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隊歷時幾天才能完成的水質取樣檢測,無人機只用數小時飛一圈就搞定了。位於江寧開發區江蘇軟體園內的南京無人系統控制及通訊技術研究院,是一家專門為無人機研發智慧「大腦」的新型研發機構,團隊開發的無人機飛行平臺,已經廣泛運用在我市交通、環保、城市應急等領域。最近,研究院正謀劃在海外建一批分院,為研究院和孵化企業「集體出海」搭建快速通道。
看中南京創新氛圍,聯手高校創辦新型研發機構
來寧創辦研究院之前,總經理蔡曉剛曾在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擔任總經理。因為本科就讀於南理工,公司又有南京市場業務,所以蔡曉剛一直對南京頗為關注。
2018年南京市委一號文發布,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創業,組建人才團隊持大股的新型研發機構。看到一號文的利好,同年3月,蔡曉剛和團隊創建了南京無人系統控制及通訊技術研究院,「看中的就是南京的創新政策和未來無人機廣闊的應用市場。」
讓團隊驚喜的是,政府不僅提供了辦公場地和資金支持,還提供了「保姆式」服務,對研究院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均給予了很大的扶持,研究院得以迅速發展。「目前,研究院孵化企業18家,2019年產值3000多萬元,今年預計產值過億元。」蔡曉剛說。
聚焦水務、交通等領域,搶佔無人機應用市場
研究院的研發中心佔據了辦公大樓的整整一層,年輕的研發人員正圍著幾十種形狀、大小和功能各異的無人機,拆拆裝裝,做著各種測試。研究院的主要任務是為無人機提供核心「大腦」,他們研製出的核心控制、通訊系統及針對數據自動識別的核心算法,可以讓無人機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我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全國河道圖,該圖能將今後水質變化情況進行記錄,為政府治理水環境留下依據,目前準備先從江蘇做起。」從去年起,研究院研發的水務巡檢無人機就開始飛行在南京市大大小小的河道邊。傳統的水務監測主要依靠人力,受地理條件影響,耗時耗力、效率較低,如今無人機只需要沿著河道飛上一圈,其裝載的專用設備就可以實時將河道現場圖像和錄像傳回,通過智能算法進行大數據分析後,可清楚掌握河道狀況。包括兩岸護坡是否有違建、河道周邊是否有排汙口、水質主要汙染物含量等情況,並實時發送給相關責任人。
除了河道監測,公司還和省交通部門合作,對全市高速公路和橋梁進行巡檢,同步繪製路面病害、橋梁安全狀況圖譜,為相關部門管養工作提供依據。目前,公司在環保、交通領域的無人機監測服務已經成熟,正在洽談一批訂單。
正籌建海外研發平臺,孵化企業可「集體出海」
「我們的公司不是賣無人機的,而是通過無人系統控制及通訊技術的持續研發,為無人機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蔡曉剛介紹,研究院非常重視研發,每年銷售額20%投向研發,成立至今科技研發投入已超1000萬元。
為了讓研發始終保持「新鮮度」,同時為孵化企業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研究院已建成巴黎分院,正在籌建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分院,為研究院和孵化企業「集體出海」搭建橋梁和快速路。分院將與當地優質院校開展研發合作,將國外的前沿科技資訊帶回來,讓國內自主研發的產品走出去。目前,巴黎分院已成功銷售一批無人機,用以監測當地居民區和名勝古蹟的安全。
南報融媒體記者 毛慶 實習生 張君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