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現米酵菌酸中毒,如何救治?

2021-01-14 PSM藥盾公益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毛超宇

相信大家不久前都收到了類似這樣的一條簡訊:XX省食安辦、監管局、應急管理廳提醒大家防範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看到了這條信息,筆者去查閱了近期的新聞,原來是米酵菌酸這個莫得感情的「殺手」又雙叒叕製造了一起滅門慘案——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

這樣的一樁慘案,讓大家認識到了米酵菌酸的危險性。也許對很多朋友來說,米酵菌酸是個「生面孔」,但實際它卻是一名「血債纍纍」的「老殺手」了:

——2014 年 6 月 21 日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某居民戶自製吊漿粑,20人食用中毒,6人死亡。

——2018年,浙江省金華市一家三口食用黑木耳後中毒……

在知曉了它的恐怖之後,就讓我們來見見它的真面目吧

米酵菌酸 (BA)

是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菌椰毒致病變種(BGC)產生的一種可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的脂類毒素。米酵菌酸的「生母」——BGC,是我國的一種較常見的食物中毒菌,它存在於發酵的玉米、糯玉米、黃米、高粱米、變質的木耳銀耳以及周圍的環境中。雖然BGC的抵抗力較弱,56℃的條件下活不過5分鐘,對各種常用消毒劑抵抗力也不強,但米酵菌酸卻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這種毒素在120℃的高溫下處理1小時毒性仍不被破壞,因此普通的家庭烹飪方式和食品加工處理過程難以去除或破壞因汙染而產生的米酵菌酸。

聊完了它的「出身」,我們再來看看它的「作案手段」:

米酵菌酸可以通過與線粒體腺嘌呤核苷酸轉運體(ANT)結合,改變ANT的構型,抑制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MPTP)的開放,阻礙二磷酸腺苷(ADP)與三磷酸腺苷(ATP)在線粒體內膜上的交換,使ATP生成減少或不產生,造成線粒體內膜依賴ATP的生理機制停止工作,不能向細胞正常提供能量,最終導致細胞的死亡。

眾所周知,我們的身體是由細胞組成,而線粒體就是細胞生存獲取能量的的「食堂」。米酵菌酸這個傢伙,在潛入我們的身體以後,就跑進了「食堂」,對食堂的廚師大打出手,結果就是食堂裡堆了一堆原料(ADP)卻沒法做成菜(ATP)擺上桌讓大家吃,導致細胞被活活「餓死」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傢伙卻能夠精準地攻擊我們的「炊事班」,屬實可恨!回到宏觀來看,由於細胞的不斷死亡,它就導致了肝、腦、腎等多臟器衰竭,重症中毒病人還會發生昏迷、中樞神經麻痺,並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到此,我們對米酵菌酸有了一個大致科學的認知,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才能防範這個「隱形」的殺手呢?我給大家總結了三條:

注意清潔,保持衛生

1、保證廚房環境的衛生,及時清理廚房垃圾,做飯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洗手。

2、帶有食物殘渣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都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需經常清潔消毒,保持乾淨,不要讓它們成了汙染源。

3、最好使用兩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別處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如果實在做不到,也可以先用清潔的器具處理熟食後,再處理生食。這些小細節對防範很多的食源性疾病都有幫助。

注意源頭,重視預防

1、是儘量不製作也不食用酵米麵這類極易被汙染的高危食品。

2、不購買也不食用自採鮮銀耳或鮮木耳。掌握正確的幹木耳泡發時間和方法,一般不超過2h,清洗要徹底,並去除基底部,一旦發現其發泡後有不成形、發粘發軟、無彈性,甚至發酸有異味時,堅決不食用。

3、不食用過夜或者放置過久的米粉、湯圓等食物,在食品安全方面不要一味秉承節儉的習慣,面對稍微發酸發黴的食物,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一旦中毒,後果不堪設想。

注意觀察,及時送醫

目前,對於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沒有針對性的抗毒素。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馬上報告當地衛生組織部門,並及時送醫組織搶救。凡是吃過同批食物的人員,無論發病與否,一律儘快催吐或洗胃清腸,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保護受損臟器,降低死亡率。

在洗胃時,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用20~50 mL 不等的10%的活性炭吸附毒素,也有人建議用鹼性液體清洗,以增加米酵菌酸的分離度,降低腸道對其的吸收。此外,微囊活性炭血液灌流可吸附血液中的米酵菌酸毒素。而還原型穀胱甘肽、維生素 E、巰基乙醇和觸酶等抗氧化性藥物可以對抗米酵菌酸的部分毒性,及時食用也能降低死亡率。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藥劑科臨床藥師 劉麗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相關焦點

  • 【米酵菌酸中毒後病死率不低於40%】10月5日,黑龍江9人在家中聚餐...
    文 / 夏洛特2020-10-13 23:00:20來源:FX168 【米酵菌酸中毒後病死率不低於40%】10月5日,黑龍江9人在家中聚餐食物中毒,已致8人死亡,1人仍在搶救。他們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而該食材已在冰箱冷凍1年。
  • 男子想不開喝水銀被救治 水銀對人體有何危害?
    在醫護人員積極治療及精心護理下,3日清晨患者自口服水銀後第一次排便,大便中發現少量水銀,患者再次進行腹部平片檢查,提示體內的水銀已從胃部緩慢轉移至小腸及結腸,腹腔內未發現游離水銀,患者無穿孔跡象。此後,患者每日大便中均有水銀排出,腹脹症狀也逐漸減輕。5日,腹部平片提示患者體內水銀已較前明顯減少,主要存在於回盲部。
  • 關於黑龍江事件我們該如何預防
    但有心的人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次可不是一般的毒素中毒。 圖片來源:維他狗營養家 而在調查後期中,也確實在中毒者胃中發現了大量的米酵菌酸,所以米酵菌酸中毒這一說法也被證實了
  • 高壓蒸煮不能破壞米酵菌酸毒性 米酵菌酸是什麼東西如何產生的
    據了解,米酵菌酸中毒後病死率不低於40%,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還是比較高的,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米酵菌酸中毒最常見的食物,而且高壓蒸煮不能破壞米酵菌酸毒性。米酵菌酸中毒後病死率不低於40%10月5日,黑龍江9人在家中聚餐食物中毒,已致8人死亡,1人仍在搶救
  • 科學救治 生命至上——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這樣交出救治答卷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題:科學救治 生命至上——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這樣交出救治答卷  新華社記者  一張疫情期間的「中國答卷」,這樣記錄下艱苦卓絕的努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4.2萬餘名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徵湖北和武漢,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 向世界分享「零死亡」救治經驗 「江蘇經驗」登上著名醫學期刊
    文章由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和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黃茂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孫駸博士作為第一作者,著名重症醫學專家、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邱海波教授指導。它向世界分享江蘇「零死亡」的救治經驗,希望能幫助更多國家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 健康大咖談|心梗救治,重在「三早」!11月19日上午10點來直播間,聽...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心梗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健康,由其引發的猝死更是危險至極。一旦發現身邊有人猝死,你該怎麼辦?第一時間的救治又能給患者帶來怎樣的獲益?本期直播將重點講解猝死與心肌梗死的關係,為高危人群敲響警鐘,並告訴大家如何預防心梗,如何擁有一顆「健康心」。
  • 5歲女兒被馬蜂「親了」一下,寶媽的救治方法,獲得了醫生的稱讚
    5歲女兒被馬蜂「親了」一下,寶媽的救治方法,獲得了醫生的稱讚如今正值夏季,也是蚊蟲最多的時候。許多父母夏天都喜歡帶孩子去公園玩,但去公園玩耍的時候,就千萬要注意夏日的蚊蟲了。像一般的蚊蟲還好,一旦被那些有毒的昆蟲給叮上,那就是一件麻煩事了。
  • 交通創傷救治的中國模式:尚缺準確、科學的統計數據
    胡國清的研究發現,警方記錄在案的資料是通過一種標準化、封閉式數據收集表格從警方記錄中獲得的;這些數據公布在 《中國交通運輸統計年鑑》上。而另一方面,衛生部門的死亡登記數據源於醫師完成的死亡證明,公布在《中國衛生統計年鑑》上。 文章得出結論:基於警方報告數據的近期道路交通死亡率下降的說法不能正確反映真實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沙市醫院首次成功救治潛水病患者
    本報海口8月22日訊(記者彭青林 通訊員劉琨)「多虧了市政府和醫院組織救治,救回我一條命。」
  • 群體動力學原理在心理救治中的運用(十四)
    將轉化典型採用組建非正式群體的方式來救治和轉化「法輪功」邪教痴迷者是我們對心理學中群體動力學理論的現實運用。    2、組建「非正式群體」    心理學上著名的「霍桑試驗」發現人群中存在著「非正式群體」。
  • 乘客萬米高空突發癲癇 四川女醫生緊急救治
    陳蕾(中)在高空中救治癲癇患者。(圖據央視)萬米高空乘客突發癲癇,情況危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陳蕾緊急施救,患者心情逐漸平復,病情也穩定下來。陳蕾當機立斷,和空姐一起,讓患者平躺在過道上,避免其情緒激動,一邊給患者輸氧,一邊測量血壓……經過緊急救治,患者病情逐漸穩定,心情也平復下來,意識逐漸清醒。「謝謝醫生!幸虧有你!」患者激動地說。陳蕾忙不迭拿出剛剛寫的一張紙條給他,「你是北京人,這張紙上我寫了北京幾位治療癲癇的專家,你回京後一定要去找他們進一步看下。」
  • 科學家發現南北極凍土正在復甦,這遠古生物一旦甦醒,如何是好?
    科學家發現南北極凍土正在復甦,這遠古生物一旦甦醒,如何是好?我們的地球母親是個有著40多億年的美麗星球,在這長達40多億年的生命長河裡,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在這裡誕生,又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在這裡消失。而經過考古學家們對地球進行許許多多次的考古研究後發現,基本上可以發現的僅有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的80%以上的生命都消失。而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是距離現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
  • 中醫藥介入重症救治 為膿毒症治療拓新徑
    近日,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牽頭主持實施的一項中醫中藥治療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大型臨床研究,發現與國際指南推薦的標準治療方案相比,聯合應用心脈隆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膿毒症患者心功能,降低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發生率,且安全性較高,可作為膿毒症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打造科學有效救治模式...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記者賈宜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一共派出175名醫務人員緊急馳援湖北武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醫療隊抓住重症患者這一關鍵,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用一系列嚴謹、紮實的流程和制度,齊心協力、並肩奮戰,圓滿完成重症救治任務。
  • 球星馬拉度納去世,如何遠離心臟驟停?
    已發生心臟驟停者的救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個社會救治工程,我們稱之為生存鏈,在救治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一旦有任何一個環節脫節,生命就可能逝去。生存鏈主要包括第一目擊者能迅速施救,包括呼叫急救人員、現場心肺復甦和使用猝死的「滅火器」——體外自動除顫器(AED),急救人員到達後快速轉運和醫院內的高級心肺復甦。
  • 患病老人不想拖累家人慾自殺:對於重症患者,家人如何救治和對待
    家人發現老人不見後立馬報警,然後和警察四處尋找,最後從山裡的一塊大石頭上,找到了已經割腕自殺失血過多昏迷不醒的老人。因為發現、救治及時,總算是保住了老人的一條性命。說實話,當這個事件經新聞媒體報導出來時,看得我是心裡沉甸甸的,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這就是我們當代的千千萬萬的中國父母的縮影啊!
  • 綠頭斑嘴鴨受傷 蘭州警民聯手救治
    綠頭斑嘴鴨受傷 蘭州警民聯手救治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朱婕 通訊員?大明)4月16日,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綠頭斑嘴鴨因傷被困草叢,附近居民發現後及時報警,在大家的聯手幫助下,受傷的綠頭斑嘴鴨及時得以救治。