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機水平,1996年到2020年,到底有多大的逆襲?

2021-01-09 騰訊網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96年和2020年我國兩棲登陸水平,見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今天,我們聊聊當年的空軍和現在的空軍。認真的說,1996年,我國戰機的水平並不高,與對岸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同時期的美國戰機相比,差距更加明顯。20多年過去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從古代歷史上,世界各國的戰爭基本上分為了陸戰和海戰。其中,陸地作戰屬於主體,海戰屬於輔助部分,動輒出現了幾十萬軍隊的陸地大決戰。在這方面,我國的歷代中原王朝都是陸地強國。但是,進入19世紀以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航海技術和武器技術相互融合以後。裝備了大量的鐵甲艦,西方各國陸續發展自己的遠洋艦隊,海軍的地位開始迅速提高。

在19世紀的一系列戰爭中,出現了海軍大戰的場景,例如甲午戰爭。當時,大型戰艦的數量幾乎是一個強國的標準。例如德國和英國的軍備競賽,重要項目就是戰列艦的數量。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作為新生事物,飛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起初,飛機都是民用版本。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先後把飛機投入戰爭之中。研發的飛機性能越來越完善,各國陸陸續續建立了自己的空軍或者航空部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一系列的空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性能已經進一步完善,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戰機,例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美國的P51戰鬥機等等。在這一時期,由於航空水平制約,我國當時還沒有能力設計和生產飛機。在抗戰期間,所有的戰機都是進口的。認真的說,進口戰機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戰機屬於消耗品,一旦戰機數量損失嚴重,又得不到進口或者補充,會直接影響陸軍部隊作戰。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經常出動戰機,對我國各個地區進行轟炸,我國吃了沒有制空權的虧。眼到了50年代初期,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

由於舊時代的積貧積弱等一系列原因,在1949年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我國空軍裝備的戰機,基本上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或者起義的。戰機的型號非常複雜,而且來自於多個國家,數量還非常少。在1949年的閱兵式上,由於自身的戰機數量太少,為了起到迷惑敵軍的作用,飛行速度比較快的戰鬥機,不得不飛了兩趟。我國的航空航天基礎薄弱,一時之間還無法自己設計、生產戰機。在這樣的情況下,50年代中期,我國陸續開始了150多個重要項目。

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開始對蘇聯米格17、米格19戰機進行仿製,並且推出了國產化的殲5戰機、殲6戰機。1959年的建國10周年閱兵式上,國產化的殲5戰機,第一次飛過了檢閱臺。至於殲6戰機,則是60年代的主力戰機,號稱「殲6包打天下。」當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國已經無法從國外進口、仿製戰機了,更得不到其他戰機的詳細設計圖紙。我國通過第三國,獲得了蘇聯的米格21戰機,這是六七十年代比較出色的戰機。通過一系列反向科研攻關,我國成功仿製了米格21戰機,並且出現了國產化的殲7戰機。

至於殲8戰機,則是面對米格23戰機的壓力,我國發展的一種高空高速戰機。由於各方面的條件限制,殲8戰機在80年代的技術並不穩定。在這些戰機中,殲5和殲6屬於一代機,殲7和殲8則屬於二代機。在80年代中期,殲10戰機項目已經上馬。但研發戰機需要漫長的周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殲10戰機出現之前,我國需要一些比較先進的戰機應急。從美國或者其他西方國家進口戰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1990年,我國從蘇聯訂購了24架蘇27戰機(蘇27SK戰機,航電系統很一般)。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續履行合同。

截至1996年,24架蘇27戰機已經全部到貨。當時,這是我國最先進的戰機了。那麼,同一時期,對岸戰機處於什麼水平呢?當時,對岸擁有4種類型的戰機,分別是:F16戰機、幻影2000戰機、IDF戰機和F5戰機。在這些戰機中,F5戰機有100餘架,屬於二代機,性能與殲7、殲8互有千秋。IDF戰機屬於三代機的入門機,由對岸自己生產,數量有120多架,性能在殲7和殲8之上。至於幻影2000戰機和F16戰機,則是標準的三代機,分別由法國和美國生產。幻影2000戰機有50多架,F16戰機則有120多架,這兩種戰機,至今仍是對岸的「扛把子」戰機。

在我國戰機中,真正能夠一較高下的戰機,只有進口的24架蘇27戰機,以及少量的殲7和殲8戰機。面對可能增援的F14戰機、F15戰機、F16戰機等等,雙方的差距更加明顯。一轉眼20多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差距已經時過境遷。由於自身無法生產戰機,也無法對戰機進行升級改造。對岸的將近300架三代機,還是90年代的水平,雷達、航電系統等已經完全落後。認真的說,即便是與國產化的殲11B戰機對抗,也根本沒有任何優勢。由於長時間的消耗,相當一部分戰機已經接近了使用壽命,對岸的戰機在越來越少。

我們接下來看看我國戰機的巨大變化,堪稱是翻天覆地。首先,我們聊聊蘇27家族。在90年代,鑑於蘇27戰機的出色性能,我國陸陸續續進口了100多架蘇27戰機。隨後,還進口了大量的蘇30戰機。21世紀初期,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我國開始生產國產化的殲11戰機,在戰機方面不再受制於人。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殲11戰機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進型號,例如著名的殲11BS戰機。此外,在殲11戰機的基本結構上,我國還推出了殲15戰機和殲16戰機。其中,殲15戰機屬於海軍艦載機,殲16戰機則是集大成者的戰機。

請注意,這些戰機最低也屬於三代機的中期水平,甚至達到或者接近了三代半戰機的水平。例如殲16戰機的綜合水平,極度接近美國最新F15SA戰機的標準。除了上述「蘇式」戰機之外,我國還自行設計了殲20戰機、殲10戰機和殲轟7戰機。殲20戰機自不必說,屬於標準的四代機經典之作,能夠與美國F22戰機談笑風生,雙方能夠打得有來有去。殲10戰機則是我國國產的三代機,分別ABC3個型號。其中,A型屬於三代中期標準,B型和C型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三代半戰機的標準,例如相控陣雷達、中程和遠程主動飛彈等等。

至於殲轟7戰機,經過一系列的改進之後,性能也不可小覷。至於當年的殲8戰機,經過不斷的改進以後,最近的改進型號,據說能夠發射中距彈。認真的說,一旦出現緊張情況,我國可以集中1000架以上的三代機、四代機作戰。無論是數量和戰機性能,都遠超對岸。即便是外來勢力幹涉,也沒有什麼畏懼。因為外來幹涉勢力可能投入的戰機數量,仍不如我國戰機多,而且雙方的戰機水平大體相當。當然,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至目前,我國仍有相當一部分殲7戰機,仍在服役。此外,大型轟炸機和戰略運輸機等等,仍是軟肋。壯軍容,威四方。礪戈矛,森甲仗。剖文犀,七屬爛如銀;帶鮫函,璀璨難名狀。者的是,金城保障。關於我國各方面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兩棲登陸水平,到底有多大進步?
    從1996年到2020年,在24年時間裡,我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和亞洲的日本。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接近美國的70%左右。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軍隊也在迅速發展。作者打算分一個系列,今天,首先聊聊20多年時間裡,我國兩棲登陸作戰水平的巨大變化。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的軍艦水平,到底有多大的發展?
    不得不說,1996年,雖然海軍的艦艇數量佔據優勢,但技術水平處於明顯的劣勢,而且大中型艦艇很少。20多年之後,雙方的力量則發生了逆轉。今天,我們就聊聊雙方海軍艦艇的對比。 不過,從1996年之後,雙方海軍的發展出現了逆轉。從1996年到2020年,對岸海軍都獲得了哪些大中型艦艇呢?
  • 中國軍隊的防空能力,從1996年至今,到底有多大的崛起?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性能已經進一步完善,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戰機,例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美國的P51戰鬥機等等。 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體系來說,除了擁有大量的戰機之外,還需要擁有防空力量。因為地面防空力量屬於最後一道屏障,一旦自己防空力量被摧毀,那麼,對手的戰機就能夠長驅直入,直接打擊腹地的各個地區。起初,我國把空軍和防空軍分開建設。由於任務需要和機構重疊,到了50年代後期,空軍和防空軍合併。最初,空軍防空部隊主要是以各種口徑的高射炮為主,例如100毫米、85毫米、57毫米和35毫米口徑的高射炮。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摘自:今日頭條@萬乘之尊 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假設基於現實,24年前臺海危機期間有一場世紀大演習,好似一個火藥桶就差一根火柴可以點燃引爆。歷史沒有給它引燃的機會,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再發生,只不過隨著時間遠去各方軍力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中。1996年,三軍最精銳力量齊集一堂,萬炮齊轟、搶灘登陸、海陸空一體看似熱鬧非凡。
  • 24年變化有多大?海軍1996年和2020年防空裝備水平比較
    時間回到1996年,距離人民海軍創建已近半個世紀,原來的「空潛快」裝備並沒有取得多大突破,海軍還在奉行近海防禦原則。直到2015年隨著裝備體系日益完善,海軍明確指出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1996年和2020年中國海軍登陸艦對比
    那麼24年過去了,中國海軍的登陸作戰艦艇的發展變化有多大呢? 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野牛氣墊船、726型氣墊船、724型氣墊登陸船和722型氣墊登陸船,登陸裝備的噸位涵蓋了從幾百噸到幾千噸再到萬噸,種類齊全,有著強大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一次兵力和裝備投送將超過3個師。如果075型兩棲攻擊艦服役以後,還將進一步改變中國海軍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 1996年,中國進行第二次嚴打,當時起了多大的效果?看數據
    1983年新中國第一次嚴打,當時首要目標就是唐山菜刀隊,取得了很顯著的效果,1983年,中國進行第一次嚴打,當時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到了1996年4月的時候,中國開始了第二次嚴打,那麼當時嚴打到底起了多大的效果?
  • 世界戰機對比:美國的X15與中國的殲20,到底哪一個更勝一籌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中國祖先們用血告訴給我們的教訓,往昔的我們被日寇欺凌,被列強欺壓,百姓們民不聊生,而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壯大起來了,而這離不開我黨的英明引導。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當美國時任防長蓋茨於2011年1月11日訪問中國時,他沒有想到,迎接他的竟是這個意外的「驚喜」——中國第一款隱形戰鬥機殲-20成功首飛。多年後他仍在回憶錄裡對這段「打臉」經歷耿耿於懷,可見其怨念之深。這也毫不奇怪,蓋茨曾堅信中國和俄羅斯不可能在短期內研製出隱形戰鬥機,甚至宣稱「2020年美國將擁有1100架F-22和F-35組成的第五代戰鬥機群,屆時這仍然是碾壓全世界般的存在」。
  • 全球2020年各國空軍戰機數量排名
    2020全球戰鬥機數量排行榜:12:沙烏地阿拉伯:878架11:朝鮮:949架10:埃及:1054架9:土耳其:1055架8:法國:1229架7:巴基斯坦:1372架6:日本:1561架>5:韓國:1649架4:印度:2123架3:中國:3210架2:俄羅斯:4163架1:美國:13264架註:戰機數量不代表空戰真正實力,現代戰爭需要體系化作戰,世界上只有中美俄具備全方位體系化作戰實力,屬於第一梯隊,其中美國實力最強,地球王者。
  • 中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差距到底有多大?俄專家說的話確實在理
    那麼兩國空軍究竟有多大差距,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探討一下。俄羅斯專家稱,首先來看基礎技術,空氣動力方面中國通過大量各種型號的飛機設計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而日本工程設計經驗不足,導致水平不是很高。航空材料方面,日本的機翼複合材料一體高溫固化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這個技術本身還不夠成熟,製造的機翼容易出現裂縫。
  • 劉遵義:對2020年中國GDP水平的預測,有可能超過5%
    很多人關注2020年中國的實際GDP水平,它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發展,一是疫情過後經濟的復甦速度,二是經濟刺激措施是否到位。 在表1中,我們按照6.9這一2019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平均價格,分別用人民幣(第2欄)和美元(第3欄)列出了中國從2015年第一季度以來各季度的GDP水平。
  • 中國航空發動機處於什麼水平,俄才算二流水平,落後美至少30年?
    2020-11-23 11:46:35 來源: 軍事之烈火 舉報
  • 美國的B52轟炸機究竟有多大?把它P到核航母上就知道了
    導語:美國的B52轟炸機究竟有多大?把它P到核航母上就知道了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軍事強國,自然在武器裝備上也同樣的優秀。美國自建國以來就一直有參與戰爭,轟炸機更是使用的得心應手。特別是B52,這款轟炸機的服役時間早在1955年2月就已經開始漫長的服役之旅。而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也仍然是美國空軍的轟炸主力,美國還不想讓它退役,據說理由是因為B52是美國戰機中唯一一個能發射巡航飛彈的轟炸機,由此可見其性能有多出色了。
  • 2020年中國天然氣供應量將達4000億立方
    央廣網財經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丁華豔)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增加天然氣供應,保障民生用氣,到2020年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
  • 1996年的五部古裝劇,24年過去了,當年你多大?
    《香帥傳奇》1995年出品的臺灣省武俠劇,引進內地應該是在1996年。第一次看記得還在讀初中,現在還記得那首主題曲《天大地大》。你能想像鄭少秋當時已經48歲了嗎?怎麼保養的?英俊瀟灑、風流瀟灑,又能撩妹又能耍帥,楚留香絕對是當年全體男生的大眾偶像。也就是看了這部劇,很多同學當時去買了扇子,模仿鄭少秋的動作,瞬間覺得好帥,以為能吸引女生。
  • 國產戰機官方綽號的逆襲:飛豹幹掉比目魚,猛龍幹掉火鳥
    前幾天,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實現了首飛,烏龍注意到它的官方綽號叫鯤龍,和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鯤鵬」都是「鯤」字輩,而中國國產飛機有官方綽號,還是近20年的事情,這斷了北約組織給中國國產飛機亂起綽號的後路。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工資是多少?1996年的工資單曝光,太意外
    經歷了無數磨難,無數次交鋒,中國終於換來了錢學森的自由,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一家終於回到了讓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從此,便在祖國紮根,並完成了一系列推動中國發展的偉大工程,比如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比如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所,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錢學森先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航空航天技術。
  • 錢學森1996年的工資單曝光,看了他的工資,令人肅然起敬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每月的工資是多少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1996年的工資單!、「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等,是錢學森讓我們中國的科學,中國的飛彈、原子彈的進程推動了至少20年!1935年錢學森到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學習的是航空專業,在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他又到加州理工學院繼續深造,28歲時錢學森已經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