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溫度的變化,百年降低0.5度,目前來看仍然會降低

2020-11-29 非人類研究所

生活當中,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人體的溫度一旦達到37度就屬於低燒狀態。但是,說出來可能讓人難以接受。在一個世紀以前,大部分人的正常體溫其實就是37度左右。

由此來看,隨著時間的變化,人體的恆溫溫度,正在一點點的降點。換句話說,人類在進化的道路中,不要沒有停止或者是放慢速度,而是依據周圍環境的改變,仍然在發生著變化。

1851年的時候,一位德國醫生,做了這樣一個調查數據。他用非常原始的體溫計對將近2000多個人進行了數百次體溫檢測,最終得出了這個人體恆溫狀態下的溫度,數值大概在37度左右。也就是說在那個年代,如果一個人無病無災,身體狀況比較健康,那麼用體溫計測試就會發現他的體溫在37度。

當然這個測量數據可能並不像現在這種電子體溫計測量的那樣精準,但還是無法避免說明了一個問題,現在我們人體的恆溫溫度大概在36度5左右。在100多年的時間裡,人體的恆溫溫度下降了0.5度。

那麼在這一切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有物種在演化過程當中,其最本質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環境。因此人體恆溫溫度之所以會有所降低,最應該考慮的就是整個大自然環境是否發生了變化。

眾所周知,因為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太過於頻繁,導致溫室效應逐漸加劇,整個地球上的溫度升高。如果按照以前的溫度,很有可能會產生諸多不適,因此在很短的時間裡,人體便對溫度進行了小幅度的適應,也就是降低了0.5。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以前的人之所以身體溫度相對於現在的人要高0.5度,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前的人新陳代謝速度要比現在的人快很多。當時醫療條件有限,那個年代活到60歲的人都是很少。而在現在這個年代,活到80歲的人比比皆是。 物質條件不斷提升,身體素質方面也會有明顯的提高。以前的人可能要一直受到炎症的折磨,為了抵抗疾病只能夠加速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速度快,身體的溫度自然也就要高很多。

反觀現在的我們,物質條件的提升讓人們遠離了很多疾病。沒有這些疾病的打擾,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就會逐漸放慢,身體的溫度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了下來。再加上現在居住環境也發生了改變,春夏秋冬利用空調來改變居住環境的溫度,慢慢的人體本身也就適應了一定的恆溫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自身溫度也就相應地會有所改變。按照現在人類這樣的發展速度,我們身體恆溫狀態下的溫度,應該還會持續下降。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涼涼」。

相關焦點

  • 人體溫度降低 難道還是微生物的鍋?
    能夠解釋體溫變化的外部因素可能是全球變暖。目前,全球氣溫一直在升高,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高出0.38℃,較工業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的水平高出約1.0℃;並且,2014-2018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我們目前使用的人體平均標準體溫數值,是德國醫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在1851年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最大規模的人體正常體溫測試後得出來的。當年他通過收集分析大約25000多人的體溫,計算出人體的基礎正常腋下體溫大約在36-37度。這個體溫值被各國使用至今,成為普通人也知道的常識。
  • 回不去的37度,科學家確認:人類體溫不斷降低。人類正不斷進化
    當體溫低於37度時,人們便會開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體溫檢測也成了家常便飯。說起正常體溫,很多人都認為在37度左右。實際上,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正常體溫早已不是37度。度之間產生波動,如果按照平均值來看,人類的平均體溫應該為36.8度。
  • 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可樂冷凍後真會爆炸 專家:溫度降低導致體積膨脹
    可樂冷凍後真的會爆炸嗎?其他罐裝飲料冷凍後也可能爆炸嗎? 本期科學生活家,記者邀請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劉士軍、物理學院講師黃生祥進行了分析。  原因  體積膨脹?易拉罐太薄?  「溫度過低時,液體的體積會增大。可樂在冷凍結冰後,體積就會不斷膨脹,到一定程度會使罐體發生變形,甚至被撐爆。」黃生祥說,這可能是導致爆炸的一個原因。
  • 人體恆溫是37度,但你想過10億溫度嗎?地球上曾出現過
    人體的恆溫是37度,一旦超過這個溫度一點,人們或許就會發燒,而人們一直處於一個高溫的環境,不僅是體表溫度上升,人會因為溫度的升高而中暑,而中暑之後的人不即時送往陰涼處嚴重的會死亡,所以溫度的上升和降低我們都應該及時的增加或者減少衣服,不過你們想過10億攝氏度是一個什麼概念嗎?
  • 全球氣候變暖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0.74度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今天上午在京開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做了《國務院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是不爭事實。目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革命前的280PPM(百萬分之一單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過了近65萬年以來的自然變化範圍,近百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0.74度。  報告中說,自1750年以來,全球累計排放了1萬多億噸二氧化碳,其中發達國家排放佔80%。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研究團隊還認為,現代人長期處於適宜溫度,也是能量消耗減少的原因之一。19世紀時,夏天沒有空調,冬天供暖也不普遍。如今,一臺中央空調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人體體溫是基礎代謝率的一種表現,而基礎代謝率又與壽命(較高的代謝率,較短的壽命)和體型(較低的新陳代謝,較大的體重數值)有關。隨著時間推移,人體溫度所產生的變化,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健康和壽命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 冬天來了 光伏電站的發電量為什麼會降低?
    最近小編接到不少用戶及安裝商投訴問:光伏電站發電量一下降低了不少,是不是產品出現了問題?其實大家對此不必過於緊張,縱觀一年的發電量,如圖1所示,在北方,春季是光伏電站發電高峰期,冬季則是光伏電站發電的低潮期,我們常說的1KW發電量4-6度/天,這個只是一年發電量的平均值。
  •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溫度》專題——吃透溫度變化,輕鬆拿高分
    【解題方法點撥】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溫度高低,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測量溫度時,通常採用的是攝氏度溫標,該溫標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作為零度,以標準大氣壓<即一個大氣壓>下水沸騰作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攝氏度.溫度並不是熱量,也不是內能.天很熱指的是溫度,傳遞熱指的是熱量,摩擦生熱指的是內能.這三個物理量變化時的說法不同
  •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2020-08-25 0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體溫度37℃已成歷史,免疫力居然…
    人們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 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 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溫降低。50年前,孩子的平均體溫都在37度左右,成人的平均體溫在36.5-36.8度之間。而現在,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體溫已經不是36.5度了。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當體溫降低時,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讓肌肉顫抖,以產生更多的熱量;同時會讓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耗散。同樣地,當體溫升高時,大腦也會採取措施試圖降溫。人體需要維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行,因為身體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都依賴於各種酶的活性。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酶的活性都會下降,都會影響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導致新陳代謝無法維持正常。那麼,多少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呢?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當體溫降低時,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讓肌肉顫抖,以產生更多的熱量;同時會讓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耗散。同樣地,當體溫升高時,大腦也會採取措施試圖降溫。 人體需要維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行,因為身體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都依賴於各種酶的活性。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酶的活性都會下降,都會影響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導致新陳代謝無法維持正常。那麼,多少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呢?
  • 溫度能否低至零下1000度?地球在這種溫度下會怎樣?
    首先,地球上不可能出現零下一千攝氏度的低溫,就連宇宙中也不會出現這麼低的溫度。因為最低溫度只有-273.15 ℃,而且這還是無法達到的極限溫度——絕對零度。那麼,為什麼溫度會有下限?為什麼下限是-273.15 ℃,而不是-1000 ℃,或者更低的溫度?
  • 臺灣島發「低燒」 近百年平均氣溫升0.8度(圖)
    臺灣島百年來平均溫度上升0.8度。圖為福壽山農場的鴛鴦湖,10月時湖底竟然出現龜裂。(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消息 臺灣氣象部門發布近百年臺灣島的氣候變化報告顯示,「臺灣島在發燒」,而且越來越熱。
  • 一升100度的水倒入一升0度的水中,會得到兩升50度的水嗎?
    如果把一升100攝氏度的水倒入一升0度的水之中,結果會得到兩升50度的水嗎?需要注意的是,水在0度和100度時都可以保持液態。雖然0度是水的冰點,但在這個溫度下,水的液相和固相是可以共存的。0度的液態水要轉變為冰,需要大量放出熱量,沒有繼續降溫,水能夠維持液態。
  • 如何降低室內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危害
    還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對裝修會造成室內空氣汙染問題缺乏認識,盲目裝修、隨意裝修的現象仍然存在。------下面就介紹一些降低或者預防室內汙染的小常識。會降低室內有害氣體的濃度,大家不妨一試。8.        可選用確有效果的室內空氣淨化器和空氣換氣裝置。
  • 恆溫37.5度,可以與人體溫度一致的功能性面料
    人體相當於一個24小時不間斷髮熱的機器,而釋放熱量最主要的途徑是水分蒸發,通過蒸發散熱使人體保持在一個最為舒適的溫度。但是這些蒸發的水汽如果不能及時從衣服上去除,則會不斷積聚,將體表與服裝之間的微氣候變得非常潮溼,使人產生難受的黏膩感。37.5TM技術能夠強化人體的自然降溫機制—身體分泌汗液來降低體溫,而37.5TM技術能將汗液從衣物的微氣候中去除。
  • 37度非正常體溫?人體溫度逐漸下降,全球大流行原因找到了?
    一般的情況來看,人體的正常溫度就是37度,自從1851年來,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的體溫為37攝氏度,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沒有變過,但是最近來自科學期刊的《elife》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這個數字可能已經不太適合現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