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科學》刊發湖北大學創新研究成果!

2020-07-11 湖北大學
重磅!《科學》刊發湖北大學創新研究成果!

燃料電池清潔,無汙染,被納入國家能源戰略,無奈電解質電導性太低,制約行業發展。現在,這一瓶頸有望被打破。7月1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了題為《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的原創新科研論文,首次通過利用半導體異質結界面的高電導性,為質子搭建快速遷移通道。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敏為共同第一作者。

重磅!《科學》刊發湖北大學創新研究成果!

這是湖北大學物電學院首次以共同一作在《Science》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標誌著湖北大學在燃料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進展。物電學院的汪寶元實驗室提供了燃料電池性能的核查工作,其碩士研究生M. Akbar參與了具體實驗工作,為該文章的作者之一。

重磅!《科學》刊發湖北大學創新研究成果!

△ 物電學院副教授黃敏

黃敏介紹,電解質導電率低,燃料電池能源轉化效率低,達不到使用條件。長期以來,科研人員試圖利用離子導體結構摻雜的方式改善電導率,效果都不理想。

重磅!《科學》刊發湖北大學創新研究成果!

△ NaxCoO2/CeO2異質結的設計思路

本次研究獨闢蹊徑,在由半導體材料鈷酸鈉和氧化鈰組成的的異質結上尋求突破,黃敏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的方法,對NaxCoO2/CeO2異質結電子結構進行了系統的計算,得出了異質結界面具有金屬態的特性這一結論,並且為實驗所證實。此外,她還對質子在界面的遷移初態、中間態和終態這三個狀態給出了原子級別的詳實描述,找出了質子在場誘導的金屬態界面的高速遷移通道。

重磅!《科學》刊發湖北大學創新研究成果!

△ NaxCoO2/CeO2異質結界面界面的金屬特性(A,B,C)以及質子在NCO/CeO2異質結構的界面遷移過程(D,E)

利用這個特性,團隊首次把質子局限在異質結界面,設計和構造出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超質子高速通道,在「夾縫」中為質子搭建了高速公路。

在該研究中,實驗成功地驗證了理論和計算結果,異質結獲得了極其優異的質子電導率。「相比於傳統釔穩定二氧化鋯電解質材料,異質結界面的電導率提升了1000倍,電池的性能輸出能達到1000毫瓦每平方釐米。」黃敏說,這項研究為燃料電池發展提供了突破性的助力,燃料電池有望實現能源的快速轉化。

相關焦點

  • 《科學》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創新研究成果
    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
  • 《科學》雜誌刊發湖大創新研究成果,燃料電池有望實現能源快速轉化
    7月1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刊發了題為《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的原創新科研論文,首次通過利用半導體異質結界面的高電導性,為質子搭建快速遷移通道。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敏為共同第一作者。據悉,這是湖大物電學院首次以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標誌著湖大在燃料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進展。
  • 我校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羅永康團隊研究成果在《自然》刊發!
    9月23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刊發了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羅永康教授題為「Constraints>Sr2RuO4 from 17O NMR」的論文。該成果由羅永康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Stuart Brown教授、Andrej Pustogow博士,以及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德國德勒斯登馬普所、史丹福大學的合作者共同完成,羅永康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在凝聚態物理中,物質的相通常由對稱性及其序參量來表徵。
  • 重磅!Nature刊發海大最新研究成果!
    該文章成果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綠卡客座教授、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領軍科學家、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為第一作者,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實驗室在讀博士生耿濤以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的多位知名學者為合著者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
  • 中國科大兩項科研成果同時在《科學》雜誌刊發
    來源:安徽網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北京時間10月9日凌晨兩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團隊和趙忠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尖雜誌《科學》上刊發,兩個科研成果分別是新型電極材料助力鋰電子電池快充技術,以及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 重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論文!
    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我校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創性研究成果。
  • 華中科技大學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編入中學課本,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最近,有高中生反應,2019年最新版的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的課本裡,出現了這樣一句話:「我國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引力常量的測量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於2018年得到了當時最精確的引力常量G的值。」對於這樣的建議,何蘭田表示:「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的積累,我們如今正在慢慢補齊這個短板,如今也有了一些成果,引力常數成果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如果將這些成果寫進教材,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科學也可以離我們很近,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成果在《自然》刊發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意味著什麼?
    本周最受關注的事件,是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這事情意味著什麼?香橙會研究院聯繫上該文章的通訊作者,詳見內文。《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10:11 來源:湖北日報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被收入其中。這一新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在山洞中歷經30多年艱辛測得,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今年兩會期間被人大代表建議編入中學教材。  提議代表之一、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得知教材的變化,非常高興。「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
  • 湖北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有3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基地、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3個省級大學生實習實訓(示範)基地、11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與研究生教育實踐基地、1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曾榮獲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 2017年度巨獻:國內科學家不容錯過的重磅級研究成果
    2017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我國科學家們取得了很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17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分享給大家。
  • 湖北: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湖北省氣象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長期合作、突出重點、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創新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將從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加強聯合科學研究、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交流宣傳內涵四方面著手,在高水平人才培養、高層次平臺建設、重大項目策劃申報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確保戰略合作落地見效,雙方還建立了校局戰略合作領導小組機制,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磋商。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引發全球關注。
  • 重磅!武漢大學在《自然》發表「人工光合作用」最新研究成果!
    格林威治時間9月9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趕緊和珞珞珈珈一起走近這群科研人。第一署名單位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博士後江卓和2015級博士徐曉暉為共同第一作者,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昝菱教授,上海科技大學Osamu Terasak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Nature刊發華東師大成果!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報考湖北大學2021年研究生人數創新高,湖大歡迎你!
    近7年來,報考湖北大學碩士研究生總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從2015年2307人到如今10148人,增長超4倍,創歷史新高。這裡是歷史悠久的湖北大學有濃鬱的科研學術氛圍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有優秀的湖大學子交通便捷、美食豐富、風景優美湖大的方方面面下面小貝帶你來看~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學湖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湖北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湖北大學最靚的標籤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是「高校學科創新引智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承接「珠峰計劃」申報工作的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將瞄準腦科學國際前沿,凝聚全校腦科學與相關學科力量,引進傑出人才,推動跨單位和國際合作,在若干研究領域形成有重大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優勢研究團隊,承擔國家腦科學重大任務;創新體制機制,構建跨學科、開放的腦科學研究平臺;以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腦科學基礎研究為主線,形成腦科學研究的優勢方向和國際領先的重要進步,推動新型類腦晶片研發以及類腦智能技術的醫學轉化應用
  • 湖北大學2020十大新聞人物評選,由你來定!
    江正兵教授是教育部、湖北省高層次人才,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分子酶工程、生物催化與轉化、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及基於生物催化的環境修復等。5.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專家——朱偉明
  • 湖北舉行「科技創新20條」新聞發布會
    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科技創新20條」新聞發布會。省政府副秘書長劉仲初出席新聞發布會並介紹解讀「科技創新20條」主要內容。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德文及省發改委、經信廳、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就「科技創新20條」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科技創新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