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閃電是一種詭異的自然現象。球形閃電有的也把它稱為鬼火或者鬼地雷,說它是閃電,但它卻比閃電神秘的多,起碼我們對閃電的產生機制有所明了。但球形閃電直到目前我們還無法知道它的產生機制,只知道它大多數產生馭雷馭天,但有時晴空萬裡也會出現它的行蹤,難以預料。可關於它的詭異特徵卻已經被記載了幾個世紀的資料之中,那球形閃電到底有多神奇呢?
1969年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有這麼一篇記載球形閃電的文章作者是詹姆斯摩森違章是這樣講述的,作者坐在一架全金屬客機客艙的前面,飛機在飛行中遭遇雷暴天氣,然後一道閃亮的球星閃電從外面包圍著飛機,並聽到巨大的聲響。幾分鐘之後,一個發著光的球形閃電,直徑大約二十釐米。開始出現在機長的駕駛艙附近,然後它飄向作者,發光球體距離他半米左右。
目前我們無法理解的這幾年普通閃電的持續時間也就是幾十微秒到幾百微秒間,而球形閃電最長能持續超過一分鐘,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機制,可以將這麼大的能量維持如此長的時間?它這個球形是怎麼形成的?到底是什麼力量把如此高的能量體束縛於一個球體之內?它又是如何產生於密閉的空間,又是如何穿越障礙物的?這些我們都無法理解對球形閃電的研究。
之所以一直沒有合理的理論解釋,或許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太過於神秘了,對球形閃電的探索也是異常的困難,這就造成了對球形閃電的研究太過冷門,但這並不是科學家對球形閃電不感興趣,而是把球形閃電作為研究對象,這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且事實上,雖然世界各地的相關目擊者報導數不勝數,但若真的要去尋找並研究他,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一個球形閃電事件。這對於一位科研人員來說是很悲慘的。別人為你研究球形閃電一輩子,那見過實物嗎?你是怎麼研究的?
所以目前對球形閃電的主要研究大部分都是理論推測,在依照理論看,能否在實驗室中製造出球形閃電。現在1900年左右,大家都在用直流放電來模擬閃電過程,試圖製造出球形閃電。我們知道,在這個時期有一位電學神人特斯拉,他曾提到自己製作出了疑似球形閃電的火球,但幾十年後,其學生分析了他的實驗記錄,發現這種火球的能量太低和球形閃電不是一個等級,只能說是形似,但神不似。
有些人認為球形閃電很可能就是一團等離子體,但因為等離子體的行為很像流體不太穩定,而未來解釋球形閃電的穩定性,人們必須假設等離子體式旋轉的,但是這又要怎麼解釋?球星閃電可以穿過玻璃,還有的研究人員為了解釋這樣詭異的球形閃電,更是用到了更加詭異的理論。將小型的原初黑洞的磁單極子暗物質解釋了五花八門的都有,這就造成了上世紀閃電物理學的權威。專家吾曼曾說過的一段話。球形閃電毫無疑問是真實存在的,但很遺憾,我們現在的大部分理論只能說是垃圾。
在2014年,我國的科學家首次拍攝並研究了球形閃電的實體。這是世界上首次正式球形閃電的實物證據。他是由我國西北師範大學原平教授和他的團隊得到的成果。這位人類研究球星閃電這一神秘的現象提供了寶貴的光譜分析數據,從源教授提供了光譜分析中可以看出球形閃電的元素,光譜中大部分都是矽元素,這就衍生了後面的「矽假說」,但也很遺憾,矽假說也不能完全解釋球形閃電的神秘現象。
空中飄浮以及穿越物體。雖然現在種種理論多被淘汰,但對於球形閃電的研究卻一直沒有停歇,因為我們想要用科學的視角去解釋這樣詭異的現象。想要理解它,現在要數比較成功的理論解釋,應該就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一種基於等離子體微波空泡機裡的球形閃電理論模型。他對於球形閃電是怎樣出現在密閉的空間之內,還有穿越物體都有很好的解釋。雖然現在我們還不敢說,已經知曉球形閃電的機制,但最起碼從這個理論上我們是可以明了它的存在。即便它現在仍然還有許多未知的謎題,但相信我們的科學定會戰勝這樣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