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37度,科學家確認:人類體溫不斷降低。人類正不斷進化

2020-11-04 小何聊科學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以來,人類每天量體溫的次數突破世界紀錄。當體溫低於37度時,人們便會開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體溫檢測也成了家常便飯。

說起正常體溫,很多人都認為在37度左右。實際上,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正常體溫早已不是37度。

37度的由來

很多人都知道「人類的平均體溫為37度」這個結論,但卻不知道是怎麼來的。

德國科學家卡爾溫德裡希實際統計了25000名人類的體溫信息後,於1851年第一次提出了將37攝氏度(98.6華氏度)定為人的正常溫度,這一結論也在當時得到了廣泛認同。

後來,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正常體溫實際上在35度到37.7度之間產生波動,如果按照平均值來看,人類的平均體溫應該為36.8度。

最新發現

2020年1月17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現代人的體溫,在19世紀以來,每10年平均下降0.03度;尤其是男性,比起150年前的人,更低了0.59度。

朱莉教授表示:「19世紀以來至今,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始終在下降,在不足200年的時間裡,他們的體溫竟然悄悄的下降了0.4℃,從起初的37℃降至36.6℃。」

史丹福大學

在另一項研究中,人類學家們對玻利維亞一個相對偏遠的土著部落Tsimane展開長時間的研究。當他們首次開始研究時,Tsimane成年人的平均值為37攝氏度,這個數值跟兩個世紀前在歐洲測得的溫度如出一轍。然而,過去了十餘年年,該測量值下降至36.5℃(女性為36.53℃,男性為36.57℃),平均每年迅速下降0.03℃。

科學家們的困惑

人類是恆溫動物,體溫維持在一定範圍內,能讓人體各細胞和代謝反應更有效地運作,並避免體內外的病菌孳生。體溫無論過高或者過低,都會使得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出現異常。學習過中學生物的朋友們應該都有了解。因此,體溫的顯著降低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們感到困惑。

眾所周知,人類的體溫會因為外界的幹擾而隨之改變。因此有人會覺得平均體溫的下降很正常,實際上,並非如此

Tsimane

對於人類體溫的顯著降低,目前還沒有得出結論,大家各有看法,莫衷一是當前的主要假設之一是衛生狀況得到改善,清潔水更容易獲得,更好更快地獲得藥物,減少了人類感染的風險,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體溫。這一假設似乎站得住腳,兩個世紀前,歐美各國的醫療水平跟現在不能同日而語,當時的人們受到更多的疾病、感染等的威脅,因此需要維持相對高一些的體溫。這個假設可以解釋近幾個世紀的體溫變化,卻難以解釋Tsimane與現代人類近些年的體溫變化。雖然Tsimane中的一些感染確實與體溫升高有關,但不足以解釋體溫急劇下降的原因,因為在玻利維亞農村,感染仍然較為普遍。

又有人認為是因為空調和暖氣等的發明,使得我們更容易保持恆定的體內溫度。在相對先進的現代地區可能說得過去,但是Tsimane的人們作為相對的土著人群,依然沒有使用任何的現代化技術來輔助調節體溫,而這也是科學家們將Tsimane作為研究對象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種說法是樣本不夠精準。實際上,該項分析是基於對5500名成年人的大量樣本,以及多達約18000次長期觀察得出的,並考慮了可能影響人的體溫的許多其他因素。

也有人認為:他們是低收入人群,樣本不具代表性。然而,美國最近的一項研究又否定了他們的看法,該研究發現:高收入國家的人類目前的平均體溫比工業化前時代低1.6%(36.4°C)。

此外,還有很多假設,但都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撐

人類正在不斷進化

對於體溫顯著而下降的原因,科學家們還沒有定論,但這肯定是由很多因素綜合影響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類正不斷進化,而這跟人類的進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對於進化論不夠相信,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拿我們自己來說,5000年前的人類似乎和現代人類看起來沒什麼區別。實際上,人類一直在進化,並且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快。

據《解剖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人類手臂上多出來一條動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嬰兒在子宮內發育時手臂中只有一條正中動脈,出生後,這條動脈就會逐漸萎縮、消失,同時橈動脈和尺動脈會生長出來。但越來越多的新生兒會將這條正中動脈留存下來。目前這個比例已達35%,科學家估計本世紀末,所有人手臂中都會出現3條動脈。

此外,由於臉部變小使可容納智齒的空間減少,智齒出現的比例也在逐漸減少

而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英國《放射療法與腫瘤學》雜誌上寫道,他們發現了人體新器官: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而新發現的唾液腺被研究人員稱為「咽鼓管」。

總結

從手臂,到臉部(牙齒),再到新器官(這個可能是之前沒有發現),再到體溫的下降,凡此種種,都證明了一個結論:人類確實在不斷進化。

人類對自身身體結構的研究已有數千年,但在2020年的今天,仍然發現了許多新東西。人類身體的奧秘等待著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每一個這樣神奇的探索與發現,相信這正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關於人類的體溫降低,你有什麼獨到見解?請留下您的真知灼見吧!

相關焦點

  • 回不去的37℃,人類體溫持續下降到底意味著什麼?
    用不了多久,人類可能就要「變涼」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測量體溫幾乎成了大家的日常。而提及人體的平均溫度,大部分人腦海裡都會閃現出「37℃」這個數字。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2020年上半年期間,人類每日量體溫的次數突破世界紀錄,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體溫低於37度時,將會以最佳的心態邁向嶄新的一天,當人們得知自己的體溫高於37度時,這意味著他很可能會受到嚴格的「保護」。顯然,大多數人類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人們的體溫過低,並非是一個好的徵兆,甚至會因此發生更加可怕的事情。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是37度,那麼,是什麼讓人類深信不疑的認為我們的正常體溫是37度呢?
  • 人類體溫「涼涼」了,科學家發現: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因為在19世紀的時候,德國醫生卡爾從25000位患者中,獲得人類正常體溫是37℃左右,但是在20世紀,研究小組又抽查了148人,平均體溫在36.8℃,2017年的時候,英國又對3.5萬人抽查得出,人類平均體溫到了36.6℃,
  • 人類正在快速涼涼?科學家發現: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即使是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人群,他們的體溫也從過去的37℃下降到了36.5℃,這說明人類的體溫下降並不是某一個民族的事情,而是整個人類面臨的現狀,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自從體溫計發明以來,一些醫生們開始收集人類的數據,經過200多年的數據收集,人們已經能夠從這些體溫數據中發現一些變化,那就是:人類體溫正在不斷降低。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男性的體溫要比女性低了0.3度;年齡越大,體溫越低。人類體溫在降低37 ℃的標準體溫已經沿用了一百多年,但諸多研究表明,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正常體溫已經低於19世紀所制定的標準。此前,科學家測量了3.5萬人的口腔溫度,25萬次測量數據給出的平均值為36.6 ℃,表明人類體溫正在下降。2020年,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詳實的研究確認了這一結論。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一般而言,人的體溫會在下午至晚上達到最高,而在早上正常醒來前大約兩小時降到最低。男性的體溫要比女性低了0.3度;年齡越大,體溫越低。 人類體溫在降低 37 ℃的標準體溫已經沿用了一百多年,但諸多研究表明,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正常體溫已經低於19世紀所制定的標準。
  • 37°C不再是人類體溫標杆 人類100多年來平均體溫不斷下滑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應該記得書本上有說人類正常體溫在37°C左右,所以37°C也成為是否發熱的一個關鍵。如今這個數據有可能被打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稱100年來人類的體溫越來越低了。
  • 為何人類測量體溫是37攝氏度?專家解釋,或與這個原因有關!
    2020年對於人類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由於疫情的爆發,很多人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出門佩戴口罩,進出測量體溫,成為了每個人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通過測量體溫,我們可以大致了解有沒有感染病毒的情況,一般來說體溫高於37攝氏度,可能就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的平均體溫怎麼來的?  說起這個「37 ℃標準體溫」,還是源自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的研究成果。
  • 跨越157年的數據——人類回不去的37℃
    我們經常使用的家庭體溫計上,37℃ 處可以看見一個明顯的標記,意在提醒我們正常的體溫區間。其實在一百多年前,人們還不清楚人體的平均體溫具體是多少,或者說一直不知道正常的標準體溫到底是多少。年齡也是影響體溫的因素之一,新生兒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體溫可略高於成人。研究數據揭秘真相但「人體正常體溫是37℃ 」這個曾被視為科學定義的認知近年來卻不斷遭到質疑。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更我們說,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測體溫的時候都是在36.6℃左右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根本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會飛,看過的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 全球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專家說出原因
    眾所周知,人類屬於「恆溫動物」,正常體溫都會保持在37℃左右。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似乎全球人類的體溫正在不斷下降。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除了美國和英國,那些偏遠落後地區的人體平均體溫也在不斷下降。
  • 確認了,體溫37度的人真的不正常了
    我們一直被教育,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但是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平均體溫已經下降。對此,科學家們有很多猜測。 比如,帕森尼特認為,是人體中某些微生物的消失,改變了人類的生理機能。 「幽門桿菌會導致食道、胃和小腸的潰瘍,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不過,近年來,幽門桿菌感染在美國已經不那麼常見了。
  • 體溫37°C已成昨日黃花!人類體溫大範圍降低,或延長壽命30年
    因此《紅樓夢》才會說,擊垮大家族的根源,不在於外部力量的打擊,而在於內部機制的退化。體溫37℃已經過時,36度6才是正統每個人長大後學到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正常體溫37°C,是錯誤的。——朱莉.內特博士正如朱莉博士所言,體溫37℃已經過時,36.6℃才是正統。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
    這個只能說是人類進化的必然,因為人體37度的參考標準已經存在近200年了,雖然從生物進化角度講,200年只是彈指一瞬,不足以這麼大幅度的降低人體溫度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特殊時期,測量體溫成為了家常便飯,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幾乎都要先測量體溫,在測量體溫時,聽到體溫是36度多會很放心,但凡聽到是37度,就會比較緊張了,需要再測量一次才安心。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不是以前都說37度是正常體溫嗎,怎麼現在一到37度就懷疑是發燒了?
  • 人類體溫為何選擇37℃,而不是27℃或者47℃?
    人類祖先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把平均體溫確定在37℃左右,主要是這個溫度下能量消耗達到最優值,還有研究表明,這個溫度下人類感染真菌的概率與能量消耗也達到最優。在某些書籍當中,介紹人類體溫保持在37℃,說是因為這個溫度下體內的酶活性最高,使得人體對能量的利用率也最高。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