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草原,今日的糧倉,位於大城市鐵嶺的昌圖縣有啥好聊的?

2021-01-13 每天一點冷芝士

每當和別人提到我來自鐵嶺時,對方總少不了兩句調侃的話:「呦,大城市來的呀!」「那你肯定見過趙本山吧?」

被調侃的次數多了就學乖了,等再被問到家鄉時,我便回答:我來自昌圖。

昌圖?那是什麼地方?

一馬平川,最豐饒的平原

綿延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脈分別在西、北、東三個方向隆起褶皺,三座山脈包裹的部分就是全球僅有的三塊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平原。

▲ 東北平原地理位置(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北平原的南部腹地上,長白山餘脈在東部留下清淺的低山丘陵,東遼河從哈達嶺山脈穿過深谷由東流入西北方的遼河平原,老哈河和西拉木倫河自大興安嶺和燕山山脈的夾角處源源湧出,匯聚成西遼河水系,自西南向東北方向蜿蜒流淌,途徑河北、內蒙古後也進入遼河平原,昌圖,恰好就處在東、西遼河的交匯處。

▲ 東遼河河口,位於昌圖縣長發鄉福德店

昌圖是多河少山的平原地貌。太陽山、天橋山,縣內唯二的兩座山脈,其最高峰海拔也不超過500米,缺乏高山深谷的錦繡奇險,卻有著一馬平川的疏闊和豐饒。

平坦的地勢、肥沃的土壤,給昌圖帶來了兩個「之最」: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和東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文字是空洞的,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

▲ 正在作業的花生種植農場

根據2012年以後的數據顯示,昌圖每年的糧食總產量高達50億斤,約佔全國糧食生產總量的0.385%,而昌圖的耕地面積僅佔全國耕地面積總量的0.219%。如此高的糧食生產力,昌圖人可以小小的驕傲一下了。

▲ 數據來源於2012年以後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

雖然坐擁肥美的土壤,但是卻迴避不了乾旱少雨的問題。昌圖的年平均降水量僅有557mm,遠低於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的630毫米。

所以,昌圖的農業生產力如此高,除了得益於肥沃的黑土地外,真的多虧了縣內豐饒的水系。遼河、東遼河、招蘇臺河、二道河、亮子河、馬仲河…縣內15條大小河流組成的豐富水系,滋養了「五行缺水」的昌圖人。

▲ 東遼河河口風景,位於昌圖縣長發鄉福德店

遼河兩岸的53051畝溼地,為155種陸生野生動植物搭建了生態樂園。每逢春季遼河「跑冰排」時,遼河源溼地就成為春秋候鳥的遷徙通道和棲息場所,白鸛、白鷺、灰雁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們便翩遷而至,為蕭瑟了一個冬天的遼河溼地帶來勃勃生機。

▲ 跑冰排後的遼河渡口

歷史上的昌圖——遊牧民族活躍的苦寒之地

在現代以農業生產頗負盛名的昌圖,古時卻是遊牧民族活躍的苦寒之地。

數千年裡,昌圖一直都是一塊的無名之地,肅慎、扶餘、鮮卑、契丹、高句麗、靺鞨族、女真…多個少數民族政權相繼佔據這片土地,又被迫從這片土地離開,只在境內留下了數座難考的府治古城、古墓邊牆和墩臺邊壕。

▲ 昌圖本境在歷史長河中的屬地變遷

以扶餘城為例,扶餘城曾是高句麗西部邊陲的軍事重鎮,後來成為渤海王國的十五府之一。扶餘城在北方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契丹通往渤海內地的畢竟之所,所謂「扶餘,契丹道」。

然而,史學家對扶餘城遺址所在的位置一直都存有爭議。一說其在昌圖縣北40裡處的四面城;一說其在今吉林省四平市西側的一面城古城。兩地的直線距離不足50公裡,且都屬於古渤海王國的西陲之地,這也可能是遺址難以確定的原因所在吧。

▲ 扶餘城遺址爭議地點

相比於不確定的扶餘城,昌圖縣內的另一座古城遺址則更「有名」一些,因為它曾囚禁了宋朝的兩位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

這座古城就是韓州。根據《遼東行部志》記載,韓州原本是遼聖宗建立的州城。由於受到遼水和風沙的侵襲,韓州的治所共經歷過四治三遷: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浩坦鄉城五家子古城→昌圖縣三江口鎮莊家窯村→昌圖縣八面城城址→吉林省梨樹縣偏臉城城址。

公元1127年,徽、欽二宗被金太宗貶為庶人,從燕京(今北京)出發押送至中京。北上的途中,徽、欽二宗曾被扣押在韓州兩年之久,當時的韓州治所即現在的昌圖縣八面城。現在鐵嶺市博物館中還能看到北宋徽欽二帝被押送的路線。

▲ 鐵嶺市博物館畫的北宋徽欽二帝被押送路線圖

洪武二十三年,考慮到昌圖一帶與蒙古族遊牧地區比鄰,且地勢平坦無險要可守,為了鞏固在遼東地區的軍事防衛,明朝在昌圖設置了遼海衛,遼海衛指揮使司作為遼東都指揮使司下轄的最北部軍事機構,對明朝保持東北地區的安定和貿易往來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明朝中後期對東北地區的控制日漸微弱,昌圖再次從軍事要塞淪為元朝降部扶餘衛的遊牧之所。

嘉慶七年,清朝在這片蒙古族科爾沁部的遊牧地設置「常突額爾克」理事通判,幾年後又設為昌圖廳,「昌圖」即「常突」兩個字的諧音,意為「綠色的草原」,所以別看現在昌圖是農業大縣,在二百多年前的漫長歲月裡,這裡一直都是一片廣袤的大草原啊!

▲ 早春時期的昌圖遼河源溼地是否有當年的草原風光呢?

遊牧民族的歷史遺留——昌圖的女神文化知多少

幾千年來,滿、蒙、漢、朝鮮等多民族的文化融合給這裡留下了獨特的文明印記。如果說中國還有哪裡把東北地區的風俗儀式保留的最為完整,昌圖一定名列前茅,而眾多民俗中最為鮮活的,一定是東北地區源遠流長的女神文化。

東北先民們奉豬為神性動物,亦是女神的象徵性動物。考古學家在對東北地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大量各種造型的豬女神形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要數豬首龍身的玉豬龍,先民們認為玉豬龍迴環的身軀寓意著女神巨大的生殖功能,龍尾與豬身銜接則意味著生死循環,生生不息。

▲ 玉豬龍——遼寧省博物館

然而隨著朝代的變遷,不同的民族信仰讓女神逐漸有了不同的具象。到了滿清時期,由於受到薩滿教的影響,昌圖產生了「柳女神崇拜」。

「柳」即柳樹。柳樹在薩滿教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神,掌管著水等生命之源。

前文曾提到昌圖乾旱少雨,因此舊時的大旱年間縣內經常用柳樹舉行大型求雨儀式:

「求雨時需要殺豬祭祀龍王,參加祭祀儀式的男丁將柳條編就的花環戴於頭上,抬著同樣是柳條編織的龍王爺巡城求雨,當求雨隊伍經過各家門口時,家家戶戶都要用盆盛水,把水灑向求雨的人群。巡城結束後把草龍放入河中,用河水洗神牌,再由求雨隊伍重新供奉送回龍王廟。————整理自《端木蕻良小說的神話原型研究》」

除了乾旱求雨,舊時人們生病時也會去大神樹下「求藥」,雖然這是舊時迷信的行為,但是也側面反應了女神文化對昌圖人日常生活的影響。

▲ 舊時受人祭祀、求藥的大神樹仍然存在於昌圖縣和康平縣交界處的遼河邊

不怕不夠吃,就怕吃不夠——昌圖人粗獷豪邁的飲食風格

遊牧民族對昌圖的浸染,還表現在粗獷豪邁的飲食風格上,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這嘎達是不存在的。

昌圖人擺家宴,桌子上海碗和盆的數量肯定比盤子多。不為別的,只因為盤子實在是撐不下鐵鍋燉大鵝、羊湯、小雞燉蘑菇、殺豬菜、醬脊骨...

然而,同為東北人,各地的飲食風格和口味卻也大不相同。若論昌圖人客居他鄉時最想的那幾口無,不外乎是緊實彈牙的驢肉蒸餃、雪白軟糯的粘豆包、開河第一網「鯽魚殼子」炸的小魚醬、薄可透字的亮中橋幹豆腐、還有春天遼河邊的嫩柳蒿芽......

如果這些你都沒聽過,那讓我們聊聊那道更有名些的鐵鍋燉大鵝。

「昌圖有禽,其名為豁鵝,豁鵝之大,一鍋蹲不下。」豁鵝本不是昌圖原產,而是舊時山東萊州人闖關東時帶來的物種。豁鵝肉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的脂肪含量和結締組織都很少,肉質比雞肉緊實,比牛肉細嫩,口感特別像馬肉。

本地人燉鵝肉不講究精細調味:七、八斤重的大白鵝,割喉取血,開水退毛淨膛,大刀斬塊,熗過蔥姜蒜的熱鍋熱油裡倒入汆過水的鵝肉,香味隨著「滋滋啦啦」的爆炒聲漸漸地飄出來。南方醬油口味偏甜,調不出東北燉菜的鹹鮮口兒,所以湯頭裡加一小勺農家黃豆醬才是整道菜的靈魂,想吃土豆的鍋裡扔點土豆,想吃玉米就放幾截玉米,最後溜著鍋沿貼上幾個大餅子——東北燉菜的香就來自於材料的「亂」,出鍋時撒幾片翠綠的青椒和蔥花就已經是最有誠意的擺盤了。

結語

一鍋燉鵝端上桌,夾一筷子入口,舌頭三兩下啃完酥懶的肉,吐出骨頭,一口純糧土燒的散白酒入喉,肆意灑脫,縱情吃喝。這,或許就是昌圖人最愜意的時刻。

相關焦點

  • 趙本山到李雪琴 「大城市」鐵嶺20年後為何成「宇宙盡頭」?
    那一年,趙本山的鐵嶺小老鄉李雪琴剛剛4歲。隨後多年,「大城市鐵嶺」成了全國人民調侃回味的經典梗,與此同時,東北地區以外的人們都開始尋思:這個鐵嶺是哪裡?到底有多大?時至今日,當人們提起「鐵嶺」二字,第一反應還是「大城市」。
  • 遼寧鐵嶺爆炸爆隱情 鞭炮廠是"重點保護"單位
    在爆炸的「遼寧昌圖安全環保彩光聲響有限責任公司」的辦公樓裡,記者發現了這個企業有不少的金字招牌。  從昌圖的雙廟子鎮回來,記者就開始找這個遼寧省迎戰wto推廣品牌宣傳組。昨日,記者終於在和平區馬路灣街道辦事處的二樓找到這家單位所在地,但從樓外到樓裡,記者沒有看到一處有這家單位的字樣,但在二樓的一辦公室裡還真的找到了這個「組委會」。
  • 因疫情「宅」家 室溫14℃ 昌圖縣供熱公司被指「太黑」
    「是不是我家暖氣有問題,暖氣為什麼不熱?」劉女士問詢鄰居,鄰居面臨同樣的問題。條件好的,屋裡只能開展空調、電暖氣取熱。條件差的,只能棉衣棉褲加身,或者裹在被子裡。幾經打聽,一位熟人告訴劉女士,供熱公司採暖鍋爐在運行中,也不往太高加壓力,使用的煤質量也不好,是劣質煤。
  • 鐵嶺好人 | 霍福明辭去副行長職務 專職做合格救援人
    鍾情公益救援事業他放棄了別人眼中的「金飯碗」為了第一時間能救人他自掏腰包七八萬元購買設備在救援過程中霍福明從不要受益者一分錢涉及到的所有費用都是他個人出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我選擇最能體現我價值那一種
  • 逃離北上廣,我要回鐵嶺。李雪琴說:宇宙的盡頭是鐵嶺
    1、本山大叔說:去趟大城市,鐵嶺旅旅遊。小時候我覺得除了北京,中國最大的城市就是鐵嶺了。一夜之間鐵嶺火遍了大江南北,你可以不知道大連、甚至不知道瀋陽的具體位置,但是你一定知道鐵嶺,鐵嶺成為了東北「大城市」的標誌。長大之後,才徹底明白了,這真的只是一句玩笑,甚至上大學的時候,還經常有南方的同學問我,鐵嶺咋樣,和北京比呢?
  • 遼寧北部大城市,名字帶「鐵」卻不見鐵,還因影視作品意外走紅
    今天我們來說說遼寧一座「大城市」。它地處松遼平原中部,位於遼寧省北部,是吉林、黑龍江兩省通往其他省份的交通要塞。前些年通過眾多影視作品和小品的廣泛影響,尤其是「明年我準備帶老伴出去旅遊,去大城市鐵嶺」這句話一出,這座遼北小城儼然成為名氣很大的「大城市」。
  • 宇宙盡頭是鐵嶺,趕緊回來找工作!
    昌圖縣37.遼寧辰正建築裝備有限公司(工作地點:老四平工業園區),招聘技術指導工程師5名、工程設計工程師2名、財務助理2名、操作工10名,中專、大專以上學歷,機電建築、財務管理、機電一體化專業,4000—6000元/月,聯繫電話:13353117770。
  • 甘肅岷縣:昔日「茶馬古道」今日重現輝煌
    昔日的茶馬古道重鎮——岷縣,今天在以一批電商創業者們的市場開拓中,再書往日輝煌。甘肅境內的茶馬古道大致路徑先由四川進入文縣,再沿白龍江到達武都,經宕昌至岷縣後進入藏區。岷縣,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部,因境內有岷山而得縣名,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草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
  • 今日阜新、康平等地有小到中雪 局部大雪
    大連、鞍山、本溪、丹東、營口地區40個氣象站出現100~250毫米的降水,瀋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鐵嶺地區306個氣象站出現50~100毫米的降水,瀋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朝陽、盤錦、葫蘆島地區443個氣象站出現25~50毫米的降水,瀋陽、大連、鞍山、本溪、丹東、營口、阜新、遼陽、盤錦地區33個氣象站出現10~25毫米的降水。
  • 遼寧鐵嶺又有太歲被發現了
    據劉先生描述,太歲總重55斤,外觀呈淡淡的淺黃色,表面布滿了類似血管的突起,外皮質地較硬,太歲內部肉質細膩、雪白如脂,有肉絲質紋理,肉質比外皮軟一些。據劉先生所說,當天就有來自杭州跟黑河的兩位太歲收藏家,前來家裡收購。據了解,太歲又稱肉靈芝,生長於地下,生命力極強,是活的生物體。著名生物工程研究專家任南琪教授認為:太歲並非由單一的生物構成,而是一種十分稀有的大型黏菌複合體。
  • 鐵嶺低價學區房背後 人口外流衝擊波4年間小學生減少15.5%
    這位中介表示,「這套房子有20年的房齡,小區在去年年前完成了改造,區裡比較安靜,還可以停車,周圍環境也很好。」為什麼這麼便宜?上述中介介紹說,除了位於頂樓的位置拉低了房價,更因為這套房子是坡頂而非平頂,正對著臥室,室內高度相對會低一些,入門的時候要防止磕碰。不過,這一點並不影響採光或通風。
  • 1947年夏季,我軍攻克昌圖,這是敵人扼守的重鎮,也是重要據點
    為繼續擴大戰果,配合南滿兄弟部隊作戰,第2縱隊又奉命奔襲昌圖,殲滅守敵。懷德戰鬥後,2縱6師稍事休整,於5月24日隨縱隊挺進四平地區,尋機作戰。25日進至四平西北郊海莊地區,連夜破壞鐵路,斷敵退路。26日,縱隊奉總部命令南下,破壞雙廟子至昌圖間鐵路,準備奪取昌圖。
  • 聊遼天|今日全省放晴,但氣溫繼續降!多地跌破0℃
    全省預報14日白天到夜間全省晴,最低氣溫瀋陽、撫順、本溪、阜新、遼陽地區及岫巖、黑山、義縣、西豐零下7℃到零下4℃,營口、朝陽、葫蘆島地區及臺安、海城、錦州市區、凌海、鐵嶺市區、開原、昌圖零下3℃到零下1℃,有霜凍,大連市區、旅順、長海5℃到6℃,其他地區0℃到4℃,有霜或輕霜
  • 「寡婦遇金牛,糧倉堆到頭」,啥意思?
    這是由於我國獨有的幹支紀元法,陰陽曆法的緣故來計算「時間」,才有2021年是辛丑無春年的說法。那麼,「寡婦遇金牛,糧倉堆到頭」,啥意思?2021年為何叫辛丑無春年?其中的「辛」和「醜」來源於幹支紀元法,天幹地支,又稱幹支。分為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它們依次相配,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
  • 宇宙盡頭是鐵嶺,但李雪琴的盡頭絕不是東北喜劇
    這其中或許有「東北語流」的功勞。他的爆紅,給鐵嶺扣上了「大城市」的帽子。直到今天,B站上還流傳著「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的電音Remix,白雲黑土CP更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如果按今天的娛樂環境,趙本山與範偉的「賣拐」組合也未嘗不可一嗑。「黑土」是老實裡透點兒不安分,「大忽悠」是披著羊皮的蔫兒壞。
  • 【媒體看南皮】深圳特刊—整版深度報導我縣渤海糧倉
    今天,《深圳特區報》整版宣傳報導了南皮的「渤海糧倉」項目,下面隨小編一起品讀大報的文風,再次品味「大糧倉」的風採。標題【渤海糧倉】白茫茫鹽鹼地變成豐收「大糧倉」 八月中旬,位於「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項目區的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小麥已喜獲豐收,田裡的玉米正茁壯成長。
  • 昔日天堂今日荒漠
    昔日天堂今日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