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腦裡裝電極 重建語言中樞術後半年被喚醒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植物人腦裡裝電極 重建語言中樞術後半年被喚醒

  腦裡裝上電極,就能喚醒植物人?20個月前,成都市民李先生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10個月前,醫生在他的腦裡裝上了電極,試圖用這種方式將他喚醒……昨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在醫院見到了病床上的李先生,他雖然還無法開口說話,但已經能夠接受指令完成簡單的事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調控中心教授王偉告訴記者,李先生是四川乃至中國西部地區首個通過手術被喚醒的植物人。

  重建語言中樞 術後半年被喚醒

  「把左手抬起來,1、2、3、4、5!」昨日上午11時許,成都商報記者在醫院病房內,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此時,王偉在床邊發出數字指令,微微閉著眼睛的李先生緩緩地伸出指頭,準確地完成了指令。王偉撩開被子,在李先生的左腿上用力掐了掐。受到「攻擊」的李先生,迅速將腿縮了回去,反應非常敏捷。「看來,喚醒效果非常好!」王偉高興地說道。

  20個月之前,40歲的李先生駕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頭部受到了嚴重的外傷,語言中樞被破壞,還造成右側肢體癱瘓,最終成了植物人。10個月之前,王偉為他進行了脊髓電刺激喚醒手術,在其顱內裝上了一塊晶片大小的電極,「藏」在腦部最下的延髓,這裡上接腦幹下接脊髓,被稱為「生命的中樞」。手術後半年,李先生被喚醒,意識得到了明顯改善,目前的恢復情況令醫生震驚。「重建了部分語言中樞!」王偉說,不排除今後恢復說話的可能。同時,癱瘓的右側肢體也有好轉的跡象。王偉認為,李先生的恢復前景值得期待。

  費用20多萬 可隔著肌膚充電

  「脊髓電刺激技術是通過電脈衝,刺激脊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調控中心醫生李鵬說,人的腦子裡面有個上行激活系統,如果這個系統停止工作,人就會睡覺;如果系統興奮,人就會清醒。對大部分植物人而言,大腦的功能還有,只是上行激活系統停止了工作,所以病人老是睡覺。「我們通過刺激上行系統,達到讓腦部重新工作的目的!」李鵬說,在患者的右胸處,醫生還為他安裝了一個脈衝發射器,就是通過這個脈衝發射器來放電,整套系統的費用為20多萬元。

  「發射器需要電池,有的是充電電池,有的是普通電池!」李鵬告訴記者,充電電池可以隔著肌膚充電,壽命在10年左右。

  手術適用性

  腦外傷、煤氣中毒者更適合

  王偉說,相較來說,因腦外傷、煤氣中毒、窒息而成的植物人,更適合做這種手術。對於腦裡長腫瘤、酒精中毒導致植物狀態的患者,效果則不是太好。

  「手術條件是非常苛刻的!」王偉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患者能否達到手術標準需要經過腦電圖檢查、腦幹誘發電位分析、腦部派特CT、腦部核磁共振等四大手段的細緻評估,才能確定手術方案。王偉介紹,一般來說,植物人狀態持續越久,醒來的可能性越低。等待病人自然甦醒,3個月是一個關鍵期。3個月後,醫生將考慮多種治療方式「喚醒」病人。

  記者了解到,全世界一年要做的脊髓電刺激喚醒手術有兩三百例,喚醒成功率約為20%。在國內,這項手術的喚醒率為17%左右,接近國際水平。

相關焦點

  • 昏睡數月"植物人"被喚醒 成功重建語言中樞系統
    昏睡數月"植物人"被喚醒 成功重建語言中樞系統 2013-11-26 20:48:04  來源: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編輯: 謝鳴明  責任編輯: 張偉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錢江晚報 圖「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
  • 科普:大腦語言中樞熟能「節能」
    新華網東京2月18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酒井嘉邦通過實驗發現,如果人們熟練掌握英語,其位於太陽穴深處的語言中樞只需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成為「節能型」語言中樞。  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語言中樞與文字和語言的理解有關,在表達和記憶語言時發揮作用。醫生檢查語言中樞的情況還可以判斷語言障礙患者康復的效果。
  • 植物人被喚醒是觸碰了哪道「開關」
    長久以來,如何喚醒植物人的問題就像個謎一樣一直困擾著神經科學研究人員。  真正的植物人甦醒非常困難  「植物人又稱植物狀態、睜眼昏迷,實際上就是人活著像植物一樣,除保留一些本能的神經反射和基本的新陳代謝外,喪失了與外界溝通的能力,沒有了意識和思維能力。」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康復三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皓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植物也有語言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間交流情感的橋梁。動物也有屬於它們自己的「語言」,比如通過叫聲或者肢體去表達意圖。那麼,植物有「語言」嗎?很多人覺得植物既不會動也不會說話,無論周邊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它們都無動於衷,怎麼可能有自己的語言呢?
  • 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了解一下
    語言關鍵期這個詞語概念出來,家長就會更加的注意到孩子的。語言關鍵期是在1970年左右萊鈉伯格等人提出來的,其相關研究也是針對第一語言也就是我們的母語,第二外語的語言關鍵期是否會和母語相同,這就是家長讓孩子學外語前必須搞明白清楚地一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到語言關鍵期,了解語言關鍵期是否存在。
  • 斜視術後別忘重建雙眼視功能
    斜視術後,雙眼視功能重建和矯正眼位同等重要。例如,如果沒有立體視功能,那麼則分不清遠近、深淺、凹凸,這將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與未來就業。但是,一直以來,廣大家長忽略了這一點,以為解決孩子的眼位,使外觀容貌恢復正常即可。
  • 科學家利用大腦電極實現將思想直接轉化為語言!
    此外,Collinger說,目前的大腦電極只能使用幾年,這意味著人們需要反覆進行腦部手術,而且目前的BCI系統雖然在實驗室裡表現還可以,但在現實生活中還不夠可靠。語言BCI面臨著的障礙則還要高得多。解讀一個詞的意圖需要閱讀更多的大腦信號,而不僅僅只是運動信號,並且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大腦的哪些區域參與了這個過程。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記者趙劍塵攝)  核心提示:11月3日,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一間普通手術室裡,誕生了一個新疆醫療史上的新紀錄:腦部島葉膠質瘤手術中首次成功運用術中喚醒技術。  地點:烏魯木齊  醫生:頭顱已經打開,感覺如何?能不能豎一下大拇指?  患者:(順利豎起拇指)  醫生:很好,我們繼續下一步。
  • 開顱手術中醫生喚醒病人,聊著天就把腦部腫瘤給切了!
    神經外科主任杭春華教授組織我院膠質瘤多學科診療組(MDT)神經外科、影像科、腫瘤科、病理科、手術麻醉科等專家討論,最終決定採用神經導航下顯微手術切除病變,同時術中喚醒麻醉下配合皮質電刺激定位功能區,並且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   手術切除腦功能區病變一直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挑戰,易造成神經功能損傷,術後易出現偏癱、失語等併發症。
  •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更不是人工智慧的夢境入侵,而是武漢協和醫院手術室裡真實的場景。  令醫生棘手的是,該腫瘤位於大腦的語言和肢體「功能區」,切除風險非常大,極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肢體活動和言語障礙。科主任趙洪洋主持科室討論並和麻醉科溝通後,決定採用術中喚醒麻醉,以準確定位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  術前,主刀醫師姜曉兵副教授和王海均主治醫師與患者進行了詳細溝通,「訓練」他在手術中如何配合,安慰他醒來後一切聽從醫生指令,不要怕。
  • 術中喚醒:為腦功能區護航(圖)
    張更申(右)在「術中喚醒」階段,正在對腫瘤進行切除。資料片    閱讀提示    「你今年多大了?」    「39。」    ……    把顱骨打開後,醫生將患者陳勇喚醒,一邊和他聊天,一邊切除顱內的腫瘤。這不是科幻電影裡的畫面,而是一項被稱為「術中喚醒」技術的手術現場。    「在神經外科手術中,『術中喚醒』是一種前沿技術。」
  • 雲南挖出傳說中的太歲 重約兩公斤似人腦(圖)
    太歲要隨時泡在水裡,否則會幹死你聽說過太歲嗎?這個傳說中的「寶物」出現在了雲南。「這確實是太歲,我們研究所還從來沒有發現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研究專家葛再偉博士有些驚喜地說。昨天,一塊重約兩公斤、形似人腦的奇怪東西在昆明被證實是太歲。發現 百元香菸換「泥球」發現這個稀奇東西的王德軍,是到瑞麗觀光的黑龍江人。到瑞麗前,他已離家近半年,遊玩了澳門在內的大半個中國,到瑞麗時身上的錢已經不多了。
  • 神奇「術中喚醒」讓患者在手術中講了三國語言
    27日上午,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裡傳來一陣陣用三國語言對話的聲音。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如何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門語言?人腦處理語言的機制給你啟發!
    研究者們相信,自然進化使人類的大腦具備了處理語言的獨特能力,並稱之為「language-readybrain」(準備好處理語言的腦)。換句話說,就學習語言而言,人類嬰兒和動物幼崽的大腦在出生時就有著天然的差異。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合適的語言環境中,人類幼兒可以輕鬆學習一門或多門語言,而動物則不能。 人腦是如何處理語言的呢?
  • 大腦語言中樞受損後變成了一個...
    大腦語言中樞受損後變成了一個傻子!大腦語言中樞受損後變成了一個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