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夢悅讀|天地無終極 人命若朝霞——《生命:精神和情感》摘錄1

2021-01-12 悠然夢

1.有多少科學的真知就會有多少科學的謊言,有史以來的人類歷史也就五六千年,用當代人的思維去揭示上億年甚至於更遙遠的真相,困難和局限可想而知。

2.我們都發端於那個微小的細胞,十月懷胎之後,我們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我們不是任何動物,也不是花草樹木,在無數的生命裡面,我們是一個人,一個鮮活的小生靈。如果說這是份幸運的話,那麼我們就應該感激我們的父母直至我們的祖先。如果說這是份不幸的話,那也是我們註定的命運。除卻今生,前世與來生都沒有絕對的意義。

3.時光是飛速的,但日月卻是緩慢的;. 一生,很長;一輩子,很短;這就是愛因斯坦著名相對論的生命體驗。

4.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能逃避的,更是不能超越的,我們必然要接受生命賦予我們的一切,承受世間所有的得與失,榮與辱,苦與樂,體會生命的種種神奇感悟。

5.在似曾相識驚人的雷同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墳墓。生死相依就如生死相隨,萬物常新更如天地輪迴。

6.世界如果沒有你的到來,那不是你的世界;世界因為你的到來,我們才有了共同的世界。

7.我們或沒有改造世界的力量,但必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我們或無力改變身邊的一切,但必然能夠釋放生命的燦爛輝煌。

8.遼闊之間看彩虹,縫隙之中覓真情。

9.人類或有先知,但你我只有意識;生命自有必然,但你我只是偶然。

10.世界或有絕對,但我們只是相對。存在雖如現實,真實卻不免虛無。存在固然決定意識,但意識不會始終從屬於存在。

11.父母的懷抱只是最初溫暖的港灣,天地之間才是我們棲身之所。

12.唯有縱橫於天地之間,才能見證生命之偉大;唯有汲取天地之精華,才能領悟生命之神奇。

13.我註定匯集到茫茫人海之中,東奔西走,上下求索。縱然每一步都歷盡艱辛,也是我無上的榮幸;哪怕每一刻都傷痛欲絕,我也能在喘息之間,覓得那縷清香。

14.天之涯,海之角,都會有我的足跡;. 地之絕,山之遙都會有我的嚮往。

15.你嚮往的成功總是離你很遠,而你厭惡的失敗往往如影隨形。你所經歷的一切,終將凝練成一種精神和情感,伴你徘徊,陪你也行。

16. 新生的必將代替陳舊的,開放的終將覆蓋狹隘的,智慧的必將衝破愚昧的,超越的終將涵蓋卑賤的。

17.文化和思想的傳承固然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但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和壓迫。

18.所有偉大的生命都是在與現實的反覆較量之中,逐漸擺脫了已知精神的奴役,一步步接近生命的真相。

19.一部人類發展史,實質就是一部對現存秩序的突破的歷史,也是一部人性精神和情感解放的歷史,更是一部對人性的關懷、珍視和尊重的歷史。

20.人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存在,還是一種理想的存在,更應是一種天性和自然的存在。

21.所有的環境,只能複製自己的同類,而不能創造偉大的生命。

22.所有的循規蹈距隨波逐流都不是生命的正成長,環境的木偶,精神的奴才,只能使我們一步步陷入無邊無際的痛苦之中。

22.人的成長實質就是精神的自我解放,以至於個性的輕鬆揮灑,傳統是啟蒙,更是一種壓迫。啟蒙固然重要,但反省更加不可或缺。

23.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無視歷史就意味著褻瀆。我們之所以要不斷的重溫歷史,就是要記住這些血的教訓,自覺矯正時代的航向。

24.歷史和時代的滄桑巨變,一再喚醒著人類的良知,和平發展理念的深植,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理念的確立,都為人類社會的和平發展指出了一條簡明的通道。

25.所有的強加於人都無外乎是對生命的無情摧殘,而非真情呵護。

26.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需要更深的根;非此,你就不能枝繁葉茂。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需要與眾多的小草相擁;非此,你就只能始終徘徊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如果你是一個人,你就必須具備正位的人文情懷和人文情感;非此,你就不會走進生命的深處。

27.所有的存在,都蘊含著合理性的一面。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夢想;每一個夢想,都有可能成就一種傳奇。

28.世界因夢想而改變,生命因夢想而恢弘。

29.每一個生命,都有著久遠的姻緣和必然的走向。

30.天地之宏大,生命之神奇,遠非渺小的你我所能想像的。生命在歲月之中穿越,意識在天地之間凝練。

31.生命的足跡就如時光的段落,自會在相互疊加和映射之中煥發你的無限潛能,慢慢的鑄就你的覺醒和覺悟。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悠然夢悅讀會持續更新書籍中的經典語句摘錄。歡迎關注悠然夢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位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甦醒」和家人團聚,結局如何?
    《送應氏二首(其二)》:「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人類的一生是短暫的,與亙古以來便存在的天地相比,宛若朝霞般一晃而逝,有人老至壽終,有人突發疾病,面對死亡人類是弱小的而無助的。通過冰箱的啟發,有人試想是否人也可以通過冷凍來實現生命的延長。科學家將這種假想付諸實踐,創造出人體冷凍技術,他們研究後表明將人體經過處理後冷凍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氨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人體,並且於1967在美國首次有自願保存的人體被成功保存,但卻始終沒有足夠的科學技術讓其醒來。
  •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希望50年後「復活」與家人團聚,如今怎樣?
    引言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曾探討過的。長生不老不僅吸引了古時中國一些位高權重之人的心,而且在國外也是可以體現出來的。國外最能體現出西方人追求長生不老的就是他們流傳的吸血鬼、還有木乃伊等等,這些也都體現了他們對長生不老的渴求。而在過去的中國,也依舊有很多追求長生不老的人。
  • 不足3000人的「綠種人」,從來不吃米飯,僅靠光合作用就能生存?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赤壁賦》我們所處的世界當中充滿了未解之謎,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還遠遠不夠。科學家們展開了研究,但是結果都是無疾而終,到目前為止,都沒能發現這些人身體當中的奧秘所在。但是科學家們的另一項實驗,卻將這一猜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當科學家們向雞蛋中注射入葉綠體後,發現有少部分的葉綠體在雞蛋內能夠存活,並且能夠發揮作用,進行光合作用。
  • 白沙溪畔 • 被窩悅讀 | NO.112《小丑魚,快跑》 
    故事導讀   顏色豔麗的小丑魚生活在五彩斑斕的海葵和珊瑚叢中,他們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就好像籤訂了契約一樣。帶刺的海葵保護小丑魚,小丑魚吃海葵吃剩下的食物,還可以去除海葵身上的寄生蟲。互相幫助,互助互生。   我們小朋友們也要像小丑魚和海葵一樣哦,在別人需要我們幫助時,盡我們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溫暖別人,那樣會很快樂幸福哦。
  • 人離世後,為何要穿著壽衣下葬?原來有科學依據,還真不是防屍變
    喪葬制度的發展和演變"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在自然界,生命的存在是很短暫的。任何生命都無法擺脫生死,這也是自然法則。從我國古代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研究生命。在思考生死問題的同時,人們也希望找到讓生命延續的方法。但是,不管人們怎樣努力,都無法打破自然規律。因此,人們的思想開始發生轉變,認為萬物皆有靈。
  • 袁思陶:淺談中國花鳥畫蘊含的生命精神
    宋 佚名《梨花鸚鵡圖》現藏于波士頓博物館摘要:花鳥畫作為對自然的寫照和生命的關照,其宗旨是注重表述人的心靈世界,體現人的內在生命。寫生和傳神是對花鳥的生命和精神的明確追求。歷代哲人認為生命是宇宙間的最高真實,它將宇宙萬物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對生命意識的萌動與反思,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體悟,形成了儒家的生命哲學。《易傳》謂:「天地之大德曰生」,揚子云也說:「天地之所貴曰生」。到了宋代朱熹認為:「仁是天地之生氣」,他又指出,仁為生之本,萬物有生,即萬物有仁,宇宙是一個充滿生意的空間。故天地有生之大德,生即仁,因而生是宇宙間活潑潑的精神。
  • 白沙溪畔 • 被窩悅讀 | NO.110《我是小小西瓜蟲》
    被窩悅讀七月書單   七月書單   7月4日   《遇見羊》   7月11日   《我是小小西瓜蟲》   小朋友們,如果你們還想聽前面的被窩悅讀,可以直接點擊對應故事的標題  ◆《小年的故事》(小年)   ◆《年除夕的故事》、《過年啦》(除夕)   ◆《春節》、《春節的故事》(春節)   ◆《元宵節的故事》、《燈孩兒》(元宵節)   ◆《端午節的故事》、《小粽子,小粽子》(端午節)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清明節)   成長教育繪本   ——行為習慣養成 情緒情感表達
  • 對於人生有無意義,有這三種回答
    要說明哲學問題的性質,最好的辦法是把它和宗教、科學作比較。科學是頭腦發問,頭腦回答,只處理人的理性可以解決的問題。宗教是靈魂發問,靈魂本質上是情感,一種大情感,是對終極之物的渴望,對神秘的追問,宗教不要求頭腦做出回答,它知道人的理性回答不了,只有神能回答,情感性的困惑唯有靠同樣是情感性的信仰來平息。哲學也是靈魂在發問,卻要頭腦來回答,想給宗教性質的問題一個科學性質的解決,這是哲學的內在矛盾。
  • 天地萬物磁場失去了生命的磁場能量和磁極的吸引力
    比如:人心的精神破裂和精神失調,大腦失控,身體陰陽不平衡的失控,都是因為人體功能的磁場失去和生命力的減退,導致人體的磁場和人體的磁極,減退了吸引力的能量和信息。才使人體的功能和元神的能量,心靈的潛能在靈異的觸動下和能量的衝擊下,失掉和失控,導致末法之年所有人心的因果靈性和因果慧根緣分的爆發,在人體的功能中產生了爆發的靈性和靈感的信息。
  • 《複製人》肉身和意識可以複製,情感卻永無替代品
    現在,由傑弗利·納赫馬諾夫執導,基努·裡維斯、愛麗絲·伊芙、艾米麗·阿琳·林德、託馬斯·米德蒂奇、恩傑伊·安東尼聯合主演的電影《複製人》演的就是對克隆技術的探討,影片中基努飾演的威爾·福斯特因為車禍失去了至愛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在沉重的打擊過後,他卻沒有選擇就此消沉,而是打起精神,決心用克隆身體和意識傳輸的方法讓家人復活。
  • 「映像外灘,悅讀建築」藝術繪畫
    油畫藝術啟蒙、水墨中國畫淅淅瀝瀝的小雨與寒風讓人感覺外灘建築「油畫藝術啟蒙」以外灘建築為主題,學員們用大膽的筆觸,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映像外灘,悅讀建築」系列活動將繼續為外灘白領展示繪畫藝術的魅力,繪畫出」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的作品,獲得愉悅的精神體驗。
  • 與金錢無涉:文房的情感收藏
    稿源:新華網  2011-01-06 15:40   情感是虛無的形而上,文房是可觸可摸的器玩,當某種情感融入這器玩時,這文房就賦予了靈性甚至生命,人與物之間就有了溝通,有了扭結不清的纏綿。張充和,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型才女,這張珍貴的胡適墨跡下有新添幾個娟秀的小字,是張充和的筆記:「黃裳留玩充和轉贈一九八七年四月」。  胡適寫給張充和,洋溢著熱情,張充和轉贈給學者黃裳,洋溢著熱情。不論將來這張字紙轉到誰手中,都是情感的珍蓄。敢說它沒有溫度嗎?上面滾燙滾燙。  文玩陳設在書房,有的擱放在心房。許多並不珍奇的器物因為有故事有情節,就有了珍愛的魅力。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古時由於人類對宇宙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本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廣義上講,無神論是不相信一切鬼神或靈魂的存在的思想的總和;狹義上,無神論指認為鬼神不存在的思想。
  • 「戰「疫」說理」在愛國主義情感中深化和升華中華民族精神
    【來源:人民論壇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這種精氣神就是中國人民在這場抗疫戰中體現出的不畏艱險、奮力衝鋒、英勇頑強、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時代精神,其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為濃烈底色,又使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優秀特質在此次人民抗疫戰中更加光耀地展揚出來,使中國民眾在熾熱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中於心靈深處深化和升華了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知,極大提升了愛國主義的思想境界。
  • 《地球最後的夜晚》無來也無往:生命是一場莫比烏斯式的還魂夢遊
    沒能預期的是,這部最接近「夢」的電影,讓我目瞪口呆的並非它的技術實現,而在於它創造了一種嶄新的結構,解放了一種東方的超現實視角,對生命其終極的被動性進行了一夜慈悲的凝視。關於正做著的「夢」西方電影對於夢的解釋總是希望能從理性思維的邏輯角度去解釋夢的開始,夢的過去,像是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今敏的《紅辣椒》,諾蘭的《盜夢空間》,阿彼察邦的《幻夢墓園》。
  • 認識道,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從生命現象開始
    只要在精神上能與萬物為友。一個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物質的層面,他的世界便無比地開闊自由,不為塵世所牽縛。陶情於杯酒,寄興於山水,精神的醇酒是充塞於天地之間的,只看你飲不飲得。若是飲得,便是醍醐,便是甘露。同樣地,無形的篇詠,藏於天地,亦藏於微塵,只看你會得,會不得;詠得,詠不得。若你詠得,宇宙便是無邊的詩章;若是會不得,便化一顆玲瓏心成頑石,五色筆作禿筆,終不能體會風行水面之文。
  • 親悅讀|每個生命都是奇蹟!有時間給孩子看看這本書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峰歡迎來到索菲爸爸親悅讀。我們上學的時候,都讀過語文課文《蟬》。《蟬》出自法國博物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昆蟲記》也成為孩子們的必讀科普書。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本,叫做《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作者也是一位法國人。紅蜻蜓昆丁出生在大城市附近的一個人工池塘,它很快學會了獨立生活,結識朋友,佔據領地,尋找伴侶,發現和體會世界的美妙和兇險。透過昆丁的眼睛,我們看到生命初生的驚奇、試煉的艱辛和安享的富足。
  • ...雪峰導遊使我知曉了人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百川、方圓...
    2010年5月12日成為禪院草後,我的人生進入了全新的生命天地,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我眼前展開,從此我認識了造物主上帝,知曉了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生的意義,理解了生命的本質、時間空間、天國、修行修煉、佛法道法、上帝之道、靈性等等,我的靈魂找到了棲息地,這種心靈的依託超越了物質和情感,在精神和心靈領域,靈魂得到了重生。
  • 「悅讀溫江」從湧泉開始……
    5月13日下午,2020年「悅讀溫江」活動在湧泉街道共耕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啟動,來自溫江區各鎮(街道)、區級部門、園區及區屬國有企業代表們,齊聚一堂進行了「家風家訓」主題「悅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從《天問》說起,看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和航天精神
    、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不幸的是,火箭發生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為了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飛行的人",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萬戶,是人類第一位進行載人火箭飛行嘗試的先驅,人類第一個"飛天"的男人。這正是中華民族對宇宙對航天的探索精神,哪怕為此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