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嘣脆的酸黃瓜
文/張少永
黃瓜是一種極為普通的蔬菜,吃法無非就是涼拌、小炒和配菜。而第一茬和最後一茬的小黃瓜,外觀不夠打眼,賣也賣不了好價錢,多數人家就趁便宜買回家鹽製成酸黃瓜,當小菜嘗鮮換口味。
人們的口味不同,鹽制黃瓜的方法也不大相同。在山東和河北這些地方,鹽制的黃瓜是酸甜口味的,一次也就三五斤,並且是與尖椒一起鹽。在鹽之前,尖椒去掉「尾巴」和裡面的籽,與小黃瓜一起洗淨,放到準備好的小罈子裡,放適量的鹽,把食醋和糖燒開,涼冷後澆在罈子裡,淹沒黃瓜和尖椒,一周左右時間就醃製好了。趕到食用時,要好的同事和鄰居,你一小碗、他一小碗,「嘗"就嘗的剩不多了,自家也就吃上三四天。「小菜"酸甜爽口,口齒留香。
而河套地區的酸黃瓜醃製卻區別於其他地方,單從量上就顯示出內蒙古人的豪放。特別是秋季,大批的黃瓜上市,大多數人家都是挑最好的,一買就是上百斤用來鹽制,有人口多的大家庭一鹽就是三大缸,既便是春季和夏季,家裡也不缺酸黃瓜。河套人鹽黃瓜純粹是鹹酸口味的,不加糖。鹽制時,把黃瓜衝洗後放入大缸,放到四分之一時撒層鹽,再放入花椒、大料、八角、香葉等調料,就這樣直至把缺裝滿,加水,壓上塊鵝卵石。黃瓜入味後,便可食用。食用時,把撈出來的黃瓜放在一個平面上,黃瓜上面放上菜板,壓上石頭之類的東西,把黃瓜中的鹽水儘量擠壓出來,再改刀成小丁,拌入青辣椒或紅辣椒丁,看著就能勾出了饞蟲。河套酸黃瓜雖然看著皺皺的,但是嚼起來的第一感覺是嘎嘣脆,第二才是吃味道,越嚼越香,喝燒酒時備上這麼一盤小菜,既解酒、又解肉膩;吃飯時上一盤酸黃瓜,更會增加食慾。
我想,假如有一天我離開河套,可能不會留戀河套的肉,河套的瓜,但是肯定會記住河套的酸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