管居生物的烏龍箐新圓貨貝體型明顯較小,並且這些管狀構造與腕足動物自身的攝食水流方向一致。張志飛等認為,這種管居生物通過偷竊宿主的食物,削弱宿主的健康(偷竊寄生現象),表明動物在寒武紀大爆發(約5.41億年前)後不久便需要與寄生蟲作鬥爭。

張志飛3日通過網絡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一般來說,寄生關係難以在化石記錄中保存下來,因為大部分寄生蟲身體小而柔軟,難以保存。大多數情況下,寄生只是圍繞著一個或幾個樣本,而一個生物是否會對另一個生物產生負面影響,通常推斷都需以外形疤痕為依據。中外合作團隊在研究中,不僅收集到罕見的寄生現象的外形證據,還發現大量標本,通過大量標本統計,並對感染標本和非感染標本的大小、生物量和適合度進行對比研究,發現感染標本與非感染標本存在明顯的生物量區別,生物量減少26%。

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寄生關係效果圖。張志飛 供圖

他指出,這項最新研究首次揭示該舌形貝腕足動物的纖毛環取食結構、脈管(血管)系統,並發現這些管狀生物附著方向與腕足動物自身的攝食水流方向總是一致。研究團隊從生理和病理方面,通過化石生物統計首次揭示出地球上最早的專性寄宿關係,也論證了專性偷竊寄生是地球上消失的最早寄生關係。

這項研究還將包殼生物追溯到寒武紀早期,前推至少3000萬年,也開啟了寒武紀寄生蟲學的研究,並表明對抗性生物關係是地球動物生態系統演化的重要動力,「但相關研究剛剛開始,後續研究還要持續發力。」張志飛說。

相關焦點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這棵1.6億歲的銀杏,樹木的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細胞幾乎一致。「這對研究銀杏植物的演化以及恢復侏羅紀時期的古環境,有著重要意義。」王永棟說。  近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銀杏木化石最少,非常稀有  在地球上,算得上「活化石」的少之又少。銀杏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_新聞中心...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距今約2.5億年!我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記錄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
  • 距今4.25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地球最古老隕石坑距今22億年,其形成過程可能助解凍「雪球地球」!
    科學家最新研究確認,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是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撞擊遺址。 科學家最新研究確認,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Yarrabubba crater),是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撞擊遺址,而這次撞擊更可能改變了地球氣候,導致「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的冰河期結束。
  • 地球究竟多少歲?科學家發現一個古老物質,距今70億年
    關於地球的誕生,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地球誕生於太陽系的星雲殘骸之中,誕生的時間大約是46億年之前,不過,很多科學家對此都持有不同意見,比方說作為地球衛星的月球,它誕生的時間理論上來說,應該比地球要晚,因為此前有觀點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不過,通過對月球的勘測研究,科學家竟然發現,月球的年齡超過
  • 摩洛哥發現迄今最古老劍龍化石,距今1.68億年
    據英國《衛報》8月20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在北非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中部發現了距今1.68億年的恐龍化石,據信屬於恐龍的新物種。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幾塊脊椎和一塊上臂骨,科學家判斷其屬於劍龍,並且比大多數已知的劍龍生存年代早很多,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是新發現的劍龍的新屬。
  • 古生物學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的精子
    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通常不易保存。但這次研究人員很幸運,他們發現的化石以貝殼的形狀,保存在一塊琥珀中。樹脂本身也成為化石,但研究人員成功將琥珀熔化。研究發現,這塊琥珀中包含39個幾乎完整的介形蟲。據科學家在《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這些介形蟲中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軟體組織和精子都被保存下來,年代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
  • 西大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6月4日17時52分,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由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志飛帶領的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布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生物演化研究重要成果。
  • Nature:中國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英國《自然》雜誌8月25日發表中美科學家的研究文章,介紹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古老的「曾祖母」——中華侏羅獸。中華侏羅獸化石2009年發現於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地質年代距今1.6億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此前這一紀錄為中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的攀援始祖獸保持,其地質年代距今約1.25億年。
  • 印尼發現已知人類最早壁畫,距今約4.4萬年
    英媒稱,已知最早現代人類洞穴壁畫在印度尼西亞被發現。 據英國《衛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描述捕獵疣豬和倭水牛的人類-動物混合洞穴壁畫被定年在距今約4.4萬年,因此成為已知由我們這個物種創作的最早洞穴壁畫。
  • 距今70億年!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比太陽還要古老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大約形成於70億年前,其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這一發現將為研究恆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重要線索。vila/圖) 根據目前我們對太陽系演化的認識,太陽形成於46億年前,而地球的形成稍晚於這個時間,大約形成於45.4億年前。在這之後的漫長時間裡,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質學家一直在尋找地球上仍然存在的最古老的物質,以期重建地球的歷史。但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來自太空,而且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
  • 「最古老的眼睛」:5.3 億年前動物如何看世界
    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一枚距今約5.3億年的化石上發現了最古老的眼睛痕跡。該化石屬於一種早已滅絕的三葉蟲,其古老的眼睛形態在今天的許多動物身上還能見到,包括螃蟹、蜜蜂和蜻蜓等。(科學家在一枚距今約5.3億年的化石上發現了最古老的眼睛痕跡。
  • 距今1.15億年!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 與中國左龍有親緣關係
    距今1.15億年!周五,巴西一個研究小組宣布,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拉州發現了1.15億年前的化石,屬於一種此前從未知曉的恐龍物種。「Aratasaurus museunacionali」是一種先前不為人所知的中型獸腳亞目恐龍,這意味著它有中空的骨頭和三趾的四肢。根據古生物學家Juliana Sayao的說法,這隻動物的化石顯示它的體重在34.25公斤左右,身高3.12米。
  •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2018-12-18 16:46: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6月4日17時52分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距今已有5.2億年。由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志飛帶領的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布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生物演化研究重要成果。
  • 【中國新聞網】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離龍類新屬種「侏儒黑山龍...
    、王元青、王原等與日本、英國同行合作,在遼寧黑山縣下白堊統沙海組煤層(距今約1.2億-1億年)發現一件離龍類新屬種化石,以化石產地及其體型較小的特點,命名為「侏儒黑山龍」。中外合作科研團隊稱,沙海組地層被認為整合位於九佛堂組之上,已產出數量較多脊椎動物化石,其中哺乳動物豐富,有多瘤齒獸類、三尖齒獸類、真獸類等,若沙海組與九佛堂組的地層關係確定,那麼侏儒黑山龍即是目前中國最晚的離龍類化石材料。  此次從沙海組發現的侏儒黑山龍化石標本表面只暴露一個齒骨和一個顴骨。科研人員通過高精度CT掃描在巖石內部發現更多骨片,包括小半個頭骨和一些零散骨片。
  • 西北大學科研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6月4日17時52分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距今已有5.2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