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廢紙簍大小的核電站:美開展空間核反應堆Kilopower原型堆...

2020-12-04 騰訊網

據外媒近日報導,美國宇航局和美國能源部合作開發出了一種只有廢紙簍大小的核反應堆,並將之命名為為「Kilopower」,也就是千瓦級太空反應堆。它能在太空環境中運行,為太空基地提供電能。「美國最近測試的這種千瓦級太空反應堆的重要意義在於,美國在反應堆的小微型化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開闢了核能太空探索的新時代。」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彭光雄表示。

Kilopower反應堆使用固體、鑄造鈾-235反應堆堆芯。反應堆熱量通過無源鈉熱管傳遞,熱量通過高效斯特林發動機轉化為電力,可連續使用十年之久。其具有兩種功率設計,一種是1千瓦,另一種是10千瓦,後者每秒鐘可以產生一萬焦耳的電能,足以支撐兩個人進行長時間的火星探險任務。

太空反應堆與地面上的反應堆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受控鏈式反應。反應過程中,核燃料在中子轟擊下發生自持鏈式反應,核燃料如鈾-235吸收中子發生裂變的同時放出更多中子從而引起更多裂變,產生巨大能量。這些能量的一部分轉化為電能的形式對外輸出;其餘的部分必須採取措施從反應堆中排出去從而使堆芯適當冷卻,以維持一定範圍的運轉溫度,或者主動降低功率以達到溫度平衡。否則堆芯會由於極高的溫度而熔毀或爆炸,造成災難。

太空反應堆與地面上的反應堆最大的區別在於冷卻手段。核電站中反應堆最經濟有效的冷卻方式是水冷。這就是地球上的核電站一般建在沿海一帶或湖泊附近的重要原因,而太空反應堆採用的是鈉管設計。在航天和太空環境中,由於缺少水源和空間限制,只能採用水冷以外的方式散熱。不利之處就是,限制了太空反應堆的功率,目前的太空反應堆功率還只有傳統輕水堆的約百萬分之一。有利之處則是,取消了水冷設計使得反應堆小型化、微型化成為可能。

目前,美國宇航局正在與美國能源部合作進行測試,測試將持續到明年年初,其中硬體設備還將進行連續約28小時的滿功率測試,以解決很多技術問題和證明這項技術的可行性。科學家們將通過驗證硬體設備如何工作來檢驗分析模型。測試的反應堆技術將可能滿足未來美國宇航局的多項任務,為太空飛行發展做好準備。

內容整理自:科普中國、NASA官網、科技部官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只有廢紙簍大小的微型核電站要上太空,可為太空基地提供電能
    科技日報 圖據國外媒體近日報導,美國宇航局和美國能源部合作開發出一種只有廢紙簍大小的核反應堆,並稱其為「Kilopower」,也就是千瓦級太空反應堆。它能在太空環境中運行,為太空基地提供電能。「美國最近測試的這種千瓦級太空反應堆的重要意義在於,美國在反應堆的小微型化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開闢了核能太空探索的新時代。」
  • 全球第一座四代核電站》|核反應堆|核燃料|核電站|高溫...
    這座核電站由於採用了結構獨特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使其安全性與熱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那麼這種新型核電站,有哪些特點?它在安全性上,又真能做到萬無一失嗎?正因為核電具有這麼多優勢,因此我國近年來不但大力推廣核能發電,也加強了核電領域的研究,使我國不但掌握了第二代、第三代核電技術,作為第四代核電的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也即將建成。那麼什麼是第四代核電站呢?什麼是第四代核電站第一代核電:第一代核反應堆,實際上是個原型堆。
  • 美企推出模塊化核反應堆:體積小 效率高 更安全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俄勒岡州一家能源初創企業希望人們重新思考自己不願意接受核能的態度。努斯凱爾電力公司正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個實驗室裡研究新型核反應堆。他們的尖端反應堆很小,而且支持者堅稱它比人們現有印象中的核能要安全得多。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2月13日報導,美國運行時間最長的核反應堆早在1969年就投入使用,就連最新的核反應堆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啟用的,而2016年竣工的一座核電站的建設始自1973年。
  • 核反應堆誕生75周年,MIT重啟石墨堆致敬丨獨家專訪胡玲文
    就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 12 月,核反應堆迎來其誕生後的第 75 周年。為了慶祝此事,MIT 重新啟動了頗具歷史的石墨指數堆,石墨指數堆也成為了教育與研究的新工具。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獨家專訪了 MIT 核能實驗室負責人、核反應堆專家胡玲文教授,她也和我們分享了目前全球核能面臨的挑戰和新機遇。
  • 新聞背景:什麼是重水堆核電站
    新聞背景:什麼是重水堆核電站>   2002年11月19日10:44  新華網   新華網杭州11月19日電(記者 傅丕毅 張毅)與壓水堆核電站不同
  • 原型快堆核電站
    據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李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康日新16日在京正式宣布,我國將加快中國原型快堆工程項目實施步伐,力爭在2020年左右建成原型快堆核電站。  快堆是當前唯一能實現核燃料增值的先進堆型,可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壓水型反應堆的約1%提高到60%-70%。國內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大多是壓水堆或重水堆。
  • 如果不小心掉入核電站的核反應堆水池中,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核聚變技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也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人類頭上,時刻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因為核聚變反應在產生巨大的能量的同時,也產生另一種副產品--核輻射,核輻射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放射性射線,顧名思義,核輻射就是核裂變或者核聚變反應產生的一種有害射線,包括原子彈、氫彈的爆炸,還有核電站裡面核反應堆產生的核輻射
  • 美媒:NASA要在月球上建核電站,可行嗎?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11月1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將向工業界尋求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電站的建議
  • 瑞典已關閉最老的核反應堆,並計劃未來拆除更多核電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日報導,瑞典Ringhals核電站的Ringhals1號核反應堆經過45年的運營後被關閉。 這是七年來第四個與電網斷開的反應堆。彭博社昨日報導稱,瑞典最老的核反應堆周四停止發電後,數百萬個家庭和企業可能會受到電價上漲的打擊。
  • 重水堆核電站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中最關鍵的設備,也是不同類型核電站的主要差別所在。1954年,前蘇聯建成世界第一座試驗核電站奧勃靈斯克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世界第一座商用壓水堆核電站希平港核電站。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篩選,已發展成商業規模並且不斷有後續建造項目的核電反應堆主要有三種類型:壓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
  • 福島核電站一核反應堆發生放射性液體洩漏事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1月20日報導,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核反應堆日前發生不明液體洩漏事故。經初步判斷,該液體極有可能為防止堆芯熔融而注入的冷卻水,放射物質濃度含量極高。據報導,1月18日起,3號反應堆車間中一層地板上滲出面積為30平方釐米左右的液體。
  • 我國力爭在2020年建成原型快堆核電站
    據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康日新16日在京正式宣布,我國將加快中國原型快堆工程項目實施步伐,力爭在2020年左右建成原型快堆核電站。 快堆是當前唯一能實現核燃料增值的先進堆型,可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壓水型反應堆的約1%提高到60%-70%。
  • 西屋電氣贏得Vattenfall電力公司的環保合同,拆除奧格斯塔核電站
    近日,西屋電氣公司與瑞典Vattenfall電力公司籤署了一份合同,切割其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附近的奧格斯塔核電站的核反應堆。
  • 成都商報:四川建核電站 好處多多(圖)
    國家電力規劃總院有一個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核電要佔到總裝機容量的4%,也就是說到時候,國內的100萬千瓦級核電站數目要達到40個,目前,國內很多省市都在開展核電站建設。建核電站需要27億美元  記者:建一個核電站,能夠給四川帶來哪些好處?到底需要多少錢?
  • 揭秘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這也太誇張了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
  • 揭秘丨《車諾比》角色大多有原型,取景立陶宛核電站
    消防員「瓦西裡·伊格納堅科」(Vasily Ignatenko)是真實人物,他和其他消防戰士在不知道核輻射數值、沒有做任何防護的情況下第一時間衝向核電站救火。他們中大部分人因受到大量輻射而犧牲。瓦西裡也不例外,車諾比核事故兩周後的5月13日,他在痛苦中死去,當時妻子還懷著他們的孩子。劇中的瓦西裡和原型。
  • 日本或明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2/3核反應堆已停
    日本討論明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三分之二核反應堆已停,明年最後一個開始檢修,如民眾反對重啟或將全關 日本官員8日表示,核電站周邊社區民眾反對核電站運營,日本國內所有核反應堆可能明年4月前關閉。核電站運營進入低谷3月的地震、海嘯發生後,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洩漏,出於安全考慮,日本多個核反應堆暫停運營,處於檢修狀態。目前,54座核反應堆中已經有35座停止運轉。核電站運營率降至10年來最低。在目前的政治背景下,它們何時重啟還沒有時間表。核反應堆檢修結束後,須獲得經濟產業省下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方能重啟。
  • 在月球建造核反應堆是否安全
    隨著未來太空探索任務需求日益提高,以及太陽能、化學能在深空探索任務和星表探索任務中的局限性,必須依靠以核反應堆為基礎的核能源。   本報記者 劉 霞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11月1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計劃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電站,以支持其長期探索計劃。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  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其次,浮動堆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嘯影響,即便發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
  • 日本福島核電站再爆炸 另一反應堆面臨熔毀危險
    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發生爆炸後,該核電站3號反應堆當地時間14日11時1分發生氫氣爆炸,不過放置反應堆的容器沒有損壞。此外,該核電站2號反應堆面臨著堆芯熔毀的危險。  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洩漏事故為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