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的防空能力,從1996年至今,到底有多大的崛起?

2021-01-09 騰訊網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軍隊發展的問題,例如水面艦艇、戰鬥機、潛艇、坦克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我國的防空能力。認真的說,在90年代,我國的防空水平還是比較滯後的,主要是以各種口徑的高射炮巨額紅旗2防空飛彈為主。歷經20多年的發展,這樣的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國防空能力的巨大發展。

首先,我們聊聊世界武器的歷史發展。在古代歷史上,世界各國的戰爭基本上分為了陸戰和海戰。其中,陸地作戰屬於主體,海戰屬於輔助部分,動輒出現了幾十萬軍隊的陸地大決戰。在這方面,我國的歷代中原王朝都是陸地強國。但是,進入19世紀以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航海技術和武器技術相互融合以後。裝備了大量的鐵甲艦,西方各國陸續發展自己的遠洋艦隊,海軍的地位開始迅速提高。在19世紀的一系列戰爭中,出現了海軍大戰的場景,例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當時,大型戰艦的數量幾乎是一個強國的標準。德國和英國的軍備競賽,重要項目就是戰列艦的數量。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作為新生事物,飛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起初,飛機都是民用版本。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先後把飛機投入戰爭之中。研發的飛機性能越來越完善,各國陸陸續續建立了自己的空軍或者航空部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一系列的空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性能已經進一步完善,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戰機,例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美國的P51戰鬥機等等。

在這一時期,由於航空水平制約,我國當時還沒有能力設計和生產飛機。在抗戰期間,所有的戰機都是進口的。認真的說,進口戰機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戰機屬於消耗品,一旦戰機數量損失嚴重,又得不到進口或者補充,會直接影響陸軍部隊作戰。例如在淞滬會戰期間,初期的空戰中,我們的空軍打得非常猛。與日本軍隊較量,絲毫不落下風,其中,高志航將軍威名赫赫。但是隨著戰爭不斷發展,戰機消耗嚴重,最終不得不轉入防禦狀態。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經常出動戰機,對我國各個地區進行轟炸,我國吃了沒有制空權的虧。

一轉眼到了50年代初期,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當時,我國的空軍總計只有幾十架老式戰機,存在很大的防空壓力。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體系來說,除了擁有大量的戰機之外,還需要擁有防空力量。因為地面防空力量屬於最後一道屏障,一旦自己防空力量被摧毀,那麼,對手的戰機就能夠長驅直入,直接打擊腹地的各個地區。起初,我國把空軍和防空軍分開建設。由於任務需要和機構重疊,到了50年代後期,空軍和防空軍合併。最初,空軍防空部隊主要是以各種口徑的高射炮為主,例如100毫米、85毫米、57毫米和35毫米口徑的高射炮。

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戰機開始逐步高空化高速化。普通的高射炮存在很大的壓力,時間進入60年代,我國開始在蘇聯薩姆2防空飛彈的基礎上,仿製出了紅旗2防空飛彈,並且大批量裝備部隊。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蘇聯停止提供新一代的防空飛彈,再加上自己的科技水平有限,因此,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沒有裝備新的防空飛彈。在80年代後期,我國逐步接觸了各種西方武器,並且開始在法國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的基礎上,研發自己的紅旗7防空飛彈。但是,在1996年左右,紅旗7防空飛彈還不成熟。

此外,我國還自行設計了紅旗61防空飛彈,這種飛彈的問題很多,當時也並不成熟。因此,1996年前後,我國防空部隊以紅旗2防空飛彈和各種口徑的高射炮為主。認真的說,紅旗2防空飛彈採用了固定發射架模式,無法機動發射,大大限制了靈活性。作為一種五六十年代的防空飛彈,在90年代,性能已經明顯落後。面對新一代的戰爭,無論是射程,還是抗幹擾能力都不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了應急,我國陸陸續續從俄羅斯進口了10個營的S300防空飛彈,在90年代中後期到21世紀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4年,我國又進口了6套S400防空系統。S400防空系統的探測距離,達到了600公裡。飛彈射程達到了400公裡,能夠同時對抗48個目標。根據計算,1套S400防空系統的作戰能力,相當於3套S300防空系統。無論是S300還是S400,我國進口的數量都不算很多。因為,我國擁有自己的軍工體系,絕大部分武器都能自己生產。只有暫時不能國產的裝備,才會選擇進口。進口裝備的同時,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種類型的國產防空飛彈陸續裝備。例如赫赫有名的紅旗9和紅旗16防空飛彈,就是其中的代表。

紅旗9防空系統屬於我國新一代遠程防空系統,紅旗16則是我國新一代中程防空系統。紅旗9防空系統的飛彈,最大射程能夠達到200公裡。兩種防空飛彈,除了陸地版本以外,都推出了艦載版,主要裝備在055型、052D型、052C型、054A型等艦艇。經過不斷的發展,當年的紅旗7防空飛彈,技術已經成熟,承擔了部隊野戰防空的重任。在俄羅斯道爾M系列防空飛彈的基礎上,我國仿製、研發出了紅旗17防空飛彈。這種防空系統採用了履帶式戰車,能夠伴隨部隊機動作戰。

在最近一次閱兵中,我國還展示了紅旗22防空飛彈。這種一種中遠程防空飛彈,主要填補了紅旗9和紅旗16兩種防空飛彈之間的空白區。歷經20多年的發展,我國防空部隊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防空飛彈水平,還是各種雷達的水平,都有質的飛躍。當然,防空屬於最後一道屏障,奪取制空權至關重要。關於我國戰機水平20多年的發展,大家可以翻閱作者之前的文章。海波不動風塵靜,中國有真人。文身交阯,氈裘金齒,重譯來賓。奇珍異產,梯山航海,奉表稱臣。白狼玄豹,九苞丹鳳,五色麒麟。

相關焦點

  • 24年變化有多大?海軍1996年和2020年防空裝備水平比較
    時間回到1996年,距離人民海軍創建已近半個世紀,原來的「空潛快」裝備並沒有取得多大突破,海軍還在奉行近海防禦原則。直到2015年隨著裝備體系日益完善,海軍明確指出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的軍艦水平,到底有多大的發展?
    認真的說,這兩種艦艇的反艦火力非常猛,但反潛和防空能力不足,而且雷達和電子設備滯後。1990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在這次戰爭中,各國都看出了未來戰爭的模式變化。那種短兵相接的戰鬥幾乎沒有發生,美國利用自己的空中優勢,把伊拉克軍隊打的無力反擊。與此同時,海上防空、反潛的作用開始顯現。早在80年代初期的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就吃了這個虧,赫赫有名的42型驅逐艦被擊沉。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摘自:今日頭條@萬乘之尊 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假設基於現實,24年前臺海危機期間有一場世紀大演習,好似一個火藥桶就差一根火柴可以點燃引爆。歷史沒有給它引燃的機會,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再發生,只不過隨著時間遠去各方軍力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中。1996年,三軍最精銳力量齊集一堂,萬炮齊轟、搶灘登陸、海陸空一體看似熱鬧非凡。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1996年和2020年中國海軍登陸艦對比
    1996年3月,一場聲勢浩大的多軍軍事聯合演習在臺灣海峽舉行,這次演習出動的軍種包括第二炮兵部隊,海軍和空軍,以登陸作戰演習為核心,多兵種配合,展示了解放軍登陸作戰的能力和決心。但在那個年代,解放軍不管空軍還是海軍,裝備都非常落後,空軍還是以殲6和殲7這樣的二代機為主,僅僅20多架數量有限,且空戰能力較弱的蘇27戰鬥機。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兩棲登陸水平,到底有多大進步?
    從1996年到2020年,在24年時間裡,我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和亞洲的日本。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接近美國的70%左右。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軍隊也在迅速發展。作者打算分一個系列,今天,首先聊聊20多年時間裡,我國兩棲登陸作戰水平的巨大變化。
  • 中國的戰機水平,1996年到2020年,到底有多大的逆襲?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96年和2020年我國兩棲登陸水平,見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今天,我們聊聊當年的空軍和現在的空軍。認真的說,1996年,我國戰機的水平並不高,與對岸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同時期的美國戰機相比,差距更加明顯。20多年過去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外媒稱讚中國飛彈讓塞爾維亞防空能力發生質變:抗幹擾能力強,能打...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比利時《MilitaryWatchMagazine》網站8月10日報導稱,塞爾維亞此前已與中國籤署了FK-3防空飛彈系統的採購合同,該武器為中國紅旗-22防空飛彈系統的出口版本,能夠打擊包括彈道飛彈和轟炸機在內的空中目標,並為塞爾維亞的防空部隊提供前所未有的態勢感知能力,進而讓該國軍隊的防空能力發生質變。
  • 1996年,中國進行第二次嚴打,當時起了多大的效果?看數據
    1983年新中國第一次嚴打,當時首要目標就是唐山菜刀隊,取得了很顯著的效果,1983年,中國進行第一次嚴打,當時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到了1996年4月的時候,中國開始了第二次嚴打,那麼當時嚴打到底起了多大的效果?
  • 治良匡成:從地震救災看中國軍隊作戰能力
    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軍隊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並不亞於一場戰役,從解放軍抗震救災過程中的快速反應、指揮、通訊、保障等能力可以反應出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看到成績,也要注意不足。在充分肯定中國軍隊此次救援行動的卓越表現的同時,還應該認真總結教訓與不足。只有勇於並善於認識和糾正自己不足的軍隊才能不斷完善和強大。只有辨證地看問題,才會使我們的人民軍隊更加戰無不勝。
  • 俄羅斯陸軍列裝「山毛櫸-M3」防空飛彈系統,全面增強中程防空能力!
    3月11日,俄羅斯中部軍區新聞處通報稱:今年,該軍區駐紮在西伯利亞的第41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將列裝一批「山毛櫸-M3」新型防空飛彈系統。第41合成集團軍司令員雅科夫·列贊採夫少將表示:第41合成集團軍將列裝的最新型(防空飛彈)系統能夠提高防空部隊避免敵方空襲的戰鬥能力。
  • 我國人民防空的發展歷程?(下)
    第四階段:調整改革階段(1979-2000年) 。1984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條例》,對人民防空工程的維護管理作了明確規定。199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確立了「廣泛動員、紮實建設、嚴密防護、力保潛力」的指導思想。
  • 什麼是防空?什麼是人民防空?帶你了解
    「防範和減輕空襲危害」,主要是指通過平時做好各項準備,遇有空襲徵候和遭受空襲時,及時發放警報,有計劃地組織人員疏散和掩蔽,免遭危害;當空襲危害已經發生,通過群眾自救互救和組織群眾防空組織的搶險搶救,消除空襲後果,把對空襲造成的危害減輕到最低程度。    7.中國人民防空標誌及其含義是什麼?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個旅到底多少人?
    我們在看像亮劍等抗日劇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疑惑,分不太清楚那些旅長、師長、團長等的等級,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手下統領著多少人,一個團有多大?一個戰鬥旅又有多大?這是很多觀眾都不明白是什麼概念,這是軍隊中的編制問題,世界各國的軍隊編制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 歷史上最神秘的三件事,至今科學無法解釋,其中有一件發生在中國
    歷史上最神秘的三件事,至今科學無法解釋,其中有一件發生在中國在歷史的漫漫長河裡,發生過很多非常離奇的事情,有很多科學都是無法解釋的,歷史上最神秘的三件事,至今科學無法解釋,其中有一件發生在中國!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 中國航空工業展示的飛彈是一坑四嗎?為什麼摩洛哥軍隊先用上了?
    珠海航展上的「天龍50」區域防空系統最關鍵的是,該型飛彈甚至和PL-12型空對空飛彈一樣,已經被北方工業和中國軍貿成功地賣出去了,而裝備它的北非客戶摩洛哥軍隊,同樣是這幾天已經把使用該飛彈的TL-50「天龍50」區域防空系統(我們自己代號DK-10)拉出來大大方方地在世人面前亮相了。
  • 1996年就有克隆羊,為何至今沒有複製人?看羊的下場就明白了
    ——小塞涅卡隨著科技發展,即便是被有走入過電影院,不喜歡看電影的人對於克隆這個話題都不會陌生,因為在1996年的時候就有了克隆羊,而且克隆羊多莉的事情,在當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的誕生對醫學界來說可以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是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人在看著各種克隆話題的電影科幻片的時候,對著這件事情也越來越好奇,克隆技術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嗎,人們一直具有非常高期待的複製人可以說完全沒有一點信息
  • 2002年中國的國防
    中國武裝力量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統一,有決心、有能力制止任何分裂行徑。  ——制止武裝顛覆,維護社會穩定。中國憲法和法律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或武裝暴亂,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
  •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新發現與創新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佔到10%,遠低於中國排放的全球佔比。
  • 在高技術條件下全面錘鍊城市防空作戰能力
    在高技術條件下全面錘鍊城市防空作戰能力>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3日07:44  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