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最近,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未來界面小組的科研團隊近日想出了一種新奇的方法,能夠讓VR用戶「觸碰」到虛擬表面。這個構想解決的是VR一直困擾的技術,就是只有視覺觀感的浸潤,沒有真實身體的觸感。而這個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Wireality」的原型系統,在VR場景中遇到物體的時候能夠讓用戶「摸」到物體。
從目前公布的原型來看,Wireality原型可以裝備在用戶的肩膀上,外部用彈簧繩連接著手指指套。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佩戴指套,並且佩戴腕帶和掌心帶。簡單的說,就是藉助於傳感器及連結器件,讓人能通過肢體觸覺在虛擬世界中產生真實觸感,也就是在VR場景中,就能觸碰到虛擬空間中東西。
卡內基·梅隆大學未來界面小組所公布的這項技術,主要是基於彈簧來模擬真實觸感,這樣手指、掌心和手腕部分就能感受到物體表面的阻力和部分形狀,當手不再接觸到虛擬物體的那一刻,彈簧繩就可以鬆開。目前這個原型已經在考慮商業化,商業化的產品具備輕量化、低成本、低功耗的優勢。但這個產品一定不是VR操控技術的終極產品,而只是一個起步產品,為VR真正進入人類生活中並形成革命性顛覆打開了一扇門。
VR從提出至今有些時間,我也曾經在《虛擬實境:科技新浪潮》一書中探討過VR對生活帶來的影響與變化,但總的來說與顛覆性的變革還有一定的距離。
不論是三星、微軟還是蘋果的進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蘋果至今一直未推出VR產品,其中一個核心的技術困擾就是肢體真實觸感的問題。如果沒有虛擬世界的真實肢體觸感交互,VR能做的事情相對有限,只能停留在視覺觀感應用領域的一些應用。比如遊戲、直播、在線學習、遠程看房、在線旅遊等領域,很難形成真正的革命性顛覆,更像是人類視覺屏幕的一種拓展。
一旦基於VR的肢體觸感問題被解決,融入觸感之後,就能將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帶入一個「真實」感官+觸感,具有互動體驗的世界裡。
比如在線旅遊,在當前的VR技術下,我們能感受的只是通過眼睛基於VR眼鏡實現遠程觀覽,不具備身臨其境的旅遊體驗。加入了觸感技術之後,當我們藉助於VR眼鏡在線旅遊的時候,隨時可以藉助於觸感設備來「真實」的感受景區的設施,以及攀爬、上下坡,或者一些景與物的觸摸感受,真正實現在線身臨其境的旅遊體驗。
比如在線體育與健身,我們當前最多還只是在VR遊戲場景裡虛擬一個自己的角色實現簡單的視覺沉浸感。但融入觸感之後,在藉助於數字孿生技術,我們就可以讓自己藉助於數字孿生體來同步現實中我們的運動動作訓練,可以非常清楚、實時的檢查並提醒、糾正我們的訓練動作是否標準。
這尤其對於體育訓練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訓練模式。同樣,對於多人運動,比如馬拉松比賽,在當前的疫情下我們就無法實現,但基於觸感的VR設備就能讓我們隨時發起馬拉松比賽,我們能真實的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速度、碰觸等物理實體的觸覺。
比如成人服務業,這次疫情對歐美的成人服務市場帶來了直接的打擊與重創,很多性工作者不得不嘗試轉向線上。但基於當前的技術,能轉向線上的服務無外乎是在線直播秀,與AV片沒有本質的區別,無非區別在於一種是錄播,一種是直播。
但基於觸感的VR技術融入之後就不同,用戶可以藉助於智能性用品,然後在線選擇理性中的「伴侶」,就能產生真實的觸感與體驗。或許不久的將來,明星在VR成人服務業領域的肖像權會是一個新的藍海市場。
可以預見,卡內基·梅隆大學未來界面小組這次基於VR真實觸感技術的出現,將真正意義上的引發VR技術的革命。當下由於疫情加速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向線上拓展,而基於真實觸感的VR技術將會讓我們融入線上生活,而5G與雲計算、智能硬體、數字孿生等技術的不斷推進,正在為我們人類構建一個虛擬的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