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開始踏上探索太空的旅途。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雖然這顆衛星直徑只有55cm,但在人類歷史上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此後,各國也加入研究大軍,陸續發射了不少衛星,估計數量在5000顆以上。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衛星也是有使用年限的,而且其壽命受多方面影響,最主要的就是地球大氣的阻礙作用。我們都知道,地球周圍是厚厚的大氣層,這大氣層能為我們化解很多災難,比如維持地球穩定溫度,吸收大部分紫外線,還能使隕石迅速墜毀。不過這地球保護層對衛星而言就是災難,因為衛星與大氣層間的摩擦會使衛星動能逐漸消失,直至隕落。
對失去效應的衛星進行回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這樣的技術,而且還不是百分百能成功的,這就導致不少衛星只能滯留在太空中,為「太空垃圾」隊伍壯大貢獻一份力了。據美國航天局分析,目前還有超過4500噸太空垃圾殘留在軌道上。而這些太空垃圾不僅會給航天,還會給宇宙空間以及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也有人不少腦洞大開,提出「衛星撞上太空垃圾,會產生什麼後果」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對比鳥撞上飛機,結果飛機炸毀,雖然鳥的體積質量什麼的與飛機比起來實在是不具可比性,但算上速度的話,其產生的能量也是不能小看的。
再回到衛星撞上太空垃圾的問題上,一塊10克重的垃圾撞上衛星,產生的力相當於兩輛時速100公裡的汽車迎面相撞,衛星在一瞬間就會被擊穿。而根據國際通行算法,一顆衛星製造費用在1.2億美元左右,這也就是說,太空垃圾那麼輕輕一撞,1.2億美元就打水漂了。
為了防止這種損失發生,各國也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美國航天局正著手研發二維宇宙飛船,可以包裹住垃圾使其離開軌道;而英國設計了微型電力推進器,可以將衛星帶回地球大氣層進行燃燒,減少垃圾的產生;而咱們國家專門研發了太空垃圾清理器——遨龍一號,據說其能主動抓捕太空垃圾,然後投放到大氣層銷毀。
不過事後找再多辦法處理垃圾,還不如直接從源頭入手,減少垃圾的產生,這才是最有效的辦法。也有人問了,要是某國產生的太空垃圾致使另一個國家的衛星損毀,這種能問責賠償嗎?你們覺得可以嗎?本文由會閱讀的蝸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